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道源老法師紀念文集▪P16

  ..續本文上一頁所稱歎,然在相互比較之下和對外的法緣方面,大衆總是歡喜聽道老講經。

  還有一件事必須要講,自從道老到臺灣以後,這多年來他老在海內外各地弘法傳戒,廣作度生佛事,聽他老講佛法的人或從他老座下得戒的人相信很多,但從未聽說他老唱過鍾聲偈,也沒有人提及他老會唱鍾聲偈,可是我在四十年前卻已親聽過了。因爲道老在華北居士林請“勸發菩提心文”時,續可法師自願發心當維那給道老呼鍾聲偈,所以第二星期輪到續可法師講“阿彌陀經”時,道老也就客氣地自願發心當維那再給續可法師呼鍾聲偈。而鍾聲偈並不是每座寺院的維那師都能唱,這是講經法師上大座講經時在儀式中所用的,一共有四句偈:“鍾聲傳叁千界內,佛法揚萬億國中,功勳祈世界和平,利益報檀那厚德。”于唱完爐香贊之後,法師在法座上尚未開講之前,大衆先要靜聽維那師一人獨唱此四句偈,這可不是一件簡單事,而道老不單是講經辯才無礙,就是唱的鍾聲偈也是梵音嘹亮感動了全場聽衆。

  從那次講經法會以後,又聽說道老到房山縣上方山兜率寺任方丈,又到張家口某寺接住持等,而我也就隨著因緣轉變而轉變,曾在法界學苑親近慈舟大師聽法華經,又在天津參加真空禅師主持的精進禅七,並到蘇州靈岩山寺印光祖師道場修淨,後來終于被業風吹到了香港。我在香港雲水多年,一部份時間是親近善知識學佛法,另一部份時間是住茅蓬隱居自修。在學佛法的部份時間裏,所親近的大德很多,而使我得益最多的應當是倓虛大師、敏智長老和顯慈法師等佛學尊宿,都是我最敬仰的善知識。

  大約是在一九六二年,那時我還在香港,道老代表出席到印度召開的世界佛教友誼會,于回國時路經香港弘法,這我才又有機會向長老親近禮座,當我正向他老頂禮時,他老跟著就要還禮,我趕快急忙說出:“您不要還禮,您是我的教授和尚。”他老一聽也就順口答出說:“你是我的戒弟子嗎?那我就不還禮啦,因爲時間久了,我記不清楚啦。”戒師戒子離別已二十年,這是在海外首次見面談話,內心中真有說不出來的親切感!

  一九七六年是美國開國二百周年紀念,中國佛教會曾組團訪問美國,道老擔任顧問,團長是悟明法師,我曾以般若講堂的主人身份特別接待長老和真華法師。道老曾經勸我要多度人出家幫助法務,我說美國地方因爲物質太豐富,人多貪于物質享受,要想度人出家甚難。道老慈悲心切,再度鼓勵我說:“不要怕難,你只要常常贊歎出家好!出家好!就會有人出家。”我當時心中忍不住在笑,聽道老說話真能句句入人肺腑,使人聽起順耳生歡喜心,如飲甘露一樣,而他老確實是出于金石良言,決不是對我說笑話,這樣的菩薩心腸,實在令人難以忘記!

  一九八六年夏,道老開山的海會寺重修大殿,本堂護法居士發心隨喜樂助功德,由我奉函附款轉給道老,他老回信客氣以表謝意,並且提及一九七六年他老來美,雖在般若講堂只住兩叁晚,我曾親手做炸醬面供養的事,他老表示銘感不忘,可見他老事無巨細,完全記憶清楚。他老不但說法時辯才好,記憶力和說法的音聲好,而且他老的威儀教相都好,他老是現代佛教界的眼目,是我們的真正善知識,他老明知道我們不會舍得他離開娑婆,卻故意說:“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最近召開緊急會議,很多長老都被召集參加大會,例如廣欽、煮雲、賢頓、慧叁等諸長老都已去了,我道源先向阿彌陀佛告個病假,暫時先不去參加。”結果沒有多久,他老也去銷病假了。這樣一來,他老的病的確徹底好了,可是我們這般衆生的病卻少了一位真正良醫,怎能使我們不追思想念他老昔日在人間的恩德呢!

