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西还要漱口。话不是这样说,吃了东西要漱口,这是一种礼节,不漱口不敢和世尊讲话。佛制的戒律明白规定,吃过饭之后,一定嚼杨枝,(即今之漱口或刷牙)不嚼杨枝,不能念经,不能念佛,这是一种礼节,不可当作生活习惯看,乃是表示恭敬。漱口以后,才可以合掌、恭敬、行礼、祷告。他祷告什么?就是我现在被关禁七重室内,不敢劳请世尊驾来,可是我平日有个最亲近的善友,就是大目犍连尊者。“而作是言”,就是遥远的对着耆阇崛山,和世尊说话:“大目犍连是吾亲友”此亲友两字,有的注解书,解作亲戚朋友,其实不是。亲是亲近,友是善友,此谓大目犍连,是我平日常常亲近的善友(善友今时一作道友或莲友讲),他是神通第一的尊者,佛的右首弟子。“愿兴慈悲,授我八戒。”我求目犍连尊者来干什么?愿兴慈悲,授我八戒。因为我常常听他说过:在家人要种出世因,应当受八关斋戒。平时我只听得讲,没有发心受过八戒,现在我被我的坏儿子,把我关起来,要我的老命,所以想到要受八关斋戒了。
八戒又名八关斋戒,是在家人临时受的出家戒。在家人为家务所累,想出家不能出家,佛特开方便,着令临时受个八关斋戒,权当一日一夜的出家人。八戒就是沙弥戒的前九条。八戒的前五条以五戒为基础:第一、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淫——若是你们居士发心受八关斋戒的,应知此八戒以一天一夜为期,今天上午受,明天天亮,戒体自然结束就没有了。故在家居士有夫妻的受五戒不犯邪淫就可以了,但是受八戒时此一日一夜,夫妻必须分床卧,还要分开房间睡觉,因为要做一日一夜的出家人,即当如此。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饮酒——和五戒相同。第六、不着香华鬘,不香涂身——这和五戒不同了,受五戒的居士,尤其女居士头上戴花,身上涂香都不犯戒;但是八戒不行,在受持八关斋戒期间,不得佩戴香华,亦不得香油香膏涂身。第七、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你若是个五戒居士,自己唱歌跳舞,或人家唱歌跳舞时,去看去听,都不犯戒。但是受八戒时,却不许唱歌跳舞,不得奏音乐;人家唱歌跳舞,亦不许去看,不许去听。第八、不坐高广大床——五戒居士可以坐卧高广华丽的眠床,但是八戒必须换个小点朴素的床。这八条叫八关,关者关闭,把邪恶之门关起来。第九、不非时食,即过午不吃饭,这叫斋。此第九倏和前面八条戒,合起来就叫八关斋戒。即是沙弥十戒中的前面九条戒。
“时目犍连,如鹰隼飞,疾至王所。”时者即频婆娑罗王在七重室内祷告之时。世尊有神通,目犍连尊者亦有神通,大王在那边一祷告,目犍连尊者就知道了,他知道国王遭了难,在那边请求他为大王授八戒,所以当时就来。来时是乘神通来,为欲显示神足通的速度,故谓“如鹰隼飞”。鹰隼是形容词,鹰是老鹰,大家都知道的。隼是鹰的属类,亦叫鹞子。鹰隼飞行极速,什么鸟亦没有鹰隼飞的快,这里借以形容目犍连尊者的神通飞得很快——如鹰隼飞,实际神足通要比鹰隼飞快得多。“疾至王所”,疾字是疾速之意,谓很快就到国王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今天如是来为王授八戒,而且天天如是,来为大王授八戒。为什么要天天来为王授八戒呢?第一、佛制八戒,是一天一夜受持的戒法,如戒文云:“第一不杀生是八关斋戒,汝一日一夜能持否?”八戒一斋,逐条审问“一日一夜能持否”?答:“能持”。即表示接受了这个戒法。八关斋戒就是沙弥戒的九条戒法,沙弥戒、沙弥尼戒是一样的,统统是十条戒,一至第九条戒,如前所说,其第十条为银钱戒,“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出家人不捉摸银钱,可以过活,因为佛制戒规,令在家弟子要供养出家的僧尼衣食,所以他们可以去托钵化饭吃,他们不要金钱亦可以生活;在家弟子则不可能,在家弟子没有钱就不能生活,所以在家居士要想临时过个出家生活,只受九条沙弥戒,第十条银钱戒就不受了。这里说受戒规矩,讲经讲的是频婆娑罗王,听经的应该会归自己。就是要劝请诸位,尤其在家居士,你们要发心受八关斋戒。五戒是长行戒——终身戒,尽此一报身,终生受持的戒。八戒是加行戒——加工进行,加工夫上去,我虽不能出家,要做一天一夜的出家人,这只有一天一夜的戒体。八戒和五戒不同之处即在此。八关斋戒一共九条戒,前面八条戒是帮着第九条斋法的,斋者齐也,齐午不食也——斋即过午不吃东西,你今天若是欲做出家人,第一个戒规就是过了午不吃东西。这叫斋法,以这条斋法为主,以前面八条戒为副,八关斋的关,即关闭、关门——关闭邪恶之门。若犯了前面八条戒,就等于打开了邪恶之门,邪恶便入汝身心,使你身心受到染污。所以用前面八条戒,关闭邪恶之门,使身心清净;身心既得清净,然后才受持第九条的斋法,故名八关斋戒。八关斋戒,以斋为最重要之戒,故受八关斋戒,应于上午受,下午不能受,因为只有一天一夜的戒,若是下午受,这条过午不食戒,没有办法受,所以一定要上午受。