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你要求生净土,为什么求生西方极乐净土?极乐世界离此十万亿佛刹土;你为什么不求生弥勒内院?它就在我们这个欲界,非常容易,其目的是一样的生净土。若是遇见学华严者,华严经上说净土是华藏世界,极乐世界是华藏世界的一部份,他要问你为什么求生极乐一部份的净土,而不生华藏世界总的净土。他们说的道理都很高,把你往生西方的信心给打掉了。须知道:这都是业障重。不怪别人来打闲岔,而是我们自己的业力召感来的。自己要相信西方极乐世界净土三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决定没有错。我若是在不讲经的时候,遇到这些人,我还用刚才那种不抬杠子的办法:你大德修弥勒净土,发愿要生弥勒内院,你老人家去,那个没有错,释迦佛说的;可是阿弥陀经、十六观经,亦是释迦佛说的,我生极乐世界不见得有错嘛!我还是生西方去。你去你的,我生我的。若遇见学华严经的大德,他要生华藏世界,你老人家高明,你老人家去生华藏世界,我没有那么大的根机,我还是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抬杠子。我们现在讲净土宗的十六观经,不能不辩论一下,为什么不叫生弥勒内院,而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弥勒内院在我们这个欲界第四重天,有外院和内院,外院乃是天人所住,内院才是弥勒菩萨住的地方,作个譬方:就等于我们台北市的志莲精舍,台北市是凡夫俗人住的地方,我们志莲精舍才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出了志莲精舍的门,就是凡夫的地方。我们生到弥勒内院去,我们是个凡夫生去的,得经过外院,那外院的五欲之乐,不是台北市的五欲之乐可比,天上的五欲之乐,叫做妙五欲,妙是不可思议,想不到的那么快乐,一见到外院那种境界,就被它所转了,逗留在那里,进不到内院去,古今来这种公案很多,今天没有时间讲,你到外院就被五欲之乐所转,内院不得去,这岂不是真正的打闲岔。生到极乐世界,那里没有内院和外院之分,凡夫生到那个地方去,就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没有两个所在,完全是清净微妙国土,没有五欲之乐来牵缠,打闲岔.为什么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华藏世界的净土是大净土,极乐世界是个小净土,为什么不生大的净土,而生小的净土?我们现在讲十六观经亦必须加以辨明:
华藏世界在什么地方?华藏世界整个的形状,好像我们中国型的宝塔倒过来,叫做倒竖宝塔。这倒竖宝塔形的华藏世界,一共有二十重,我们娑婆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同在华藏世界的第十三重,过十万亿佛土,生到极乐世界,没有超出华藏世界的范围,都在华藏世界第十三重。我们是个博地凡夫,求生西方是带业往生,夙业统统在。你因为娑婆世界苦、生不得,而欲生华藏世界,却嫌极乐世界是华藏世界一部份,须知娑婆世界亦是华藏世界一部份,我们现在就在华藏世界,没有另外再去找个华藏世界,那么娑婆世界,我们受得了这个苦吗?我们是个凡夫,依华严经说,要生华藏世界,须证得一真法界的理体,证得一真法界之后,再于中分四法界——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所谓事事无碍法界者。娑婆世界,种种事相都变成为一真法界之理体,住在娑婆世界,就是华藏世界。那是华严经大乘圆教圣人的境界,我们是博地凡夫,我们在娑婆世界还是苦!非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才是乐呀!虽然生到极乐世界,亦没有出华藏世界以外,你为什么不赞成我去呢?
今讲十六观经就以韦提希夫人的话来证明;释迦世尊放白毫相光,将十方世界诸佛净土摄收过来,显见在自己的头顶上,变成一个光明台,令韦提希看,她为什么要选择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她是用比较的方法,个个都是净妙国土,都很好,但是要比较最好的,还是极乐世界。这十六观经是佛说的,诸佛净土是韦提希亲见的。我们为什么不相信呢!韦提希夫人亲眼看见,比较选择出来的极乐净土,超过十方净土,我们为什么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韦提希夫人过去听了不少的佛法,佛法是有因有果的,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果报法。要怎样才能生去,必须要修因,不能说请释迦佛加被就可以生去,若是释迦佛一加被就可以生去的话,娑婆世界早就没有众生了。倘若释迦佛一加被就可以得去的话,便成了因果错乱。佛说一切法不出因果二字,她看见到果,故问修因。即请佛“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正受即梵语三昧,要得到念佛三昧,才能生得去;在未得到念佛三昧以前,教我思惟,思惟即作观想,是下手的前方便。请佛先教我下手的方法,我怎么样思惟——怎么样观想;再教我正受——怎么样能得念佛三昧,才能生到西方去。这叫做见果问因。