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看祖师语录,他们的话很高很妙,我们学着说,那是人家的话。经上的话,是佛的话,注解语录是祖师的话,我们自己有没有证到这个工夫?最浅的工夫得证到无生法忍。为什么生到西方去求证无生法忍,为什么要绕这个大弯子?因为我们的根机不够。你说了半天高明的话,你有没有证得无生法忍呢?证无生法忍,须要亲证,不是说的。你说了半天,你证得没有?你若没有证得,你可真正是打着绕了——你这个弯子绕的太大了。为什么说你这个弯子比生到西方的弯子还大呢?生西方的那个弯是直接去的,时间很短,弹指之间而已。持名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依十六观经观想行成。念佛念到一心不乱,阿弥陀佛来接引。观想行成,自己就可以生去,不要好多时间,一弹指间就生去了。生到西方的人,上品上生,花开见佛即时便证无生法忍。那个没有绕大弯子。你若是尽说高话,你在此娑婆世界,根本没有证得无生法忍,你尽在此说高话,你的圈子可绕大了。怎么绕?第一你得绕到阎罗王那里去,你未证无生法忍,脱不了阎罗王的关系。净土宗书中有一个公案:古时候有一位法师,讲不垢不净,不取不舍的道理讲得很好。这时旁边坐了一个修净土的大居士,法师就对他说,你不要念佛了,你好好的直接参禅吧!居士答道:法师说的很妙,只怕阎罗王那里没有翻译的人,他听不懂。公案到此。即谓你讲虽讲得妙,你证到那妙处没有?你若是未证得,脱不了阎罗王的关系。你讲那个不垢不净,不取不舍,阎罗王他听不懂——你就惨了!这岂不是绕大弯子吗!再进一步来研究这两方的道理,对方这个人,不主张念佛的,他认定实相妙理,是不垢不净,不取不舍的,我们要说他没有证得无生法忍,我们亦不敢肯定,因为我们亦没有证得无生法忍,才求生西方。那么,你怎么知道对方没有证得无生法忍实相妙理呢?无生法谓一切法不生,实相妙理,不垢不净这个道理他是否证得了。他若证得了一切法不生之理,哪一边都是不垢不净,还有东方,还有西方吗?既没有东方西方,我要生西方,和东方一样,你为什么反对我?你既然反对我念佛生西方,可见你还有分别心,并没有证得不垢不净不取不舍的无分别心。还有一个理由,证明你没有证得实相妙理无生法忍。因为实相妙理,不是小乘说的偏空之理。小乘圣人证得偏空之理,不起妙用。大乘以实相为理体,实相理体,只要证得,便可起妙用。起了妙用,就可观察众生根机,随机说法。本师释迦牟尼佛,证得实相理体;他证得实相理体,就起妙用,能观机逗教,应机说法:是禅宗根机者,为说禅法;是净土根机者,为说净土。我修净土,净土三经皆是佛说的,你若是证得实相妙理,与佛同等,为什么反对我修净土,可见你未证得实相妙理。这是在讲净土经典,对于反对净土法门的人假设之辩论,辩白我们净土宗有个理。平常若是遇到这种大德,我不和他辩论。我弘扬净土,自己修行净土,我对其他各宗派,通通尊敬,不说其他宗派不好,都是释迦佛说的法,各应一类的机嘛。你若是说我净土宗不好,我亦不和你辩。刚才说,今天辩是在这里讲净土经,若是平常不讲经的时候,遇见这种大德,他若是不叫我念佛,我不和他辩。我只说:你大德修的法门很高(以禅为例),我道源不行,根机不够,我这个根机,只够念阿弥陀佛生西方,你叫我参禅我参不来,要开悟亦开悟不了,我和你大德比不来。这个样子就推过去了,何必抬杠子呢?