  敬悼法乳恩師源公院長示寂感言

  遠悟

  能仁佛學院院長上道下源老和尚,于佛曆二五叁二年即歲次戊辰年國曆四月十六日,以化衆緣盡,遽謝塵世,臨命終時,預知時至,夜以繼日,在諸方長老法師及四衆弟子精進至誠的念佛聲中,安然往生;示寂于基隆八堵正道山海會寺。噩耗傳來,悲痛欲絕,四衆弟子哀恸之情,溢于言表。昏昏長夜,誰爲寶炬?感念師恩道遠源長。

  長老西逝時,我正在新加坡,聞訊後,立即從新加坡趕回臺灣,雲集于海會堂上,親炙慈顔,從此音容永邈,茫茫苦海,驟失慈航;悲悼情懷,嗚呼痛哉!經雲:“諸行無常,生滅變異。”去年是我的剃度恩師上本下道老和尚西歸示寂,沒想到只相差一年的時間,法乳恩師上道下源老和尚也隨著無情的歲月舍報西逝,往生淨土,聞訊之下,就像晴天霹雳;兩位長老皆已相繼西歸安養,長揖娑婆;頓感人生苦短,猶如朝露,世事如浮雲,在歲月的遷流中,春去秋來,花開花謝,長老示寂,爲度衆機盡寫下圓滿的休止符,爲欣生淨土揭開蓮生九品之序幕。祈願兩位長老,早日乘願再來,還入娑婆,悲心廣度無量衆。

  民國六十六年,源公長老以七十八歲高齡,開辦能仁佛學院,親任院長並授課,爲培育僧才,勞累不息,爲法忘軀,不知齡老之垂暮。生平以弘法利生爲職務,以紹隆聖教爲素志。曆數十年如一日,老而彌笃,長老以律淨雙修,作爲化衆之宗本;以熏修念佛法門,引導學衆,精進無間,致力提倡淨土法門。莘莘學子,濟濟一堂,善根因緣,由此萌長。

  回憶在十一年前,我懷著一顆遊子之心,踏上學佛的道路,抱著「爲求真理登淨域,爲學佛法入寶山”的志願,進入能仁佛學院,承蒙源公院長慈懷垂教,聆益熏習,深受法益,出世之志油然而生。自從我親近源公院長,在他老人家諄諄教導之下,吊兒郎當的浪子,在茫茫的人海中,有了心靈的依歸,從此生死有所托,終于找到了能夠安住身心的處所。值此末法時代,感念佛恩深厚,佛法浩瀚,藉此難逢的機緣,得遇明師,法恩化育,成就求法之心願,我等何其榮幸!

  古雲:“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叁年學涯,雖是短促,源公院長,奮身爲法之誠,期許殷切,我作爲他老人家的嗣法弟子,飲水思源,爲報師恩,續佛慧命。在能仁佛學院畢業之後,我就回來新加坡。秉承院長之慈谕,誓願在有生之年,繼以師志爲己志。要弘揚佛法,佛說諸法皆從因緣生,沒有講堂,怎樣去弘法?經過重重的艱難,在衆緣成就之下,終于找到裕廊美術中心,作爲弘法的處所。開創伊始,語雲:“千裏之行,始于足下”。當弘化之使命即將踏進新裏程之際,放眼天下,心懷萬古。