韦提希夫人看到西方极乐世界好,就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她只要简单直说:我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好了,她怎么知道请教“云何思惟,云何正受。”呢?这都是以前常闻佛法的利益。她们夫妇以前常常供养佛、供养僧,听了不少的佛法,所以知道佛法不离因果二字,见果得问因,修因方能证果。西方极乐世界是果法,怎么生得去,必须修行,不修行怎能生去呢?所以见到果报是清净的果报,乃问清净的因行,这事她自然知道去问。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一一光照频婆娑罗王顶。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头面作礼。自然增进,成阿那含。
“尔时”即韦提希夫人选定西方极乐世界作往生处所,而请佛教我思惟教我正受之时,“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一一光照频婆娑罗王顶。”世尊未答覆韦提希,先放光照频婆娑罗王,是有原因的。“即便微笑”微笑是微微的笑,不是大笑,为什么世尊没有放光先微笑呢?这就是频婆娑罗王被他的恶儿子,将他关闭起来,要把他饿死,频婆娑罗王遭了难,世尊现在要放光照频婆娑罗王,事前先微笑,这是表示安慰之意。一个人遭了难,我们去慰问他,就要面带一种微笑之容,但不是大笑,人家遭了难,你若大笑,违背世间法,现微笑在世间法是一种安慰之意。在佛法讲,频婆娑罗王遭了难,他发心受八戒,每天由目连尊者来给他授八戒,世尊大慈大悲,加派说法第一之富楼那尊者,来为他说法,这个时候频婆娑罗王,已经得了闻法持戒的利益,他的身心非常安泰,所以颜色非常好看。这就是因违逆之境,增进佛道,名为“逆境助道”。虽然遇到不顺心的逆境,却因而增长他的道心,增加他的道业,得了佛法的利益,所以世尊安慰他,不但于世间法要安慰他,在佛法上亦应当安慰他,你现在用功用得很好,每天持戒,每天闻法,道业增长,所以微笑是安慰他的意思。在世法说,因他遭灾遭难要安慰他,在佛法说,他因逆境而助道,他精进了佛道,应当安慰他,所以面现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刚才佛为韦提希夫人,放眉间白毫相光,那个光明放出来,遍照诸佛净土,再把光收回来,于佛顶上成光明台现净土相,给韦提希看。此时光明从佛口里出,就是代表说法的,佛不用亲自去和频婆娑罗王说法,只要加被他就可得利益。佛怎样的加被,是放光明加被;放光加被,就等于佛亲口说法,所以光明从口里出。那是代表佛说法的意思。又为什么有五色光?这就是佛的光明,加被频婆娑罗王,叫他了脱生死。生死不出五道,用此光明来加被他了脱五道生死,所以光明有五种颜色。五种颜色,就表示佛有大智慧,放五种颜色的光,能把他的五道轮回生死了脱了。五道亦即六道,我们平时都讲六道轮回,有时亦称五道轮回,六道是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若是讲五道,就将修罗一道,分插于其他各道中,天有天修罗,人有人修罗,其余三恶道亦皆如是,是故有名五道轮回。这五色光,一一光明,都照到频婆娑罗王的头顶上。
“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头面作礼。”佛放光作什么?是要加被频婆娑罗王,佛光一加被,大王就得了天眼通,他被关闭在七重室内,佛这时是在幽闭韦提希夫人之内宫,他怎么会看见佛呢?他的心眼开了,佛光照到他,他心里开了智慧,心里面一开了智慧,就发生神通,神通即智慧的妙用,所以学佛法,应求智慧不求神通,开了智慧自然就有神通。大王心里面开了智慧,眼睛就通了,这叫天眼通。他有天眼通,能遥见世尊,便在那里叩头作礼。在他头面作礼这个时候,“自然增进,成阿那含。”一下子就证到了三果——阿那含果。阿那含果译成中国话叫不还果。不还者不再还回欲界受生死也。自然增进者,不加勉强叫自然,增进就是增益精进,本来应该先证初果,再证二果,再证三果,他这个增进。就是一下子就证得了三果。这初果及二三四果,都是小乘圣人的果位。初果于欲界还有七番生死,但他已是圣人了。为什么他就得称为圣人呢?凡夫的流转生死无穷无尽。初果虽有生死,但只有七次,故称为初果圣人,二果圣人还有一番生死,叫做一来果——一生天上,一来人间。所以初果圣人,叫预流果——预入圣人之流。二果叫一来果,还来一次欲界受生死。三果叫不还果,欲界生死完全了脱,不再还回欲界受生死了。三果圣人超出欲界,他住哪里?住在色界的四禅天,四禅天每一个禅天都分三重天,三四计十二个禅天,这十二个禅天,都是修世间禅者得生彼处。十二重天以上,再有五重天,即是三果圣人所居之天,叫做五不还天。欲想了脱三界生死,永出六道轮回,必须证到四果阿罗汉道。阿罗汉译成中国话叫无生,无生者不再在三界受生死也。三果虽未证得无生,但他一定可以了生死,因为他已脱离五趣轮回之关系。五道轮回都在欲界,三恶道在欲界,上二界无三恶道,亦没有人道及阿修罗道。欲界六天都在五道轮回的范围内,三果圣人不再回来欲界,就是他已经超出五道轮回了。须知五不还天的三果圣人,不再受五趣轮回生死。而上二界天,修四禅八定,生到色无色界的天人,虽然脱离欲界,但没有超出轮回,他的定力散时,还是要受生死的。可是三果圣人已脱…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