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道源老法師紀念文集▪P24

  ..續本文上一頁爲最珍貴的第一手的曆史資科。如任教佛學院、洪山寶通寺閉關、打餓七(只聽說弘一大師打過餓七——弘一大師傳中見有描述打餓七的情形),具見白老祝壽文,玆不贅述。白老與戒和尚惺惺相惜,心志相投,感人至深。末學在海會寺受戒時每一戒子都發一冊,末學的一本保存在書櫥裏。贊頌式時,白老又說了一段往事:“閉關期間他謝絕見客,連太虛大師也不例外。太虛大師至關房看他,他不見客,太虛大師留下兩塊錢由我轉給他。那時關房清苦得天天吃冬瓜佐餐,得了兩塊錢買面粉吃,他是河南人會包餃子,包餃子也沒有菜還是冬瓜。現在出家人講享受,怎成道業,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白老與戒和尚閉關(晚一年),祝壽文:“道老叁年閉關圓滿,到我關房門口告假,我們對拜下去眼淚盈眶,不曾講出一句,道老哭著走出去,我在關中也整整哭了一天”啊!何其感人,此情此境您能不同聲一哭嗎?

  民國六十八年農曆九月廿七日下午下著霏霏細雨,戒子、信徒、法師把海會寺的大殿(不大)、地藏殿、觀音殿、講堂塞的滿滿地,末學報到後負責登記的師父說:“睡覺的位置已滿,靈塔可以睡,你敢不敢到靈塔睡?”“好”,同住的有兩位同戒,一位是張居士,一位是吳居士。第二天二人只說沒睡好;第叁天早上更駭怕,聽門也響,窗也響,有人走動,敲打。午間休息時二人到水果店買些水果來拜,才算安心了。末學默念大悲咒,一覺到打板,什麼沒聽到也沒看見。

  得戒和尚上道下源,羯磨阿阇黎上悟下明,教授阿阇黎上晴下虛,開堂和尚上戒下德,農曆九月廿八日開堂,十月初四日戒期圓滿,十月初五日是戒和尚八十壽誕。

  “在家二衆同戒錄”序曰:“佛說叁無漏學:曰戒、曰定、曰慧,而戒爲叁學之基,定慧之本,其重要可知矣,夫戒者有聲聞戒、有菩薩戒,聲聞戒者,四衆弟子須分別受,所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也。菩薩戒者,可以統通授受,所謂菩薩比丘、菩薩比丘尼、菩薩優婆塞、菩薩優婆夷也。古時皆依梵網經傳授菩薩戒,而梵網戒中有出家菩薩受持者、有在家菩薩受持者,出家菩薩中,又有戒師受持者、戒弟子受持者,非善通戒律者,甚難分別了知也。自明末清初,寶華山見月律師,訂定傳戒正範、出家二衆,則依梵網經傳授;在家二衆,則依優婆塞戒經傳授,是故今日傳授在家菩薩戒者,皆依優婆塞戒經也。”這一段話說明了叁無漏學的重要;聲聞戒,四衆弟子分別授受;菩薩戒,可以統通授受。古時依梵網經傳授菩薩戒,今日傳授菩薩戒,是依明末清初,寶華山見月律師,訂定傳戒正範,出家二衆依梵網經傳授,十重四十八輕戒,在家二衆,則依優婆塞戒經傳授,六重二十八輕戒。

  戒和尚堪稱叁藏法師,經論二藏在家可以閱讀,戒密二部,在家不可以閱讀,又密部須上師傳,不可自學。本師釋迦佛有大智慧,知道衆生分別心重,見人行爲不合戒律即起憍慢而自增罪過。戒和尚在淨宗蓮社解答菩薩戒可不可以吃肉的問題時,說的很詳盡:“(一)在家菩薩戒本(即席中依優婆塞戒經),沒有不吃肉這一條。(二)不吃肉這一條在那裏呢?在梵網經。梵網經說:“一切肉不得食”。吃肉的罪過很大“斷佛種子””,在涅槃經裏也說到不吃肉的問題。戒和尚講五乘佛教時,勸在家人受叁歸五戒,先保住人天果,不墮叁惡道。佛道路遠,自初住位,成佛要叁大阿僧祇劫,淨土法門,念佛往生一生成佛,故曰圓頓圓超法門。

