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道源老法師紀念文集▪P23

  ..續本文上一頁?”長老用手揮並說:“沒有!”再問:“是否尚有挂礙?”長老又答:“沒有!”再問:“師公是否要交待什麼事?”長老又答:“不必了!”再問:“師公我們大家一起念佛,送師公往生極樂世界,將來有緣,請師公再回娑婆來渡衆生。”長老點點頭並說:“好!”于是我幫長老擦洗身體,換上了衣袍,扶著長老,按他的習慣右脅而臥並和著大衆念佛的聲音入定。淩晨四點,我看長老全身不動即檢視瞳孔,見其固定不動,呼吸、心跳、血壓維持正常,想必是入定了。那麼安祥就像平常在病房裏入眠一般。這種情形一直延續到天亮甚至晚上七點鍾。也讓諸山長老及十方弟子和大衆能發心參與念佛助念。長老這時的呼吸頻率與大衆念佛的節奏吻合。七點以後呼吸逐漸改變,心跳也漸漸減慢。此時大衆念佛的心更爲懇切而專精,仿佛要將念佛的音聲隨伴長老一起,往生極樂世界。這種懇切精勤淨護之心是我平生僅見。若非長老平日修行的功夫及慈悲渡化十方大衆的因緣是無以致之。七時十五分許在大衆精進念佛中安詳生西。記得在醫院服侍長老時,同個病房的其他病人,每天看我進出長老房間,親自照顧長老,就問長老說:“老法師是不是晚年才出家?這位醫師是不是您的兒子,才這樣盡心盡力照顧老法師呢?”長老告訴他們說:“黃大夫是我皈依弟子,比兒子還要親近,法眷的力量勝于家眷,是不可思議的。”一日爲師終身爲父,這是最好的注解了。農曆叁月叁日下午舉行大殓之時,長老仍栩栩如生,全身柔軟,臉色尚爲紅潤,生西瑞相已非常明顯了。海會寺常住決定供大衆瞻仰遺容五天。看長老吉祥臥于涅槃堂,聽莊嚴的佛號聲,聞濃郁的檀香味,使大衆皆能興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而長老一生宏揚淨土法門,臨終前正念分明。無有恐怖遠離顛倒,且心無挂礙,一心念佛往生、並答應大衆乘願再來。這是何等慈悲!農曆叁月二十八日舉行傳供及荼毗大典,白聖長老特別指示要莊嚴隆重辦理。但爲了方便大衆參加,常住開會決定,並承蒙明田長老的同意,特于清晨六點于海會寺舉行告別儀式後,即移靈臺北臨濟寺舉行傳供大典。諸山長老及海內外大衆萬余人均前來參加,追思這一代高僧。靈堂滿布挽聯,最中央爲“滿菩提願”。長老這一生宏法利生,渡化衆生無數。猶記八十六歲高齡開講八大人覺經時,說到發大乘心普濟于一切,願代衆生受無量苦,令諸衆生畢竟大樂。見長老年紀大,眼睛看不清楚,汗流夾背,氣喘咳嗽,而硬撐著講經說法,代衆生受苦。長老說:“如果衆生聽聞深獲法益,脫離生死苦,而他的苦,相對地祇是小苦而已,何樂而不爲。”可知長老之菩提心,大慈大悲心是如此令人敬仰的。長老慈悲,念念爲衆生,雖已往生但其心念衆生、且不離衆生,還要渡化衆生,這豈不是究竟圓滿的菩提道嗎?下午一點靈車由發心的諸山長老弟子及居士大德護送,往中坜火葬場舉行茶毗儀式,在高速公路上綿延兩公裏的路程緩緩開動,攏長的車隊,顯示出對長老依依不舍的恭敬心,此種甚難且罕見之場面,十分感人,而我是一路開車而心裏卻是熱淚滿膛。是感謝長老讓大衆有緣護送的佛事,也感謝大衆發心護持。叁點正悟明長老率領大衆舉行荼毗儀式。莊嚴道場中,悟明長老爲長老舉火荼毗法語:“爲法爲人之典型,作育僧才利群生,六十余年如一日,闡揚妙法宏淨土,不著人我衆生相,四大假合幻化身,舉起叁昧微妙火,色生一如現本真,燒!”隨後大衆一直念佛不斷,而我內心之悲痛難以抑止。長老真的走了嗎?長老常說:“不落入空,也不著有,唯有空中妙有之中道第一義谛。”而我所悲痛的就是慚愧自己未能早日親近長老及仁光法師,多聆聽教導及諄諄訓誨,多多發心學佛,荼毗後長老留下了數以千計的舍利子,光耀奪目,晶瑩剔透,有金黃色,銀白色,有琥珀色,有瑪瑙色,青色,綠色,紅褐色等,這正代表著長老的悲願,留下舍利子以激發衆生,趨向成佛之道而努力的典範。遵照長老生前之靈骨及舍利子供奉于海會寺之海會塔的第六層。名山名刹此後有幸,能陪伴兩位長老法師,當是青山常在,*輪常轉。兩位長老法師已相繼往生了,讓人感到萬分地傷痛與無奈。這叁年以來我有幸服侍兩位長老法師,從他們日常生活以及承受重病煎熬的日子裏,所見、所聞的印象又是那麼深刻。而他們二位所留下法音與典範卻常住于我心,讓人永遠難以忘懷。就像兩尊佛菩薩一樣,正教著我去體會四大苦空、生滅變異、虛僞無主的道理,使我知道應該去學習,在這幻化無常的生命裏,如何去了脫生死之大苦,並在這娑婆五濁之惡世裏,去勤修佛法,以保持正念。以師志爲己志,努力鞭策自己,以期效法兩位長老法師的風範。如此才能報答兩位老法師法恩于萬一,也才不負十方諸衆所給予兩位長者法師的護持。阿彌陀佛!

