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信仰與人生(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演講)▪P3

  ..續本文上一頁式並不重要,放鞭炮也好、唱歌也好,這些都是表面現象,最關鍵的是什麼?就是要懂得佛教的真理。佛陀涅槃之後,印度最偉大的弘揚佛法者世親論師,在《俱舍論》的後文中曾說[3]:佛陀的法有教法和證法兩種,教法是落在文字上的,可讓我們去聽受、去學習;證法是將理論融入內心,通過修行以調伏貪嗔癡煩惱,除此二者之外,根本不存在其他的佛法。所以,佛教興盛並不在于寺院金碧輝煌、大家做了一些慈善,這些只不過是種形式,如果你心裏沒有慈悲觀,表面上即使做得再風光,也不能稱之爲“佛法”。

  因此,在一切行爲中,學習佛法最重要,只有這樣,到了一定時候,你的人生觀才會有所改變。當然,在座的人當中,有些可能也不是佛教徒,但你就算信奉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其他宗教,也要懂得它的教義和思想。否則,光是天天敲鑼打鼓、搞些儀式,我覺得意義並不是很大,到時你遇到一點點風吹雨打,信心就容易隨外境而改變。所以,這種盲目的迷信一定要遣除。

  總而言之,佛教對人類的作用,確實無與倫比。科學家愛因斯坦經過長期研究後,也說過:“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它的觀點,這就是佛教。”我剛看到這句話時有點吃驚:“愛因斯坦在科學方面雖然很偉大,但他對佛教會不會真有如是的研究啊?”于是就查閱了很多資料,最後在許良英等人翻譯的《愛因斯坦文集》中看到過,英文中也是這樣說的。所以,在這位科學家的眼裏,一切宗教中完全經得起科學考驗的,就是佛教。

  

五、“宗教是鴉片”被錯解

  現在有些人經常對佛教不信仰、甚至誹謗,究其原因,主要是馬克思說過:“宗教是鴉片。”這種觀點,在“文革”期間出現得非常多——當然,你們比較年輕,沒經過這樣的十年浩劫,所以不一定很了解。在那個年代中,馬克思的這句名言,成了很多人打擊宗教的有力武器,他們將宗教斥爲麻醉人的“毒品”,傳教者統統是“毒販子”,宗教信徒則是“鴉片鬼”……無數人聽後也不加觀察,盲目地用各種不恭敬的語言來攻擊宗教。

  實際上,馬克思雖然說過這句話,但他的意思卻被誤讀了。後來錢鍾書也曾找過他的原話[4],發現馬克思對宗教的比喻,並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樣。在馬克思生活的19世紀,鴉片是一種昂貴的鎮痛劑,它可以解憂止痛,息滅人們的痛苦,用它來比喻宗教,是就宗教功能而言的,並非指宗教的本質。而且這個比喻還強調,宗教有非常強大的吸引力,能使人們全身心地陶醉于其中,從而對世間事物漸漸喪失興趣。只不過因爲中國近代經曆了鴉片戰爭,才將“鴉片”完全當作負面的理解,得出了“鴉片是毒品”這一認識。

  其實,不管是馬克思還是恩格斯,都對佛教的評價相當高。如恩格斯在《世間論》中說:“人類到釋迦牟尼佛時代,辯證思維才成熟。”馬克思也說:“辯證法在佛教中已達到很精細的程度。”所以,他們對釋迦牟尼佛的辯證思想非常贊歎,而且這種精神後經龍猛菩薩、法稱論師等大德的努力,如今在世界上也遍地開花。因此,佛教智慧之高深顯而易見,並不是想推翻就能推翻了,想說迷信就成迷信了。

  當然,你們信奉其他宗教的人,也不一定要改變自己的信仰,你信哪個教都可以,但前提是必須用智慧去觀察,這一點非常重要。不然,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一輩子只追求金錢、地位、名聲,那活在這個世間也不會有真正的價值。

  今天能與在座的各位老師、同學共同交流,我從內心中確實很高興。爲什麼呢?因爲自己長期從事教育工作,雖然不希求發財、成名,但總覺得有種責任感,想把這麼好的思想,在機緣成熟的條件下傳遞給別人,若能如此,它對人們的利益遠遠超過金錢上的幫助。試想,假如人人的心態都得以平衡、調順,將對整個世界會有怎樣的正面影響?因此,我們每個人就算沒有太大能力,但得到這樣的人身之後,也要盡己所能地爲老母有情多做一點有意義的事。

  接下來,你們若有什麼疑問,對藏傳佛教的也好、信仰與人生方面的也好,我們可以互相交流。我懂的地方,會盡量回答;不懂的地方,可以彼此探討。謝謝大家!

  


  [1] 湯恩比博士:英國著名的史學家。《美國新聞周刊》評論說“他已成爲一位世界通哲,而與愛因斯坦、史懷哲、羅素並列。”

  

  [2] 《勝出天神贊》雲:“我不執佛方,不嗔淡黃等,誰具正理語,認彼爲本師。”

  

  [3] 《俱舍論》雲:“佛之妙法有二種,教法證法之體性,持教法者唯講經,持證法者唯修行。”

  

  [4] 馬克思說:“宗教乃人民對實際困苦之抗議,不啻爲人民之鴉片。”他還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書中指出:“每一個人都應當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宗教需要,就像實現自己的肉體需要一樣,不受警察幹涉。”

  

  

《信仰與人生(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演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