  四、親近戒和尚

  戒和尚在中和南山路淨宗蓮社靜養,于此講普門品、彌陀經、八大人覺經、四十二章經。仁光法師講地藏經。臺北一心圓有聲出版公司發心流通法音,廣被衆生,出版錄音帶,戒和尚講經不用講稿,從心流出。“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難心”。啓教阿難尊者,將世尊四十九年所說法彙集心中,于結集經藏時誦出,凡夫如何能贊一詞。“佛法大海水,流出戒和尚心”末學亦不能贊一詞。戒和尚開示、說法、講經,上仁下光大法師臺語翻譯,近四十年。所講經律論,大小部頭有二十八種之多。其中親聆法音者僅普門品、阿彌陀經、八大人覺經、四十二章經、佛學問答(即將出版),人以爲都能聽國語,不必臺語翻譯,戒和尚不以爲然。叁峽淨業林法會、韋陀菩薩、伽藍菩薩開光、林務會議,禮請戒和尚開光、開示。林長範居士以爲不用臺語翻譯,戒和尚不悅曰:“有沒有臺灣人?”“有”,“有臺灣人就要臺語翻譯不可舍棄任何一個衆生”;不遺一衆生的心懷由此可見。八十一歲自題偈語:“老僧今年八十一,大好太陽已落西,幸有些些余晖在,不速宏法待何時。”。年老、多病,悲心如是。

  五、海會寺

  戒和尚是海會寺的開山祖師,一切規矩全依曆代祖師,諸如早晚課、念佛七、佛菩薩聖誕等各種法會,要求如法毫厘不苟。海會寺是淨土道場,每年十二月十一起七,十七日圓滿。念佛七成爲常規,不必通知。七十五年念佛七開示:“現今念佛七,各寺廟都采用靈岩山念誦儀規,我參加靈岩山念佛七至十年之久,沒有人比我再熟的。念佛打七的全是出家人,沒有在家人,出家人都有靜坐的工夫,在家衆多半中年學佛,坐下就腿痛,什麼妙法也不能聽、不能修,海會寺爲適應大衆根基而定規矩。”

  海會寺的師父們,在戒和尚的嚴格熏陶感召下,都能精進,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五拜千佛也是常規,末學自民國七十年,每年都拜五天。拜佛比拜年有天壤之別,您說是嗎?

  海會寺今年十月開始傳叁壇大戒,這機緣應把握住,不要失掉,學佛的人都知道受戒的重要,也知道受戒的利益。有些人學佛多年,就是不肯受戒。以爲受戒不能持,會有罪過,不受戒也有罪過,釋迦如來知道衆生不能清淨,所以定的有五戒滿分、多分、少分的層次。不能受滿分,先受不邪淫、不飲酒該可以吧?勸請諸位大德,不要以戒障礙學佛,釋迦佛慈悲,知道你是誰,他不會過分要求你,也不會過分懲罰你,他是庇佑你,引導你,成就你,直到成佛。記住!他永遠不舍棄你。

  六、莫測高深

  源公上人荼毗當日,有一嗣法門人說一公案:“一法子問源公:“如何得念佛叁昧?”答曰:“念佛叁年再來問我。”此法子精進念佛叁年。此法子又去問上廣下欽老和尚:“如何得念佛叁昧?”廣老亦以同樣教法:“念佛叁年再來問我。”大德長老觀機逗教,成就學人,如出一轍。末學親近源公上人近十年,不得利益者,蓋因根機淺薄,業障深重也。”此公案可以得一消息:念佛、念佛。