现在归纳到经文,此名发起序,发起下面的净土法门,就要用欣厌二门来作发起——一定要厌离娑婆之苦,一定要欣乐净土之乐,才叫发起序。这是讲理讲到此,再按事相说明此经之发起:此经以儿子要害父亲,要害母亲作发起,为什么要以这个公案作发起呢?这就是叫我们知道娑婆世界是苦。释迦世尊成道以后,初转*轮度五比丘,就说的四谛法——苦集灭道。四谛法的头一谛就是苦谛,要知道苦,才会想断集。集就是苦因,无明烦恼,得把它断了。第三个灭谛,那是寂灭之果。第四道谛,即修道之因。这二谛是出世间因果。当知,必须知道苦,才要断集。慕寂灭之乐果,方修正道之乐因。所以学佛第一步就是知苦,若不知苦,成天学佛法,亦不能得学佛之利益,普通小小的利益,虽然可以得到,但是欲想了生死决不可能。因不知生死苦,故不肯了;以知生死之苦,故发道心求了生死。佛说三界如苦海,有苦苦(欲界)、坏苦(色界)、行苦(无色界)之分。三恶道众生,是苦上加苦,号为苦苦;人天虽有短暂之乐,乐尽还是要受苦,是为坏苦;纵然生到无色界,还有行苦。此经用国王与国太夫人被太子囚禁欲害的公案作发起,即乐是坏苦。国王及王后虽乐,乐极生悲,更是苦不可言。又,亲生之子,尚欲危害,何况他人?即是显示此娑婆世界,毕竟是苦,无有快乐。人天虽有暂短之乐,乐尽反成坏苦。总之,这个世界,除了苦还是苦。那末,你对这娑婆世界,还贪恋个什么?所以应当生厌离之心;而西方极乐世界,是个最快乐的世界,那个清净之乐,恒久之乐,应当欣求愿往生也。
甲二、正宗分
乙一、明净业
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或有国土,七宝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华。复有国土,如自在天宫。复有国土,如玻璃镜。十方国土,皆于中现。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严显可观,令韦提希见。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从此以往为正宗分,细分三科:一、明净业,二、辨妙观,三、彰利益。
正宗分是答覆前面韦提希夫人之问题,亦正是一经之宗旨部份,故名正宗分。此经正宗在韦提希夫人因为亲生之子所囚,确切了知此娑婆世界是浊恶是苦,而欲想求生无忧恼处;然欲想生到无忧恼处,须修清净业因,故请佛“教我观于清净业处”。佛乃按部就班的答覆她。
韦提希夫人要求往生到“无忧恼处”没有忧愁烦恼的世界,佛为了要满她的愿,就“放眉间光”——放两眉之间的白毫相光,这是佛的三十二大人相之一。释迦牟尼佛生长在印度,身高一丈六尺,两眉之间,有一根白毫毛,伸开来有一丈五尺长,周围五寸,放光时内外通明,像琉璃筒,但非圆形,外有八楞,若不放光时,右旋宛转,像颗宝珠嵌在二眉之间,这是佛的特别相,叫做白毫相。这个时候世尊放白毫相光,因为白毫在两眉之间,故说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白毫伸开只一丈五尺长,但是它的光放出来,可就大了,遍照世界。其光是黄金一样的颜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之后,又将光收回来,“还住佛顶。”变“化为”一座“金台”,这个金台可高可大了!“如须弥山”一般高大。须弥山有八万四千由旬高,梵语须弥,此云妙高,像妙高山那么大。此金台上,“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叫韦提希夫人看净妙世界,十方诸佛的净妙国土,统统用光明摄收过来,住在佛的头顶上,变化成一个黄金台,如须弥山一样,令韦提希夫人看,十方诸佛清净微妙的世界,都在这金台上幻现,都看得见。按现在的譬喻,就有如看电视看电影一样,统统照现影子,看的清清楚楚。这是总说,下面别说:
“或有国土,七宝合成。”这是韦提希所看见,有的佛国土,是用七宝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华。”完全是个莲华型。“复有国土,如自在天宫。”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最庄严的就是自在天宫,此说有的佛国土,如自在天宫那么庄严。“复有国土,如玻璃镜。”像玻璃镜子那么样清净透明,能照人照物。“十方国土,皆于中现。”这是总说,十方国土,皆于中现。于何者中现?皆于佛顶上的金台之中显现出来。“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严显可观,令韦提希见。”有如是等者,如是指别说的那几种佛国土,等者等彼无量诸佛国土。因为一个一个的说,说不完,故用一等字概括之。统统是严显可观——庄严、显明,很可观很好看。令韦提希见,令者使令,使韦提希观见。“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时者,即韦提希看到金台上十方诸佛国土,她一个一个详细观察之后的那个时候。佛将十方诸佛的净妙国土,用白毫相光,摄持过来,叫韦提希看,由她自己选择,你看哪一个国土好?佛光所收摄过来的世界,统统是无忧恼的世界,然而无忧恼的世界,还有各别不同,你看你愿意生哪一个世界?就在这看完诸佛世界的时候,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世尊叫我看的诸佛国土,统统是清净的,统统都有光明。可是“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此处两个乐字,上面那个读作要音,喜爱之意也。下面那个读作洛音,即快乐也。我今欢喜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个所在。“惟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刚才讲:我们修的这个净土法门,亦即是求往生极乐世界的法门,要坚固信仰,不要动摇信心,无论遇见任何宗派,不要被他动摇。我们要知道,我们是博地凡夫,颇有善根,既学了佛法,还要发愿了生死,还要相信净土,可谓“善根深厚”;同时亦是“业障深重”,我们业障不深不重,不会生在这个末法时代,与佛同时出生,那岂不是很好吗!生在末法时代,就证明我们的业障重。业障重故障碍多,五欲之乐,不能障碍;外道邪见,不能障碍。刚才说的我们佛门里面,这个宗派,那个宗派的意见,才是障碍;纵使各宗各派的学说,都不能动摇信心,因为我决定要修净土法门,可是净土法门里面,还有障碍。因为佛说的净土法门,不止一个极乐净土,还有弥勒净土和华藏净土……等。关于弥勒菩萨的净土经,有弥勒上生经、下生经。弥勒净土就在我们这个欲界的第四重天兜率内院,若是遇到修弥勒净土的人,他要求生弥勒内院,求生弥勒菩萨的净土,他就和你…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