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離輪回關系了。他只要超出欲界,任運自然證四果,任運自然悟無生。話說到此,可以知道,佛爲什麼要放五色光照頻婆娑羅王頂,那是佛要加被他了脫生死之苦。他是個小乘根機,現在證叁果,即是他已了脫生死也。
講經講到這裏,有幾個疑問,須略加解釋:頻婆娑羅王是佛的大護法,他被他的惡兒子關閉起來,欲餓死他,他在七重監牢內,遙向靈山爲佛作禮,請派目連尊者爲他受八戒,佛照遣派目連尊者外,加派了一位說法第一的富樓那爲他說法,佛爲什麼不在那個時候放光加被他了脫生死呢?當知佛光隨時都可以放,只是衆生能不能夠得到靈感,是有它的時機因緣。當初大王被囚禁,請佛派目連尊者爲授八戒之時,他有業障,佛縱然放光加被,亦加被不上,所以那時佛不放光。迄大王經過二十一天時間,天天蒙目連尊者授予八戒,又聞富樓那尊者開示佛法,經過叁七時間的持戒聞法,道業精進,業障消除,智慧增長,佛在這時放光加被,才能加被得上。其次我們爲佛弟子,亦都希望佛光加被我們,但是我們爲什麼沒有看見佛光呢?因此對佛光發生疑問,以爲那只是經書講講而已,你若是聽了剛才那段業障障光的道理,自然會知道了。我們爲什麼沒有看見佛放光呢?那是自己的業障障到了,你欲想看到佛光很容易,先發心持戒,並且多聽經聞法。你若是持戒持得清淨,聽經聽得佛理通徹,那時佛就會放光加被你了。若是你不先學持戒,先求智慧,而先求佛放光加被,不斷誠心的求,那是很危險的,一定著魔。因爲你被你自己的業障罩著了,佛光加被不上,魔光可照著你了,那些魔在生死道中折磨衆生,他看見你通身業障,妄想要佛光加被,他覺得你可笑。他想佛光加被你不上,讓我來放點光捉弄你罷!因爲你不持戒,又沒有智慧,一看到光就生歡喜,就要跟人誇說,把魔光當作佛光,增加我慢煩惱。因爲你不聞法,正知見未開,又增加邪知見;因爲你不持戒,舊業障未消,又增加新業障,結果變成魔眷屬,而非佛眷屬。
再說,佛從靈鹫山來到王宮,就應當先放光加被頻婆娑羅王,爲什麼先加被韋提希夫人?韋提希要求往生無憂惱處,佛已放光攝照諸佛淨土給她看,韋提希已經決擇好樂生極樂世界,請佛教他修行的方法。爲什麼佛不先教韋提希夫人修行方法,而放光加被頻婆娑羅王?須知此十六觀經是大乘經,而頻婆娑羅王是個小乘根機,非十六觀經的當機者,十六觀經的當機者是韋提希夫人,爲開淨土法門修十六種觀想,韋提希夫人夠資格。她有大乘善根。她請問的就是教他思惟,教他正受。前面講過,淨土法門有二個門,就是欣厭二門——厭離娑婆之苦,欣取淨土之樂。韋提希夫人此時此地,對娑婆世界的一切,已生厭離而能舍棄,試看她見到佛來,自己用手扯斷莊嚴璎珞等,便可知道她已一切放下了,但是她還有一件事沒有放下,就是她的丈夫老國王。須知韋提希夫人雖是大乘根機,但是她的本位還是個凡夫,若是她知道大王此時已死,她會通通放下;若是她知道大王此時還沒有死,而且在那裏挨餓,過去叁七二十一天,是夫人每天給他送點蜜麨和葡萄漿維持生命,這時韋提希亦給她的兒子把她關閉起來,不能給國王送食的東西了。此時因爲悲痛所感,便感到娑婆世界苦,又感激佛自動的到內宮來看她,以是要求離開娑婆世界,表示一切放下了。但是要她修行用功之時,她的妄想會翻起來。是什麼妄想?是挂念老國王死了沒有?我不能給她送食的東西了,他怎麼辦?這個念頭一起來,障礙很大。她是個凡夫,這個障礙一起,教她思惟亦思惟不來,教她正受亦正受不了,所以世尊在將欲開講十六觀行法門之前,先放光加被頻婆娑羅王,令得叁果,了脫生死。亦令韋提希從佛光中看到老王已證叁果,把挂念老王之心放下來,才能修行十六妙觀。
爾時世尊,告韋提希,汝今知不?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系念,谛觀彼國淨業成者。我今爲汝廣說衆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
世尊自到王宮以來,直到這時候,方才開口說話,以前只是放光而已,沒有開過口。“爾時世尊,告韋提希,汝今知不?”這個時候,世尊開口告韋提希,汝今知不?佛經中的不字常常借用作否字解,在不字的右上角加個圈,就讀作否字音,後來才在下面加個口的。此處汝今知不的不字,即應讀作否字。解作汝今知不知道?“阿彌陀佛,去此不遠。”你看見了佛頂光明臺上所現的十方諸佛淨土,你已選擇要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那麼,你知不知道,阿彌陀佛去此不遠,即離我們此地並不遠。“去此不遠”者,如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都說,距離我們這個世界有十萬億佛刹,一個佛刹就有叁千大千世界,距離我們有十萬億個叁千大千世界,爲什麼說“不遠”呢?解釋此說有叁義,故雲不遠:一、佛力加被故不遠,剛才看到的,佛一放光攝照過來,就看見了,欲見則見,故說不遠。二、按衆生心法說,心外無法,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都在我們心內,不在心外,十萬億佛土,並沒有超出我的心外,怎能算遠呢!叁、按叁昧力說不遠,念佛叁昧修成,彈指之間即生到彼國,故言不遠。“汝當系念谛觀彼國淨業成者。”這是告訴韋提希修思惟的方法,“系念”者,專心想念一處、一刹,不想其他世界。“谛觀”是詳詳細細,實實在在的觀想,就叫谛觀。