  一九八四年八月下旬期間,別具慧眼的淨土宗師,我的院長——源公導師,以高瞻遠矚之慧眼,普潤群生之悲願,雖年邁體弱,猶以八十五歲之高齡,應海外僑界之邀請,前來星馬等國弘法宣化。長老初次遊化獅城寶島,法駕莅臨海慧佛學院,慕道而來之學子,懷著一顆渴聞佛法的恭敬心,引頸屏息谛聽。佛學講座,導師以“念佛法門是現代應機之妙法”開示大衆。導師的話,緊扣心弦,精簡契機:語重言長,句句珠玑,在場學生深受感動,個個銘心,身曆其境,個中滋味,非筆墨所能描述。

  遙隔異國,師生重逢歡聚一堂,披星戴月,結此殊勝之法緣。此情此景,除了感激法乳恩師度生悲願之宏深,爲法忘軀之勞苦,芸芸學子,如沐春風化雨,內心的喜悅,可說是珍若至寶,個個意氣昂揚,法喜充滿。經雲:“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末法衆生耳根聰利,導師以念佛法門,作爲修行及了生死之依歸。

  娑婆世界的衆生,沈浮于紅塵俗世之苦海中,塵緣未了,事務太多,爲了要維持生活,終日忙忙碌碌地經營,有塵緣障道之苦,都是苦惱凡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若不發心修學佛法,辦道修行,又不能見佛聞法,唯有親近善知識,聆聽開示與熏修念佛法門的妙谛,此乃是多生因緣,累劫修來的善根福報,我將永遠感念這段殊勝的法緣。得遇明師若此,我等何其有幸啊!

  光陰似箭,轉瞬之間,爲時已逾四載,秉持佛陀自利利他之宗旨,弘法利生之悲願。源公導師曾經說過:“在世一日即學法一日,在世一天即弘法一天”。基于導師慈谕之下,我將永遠銘記在心,以出世思想,實踐入世之事業,邁向上弘下化之曆程,凜于弘化工作之使命,任重而道遠,至今依然全力以赴不敢稍懈,祈望在漫長的歲月中,佛法的光輝,照耀著世界各方,人間正法永流傳。

  而今長老雖已神歸淨域,業謝塵勞,然其爲法忘軀之精神,乃是我等同仁學習而深感自豪之模範。承蒙源公導師慈悲重懷,法恩化育,海慧佛學院全體師生及工作同仁,藉此表示內心摯誠之銘感,導師對學生們的關懷、愛護與指導,其懿德嘉言,必將銘記不忘。今悟身爲源公上人之嗣法弟子,在他老人家座下傳承法脈,在授法上,他便是我的法乳恩師。在求學的時代,我在能仁佛學院修學佛法,他便是我們的院長,也是我的老師,而後我在新加坡創辦海慧佛學院的時候,他又是我們的導師,所以我與源公長老之間,關系極爲密切。敬此特草此文略抒所感,以志敬悼感恩之忱!

  嗣法門人 遠悟(今悟)拜挽

  新加坡共和國一九八八年歲次戊辰國曆七月十九日于新加坡大覺寺

  長老最後的贈言與教誨——令我再次逃出大劫難

  弟子淨觀

  去年九月在返馬來西亞之前,特地到臺北中和市“淨宗蓮社”向上道下源長老頂禮告別。

  長老給我的贈言與教誨是:你說你這次代我編寫“金剛經講錄”的功德,誦持經咒的功德使你闖出了一次鬼門關,由此,你今後應深信誦持諸佛的經典、持誦諸佛的真言咒語的功德是不可思、不可議的,不論你今後遇到任何厄境或病痛,都不要“心外求法”過于依賴別人替你加持,那是無異“遠水救不了近火”“無有是處”,你應相信你眼前的佛,相信自己自性的潛力,要精進不懈怠的去誦經、持咒、拜忏、念佛,這樣當可渡過厄難;若是你已經這樣做了,你還是一病不起,那就說明你的壽命已將盡,但你也不要恐懼,因你有誦經、持咒、拜忏、念佛的功德,臨終時也不會有多大的痛苦,也不會墮入叁途,當會依你的願力,往生西…

《道源老法師紀念文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七講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