此一戒法规矩,希望出家师父和在家居士,都要记着。若是上午受了八戒,这天中午应该注意,午餐不要过午,八戒戒体只有一天一夜,到了明天天亮之时,戒体自然没有了。于此附带一说:在家五戒不戒正淫,在家菩萨戒亦不戒正淫,大家不懂戒法,有人好不容易发心受在家菩萨戒,遇上一个冒充内行者,瞎讲瞎说:“你年轻轻的,有夫有妻,怎么去受菩萨戒?”这人自以为很内行,其实他是假内行,佛陀制的菩萨戒分出家和在家,某甲求受的在家菩萨戒,不是出家菩萨戒。在家菩萨戒是不戒正淫的(在家菩萨,惟每月六斋日加行八戒,其余时间不戒正淫。)在家戒中戒正淫的只此八关斋戒,只有一天一夜。大家要记清楚,因为讲戒的机会很少,故此顺便说一说。现在言归正传,频婆娑罗王这时遭了灾难,要受八戒,并没有出家人劝他受,是他自己发的心;他既遭了灾难,关在七重室内,他怎么发了心?他过去听过的,这就是“佛法难闻”,他已经闻到了,可谓有大善根。可是“富贵修道难”这一难关,他还没有破。“佛法难闻”这一关他已过来了,他听了不少的佛法,他早就知道应该受八关斋戒,但是他没有受,没有受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国王,是大富贵人,不愿受约束,所以没有受,这就叫“富贵修道难”。这时遭了灾难,才想起来,要受八关斋戒才好,于是发心要求目犍连尊者来为他授八戒。此处说到频婆娑罗王如是因缘,有善根能闻到佛法,但未脚踏实地的真正修行,因为“富贵修道难”也。反观我们自己本身,我们亦是闻佛法的善根有了,而脚踏实地的持戒的工夫,恐怕都不够,自己应该反省。
学佛法应知道,什么叫佛法?戒定慧三无漏学是佛法。三无漏学,第一是戒学,第二定学,第三慧学,犹如三重楼,必须先到头一重楼,再到第二重楼,再到第三重楼。学佛法目的在开智慧,成了佛便叫一切智人。智慧怎么开?要开智慧,须学禅定,没有禅定工夫,智慧不会开;怎样能得禅定工夫?必须持戒清净。学佛应按次序进修,不能投机取巧。现在我们佛门中,大家都在研究佛学,都在研究禅宗,你可曾听说有谁研究持戒?这都叫做越级。研究佛学就要求开智慧,研究禅宗就要得禅定,能以大彻大悟。不研究戒等于第一重楼没有上,要上第二重楼、第三重楼,这样的路线,走的对吗?一定要栽跟斗的!因讲戒定慧的次序,劝请诸位要发心持戒,发心修定,再求开智慧。此处讲频婆娑罗王“日日如是,授王八戒”,即是说目犍连尊者,天天都来为国王授八戒。刚才说过,为什么要天天受?因为八戒的戒体是如此,一天一夜戒体就没有了,所以明天再来。第二、目犍连尊者固然是受了佛的慈命,还有一种慈悲心加被他,因为国王被关在七重室内,连饭都不给他吃,生命非常危险,他的苦恼大,好在他有善根,过去亲近过佛,闻过佛法,现在要受八戒,受了八戒,他得点法乐,以现在的普通话,就叫得点安慰。每天去给他受八戒,即每天给他得点安慰,驱除他的苦恼。这是世尊的慈悲,目犍连尊者的慈悲,要每天每天给他受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为王说法。如是时间,经三七日。”说日日受戒,是世尊和目犍连尊者的慈悲,是我们推想出来的,这里经上就有明文为凭。世尊亦遣的遣字,解作派遣,谓世尊派遣另外一位尊者叫富楼那的。富楼那译成中国话叫满慈子,他在诸大弟子之中说法第一,能代表佛说法,故派此富楼那尊者为王说法。频婆娑罗王所请求的是请世尊派遣目犍连尊者为他受八戒,并没有请求派富楼那为他说法,为什么派富楼那去为王说法呢?这就证明佛的慈悲。受戒虽得到安慰,但是苦恼不能解除之时,非得说法不可,说法是明理的,把世间苦、空、无常、无我,以及因果报应之理和他讲,使他自己心里了解,他自然不生烦恼了。所以每天给他受八戒,每天派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尊者来为他说法,如是经过三七二十一天的时间。在此三七二十一天之中“王食麨蜜,得闻法故,颜色和悦。”阿闍世太子把他父王关闭在七重室内,目的欲把他饿死,故不许任何人给他送饭吃,可是他没有禁止老国太去见国王,因此老国太韦提希夫人每天给老王送麨蜜,他食了麨蜜,得滋养生命;又有目犍连尊者和富楼那为王授戒和说法,滋养他的法身慧命。所以老王的身体不挨饿,精神上很愉快,面容的颜色非常好看,很和悦。他一点烦恼也没有,表示很欢喜的样子。
时阿闍世,问守门者,父王今者,犹存在耶?时守门人白言:大王!国太夫人,身涂麨蜜,璎珞盛浆,持用上王。沙门目连,及富楼那,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时阿闍世,闻此语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贼,与贼为伴。沙门恶人,幻惑咒术,令此恶王,多日不死。即执利剑,欲害其母。
一个人不吃饭,七天就可以把他饿死,最长的饿三七二十一天决定可以把他饿死了…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