  皈依道源上人因緣記

  謝仁泓

  民國六十一年五月間,初夏季節,入晚,澄澈夜空,明星朗照,氣爽宜人。時,臺北市有多處弘法道場,陸續講經,位于牯嶺街與重慶南路之間的巷道裏,矗立著一幢新建的四樓公寓,它的主人是一位發菩提心的大菩薩——曹居士,特將四樓全部辟爲弘法道場。

  “志蓮精舍”——爲此一道場,具備了吸引力,道侶們志向所趨,唯一的目標——極樂蓮邦,這大概就是曹居士發大乘菩薩心的美意!

  曹居士的殊勝因緣成熟,一切條件具備,虔誠禮請基隆八堵海會寺長老上道下源上人莅止駐舍,爲廣大信衆開壇演示“往生論”。

  上人爲方便大衆,更特請仁光法師譯成臺語,使能圓融通達,普利群根,果令道場內外人天贊歎、法喜充滿。

  余雖障重,與佛有緣,每晚陪同二、叁友人從新店前往,依止上人座下,聽聞佛法,每當心開意解,真乃醍醐灌頂,顯露心光,更至聲淚俱下,不能自己。

  講經預定期限,已不複記憶,然當我聽經至第六日,翌日爲星期天,預訂參拜松山寺,當夜卻得一奇夢:醒後特予紀錄。追憶前緣,迄今已十有六年矣。

  玆摘錄夢境,亦足以作爲學佛人“信、解、行、證”的修持上,稍有所助益耳。

  當時,我的記載是:“民國六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恭聆道源長老宣講“往生論”後六日,亦爲晉谒松山寺前夕,夢與林晉山君在熊先生府邸,觀賞庭中花卉,中有一株盆景,說是 觀音大士顯示的瑞兆聖花,是從山中采得,名“玉雪”,晶瑩透澈,雪白如玉,呈不規則塊狀水晶體,屬蔓藤科,枝葉扶疏,青翠欲滴,即占七絕一韻:

  “滿庭卉草有奇葩,信是西方七寶花,

  大士慈悲垂教化,衆生不渡不回槎!”

