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P6

  ..續本文上一頁,皆是虛妄”;“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這都是要我們把相空掉的。心經也是屬于空門的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都是從空門入手,可以得到利益的。阿彌陀經是“有”門的經,絕不講空。般若經講叁空,即我空、法空、空亦空。阿彌陀經一開始就講兩個有,依報有,正報也有。“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在我們娑婆世界裏,釋迦佛已經過去了,彌勒佛尚未來!要怎麼樣才能親近到佛呢?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還沒有過去,我們爲什麼不發信心呢?所以這一段序文是勸信的意思。“有世界名曰極樂”,是勸願的序文,我們爲什麼要生到那個世界去呢?因爲那是個極樂世界。“其國衆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你爲什麼要在娑婆世界受苦,而不生到極樂世界去呢?這是勸我們發願的。“其土有佛,號阿彌陀”,這是勸我們要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是個不可思議的行門,所以也叫“持名妙行”。你應如何修行淨土法門呢?就是持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所以信、願、行叁資糧在別序裏都有了,這是蕅益大師以他的大智慧所發現的。

  (釋疑)第一、有的學華嚴經的人,但求生華藏世界,而不求生極樂世界,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因爲他們只看過六十華嚴、八十華嚴,而未看過四十華嚴之故。四十華嚴最後一卷普賢行願品,是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世界的。再者,他們亦未認清華藏世界的形狀方位。華藏世界在虛空中形狀像一個倒豎的寶塔,上面大,底下小,一共有二十層。每一層裏面都有無量數的叁千大千世界,我們的娑婆世界與極樂世界同在華藏世界的第十叁層。有少數不善學華嚴的人求生華藏世界,而不生極樂世界,這是他根本不知道華藏世界是個什麼樣子,也根本不知道極樂世界是在什麼地方之緣故。其實極樂世界就在華藏世界以內,唐朝一行國師,他依著華嚴經編了一部“華嚴忏”,裏面有四句回向偈,就是:

  “十方盡皈命 滅罪生淨信

  願生華藏海 極樂淨土中”

  學華嚴經的人,當然願生華藏世界。可是,華藏世界有二十層,你要生到什麼地方去呢?“極樂淨土中”,當然是生到華藏世界的極樂淨土中了。娑婆世界也是在華藏世界內,可是娑婆世界是華藏世界的苦世界,極樂世界卻是華藏世界的樂世界。雖然佛菩薩看苦樂是平等的,但是我們薄地凡夫受苦受樂就有很大的分別。因爲生在苦世界是受苦的,生到樂世界則是受樂的。所以一行國師的回向偈,是願生到華藏世界的極樂淨土中。所以學華嚴經的人,千萬別學偏差了。

  第二、就是現在對科學常識懂得一點皮毛的人,自作聰明。說我們的地球一天一夜自轉二十四小時,根本沒有個東方,也沒有個西方,我們天天願生西方淨土,都是迷信。他認爲我們住的這個地球會自轉,一轉動,東方轉到西方,那裏有個西方呢?好像自高聰明。其實他不曉得“從是西方”的“是”,是指整個娑婆世界而言,地球只不過是太陽系裏的其中一顆行星。地球會自轉,它是繞著太陽轉的。但太陽卻是不動的,整個太陽系在虛空中是爲一個單位,而且它有一定的東、西方位。佛經上所講的單位不是太陽系,講的是以叁千大千世界來做單位的。一個叁千大千世界具有百億日月,百億四天下,也就是說一個叁千大千世界裏有一百億個太陽。這一百億個太陽在虛空中都有個固定的位子,不會轉動變移的,有一定的東方,一定的西方,那怎麼會沒有西方呢?所以阿彌陀經上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這是說明娑婆世界,一定有西方,西方一定有個極樂世界。

  到此別序講演已竟,亦就是將序分講完。今天就講到這裏,話說多了打閑岔,大衆好好念佛吧!

  第叁天

  諸上善人慈悲,道源講幾句話打打閑岔!昨天已將序分講完,今天接講正宗分。

  甲二、正宗分——分叁

  乙一、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啓信 乙二、特勸衆生應求往生以發願

  乙叁、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

  乙一、分二 丙一、依報妙 丙二、正報妙

  丙一、分二 丁一、征釋 丁二、廣釋

  丁一、分二 戊一、征 戊二、釋

  正宗分的科文很長,也是依著信、願、行叁大綱要而分的。起先乙一是爲了啓發我們的信心,而廣陳彼土依正之妙果。“陳”就是說,廣說彼土極樂世界的依報和正報之果都不可思議。不可思議稱爲“妙”,爲什麼要說得那麼“妙”呢?是爲了啓發我們的信心,所以就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啓信。信心生起之後,接著就是乙二特勸衆生應求往生以發願。特別的勸導我們,西方有個極樂世界是怎麼的妙,極樂世界有個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你爲什麼不求生極樂世界而親近阿彌陀佛呢?要親近阿彌陀佛就要發願往生,這是第二大科勸我們要發願的。乙叁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行者”,就是修行的人,正確的開示我們這些修行的人,應該執持名號,念阿彌陀佛是“有宗”的法門,絕不講“空”,我們不要執著世間法,因爲執著世間法就會流轉生死;我們要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持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可以了脫無始劫以來的生死,而建立行門。這叁大科就是依著信、願、行而分的。乙一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啓信,分成二科,丙一依報妙,先講極樂世界的依報妙。丙二正報妙,講阿彌陀佛的正報妙。丙一再分二科,丁一征釋,即征問解釋。丁二廣釋,廣爲解釋。在丁一征釋中又分二科,戊一征,戊二釋。分科分到這裏,現在開始講經文。

  戊一、征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爲極樂?

