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五十六節課

  

第五十六節課

  

思考題

  222、非天要感受什麼樣的痛苦?請引用公案詳細說明。

  223、轉生非天的因是什麼?你相續中是否有這種煩惱?打算如何對治?

  224、從欲界、色界、無色界的角度,分別敘述天人所感受的痛苦。明白這個道理,你還會希求人天福報或死後升天嗎?請談談你的體會。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今天繼續講“輪回過患”中善趣的痛苦。人類、非天、天人這叁界叫叁善趣,雖比叁惡趣快樂,但也不離痛苦,下面就敘述非天的痛苦。

  非天,又名阿修羅。《楞嚴經》中說[1],阿修羅依胎、卵、濕、化四生而分四種,其中胎生者爲人道所攝,濕生者爲旁生道所攝,化生者爲天道所攝,卵生者爲鬼道所攝。還有《法華文句》中講,阿修羅有兩種:“鬼道攝者,居大海邊;畜生道攝者,居大海底。”可見,各經論對非天的描述不盡相同。

  通過學習非天的痛苦,大家就會明白,即使非天是善趣,那裏也不會有快樂。盡管他們的受用、相貌、能力跟人類相比,遠遠超勝,但就像人類中有智慧、富裕、強勢的人一樣,雖爲愚癡、貧窮、弱小之人所羨慕,但其身心也不離痛苦,同樣要遭受叁苦的逼迫、折磨。

  所以,學了這樣的大乘佛法,每個人要知道:叁界中任何一處,都不會有真實的安樂。現如今,有些衆生正在感受苦果;有些衆生雖未感受現行痛苦,但卻在造痛苦之因,時時處于行苦之中,苦果很快就會現前。因此,有智慧的人依靠學習經論,會深深認識到佛經中“叁界無安,猶如火宅”的道理。

  戊五、非天之苦:

  本來,非天在前世造過布施等善因,今生的財富受用可與天人相媲美。但由于他們往昔妒賢嫉能、好爭好鬥,七種慢基本都具足[2],以此惡習、業力所牽,而感得阿修羅的身份。

  就像人中的富翁一樣,盡管有錢有勢,但內心被嗔心之火燃燒著、被嫉妒心之水沖擊著、被煩惱之風吹動著,在各種痛苦中不能自拔,根本無有快樂可言。同樣,非天嫉妒心極爲粗重,就是在自己的範圍內,區域與區域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也總是爭鬥不息,格格不入,始終在戰火紛飛中過日子。

  在我們人間,像阿拉伯等有些國家,可能是非天的業感提前吧,十幾年來硝煙彌漫,一直處于戰亂當中,人們恐慌不安、特別痛苦。我們作爲凡夫,人和人之間雖難免會有摩擦,但考慮到今生後世,還是應盡量與人和睦相處。

  我常常在想:當今社會跟古代完全不同,現在人無論出家、在家,時時處處都離不開合作。假如一個人合作能力差,跟大家不配合,不管他到哪個集體,都無有容身之地。所以,人的性格很重要,如果待人接物時互相忍讓、包容,有種寬厚的心態,不但自己不會苦惱,給別人也提供了自由的空間。否則,一個人若性格不好、修行不好、脾氣不好,就會給周圍帶來種種不安和煩惱。我們平時也感受得到,有些人雖是人的模樣,但內在卻是阿修羅的心——也許他前世是阿修羅隊伍裏的一名士兵吧,暫時來到人間發心工作,等工作結束之後,還要回須彌山的阿修羅群體中,繼續“上班”。

  當然,阿修羅也是很有福報的。《六趣輪回經》中雲:“常行于谄诳,樂忿恚鬥诤,由昔行施故,而作修羅主。”可見,往昔如果作過布施,今生才有機會生爲阿修羅。因此,我們身爲修行人,務必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態,如果一邊積累福報,一邊嫉妒心很強,特別爭強好勝,學了佛還不能調伏相續,來世則很容易投生爲阿修羅,經常與天人發生戰爭。

  那阿修羅爲什麼要跟天人打仗呢?原因是他們看見居于上方的天人財富受用盡善盡美,一切所需都是從如意樹而生,于是嫉妒得不得了。更令他們怒火中燒的是,如意樹的樹根竟然長在自己境內……在這種嫉妒心的驅使下,阿修羅忍無可忍,身披盔甲、手持兵刃,全副武裝前去與天人決一死戰[3]。

  與此同時,平時溫順調柔的諸位天人,也來到粗惡苑[4]取出兵器,准備迎戰。(原本天人整日沈溺于玩樂歌舞,沒有什麼嗔恨心,但一到粗惡苑後,嗔恨心馬上就生起來了。就像我們有些道友,平時性格還不錯,但一談到某某人,臉色就變了,以致嗔心大發、面目醜陋。)天界有一頭護地神象,力大無窮,帝釋天只要想它,它馬上就知道,並幻變出叁十叁個頭,一一頭上有寶池、花、玉女、侍女等,來到帝釋天面前。其余叁十二個小王也是如此,只要帝釋天一憶念,他們就會立即感應到,然後前往帝釋天身邊,不用一個個打電話去通知[5]。此時,帝釋天騎在大象中間的頭上,叁十二小王則騎在其余叁十二個頭上[6],由不可思議的天兵天將圍繞,發出震耳欲聾之聲,威風凜凜,勢不可擋,前往與阿修羅決戰的地方。

