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皆是虚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都是要我们把相空掉的。心经也是属于空门的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都是从空门入手,可以得到利益的。阿弥陀经是“有”门的经,绝不讲空。般若经讲三空,即我空、法空、空亦空。阿弥陀经一开始就讲两个有,依报有,正报也有。“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在我们娑婆世界里,释迦佛已经过去了,弥勒佛尚未来!要怎么样才能亲近到佛呢?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还没有过去,我们为什么不发信心呢?所以这一段序文是劝信的意思。“有世界名曰极乐”,是劝愿的序文,我们为什么要生到那个世界去呢?因为那是个极乐世界。“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你为什么要在娑婆世界受苦,而不生到极乐世界去呢?这是劝我们发愿的。“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是劝我们要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是个不可思议的行门,所以也叫“持名妙行”。你应如何修行净土法门呢?就是持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所以信、愿、行三资粮在别序里都有了,这是蕅益大师以他的大智慧所发现的。
(释疑)第一、有的学华严经的人,但求生华藏世界,而不求生极乐世界,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他们只看过六十华严、八十华严,而未看过四十华严之故。四十华严最后一卷普贤行愿品,是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的。再者,他们亦未认清华藏世界的形状方位。华藏世界在虚空中形状像一个倒竖的宝塔,上面大,底下小,一共有二十层。每一层里面都有无量数的三千大千世界,我们的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同在华藏世界的第十三层。有少数不善学华严的人求生华藏世界,而不生极乐世界,这是他根本不知道华藏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也根本不知道极乐世界是在什么地方之缘故。其实极乐世界就在华藏世界以内,唐朝一行国师,他依著华严经编了一部“华严忏”,里面有四句回向偈,就是:
“十方尽皈命 灭罪生净信
愿生华藏海 极乐净土中”
学华严经的人,当然愿生华藏世界。可是,华藏世界有二十层,你要生到什么地方去呢?“极乐净土中”,当然是生到华藏世界的极乐净土中了。娑婆世界也是在华藏世界内,可是娑婆世界是华藏世界的苦世界,极乐世界却是华藏世界的乐世界。虽然佛菩萨看苦乐是平等的,但是我们薄地凡夫受苦受乐就有很大的分别。因为生在苦世界是受苦的,生到乐世界则是受乐的。所以一行国师的回向偈,是愿生到华藏世界的极乐净土中。所以学华严经的人,千万别学偏差了。
第二、就是现在对科学常识懂得一点皮毛的人,自作聪明。说我们的地球一天一夜自转二十四小时,根本没有个东方,也没有个西方,我们天天愿生西方净土,都是迷信。他认为我们住的这个地球会自转,一转动,东方转到西方,那里有个西方呢?好像自高聪明。其实他不晓得“从是西方”的“是”,是指整个娑婆世界而言,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里的其中一颗行星。地球会自转,它是绕著太阳转的。但太阳却是不动的,整个太阳系在虚空中是为一个单位,而且它有一定的东、西方位。佛经上所讲的单位不是太阳系,讲的是以三千大千世界来做单位的。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具有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也就是说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里有一百亿个太阳。这一百亿个太阳在虚空中都有个固定的位子,不会转动变移的,有一定的东方,一定的西方,那怎么会没有西方呢?所以阿弥陀经上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这是说明娑婆世界,一定有西方,西方一定有个极乐世界。
到此别序讲演已竟,亦就是将序分讲完。今天就讲到这里,话说多了打闲岔,大众好好念佛吧!
第三天
诸上善人慈悲,道源讲几句话打打闲岔!昨天已将序分讲完,今天接讲正宗分。
甲二、正宗分——分三
乙一、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 乙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
乙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
乙一、分二 丙一、依报妙 丙二、正报妙
丙一、分二 丁一、征释 丁二、广释
丁一、分二 戊一、征 戊二、释
正宗分的科文很长,也是依著信、愿、行三大纲要而分的。起先乙一是为了启发我们的信心,而广陈彼土依正之妙果。“陈”就是说,广说彼土极乐世界的依报和正报之果都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称为“妙”,为什么要说得那么“妙”呢?是为了启发我们的信心,所以就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信心生起之后,接著就是乙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特别的劝导我们,西方有个极乐世界是怎么的妙,极乐世界有个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你为什么不求生极乐世界而亲近阿弥陀佛呢?要亲近阿弥陀佛就要发愿往生,这是第二大科劝我们要发愿的。乙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行者”,就是修行的人,正确的开示我们这些修行的人,应该执持名号,念阿弥陀佛是“有宗”的法门,绝不讲“空”,我们不要执著世间法,因为执著世间法就会流转生死;我们要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可以了脱无始劫以来的生死,而建立行门。这三大科就是依著信、愿、行而分的。乙一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分成二科,丙一依报妙,先讲极乐世界的依报妙。丙二正报妙,讲阿弥陀佛的正报妙。丙一再分二科,丁一征释,即征问解释。丁二广释,广为解释。在丁一征释中又分二科,戊一征,戊二释。分科分到这里,现在开始讲经文。
戊一、征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这是释迦佛自己征问的。“舍利弗”,叫一声当机者。“彼土何故名为极乐”,西方极乐世界何故名为极乐?