  這是釋迦佛自己征問的。“舍利弗”,叫一聲當機者。“彼土何故名爲極樂”,西方極樂世界何故名爲極樂?

  戊二、釋分二

  己一、約能受用釋

  其國衆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此科爲約能受用釋,能受用者,就是指著念佛往生的人。這是釋迦佛自己解釋別序中,“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的。“其國衆生”,這是約衆生說的,因爲諸佛菩薩都沒有苦,而衆生是有苦的。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衆生,“無有衆苦”。娑婆衆生有叁苦、八苦、無量諸苦;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沒有這些衆苦。“但受諸樂”,只有享受各種快樂,“故名極樂”。現在依著慈雲忏主,他以娑婆世界的苦,對著極樂世界的樂,對待的十種分別來講:

  第一、“此土有不常值佛之苦,彼土有華開見佛,常得親近之樂”。我們娑婆世界第一種苦,就是不容易見到佛,釋迦佛八十歲就入涅槃了,要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彌勒佛才會下生;要等那麼久,娑婆世界才有佛出世。可是彌勒佛只開叁個法會,即龍華叁會後,又入涅槃了。所以娑婆世界要想見到佛,實在很困難的,這就是“不常值佛”之苦。極樂世界就沒有不見佛之苦了,而且有常見佛之樂。我們衆生念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華開見佛,蓮花一開就見到阿彌陀佛,所以有常常親近佛的快樂。

  第二、“此土有不聞說法之苦,彼土但有水鳥樹林皆宣妙法之樂”。娑婆世界不見佛,不聞法,是個最大的苦惱。我們見不到佛,若能遇見善知識,講經說法給我們聽那也很好。可是到了末法時代,想要親近一位善知識聽經聞法,是不容易的。不聞佛法,就不明佛理,又怎麼能修行用功呢?所以娑婆世界有不聞佛法的苦惱。極樂世界不但有佛菩薩說法,連水流的聲音,鳥叫的聲音,也都在暢宣妙法。樹林裏的七寶樹被風吹動響起的,還是說法的聲音。水、鳥、樹林皆宣妙法。所以極樂世界沒有“不聞法”之苦,只有“常聞法”之樂。

  第叁、“此土有惡友牽纏之苦,彼土有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之樂”。“惡友”就是使你不能聽經,不能聞法,也使你不能修行用功的朋友,處處阻擾你精進的人。反過來說善友就是善知識,也包括同參道友。爲什麼佛經上不把善友和善知識分清楚呢?因爲輩份高的人,我們不容易親近,而輩份相等的同參道友則容易相處在一起。若能親近到一個善友,他也就是你的善知識了。比如你交到一個喜歡研究佛理的善友,就會受到他的熏習,也去研究佛理,這樣就幫助你用功修行,所以選擇朋友是很重要的。但在娑婆世界卻惡友多、善友少。若生到極樂世界去,只有“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之樂。全是善友,全是善知識,自然會熏習的使你進步,有這一種快樂。

  第四、“此土有群魔惱亂之苦,彼土有諸佛護念遠離魔事之樂”。娑婆世界魔事重重、煩惱魔、五陰魔、死魔、天魔等。你不修行用功,反而魔境不現前,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剛發了道心用功,魔事就來了。結果把僅有的一點道心給魔退了。娑婆世界有這群魔惱亂之苦。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諸佛常常護念著你,使你遠離一切魔事,所以生到極樂世界去,便有“永無魔事”的快樂。

  第五、“此土有輪回不息之苦,彼土有橫截生死永脫輪回之樂”。在娑婆世界最大的苦惱是六道輪回。若墮到叁惡道,是苦不堪言。設若修的善業多,可能不會墮入叁惡道。但是要知道的,就算不會墮入叁惡道,能夠升到人、天道中,也是不好修行的。因爲我們今生修行了幾十年,在叁寶門中培了福,升到天上,但又被天福迷倒了,再也不修行,這樣還是會墮入叁惡道。假若沒有升天,轉爲大富大貴的人,此亦爲一種障礙,因爲富貴修道難。如此一下升天,一下轉人,一下墮入叁惡道;所以娑婆世界有六道輪回不息的苦惱。如果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則橫截生死,把無量劫的生死給截斷了。古人有個比喻,依著其他法門修行,稱爲“豎出叁界”,豎著往上一步步的高升。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稱爲“橫超叁界”。比如在竹竿裏面的蟲,要是這只蟲想超出竹竿之外,若往上爬,就須把竹竿裏的節,一節一節完全咬穿了,才能爬出竹竿外,這實在是很困難的!這表示若依著其他的法門修行,好像要豎出叁界那麼困難。依著念佛法門,等于那小蟲不…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