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P7

  ..續本文上一頁用一節一節的往上咬,只要橫著把竹竿咬破一個洞,不是馬上就出來了嗎?若是生到極樂世界去,即能橫超叁界,截斷生死,有永脫輪回之樂。

  第六、“此土有難免叁途之苦,彼土有惡道永離,名且不聞之樂”。娑婆世界是個苦的世界,難能免除叁途之苦。叁途就是叁惡道,即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我們在娑婆世界當個苦惱凡夫,叁業不清淨,造十種惡業就墮落,假如造的是上品十惡,就會墮入地獄道。中品十惡墮餓鬼道。下品十惡就墮畜生道。墮入叁惡道,不能見佛聞法,再想出離叁惡道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娑婆世界有難免叁途之苦。而極樂世界不但沒有叁惡道,連叁惡道之名也不會聽到。所以有惡道永離,不聞惡名之樂。

  第七、“此土有塵緣障道之苦,彼土有受用自然不俟經營之樂”。在娑婆世界裏,衣、食、住、行的生活就是塵世之緣,故稱塵緣。在家居士學佛法比較困難,因爲在家人的塵緣深厚,事務太多,所以障礙修行。不但在家弟子被塵緣障到,出了家還是有很多障礙的,畢竟我們還是個凡夫,需要衣、食、住來維持生活,這樣就不能專心修行了,所以娑婆世界免不了塵緣障道之苦。生到極樂世界“有受用自然,不俟經營之樂”。“經營”就是你要親自去做的意思,沒有房子必須蓋房子,沒飯吃就需要買米煮飯等等。“不俟經營”,就是不用你去辦理,衣食住都是自然受用的。因爲阿彌陀佛看到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爲了衣食住而忙碌,不能專心辦道,因此以他的願力,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不用我們去經營。住的房子是現成的七寶樓閣,想穿什麼衣服,只要一動念,衣服就披到身上來。想吃什麼有什麼,不用你去煮,而且用的都是七寶做的缽,吃完後碗缽自然化去,不用你洗,這就是“衣食自然”。只有安心享受辦道之樂,沒有爲衣食住忙碌經營之苦。

  第八、“此土有壽命短促之苦,彼土有壽與佛同,更無限量之樂”。在娑婆世界有“命濁”之苦,命濁即壽命短促。人生過百年者無幾,年青時不聞佛法,當你聞到佛法,想發心修行的時候,歲數已經到了,還沒有修行,命就終了。命終之後又隨業受報,一點也作不了主。不幸墮入叁惡道,苦不堪言。就算來生仍然作人。還是壽命短促,所以壽命短促是一種痛苦。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則壽與佛同,阿彌陀佛即無量壽佛,他的人民,也都是無量壽。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跟佛一樣的壽命,有一生辦道之樂。

  第九、“此土有修行退失之苦,彼土有入正定聚,永無退轉之樂”。娑婆世界的衆生,難得發心修行辦道。好不容易發了心要修行用功,打閑岔的因緣太多了,才精進了幾天,又退了道心;所以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稱爲“不定聚”。“聚”者類也,就是不定根性的這一類衆生。凡是念佛生到極樂世界的衆生,都是“正定聚”。就是“十信”圓滿,入了“十住”位,皆是“阿鞞跋致”,即不退轉,有永遠不再退轉的快樂。

  第十、“此土有佛道難成之苦,彼土有一生行滿,所作成辦之樂”。在娑婆世界修行,單進不退,還須經過叁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假若修行進進退退的話,塵點劫也難以成佛。就以我們念佛堂的大衆來說吧!我們前生前世都是修行過的,怎麼到現在還是個苦惱的凡夫呢?因爲進進退退的原故,不曉得過去修了多少劫,到現在還沒有完成佛道。極樂世界則不同,一生就能以成道。因爲壽命無量,單進不退,就這一生行門修滿,所作成辦,結果就成了佛;在極樂世界有這一種快樂。

  以上是慈雲忏主,以他的大慈悲,大智慧,依據阿彌陀經,舉出十條極樂世界之“諸樂”,而與娑婆世界之“衆苦”,對照宣說。令初學淨土法門的人,知苦識樂,生起信心,而離苦得樂。對苦言樂仍是方便說法,若據實言之:“彼土衆生,無有衆苦”,而是“但受諸樂,故名極樂”。“無有衆苦”,就是慈雲忏主給我們列舉出來的十種苦都沒有。“但受諸樂”,受以上的十種樂。就是一切苦都沒有,一切樂完全具足,因此名爲“極樂”。“己一、約能受用釋”講演已竟,下面接講“己二、約所受用釋”。

  己二、約所受用釋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爲極樂。

  正宗分的第一大科,是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啓信,“彼土”即極樂世界。“陳”是說,“廣陳”即是多說,說了再說。廣陳極樂世界的依報是妙果,正報也是妙果;講那麼多做什麼?目的在啓發我們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信心。“彼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你爲什麼不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呢?生到極樂世界,“但受諸樂”,享受的什麼樂呢?現在就依著所受用的諸樂來解釋。

