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好走,這回他不敢開了,說:“哎喲,車裏的這幾條命比較重要,我去找法王的司機吧。”我們勸他:“那麼遠的路都開過來了,還是直接上去吧。”“不行不行,這路非常陡,我一定要找人。”于是他走上去請司機,然後把車開上來了。這個喇嘛如今還在學院,他眼睛也不太好,有時在路上看見一些石頭,就“啊”一聲大叫,趕緊刹車停在那兒。所以,他開車時不用技術,虔誠祈禱就可以了。(衆笑)
話說回來,轉生爲阿修羅的根本因,其實主要是嫉妒心。前面也講過,若對超過自己的人無法忍受、心生憂惱,這就是嫉妒。清朝雍正年間有個白太官,是當時八大武術家之一。一次他在回鄉途中,恰巧遇到個小孩正對著一塊大石頭練功,掌到之處,火光四濺,功夫非同一般。白太官心想:“我家鄉竟有這樣的小孩,現在武功就如此了得,長大後肯定會超過我。”在強烈嫉妒心的驅使下,他竟生起殺心,一掌把小孩打死了。在斷氣之前,小孩怒目而視,咬牙切齒地說了一句:“你殺了我,我爹白太官定會找你報仇!”白太官一聽,如五雷轟頂,方知殺的是自己兒子,但悔之晚矣。
因此,以嫉妒心害別人,終究會害了自己。莎士比亞曾說:“你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個綠眼的妖魔!”的確,人一旦有了嫉妒心,真像著了魔一樣,很多事情不會去考慮。所以,在同學、同事、同修之間,倘若出現競爭對手,我們一定要觀察自己的心。否則,今生嫉妒心太強,來世很容易轉生爲阿修羅。
在天界中,如果阿修羅的力量大,天人的力量就會削弱,雙方一旦發生戰爭,天人若被打敗了,人間就會出現種種晦氣,産生四大不調、天災人禍等諸多苦難。當然,天人力量的強弱,也跟人間是否行善有關,假如世人行善的多,不但人間風調雨順、四時吉祥,天人的白法力量也會增上,從而戰勝阿修羅。如《正法念處經》雲:“若世間人,順法修行,天衆則勝,阿修羅軍,退散破壞。”
我們作爲修行人,若想不投生爲阿修羅,一方面要多思維輪回痛苦,另一方面,也不要有好戰的心態。有些人平時酷愛打仗、武器,喜歡看武俠小說和武打片,這種習氣很不好。出家人應該不會這樣吧,否則,你剃光頭就沒有必要了;而作爲在家居士,倘若天天如此,常看跟打仗有關的電影、電視或書籍,對自己也有害無利。
其實,轉生爲阿修羅並不難。《雜譬喻經》中就講過[9],阿修羅王的前世曾是個窮人,住在一條大河邊,經常過河砍柴。由于水深浪大,他曾數次被河水淹沒,幸而生還。有一天,他正好供養了一位獨覺。獨覺吃過齋飯,將缽扔到空中,騰空而去。他見後心生歡喜,默默發願:“願我以此功德,來世身形高大,一切深水無能過膝。”由于這個因緣,他後來轉生爲四大阿修羅王[10]中的一位。
所以,我們不應隨便發願——記得以前在讀書時,老師讓大家寫作文,題目是《我的理想》。有個同學就寫他長大想當飛行員。但結果不要說飛行員,他連高中都沒考上,現在只好天天騎著牦牛,成了“地行員”。
總而言之,我們每個人要發自內心地觀想:非天也不離痛苦本性。
戊六、天人之苦:
跟人類相比,天人受用圓滿、應有盡有,不是人間富翁所能相比的。但盡管如此,他們整天在散亂中度日,從來沒有修持正法的念頭,如佛陀在《諸法集要經》中雲:“諸天多放逸,著樂癡所迷,不知大苦惱,決定自當受。”就像現在的有些領導、富人,每天要麼在酒店裏醉生夢死,要麼遊山玩水、吃喝玩樂,所作所爲對自他沒有絲毫利益,非常可憐。雖說天人的壽命長達數劫,但在他們自己感覺中,只是刹那顯現,稍縱即逝。于散亂迷茫中,壽命很快就到了盡頭,不知不覺已接近死亡的邊緣。(我們得了人身以後,在短暫的人生裏,不能像天人那樣,整天都散亂放逸。否則,一旦死亡臨頭,自己定會不知所措、後悔莫及。)
天人所享受的快樂,誠如《正法念處經》中雲:“如蜜和毒藥,是所不應食,天樂亦如是,退沒時大苦。”猶如蜂蜜與毒藥混合在一起,雖然味道甜美,但卻不應食用。同樣,天人的快樂也是如此,一旦死亡降臨,必會感受極大痛苦。因此,跟人間的快樂相比,天人之樂雖說大得多,但從其本體、因緣等各方面看,其實也沒什麼可執著的。
下面具體分析這個道理:
六欲天[11]的天人,無論生在哪裏,都要感受死亡的痛苦。每個天人臨死時會有五種死相:
第一、以前身體的光芒可照射一由旬或一聞距,而當臨近死亡時,這些光芒全然消失。
第二、以前怎麼坐在寶座上,也不會覺得不樂,此時不願意坐上寶座,而且甚感不適,心裏也是老大不高興。(有些修行人總是坐不住,今天到這裏吃飯、明天到那裏吃飯,一直不願意呆在家裏,也許這是人間的一種死相吧。)
第叁、以前天人的花鬘多久也會不枯萎,但接近死亡時,這些花鬘全部凋謝。
第四、以前天衣穿多久也不會沾上汙垢(不像有些人,新衣服穿一兩天就髒得要命),但臨死時,天衣陳舊、沾滿垢穢,變得髒兮兮的。