“彼國淨業成者”,彼西方極樂世界,乃阿彌陀佛因地作法藏比丘時,在其師世自在王佛座前,發下四十八大願,欲成就一個極樂世界,普度十方衆生。發願之後,依願修行,這就叫清淨業。經于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才把極樂世界莊嚴成功。那個西方極樂世界,是由阿彌陀佛的清淨業成就的,故名淨業成者。西方極樂世界除了阿彌陀佛之外,還有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清淨大海衆菩薩等,他們統統以清淨業來莊嚴極樂世界,還有十方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衆生,亦是由清淨業才能生去的,生去就是淨業成者之一份子,故統統是清淨業成者。能成者是教主及化伴,所成者爲極樂淨土。
“我今爲汝廣說衆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這是和韋提希夫人說法,教她怎樣思惟,怎樣正受。說法怕她聽不懂,故要廣說衆多的譬喻。這雖是利益當機者——韋提希夫人,但是佛說法,是普利一切衆生的,所以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淨土法門的加被,不光是加被當時的韋提希夫人,亦要加被未來世的衆生,即加被未來世的一切凡夫,我們都是凡夫,在佛那個時候,我們都是未來世的一切凡夫。我們都發願生西方,我們就得修淨業,修淨業就統統得生西方極樂國土。
欲生彼國者,當修叁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叁歸,具足衆戒,不犯威儀;叁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這是告訴當機大士求生西方的下手用功之法,雖是告訴韋提希夫人,亦就是告訴未來世的一切衆生,亦就是告訴你我大家。“欲”就是願意,發願欲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者,“當修叁福”。最初下手的修行方法,應當修叁種福。這是總標,標出叁種福;下面別明,一樁一樁的說明。叁種福是哪叁種?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第一先修世間凡夫之福,就是說,你欲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若是生到極樂世界,就可一生成佛了。既是生到極樂世界一生成辦,故今應先修成一個好人,若不先修成一個好人,那就成惡人,惡人造罪業,罪業會起障礙,怎能生到西方去呢?所以應先修人間凡夫的福報。修世間凡夫什麼福報?第一、孝順父母,第二、奉事師長,因爲父母師長對我們有大恩。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沒有父親母親,根本沒有我們這個人;沒有父母撫育,縱然生出來了,亦不會長大成人,所以父母的恩最重。第二、奉事師長。師長有教育之恩,沒有師長,我們爲人的知識、技術、一切做人的本領,統統沒有。這統統是師長教給我們的,所以師長對我們有大恩。故應該報父母恩、報師長恩,應該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尤其現在這個時代,在佛法說,這是個末法時代,這時代邪法橫行,有謂:對父母用不著孝道,對師長用不著報答他的恩。父母對我有什麼恩?父母他們男女要結婚,結了婚應該生小孩,他對我有什麼恩要報答他呢?師長教書,他拿了薪水,他爲生活來教書,教書是他應盡的義務,他對我有什麼恩德?這麼一說此世間凡夫分上,最大的恩尚不知報,其他的恩還用說嗎!似此世界上既沒有恩,便盡是些冤仇,以致小孩子會殺父母,學生會殺老師,社會上你殺我,我殺你,成了家常便飯,這樣的社會,這樣的世界還能不亂嗎?這叫“邪說流毒”,是故一定要報恩。報恩最重的莫過于父母,其次即是師長,能知道報父母師長恩,其他親戚朋友,任何人只要對你有好處、有恩惠,都要報答。這樣社會上就安定,就和樂,世界自然就太平,這關系世間的治亂很重大。
“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業不修,即爲十惡業。十惡業不犯,是爲十善業。修十善業是佛法的基礎工夫,你們諸位聽講過大乘起信論修真如叁昧,真如叁昧如何修?修真如叁昧,要一念不生,則真如現前,但是以修十善業爲基礎,因爲若不修十善業,則造十惡業,若是天天在造罪造惡業,怎麼能夠證得真如叁昧?此經叫我們修十六種觀想,觀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二報,若是天天在那裏作惡造罪,怎麼能觀想成功?所以十善業,是修行的基礎工夫。不修十善,便造十惡業,無論哪一次講經,都講到這裏,十惡業就是身口意叁業造出來的,身惡業有叁種:殺、盜、淫;口惡業有四種:妄言、绮語、惡口、兩舌;意即心意所造之惡業,亦有叁種:貪心、瞋心、愚癡心。此上句慈心不殺,即身業第一種,亦即十惡業的第一種,因爲十惡業中殺業最重。故特別提出一句不殺,怎麼會不殺呢?要發慈心呀!對上面父母師長要發恭敬…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