  七、慧之妙用

  今之學人多以神通擇師。戒和尚多次開示:“神通是因戒得定,因定發慧的妙用顯現”。顯神通,佛所不許,使用的時機是降服外道。如迦葉摩騰與竺法蘭——降服道教。目犍蓮尊者神通第一死于外道暗算。長眉尊者——賓頭羅波羅墮,曾在白衣前炫耀,佛陀呵斥。神通不是絕對不用,是方便教化,不是究竟法。

  八、善知識難遇

  戒和尚圓寂,是佛教界的莫大損失。前年正月初一至海會寺拜千佛,休息時間,聽戒和尚開示:“出家法師要親近老法師,我(戒和尚自稱)親近慈舟大師十五年。慧遠大師親近道安法師二十五年,不離開。後因時局變亂,道安法師遣散徒衆,各自尋安身處所,慧遠大師後爲淨土宗初祖,今之青年法師,不親近老法師,易起狂慧(定慧不均等),自誤、誤人”。“善知識者能淨諸障,能滅諸罪,能除諸難,能止諸惡,能破無明長夜黑暗,能壞諸見堅固牢獄;能出生死城,能舍世俗家,能截諸魔網,能拔衆苦箭,能離無智險難處,能出邪見大曠野,能度諸有流,能離諸邪道,能示菩提路,能教菩薩法,能令安住菩薩行,能令趣向一切智,能淨智慧眼,能長菩提心,能生大悲,能演妙行,能說波羅密,能擯惡知識,能令住諸地、能令獲諸忍、能令修習一切善根,能令成辦一切道具......”(錄自華嚴經)

  九、衆生福薄

  源公上人圓寂,人天眼滅,四衆失怙,後之學人,應依其爲法、爲人之精神,爲佛教貢獻心力。縱觀佛界大德長老,如廣老、李炳南老居士、煮雲長老,相繼圓寂。佛陀開出淨土法門利益末法衆生,往生淨土一生成佛。大德長老都是遵佛陀教誨念佛往生,我輩凡夫應即放下一切、單提一念,念念相繼,念佛、念佛、念阿彌陀佛!

  追憶上道下源長老

  大榮

  如蒼松野鶴般身形,似青天白雲的行相,常仆仆于弘化途中,卻沒有半點自豪相。

  說空說有皆入理,有行有證真工夫,爲度吾等愚頑輩,常作通俗圓融說。

  佛堂講話具婆心,金經釋義簡又明,不是空有融貫者,焉能臻此圓滿境。

  八一老僧臨戒壇,步履艱困心喜歡,戒子前撐後擁扶,爭受時機種福緣。

  法本印字多差誤,老僧法眼鑒分明,經師親口宣讀後,戒子領會法義明。

  壽高眼蒙耳重聽(1),如來法相心內明,說法理顯音宏亮,答問語簡意思明。

  法筵直開臨終前(2),度衆心志猶未盡,願師參觐彌陀後,速速再回娑婆界。

  注(1):民國六十九年中和圓通寺傳戒,長老任得戒師,顯明法師任羯摩師,真華法師任教授師。時長老壽高八十一,步履艱難,耳重聽,視力嚴重減退;但他說話铿锵有力,讀戒壇所用的法本,不但一字不漏,即法本上的許多錯字,他老人家都能一一隨口念(改)正過來。

  注(2):臺島最近兩年逝世之缁素二大師,一是九十六歲辭世之李炳南長者,一是八十九歲最近往生之上道下源長老,其法筵都是在臨終之前,未言停止的,真是悲心度世的菩薩行者啊!

  爲道源長老封棺法語

  悟明

  發願來東土 廣度一切衆

  世緣功德滿 放下即往生

  恭維

  海會堂上開山第一代道源能信長老,四十年前在大陸北方住持多處道場,講經說法,度衆無量,來臺不久,建立海會淨土道場,發願宏揚淨土,興學培育僧青棟梁,宏範戒法數十余年,教化各界人士,皈敬叁寶,世緣已盡撤手西歸,複本心源,回歸蓮邦。是日恭請悟明封棺,誦經說法,作麼生道呢?

