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P4

  ..續本文上一頁西還要漱口。話不是這樣說,吃了東西要漱口,這是一種禮節,不漱口不敢和世尊講話。佛製的戒律明白規定,吃過飯之後,一定嚼楊枝,(即今之漱口或刷牙)不嚼楊枝,不能念經,不能念佛,這是一種禮節,不可當作生活習慣看,乃是表示恭敬。漱口以後,才可以合掌、恭敬、行禮、禱告。他禱告什麼?就是我現在被關禁七重室內,不敢勞請世尊駕來,可是我平日有個最親近的善友,就是大目犍連尊者。“而作是言”,就是遙遠的對著耆阇崛山,和世尊說話:“大目犍連是吾親友”此親友兩字,有的注解書,解作親戚朋友,其實不是。親是親近,友是善友,此謂大目犍連,是我平日常常親近的善友(善友今時一作道友或蓮友講),他是神通第一的尊者,佛的右首弟子。“願興慈悲,授我八戒。”我求目犍連尊者來幹什麼?願興慈悲,授我八戒。因爲我常常聽他說過:在家人要種出世因,應當受八關齋戒。平時我只聽得講,沒有發心受過八戒,現在我被我的壞兒子,把我關起來,要我的老命,所以想到要受八關齋戒了。

  八戒又名八關齋戒,是在家人臨時受的出家戒。在家人爲家務所累,想出家不能出家,佛特開方便,著令臨時受個八關齋戒,權當一日一夜的出家人。八戒就是沙彌戒的前九條。八戒的前五條以五戒爲基礎:第一、不殺生,第二、不偷盜,第叁、不淫——若是你們居士發心受八關齋戒的,應知此八戒以一天一夜爲期,今天上午受,明天天亮,戒體自然結束就沒有了。故在家居士有夫妻的受五戒不犯邪淫就可以了,但是受八戒時此一日一夜,夫妻必須分床臥,還要分開房間睡覺,因爲要做一日一夜的出家人,即當如此。第四、不妄語,第五、不飲酒——和五戒相同。第六、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這和五戒不同了,受五戒的居士,尤其女居士頭上戴花,身上塗香都不犯戒;但是八戒不行,在受持八關齋戒期間,不得佩戴香華,亦不得香油香膏塗身。第七、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你若是個五戒居士,自己唱歌跳舞,或人家唱歌跳舞時,去看去聽,都不犯戒。但是受八戒時,卻不許唱歌跳舞,不得奏音樂;人家唱歌跳舞,亦不許去看,不許去聽。第八、不坐高廣大床——五戒居士可以坐臥高廣華麗的眠床,但是八戒必須換個小點樸素的床。這八條叫八關,關者關閉,把邪惡之門關起來。第九、不非時食,即過午不吃飯,這叫齋。此第九倏和前面八條戒,合起來就叫八關齋戒。即是沙彌十戒中的前面九條戒。

  “時目犍連,如鷹隼飛,疾至王所。”時者即頻婆娑羅王在七重室內禱告之時。世尊有神通,目犍連尊者亦有神通,大王在那邊一禱告,目犍連尊者就知道了,他知道國王遭了難,在那邊請求他爲大王授八戒,所以當時就來。來時是乘神通來,爲欲顯示神足通的速度,故謂“如鷹隼飛”。鷹隼是形容詞,鷹是老鷹,大家都知道的。隼是鷹的屬類,亦叫鹞子。鷹隼飛行極速,什麼鳥亦沒有鷹隼飛的快,這裏借以形容目犍連尊者的神通飛得很快——如鷹隼飛,實際神足通要比鷹隼飛快得多。“疾至王所”,疾字是疾速之意,謂很快就到國王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今天如是來爲王授八戒,而且天天如是,來爲大王授八戒。爲什麼要天天來爲王授八戒呢?第一、佛製八戒,是一天一夜受持的戒法,如戒文雲:“第一不殺生是八關齋戒,汝一日一夜能持否?”八戒一齋,逐條審問“一日一夜能持否”?答:“能持”。即表示接受了這個戒法。八關齋戒就是沙彌戒的九條戒法,沙彌戒、沙彌尼戒是一樣的,統統是十條戒,一至第九條戒,如前所說,其第十條爲銀錢戒,“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出家人不捉摸銀錢,可以過活,因爲佛製戒規,令在家弟子要供養出家的僧尼衣食,所以他們可以去托缽化飯吃,他們不要金錢亦可以生活;在家弟子則不可能,在家弟子沒有錢就不能生活,所以在家居士要想臨時過個出家生活,只受九條沙彌戒,第十條銀錢戒就不受了。這裏說受戒規矩,講經講的是頻婆娑羅王,聽經的應該會歸自己。就是要勸請諸位,尤其在家居士,你們要發心受八關齋戒。五戒是長行戒——終身戒,盡此一報身,終生受持的戒。八戒是加行戒——加工進行,加工夫上去,我雖不能出家,要做一天一夜的出家人,這只有一天一夜的戒體。八戒和五戒不同之處即在此。八關齋戒一共九條戒,前面八條戒是幫著第九條齋法的,齋者齊也,齊午不食也——齋即過午不吃東西,你今天若是欲做出家人,第一個戒規就是過了午不吃東西。這叫齋法,以這條齋法爲主,以前面八條戒爲副,八關齋的關,即關閉、關門——關閉邪惡之門。若犯了前面八條戒,就等于打開了邪惡之門,邪惡便入汝身心,使你身心受到染汙。所以用前面八條戒,關閉邪惡之門,使身心清淨;身心既得清淨,然後才受持第九條的齋法,故名八關齋戒。八關齋戒,以齋爲最重要之戒,故受八關齋戒,應于上午受,下午不能受,因爲只有一天一夜的戒,若是下午受,這條過午不食戒,沒有辦法受,所以一定要上午受。此一戒法規矩,希望出家師父和在家居士,都要記著。若是上午受了八戒,這天中午應該注意,午餐不要過午,八戒戒體只有一天一夜,到了明天天亮之時,戒體自然沒有了。于此附帶一說:在家五戒不戒正淫,在家菩薩戒亦不戒正淫,大家不懂戒法,有人好不容易發心受在家菩薩戒,遇上一個冒充內行者,瞎講瞎說:“你年輕輕的,有夫有妻,怎麼去受菩薩戒?”這人自以爲很內行,其實他是假內行,佛陀製的菩薩戒分出家和在家,某甲求受的在家菩薩戒,不是出家菩薩戒。在家菩薩戒是不戒正淫的(在家菩薩,惟每月六齋日加行八戒,其余時間不戒正淫。)在家戒中戒正淫的只此八關齋戒,只有一天一夜。大家要記清楚,因爲講戒的機會很少,故此順便說一說。現在言歸正傳,頻婆娑羅王這時遭了災難,要受八戒,並沒有出家人勸他受,是他自己發的心;他既遭了災難,關在七重室內,他怎麼發了心?他過去聽過的,這就是“佛法難聞”,他已經聞到了,可謂有大善根。可是“富貴修道難”這一難關,他還沒有破。“佛法難聞”這一關他已過來了,他聽了不少的佛法,他早就知道應該受八關齋戒,但是他沒有受,沒有受的原因,就是因爲他是國王,是大富貴人,不願受約束,所以沒有受,這就叫“富貴修道難”。這時遭了災難,才想起來,要受八關齋戒才好,于是發心要求目犍連尊者來爲他授八戒。此處說到頻婆娑羅王如是因緣,有善根能聞到佛法,但未腳踏實地的真正修行,因爲“富貴修道難”也。反觀我們自己本身,我們亦是聞佛法的善根有了,而腳踏實地的持戒的工夫,恐怕都不夠,自己應該反省。