第五、以前天人身上不會流汗,此時也開始出現汗水。(這些天人五衰,不同經典也有不同說法[12]。)
當這五種死相現前時,天人知道自己的末日即將來臨,內心十分痛苦。其他天子、天女也得知他將要死亡,于是不願在他身邊陪伴,只是在遠處散花,祝福道:“但願你從此死後,轉生在人間,行持善業,再生天界。”這樣祝福之後就紛紛離開了,只留下他自己孤孤單單,淒淒慘慘。(這些天人也比較壞啊!就像現在有些不孝子,在父母臨死時,連個電話都不打,也不去醫院看一下。)
而且,大多數天人死時會産生邪見,或因一生放逸無度,後世會下墮叁惡趣。這時天人通過天眼觀察,了知自己將轉生何處。看到來世的痛苦之後,本來死亡的痛苦還沒消除,現在又加上墮落的痛苦,實在是雪上加霜,無形中痛苦就增長了兩叁倍,他們禁不住放聲哀嚎。這種悲慘的情形要延續七天,若是人間的七天倒不要緊,但天界時間非常漫長,僅是叁十叁天的七天,也相當于人間七百年,簡直可謂度日如年。
《諸法集要經》亦雲:“諸天耽欲樂,迅速如瀑流,壽命剎那間,愚癡而不悟。”意思是說,天人們始終耽著欲樂,這種快樂如瀑流般瞬間即過,但他們卻執迷不悟。直到將要離開天界時,才幡然醒悟:“我太愚癡了!這麼多年來只知行樂,不知行持善法。”
當然,天界很難行持善法,也是一種自然規律。除了菩薩化現的天子以外,對大多數天人而言,恐怕連一句觀音心咒也不會念。所以《別解脫經》等中說,人身超勝于天身,原因即在于此。在我們人間,一個人再忙、再放逸,也可以作些布施、慈善或修行,爲來世的安樂奠定基礎。而天界則完全不同,天人們一直放逸度日,根本沒有時間行善,最終只能被悔恨所摧毀。
因此,佛勸誡我們一定要感悟無常之理。如《諸法集要經》雲:“一切諸有情,當悟無常法,生者死所吞,盛爲衰所逼。”爲什麼呢?因爲每個衆生不管在天界或人間,凡有生者最後定會被死亡吞沒,富貴榮華、興旺發達也定會淪爲一敗塗地,終究只是一場空而已。
就拿天人來說,臨終時憶起往日的快樂幸福,如今無有自主繼續住留,即將面臨死亡的痛苦;又看到後世生處的悲慘,感受墮落之苦。同時遭受這兩種痛苦的折磨,內心異常憂傷,這種苦已經超過了地獄的痛苦。在我們看來,天人畢竟住在天界,應該很快樂,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們行將墮落時,就像有些貪汙分子被發現後,即使還沒入獄也格外悲傷,甚至會從二十幾層的高樓上跳樓自殺。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爲相較于以前的安逸生活,他們無法面對未來的痛苦。
不過,這些人之所以走上絕路,也是因爲沒有從佛法中找到出路。如果他們學過大乘佛法,即使下場是锒铛入獄,也會明白一切都是無常;就算昔日如衆星捧月般被人尊敬,如今進了監獄又被人在背後撒灰,也知道這是正常現象。只要有了佛法的力量,無論遇到什麼狀況,自己都有面對的勇氣。但遺憾的是,一般世間人在這方面,通常都很欠缺。
以上講述了欲界天的痛苦。而欲界天之上的兩天界——色界[13]、無色界[14],雖然沒有剛才所講的現行的死亡痛苦,可是一旦引業[15]窮盡,也會如夢初醒般墮入下趣。如龍猛菩薩在《親友書》中雲:“梵天離貪獲安樂,後成無間燒火薪,不斷感受痛苦也。”梵天等色界天人盡管暫時離開了貪欲煩惱,享受禅定的安樂,但引業滅盡之後,還是要墮入無間地獄,成爲獄火的薪柴,不斷感受各種痛苦。《摩诃僧祇律》亦雲:“諸天及世人,一切衆生類,莫不爲結縛,命終墮惡道。”因此,衆生只要被煩惱所縛,命終一定會墮入惡道。
當然,講起天界、非天的痛苦,有些人可能很難理解,但若用人間的痛苦作對比,就應該很好體會了。比如,現在人追求房子、車子等各種資具,表面上似乎很享受,但實際上一點都不快樂。前不久我也講過,20世紀是國與國、人與人之間流血沖突的世紀,而如今21世紀,是煩惱極爲猖狂的世紀。在這樣一個時代裏,物質文明雖有長足發展,但精神文明卻荒蕪到了極點。不說其他的,光是大城市裏今年修“二環”、明年修“叁環”、後年修“四環”……就是人類貪欲不斷膨脹的體現。
在這些物質發展的背後,人們所感受到的,往往是壓力和痛苦,並不是快樂。對許多人來說,天天需要養人、養車、養手機、養房子……而這些,沒有工作、沒有錢是養不起的。拿買車養車來說,這並不是人人都能負擔的。廣州一項調查表明:月薪2000元人士,應列入“買不起車”行列;月薪3000元人士,可列入“買得起車,養…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五十六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