  “又舍利弗”,又叫一聲當機者。“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爲極樂”。這是講所受用的極樂世界,是怎麼樣的極樂法呢?極樂世界,其依報的莊嚴真不可思議,這只是說個大概而已。“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一重一重的共有七重,欄楯就是欄杆。極樂世界的欄杆是由四寶做成的,當然莊嚴,而且不止一重,乃是七重,這七重欄楯是莊嚴其邊際的。每一座樓閣外面都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這是空中的莊嚴。虛空之中有四寶所成的羅網,而且也是七重。“七重行樹”,這是莊嚴大道的。每一行都排列的整整齊齊,一行一行的共有七重。“皆是四寶”,四寶就是金、銀、琉璃、玻璃。欄杆是用四寶做的,空中的羅網也是四寶造成的,最不可思議的就是樹,也都是由四寶所造成的。“周匝圍繞”,周匝就是周圍,即是一重一重,一行一行的在那裏圍繞著。“是故彼國名爲極樂”,以上的種種莊嚴,就曉得極樂世界的確是個極樂的地方。講到這裏,“丁一、征釋”一科講完,下面接講廣釋。

  丁二、廣釋分二 戊一、別釋所受 戊二、合釋能受所受

  戊一、又分二 己一、釋生處 己二、結示佛力

  己一、釋生處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這是解釋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處所,微妙不可思議。“又舍利弗”,又叫一聲當機者。“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衆生,都是蓮花化生的。蓮花是生在充滿八功德水的七寶池裏,那“八功德水”是什麼呢?第一、澄清異于此方的渾濁。此方就是指我們的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水都是渾濁不清的。而極樂世界的水根本沒有泥沙,只有金沙,所以水特別清,有“澄清之德”。第二、清冷異于此方寒熱。我們娑婆世界的水不是太寒就是太熱,極樂世界的水不寒也不熱,有“清冷之德”。第叁、甘美異于此方鹹淡劣味。甘美就是味道很好,甘甜而且香美。娑婆世界的水不是堿水,就是淡水上髦無甘美可言,極樂世界的水則有“甘美之德”。第四、輕軟異于此方沈重。極樂世界的水很輕很軟,沒有份量。娑婆世界的水很重很硬,一擔水約有八十斤重。而且你看水不是軟的嗎?其實是硬的,你用手大力的拍一下水,越拍手越痛。只有極樂世界的水是輕軟的,故有“輕軟之德”。第五、潤澤異于此方縮腐褪色。我們娑婆世界的水會縮腐褪色,縮就是過了幾天,水就減少了。腐就是壞了,褪色就是顔色變了。極樂世界則不一樣,其水非常的潤澤,故有“潤澤之德”。第六、安和異于此方急暴。我們娑婆世界的水,除了停流的靜水之外,大海、大江的水都是急暴的。極樂世界的水卻是安和,沒有波浪的,有“安和之德”。第七、除饑渴異于此方生冷。娑婆世界的水是生冷的水,極樂世界的水,不但除渴,喝了也可以充饑,故有“除饑渴之德”。第八、長養諸根異于此方損壞諸根及沴戾增病沒溺等。極樂世界的水,飲用或洗澡,都可以使我們的身體健康,長養諸根。諸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統統長養增強。我們娑婆世界的水,它是損壞諸根,也就損壞身體的;吃多了會增加疾病,掉進水裏會被淹死。極樂世界的水,吃了不生病,還會長養諸根。你到水裏去洗澡,可以隨意深淺,不會被淹死。故極樂世界的水有“長養諸根之德”。有以上八種功德,所以稱爲八功德水。“充滿其中”者,就是七寶池裏面的水不會減少,永遠是充滿的。“池底純以金沙布地”者,即七寶池底完全是金沙子,不像我們娑婆世界的水底是泥沙。“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者,階是臺階,道是道路,七寶池四邊的臺階道路都是四寶所成的。“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七寶蓮池上面,有七寶而成的樓閣。重屋爲“樓”,高樓爲“閣”,七寶樓閣,就是極樂世界衆生所住的房屋。七寶者,第一黃金。第二白銀。第叁琉璃,華言青色寶,仿佛我國的翡翠。第四玻璃,華言水玉,猶如水晶。第五砗磲,即大貝,爲白色寶。第六赤珠,即紅色珍珠。第七瑪瑙,爲結晶石英,玉髓和蛋白石的混合物,顔色由紅、黃、白、灰混合而成的,非常美麗。七寶池上所有樓閣皆用七寶莊嚴交飾。“池中蓮華,大如車輪”,我們到極樂世界,是由蓮花化生出來的。普通我們看見的蓮花,只有飯碗那麼大,而極樂世界裏的蓮花,則如車輪那麼大,這個車輪是指轉輪聖王的寶輪。最小的一由旬,有四十裏大,這就是不可思議,蓮花怎麼會有四十裏那麼大呢?因爲極樂世界的佛菩薩身量非常高大,其國衆生的身量亦甚高大。蓮花是衆生的母親,因此蓮花必須要大,如轉輪聖王的車輪那樣大。“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極樂世界的蓮花有四種顔色,四種光明。爲什麼分爲四種呢?因爲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衆生,都入“正定聚”。正定聚就是入了叁賢十聖位的菩薩,其國衆生都是大乘…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