戊二、释分二
己一、约能受用释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此科为约能受用释,能受用者,就是指著念佛往生的人。这是释迦佛自己解释别序中,“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的。“其国众生”,这是约众生说的,因为诸佛菩萨都没有苦,而众生是有苦的。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无有众苦”。娑婆众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没有这些众苦。“但受诸乐”,只有享受各种快乐,“故名极乐”。现在依著慈云忏主,他以娑婆世界的苦,对著极乐世界的乐,对待的十种分别来讲:
第一、“此土有不常值佛之苦,彼土有华开见佛,常得亲近之乐”。我们娑婆世界第一种苦,就是不容易见到佛,释迦佛八十岁就入涅槃了,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弥勒佛才会下生;要等那么久,娑婆世界才有佛出世。可是弥勒佛只开三个法会,即龙华三会后,又入涅槃了。所以娑婆世界要想见到佛,实在很困难的,这就是“不常值佛”之苦。极乐世界就没有不见佛之苦了,而且有常见佛之乐。我们众生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华开见佛,莲花一开就见到阿弥陀佛,所以有常常亲近佛的快乐。
第二、“此土有不闻说法之苦,彼土但有水鸟树林皆宣妙法之乐”。娑婆世界不见佛,不闻法,是个最大的苦恼。我们见不到佛,若能遇见善知识,讲经说法给我们听那也很好。可是到了末法时代,想要亲近一位善知识听经闻法,是不容易的。不闻佛法,就不明佛理,又怎么能修行用功呢?所以娑婆世界有不闻佛法的苦恼。极乐世界不但有佛菩萨说法,连水流的声音,鸟叫的声音,也都在畅宣妙法。树林里的七宝树被风吹动响起的,还是说法的声音。水、鸟、树林皆宣妙法。所以极乐世界没有“不闻法”之苦,只有“常闻法”之乐。
第三、“此土有恶友牵缠之苦,彼土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之乐”。“恶友”就是使你不能听经,不能闻法,也使你不能修行用功的朋友,处处阻扰你精进的人。反过来说善友就是善知识,也包括同参道友。为什么佛经上不把善友和善知识分清楚呢?因为辈份高的人,我们不容易亲近,而辈份相等的同参道友则容易相处在一起。若能亲近到一个善友,他也就是你的善知识了。比如你交到一个喜欢研究佛理的善友,就会受到他的熏习,也去研究佛理,这样就帮助你用功修行,所以选择朋友是很重要的。但在娑婆世界却恶友多、善友少。若生到极乐世界去,只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之乐。全是善友,全是善知识,自然会熏习的使你进步,有这一种快乐。
第四、“此土有群魔恼乱之苦,彼土有诸佛护念远离魔事之乐”。娑婆世界魔事重重、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等。你不修行用功,反而魔境不现前,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刚发了道心用功,魔事就来了。结果把仅有的一点道心给魔退了。娑婆世界有这群魔恼乱之苦。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诸佛常常护念著你,使你远离一切魔事,所以生到极乐世界去,便有“永无魔事”的快乐。
第五、“此土有轮回不息之苦,彼土有横截生死永脱轮回之乐”。在娑婆世界最大的苦恼是六道轮回。若堕到三恶道,是苦不堪言。设若修的善业多,可能不会堕入三恶道。但是要知道的,就算不会堕入三恶道,能够升到人、天道中,也是不好修行的。因为我们今生修行了几十年,在三宝门中培了福,升到天上,但又被天福迷倒了,再也不修行,这样还是会堕入三恶道。假若没有升天,转为大富大贵的人,此亦为一种障碍,因为富贵修道难。如此一下升天,一下转人,一下堕入三恶道;所以娑婆世界有六道轮回不息的苦恼。如果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则横截生死,把无量劫的生死给截断了。古人有个比喻,依著其他法门修行,称为“竖出三界”,竖著往上一步步的高升。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称为“横超三界”。比如在竹竿里面的虫,要是这只虫想超出竹竿之外,若往上爬,就须把竹竿里的节,一节一节完全咬穿了,才能爬出竹竿外,这实在是很困难的!这表示若依著其他的法门修行,好像要竖出三界那么困难。依著念佛法门,等于那小虫不…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