  在雙方浴血奮戰的過程中,天人的金剛、寶輪、短矛、鐵弩等,好似雨點般降下,打在阿修羅身上。尤其是帝釋天的金剛威力無窮,只要一出手,必定令對方當場喪命。天人依靠自身的神變,能將大山抱在懷裏順手抛出。以往昔業力所感,他們身材偉岸魁梧,高度相當于筆直站立的七個人,相比之下,阿修羅就顯得又矮又小。而且,天人除了斷頭以外,其余部位再怎麼受傷,只要用天界的甘露塗敷即會恢複,絕不會導致死亡。然而,阿修羅卻跟人一樣,只要擊中要害便會喪命,所以他們經常慘遭失敗。

  尤其當天人在醉天象的鼻上系上寶劍輪、派出天象時,頃刻間可使數十萬阿修羅死于非命。由于遊戲海[7]下面居住著許多阿修羅,所以天人故意將屍體從須彌山上滾下,落入遊戲海中,整個海水被染成一片血紅……非天就是這樣始終以戰爭虛度光陰的。

  以上介紹了非天因如意樹與天人作戰的情形,很多佛經中對此都有描述。不過在《觀佛叁昧海經》中,還講了另外一種因緣:阿修羅的始祖,娶了天界乾闼婆(樂神)的女兒後,乾達婆女不久就懷孕了,經八千年才生下一女(舍脂),容貌極爲端正,天上天下無有過之者。帝釋天見後爲之傾心並去求婚,阿修羅王很高興地把女兒嫁給了他。

  帝釋天如願娶得阿修羅女後,便爲她賜號“悅意”,對她百般寵愛。一天,帝釋天到歡喜園,和許多婇女在池中嬉樂。悅意見了醋意大發,妒火頓生,暗中派五位夜叉向父親告狀:“現在帝釋天不再寵愛女兒了,竟然丟下我,和婇女在池中遊戲。請父王替女兒做主!”阿修羅王聽了很生氣,立即率領大軍,向天界進攻。經過一場大戰後,他們打敗了帝釋天。

  帝釋天東躲西藏,非常狼狽。此時有位天人提醒:“您是佛的在家弟子,佛曾說若遇大難,只要念般若波羅蜜咒,就能戰勝一切困難。”于是帝釋天持誦“揭谛揭谛,波羅揭谛………”,空中忽然飛出四只大刀輪,阿修羅王的耳鼻、手足全被砍掉,落入海中,使海水都變得血紅。阿修羅王驚恐萬分,走投無路之下,只好鑽入蓮藕絲孔中藏身[8]。第一次戰爭就這樣結束了。

  然而,天人與阿修羅的戰爭,並未自此劃下休止符。多年後,帝釋天又愛上阿修羅王的另一個女兒,便派樂神前去求婚。阿修羅王覺得他實在欺人太甚,立刻發兵攻打天人。就在阿修羅將要攻下天宮時,帝釋天又憶起上次的神咒,憑借神咒的威力,阿修羅軍被殺得節節敗退,只好再次退入蓮藕孔中躲藏。(我們平時吃藕時,要仔細看看裏面啊!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躲著個阿修羅王。據有些經典描述,阿修羅王比須彌山還高,但依靠他的神變力,有時也可以變得像螞蟻一樣小。)

  帝釋天攻入阿修羅城後,不見阿修羅王,只見城中有許多阿修羅女,就把她們全部擄走了。之後,阿修羅王派出一位使者,前去和平談判,指出帝釋天身爲佛弟子,不應犯戒偷盜。帝釋天想想也覺得理虧,于是答應歸還阿修羅女,並贈送天人的甘露作爲回報;阿修羅王也將愛女獻給帝釋天,並自願受持叁皈五戒,成爲佛弟子。非天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平息,但“第叁次世界大戰”,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可見,阿修羅王的力量非同小可。在《正法念處經》中,就記述了阿修羅王兩次手障日月,造成日食月食的故事。他之所以有這麼大威力,是因爲往昔生爲婆羅門時,有一次見佛塔起火,他極力滅火而使塔不壞,以此功德,發願來世得到大身。但由于他仍不信正法,常愛鬥戰,故死後墮入阿修羅道,成了阿修羅王。

  

  通過這個公案亦可了知,咒語的力量不可思議,能令天人轉敗爲勝,打敗非天。說到咒語的力量,我想起青海的一個喇嘛。有一次,青海的堪布門色仁波切病得很嚴重,法王聽說後,就派我們幾個法師前去探望,並以學院和法王的名義,祈求仁波切長久住世。當時學院的條件不像現在,雖然有一輛吉普車,卻沒有人會開。後來我們找來找去,找了個青海喇嘛,他基本上會開,然後帶著我和慈誠羅珠等幾位堪布出發了。

  回來的路上,沒到色達那個地方,下了一場雪,路有點滑。那個喇嘛開車技術不太好,經常忘記刹車,路上遇到好多坑時,“咣”一下就開進坑裏了。不過他的信心還不錯,每當有狀況出現,我們讓他踩刹車,他不踩,就一個勁兒念蓮師心咒,祈禱蓮花生大士。最後車終于陷進坑裏了,盡管沒有完全翻,但車身都傾斜了。我們好不容易把車弄出來,跌跌撞撞總算是到了洛若。

  當時學院上坡的路不…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五十六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