  如此的夢中感應,得未曾有,若以“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心理現象視之,真乃罪過。

  上人講經圓滿之日,在家二衆滿心歡喜,列隊長跪在佛前皈依,當蒙 上人親賜法號——仁泓,恭聆開示後,各自賦歸,閱一年,曾赴海會寺禮佛供養一次,爾後,雖曾多次偶有親近 上人機會,但不複記憶是在何種場合,追憶前緣,如今已成憾事,忏悔不已,無以補贖!

  上人西歸,未克贲臨頂禮,業障深重,逆緣牽纏,師恩未報,罪愆莫贖!今祗在佛前默禱: 上人蓮生上品,頓越叁界,即成佛道乘願再來,淨化娑婆,渡脫衆生,亦爲了卻頑徒仁泓息滅罪業之心願,特以拙文記述皈依因緣,用作追思 上人慈悲渡衆之盛德耳,南無阿彌陀佛。

  凡夫見聞

  杜行和

  當代高僧上道下源老和尚于民國七十七年國曆四月十六日下午七時卅分,在基隆海會寺,大衆念佛聲中安然圓寂,噩訊傳出教界震動,傷耆德之西逝,悲法眼之入滅。傳受叁壇大戒之願未滿而化緣已盡,四衆弟子情何以堪。長老行狀,非凡夫所能識,傳記、行持自有嗣法門人撰述,非末學所能爲,菩提樹雜志發行人朱公斐大德,發菩提心,爲人天道眼,出刊專集,紀念當代高僧,利益後學,功德無量,末學才疏學淺,雖有緣親近,終因業障深重,懈怠散亂不得利益當面錯過。中夜思惟愧對恩師,故常飲泣。爲報恩師于萬一,有利于後學,不惶淺陋,將所見聞筆之于文曰“凡夫見聞”。

  一、學佛因緣

  民國六十二年秋,家中書架上有上白下聖長老所講“佛遺教經”一冊,此書不知何所從來。經翻閱後頓覺條理分明愛不釋手,一個晚上讀完,第二天又讀,更覺義理微妙,自此經常翻閱,越讀越有味,越看越愛看。此時不知那裏有佛經,也不知到那裏去找。某周日至善導寺,正在念佛,見到法師和居士的衣服即起歡喜心。旋即法會結束,有一女衆見我是生客,即與我攀談,送我一本印光大師的文鈔精華,文字之優美,義理之精湛前所未見。從此看到了太虛圖書館,佛經流通處,你說奇怪不奇怪呢?經曰:“佛光普照,不照覆盆”這個盆子翻轉過來了。

  二、皈依叁寶

  民國六十五年在臺北市木柵區溝子口法藏蓮社,歸依上廣下化法師。見到這位跛足僧即起歡喜心。該蓮社每月念佛一次,上午九時開始念佛、放生、法師開示。那時唱念禮拜全不會,我的任務是把買來放生的魚類放生到景美溪放生,在法藏蓮社認識曹太太金惠芳女士,是志蓮精舍的主人,上道下源長老在志蓮精舍講經多次,末學只聽一個晚上的金剛經。那時還是覆盆,不受佛光。曹永德和金惠芳夫婦不但護法不遺余力,化導人學佛亦不遺余力,仁光法師每月第一個星期六到志蓮精會主持念佛、開示。末學全家四個子女都能歸依上道下源長老,全是曹太太的引導。

  叁、受菩薩戒

  人生七十古來稀 何況已經到八十

  世壽長短隨緣了 弘法利生是吾職

  ——戒和尚道源長老(以下稱戒和尚)八十自題。

  十普寺上白下聖題“崇德永壽”,“祝道源老法師八十大壽志慶”文中,寫出自民國十九年至卅七年之間的事迹,白老在文中說:“道老今年八十大壽(按民國六十八年),關于他平生的曆史,自有他門下弟子爲他撰寫,用不著我操心,我只想從我認識他後的一些點滴寫出幾種作爲紀念。”啊!這幾種點滴已成…

《道源老法師紀念文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七講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