  偈曰

  提得起來放得下 自他兩利是菩薩

  今日撤手歸極樂 乘願再來演妙法

  封——

  道源長老起龛法語

  白聖

  一靈真性無起滅 隨緣示現有生死

  菩薩行化增萬行 道果證入涅槃城

  茲有中華民國臺灣省基隆市海會寺開山道源老和尚,原籍河南,披剃周口,受具足戒于湖北歸元寺,嘗參學于大江南北,住佛學院精研教義,閉淨土關,克期勤修,經過淡薄,嘗遍清苦,集數十年歲月,奠定弘法基礎,入世行化,普利衆生,而且一生抱負,悲智彌深,願力無窮,豈奈四大幻軀,不能爲其利用,又師住世因緣亦將完成,故爾先行離卻此軀,更換報身,進修六度萬行,圓滿無上正覺之道也,雖然如是,即今起龛一句又作麼生道呢?

  偈曰

  這具皮囊既脫去 換個四大受用身

  暫息諸緣入真際 再來宏法度衆生

  起!

  悟明長老爲道源長老舉火荼毗法語

  爲法爲人之典型 作育僧才利群生

  六十余年如一日 演揚妙法宏淨土

  恭維 道源長老,一生弘法利生,度衆無量!提得起來放得下,複本心源回老家,是日舉行荼毗說法一句,作麼生道?偈曰:

  不著人我衆生相 四大假合幻化身

  舉起叁昧微妙火 色心一如現本真

  燒!

  傳供文疏

  伏以

  法性真常,本不生亦不滅;萬象齊興,自有去而有來。是以本師文佛,成佛于塵點劫前;願心廣大,示現于娑婆國中,說法無量,度生無盡。盡大地,皆舍生命處;無緣者,亦作開導師。是則諸佛如來,雖證涅槃而不住;即度衆生而無相。 恭維

  傳淨土宗海會堂上第一代住持圓寂比丘上道下源信公老和尚,卓錫大陸,宗風大振于北方;寶島興刹,法化輝煌于道山。立僧學,施教育,諄諄善誘,慈和接引;建叢林,安僧侶,守持戒範,培養品格。講席遍國內,遠及海外各地;趨前皈依者,數逾千千萬。能文章,善作述,留下不朽立言;口詞利,善辯說,聽者心儀悅服。由于夙生多修行,感得現生多福壽。享壽過佛有十載,示現幻疾之相;道業圓成于千秋,永傳芳芬之風。本寺弟子及諸善信人士,謹擇于民國七十七年農曆叁月廿八日上午九時,虔修清蔬香積之妙供,懇乞

  慈悲攝受之!伏願

  常寂光中,慈祥安住;大圓鏡裏,澈照塵寰。雖呈不滅之滅,複興無生而生。善緣廣結以無盡,衆生廣度于未來。缁素叨庇,德風廣被人間;法雨普施,萬類得以同洽。國家固百世昌盛之丕基,世界奠千秋和平之大業!謹疏微忱,恭祈

  慧照

  中華民國七十七年農曆叁月廿八日 弟子衆等率諸善信人士百拜謹疏

  祭文

  維

  中華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十叁日主祭者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悟明暨全體理監事誠以花果素馐之儀致祭于本會前理事長基隆海會寺開山長老道源老和尚靈前而言曰:

  巍巍道公 臨濟正宗 弘揚淨土 解行並重

  普渡衆生 慈悲由衷 壽登耋耄 道高德崇

  幼具夙慧 壯極圓融 商水剃度 受戒名叢

  求法務實 參學賢戎 慈舟垂青 太虛獨隆

  研教窮理 閉關寶通 嚴持淨戒 修行關中

  弘法四方 謙德和容 擇善固執 度量寬洪

  馄瀛有福 得降斯翁 殷殷善誘 點石治聾

  講戒演律 品重誠忠 續佛慧命 演教弘宗

  莘莘學子 鹹沐春風 領導我教 上下交融

  豐功偉業 德不居功 聲譽遠播 海外歌頌

  彌陀接引 彌勒龛空 安祥示寂 德範永崇

  尚飨

  

《道源老法師紀念文集》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七講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