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式并不重要,放鞭炮也好、唱歌也好,这些都是表面现象,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要懂得佛教的真理。佛陀涅槃之后,印度最伟大的弘扬佛法者世亲论师,在《俱舍论》的后文中曾说[3]:佛陀的法有教法和证法两种,教法是落在文字上的,可让我们去听受、去学习;证法是将理论融入内心,通过修行以调伏贪嗔痴烦恼,除此二者之外,根本不存在其他的佛法。所以,佛教兴盛并不在于寺院金碧辉煌、大家做了一些慈善,这些只不过是种形式,如果你心里没有慈悲观,表面上即使做得再风光,也不能称之为“佛法”。
因此,在一切行为中,学习佛法最重要,只有这样,到了一定时候,你的人生观才会有所改变。当然,在座的人当中,有些可能也不是佛教徒,但你就算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也要懂得它的教义和思想。否则,光是天天敲锣打鼓、搞些仪式,我觉得意义并不是很大,到时你遇到一点点风吹雨打,信心就容易随外境而改变。所以,这种盲目的迷信一定要遣除。
总而言之,佛教对人类的作用,确实无与伦比。科学家爱因斯坦经过长期研究后,也说过:“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它的观点,这就是佛教。”我刚看到这句话时有点吃惊:“爱因斯坦在科学方面虽然很伟大,但他对佛教会不会真有如是的研究啊?”于是就查阅了很多资料,最后在许良英等人翻译的《爱因斯坦文集》中看到过,英文中也是这样说的。所以,在这位科学家的眼里,一切宗教中完全经得起科学考验的,就是佛教。
五、“宗教是鸦片”被错解
现在有些人经常对佛教不信仰、甚至诽谤,究其原因,主要是马克思说过:“宗教是鸦片。”这种观点,在“文革”期间出现得非常多——当然,你们比较年轻,没经过这样的十年浩劫,所以不一定很了解。在那个年代中,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成了很多人打击宗教的有力武器,他们将宗教斥为麻醉人的“毒品”,传教者统统是“毒贩子”,宗教信徒则是“鸦片鬼”……无数人听后也不加观察,盲目地用各种不恭敬的语言来攻击宗教。
实际上,马克思虽然说过这句话,但他的意思却被误读了。后来钱钟书也曾找过他的原话[4],发现马克思对宗教的比喻,并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在马克思生活的19世纪,鸦片是一种昂贵的镇痛剂,它可以解忧止痛,息灭人们的痛苦,用它来比喻宗教,是就宗教功能而言的,并非指宗教的本质。而且这个比喻还强调,宗教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能使人们全身心地陶醉于其中,从而对世间事物渐渐丧失兴趣。只不过因为中国近代经历了鸦片战争,才将“鸦片”完全当作负面的理解,得出了“鸦片是毒品”这一认识。
其实,不管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都对佛教的评价相当高。如恩格斯在《世间论》中说:“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马克思也说:“辩证法在佛教中已达到很精细的程度。”所以,他们对释迦牟尼佛的辩证思想非常赞叹,而且这种精神后经龙猛菩萨、法称论师等大德的努力,如今在世界上也遍地开花。因此,佛教智慧之高深显而易见,并不是想推翻就能推翻了,想说迷信就成迷信了。
当然,你们信奉其他宗教的人,也不一定要改变自己的信仰,你信哪个教都可以,但前提是必须用智慧去观察,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然,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一辈子只追求金钱、地位、名声,那活在这个世间也不会有真正的价值。
今天能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共同交流,我从内心中确实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自己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虽然不希求发财、成名,但总觉得有种责任感,想把这么好的思想,在机缘成熟的条件下传递给别人,若能如此,它对人们的利益远远超过金钱上的帮助。试想,假如人人的心态都得以平衡、调顺,将对整个世界会有怎样的正面影响?因此,我们每个人就算没有太大能力,但得到这样的人身之后,也要尽己所能地为老母有情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
接下来,你们若有什么疑问,对藏传佛教的也好、信仰与人生方面的也好,我们可以互相交流。我懂的地方,会尽量回答;不懂的地方,可以彼此探讨。谢谢大家!
[1] 汤恩比博士:英国著名的史学家。《美国新闻周刊》评论说“他已成为一位世界通哲,而与爱因斯坦、史怀哲、罗素并列。”
[2] 《胜出天神赞》云:“我不执佛方,不嗔淡黄等,谁具正理语,认彼为本师。”
[3] 《俱舍论》云:“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持教法者唯讲经,持证法者唯修行。”
[4] 马克思说:“宗教乃人民对实际困苦之抗议,不啻为人民之鸦片。”他还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指出:“每一个人都应当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宗教需要,就像实现自己的肉体需要一样,不受警察干涉。”
《信仰与人生(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演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