  學佛法應知道,什麼叫佛法?戒定慧叁無漏學是佛法。叁無漏學,第一是戒學,第二定學,第叁慧學,猶如叁重樓,必須先到頭一重樓,再到第二重樓,再到第叁重樓。學佛法目的在開智慧,成了佛便叫一切智人。智慧怎麼開?要開智慧,須學禅定,沒有禅定工夫,智慧不會開;怎樣能得禅定工夫?必須持戒清淨。學佛應按次序進修,不能投機取巧。現在我們佛門中,大家都在研究佛學,都在研究禅宗,你可曾聽說有誰研究持戒?這都叫做越級。研究佛學就要求開智慧,研究禅宗就要得禅定,能以大徹大悟。不研究戒等于第一重樓沒有上,要上第二重樓、第叁重樓,這樣的路線,走的對嗎?一定要栽跟鬥的!因講戒定慧的次序,勸請諸位要發心持戒,發心修定,再求開智慧。此處講頻婆娑羅王“日日如是,授王八戒”,即是說目犍連尊者,天天都來爲國王授八戒。剛才說過,爲什麼要天天受?因爲八戒的戒體是如此,一天一夜戒體就沒有了,所以明天再來。第二、目犍連尊者固然是受了佛的慈命,還有一種慈悲心加被他,因爲國王被關在七重室內,連飯都不給他吃,生命非常危險,他的苦惱大,好在他有善根,過去親近過佛,聞過佛法,現在要受八戒,受了八戒,他得點法樂,以現在的普通話,就叫得點安慰。每天去給他受八戒,即每天給他得點安慰,驅除他的苦惱。這是世尊的慈悲,目犍連尊者的慈悲,要每天每天給他受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樓那,爲王說法。如是時間,經叁七日。”說日日受戒,是世尊和目犍連尊者的慈悲,是我們推想出來的,這裏經上就有明文爲憑。世尊亦遣的遣字,解作派遣,謂世尊派遣另外一位尊者叫富樓那的。富樓那譯成中國話叫滿慈子,他在諸大弟子之中說法第一,能代表佛說法,故派此富樓那尊者爲王說法。頻婆娑羅王所請求的是請世尊派遣目犍連尊者爲他受八戒,並沒有請求派富樓那爲他說法,爲什麼派富樓那去爲王說法呢?這就證明佛的慈悲。受戒雖得到安慰,但是苦惱不能解除之時,非得說法不可,說法是明理的,把世間苦、空、無常、無我,以及因果報應之理和他講,使他自己心裏了解,他自然不生煩惱了。所以每天給他受八戒,每天派說法第一的富樓那尊者來爲他說法,如是經過叁七二十一天的時間。在此叁七二十一天之中“王食麨蜜,得聞法故,顔色和悅。”阿闍世太子把他父王關閉在七重室內,目的欲把他餓死,故不許任何人給他送飯吃,可是他沒有禁止老國太去見國王,因此老國太韋提希夫人每天給老王送麨蜜,他食了麨蜜,得滋養生命;又有目犍連尊者和富樓那爲王授戒和說法,滋養他的法身慧命。所以老王的身體不挨餓,精神上很愉快,面容的顔色非常好看,很和悅。他一點煩惱也沒有,表示很歡喜的樣子。

  時阿闍世,問守門者,父王今者,猶存在耶?時守門人白言:大王!國太夫人,身塗麨蜜,璎珞盛漿,持用上王。沙門目連,及富樓那,從空而來,爲王說法,不可禁製。時阿闍世,聞此語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賊,與賊爲伴。沙門惡人,幻惑咒術,令此惡王,多日不死。即執利劍,欲害其母。

  一個人不吃飯,七天就可以把他餓死,最長的餓叁七二十一天決定可以把他餓死了…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