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P6

  ..续本文上一页色,坐(是)百宝(庄严的)莲华,目连侍左,阿难侍右。”两个侍者,一个目连尊者,一个阿难尊者,一个在左边当侍者,一个在右边当侍者。再看见“释梵护世诸天,在虚空中,”又看见许多天人,释是帝释天,梵是大梵天,护世是护世四大天王天。这些诸天都在虚空之中,“普雨天花”,此雨字读去声,雨者从天空落下来也。雨天花即诸天散天花下来供养佛也。这个地方有一个疑问,前次频婆娑罗王亦是遥礼世尊,请世尊派目连尊者来为他授八戒;世尊大慈大悲除照派目连尊者外,又多派了一位富楼那尊者来为他说法,世尊为什么不来?这时韦提希夫人又被恶儿子把她关起来了,夫人亦是对着灵鹫山拜佛,请求佛派目连尊者和阿难尊者来给她说法安慰她,不敢请世尊来,世尊为什么来了?若说世尊是大慈大悲的,大慈大悲为什么不平等?为什么不去见频婆娑罗王,而来见韦提希呢?这个疑问,须略加解释。应知这正是佛观机逗教,应机示现,应机说法。频婆娑罗王是小乘根器(下面有经文的说明),有目连尊者为他授戒,富楼那尊者为他说法就够了。韦提希夫人是大乘根器,尤其是要作开演净土法门的当机者,关乎未来的净土法门,未来的众生都得净土法门的大利益。所以佛观察韦提希夫人,是个大乘根性,尤其是个能够接受净土法门的根性,为开净土法门才来的。

  时韦提希,见佛世尊,自绝璎珞,举身投地,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时韦提希,见佛世尊。”佛不来韦提希还没有这么悲痛,一看见世尊不请自来,感到世尊的慈悲太大了,遂“自绝璎珞”绝是断绝,璎珞是身上的庄严珠宝,自己用手拉断,不要这些庄严。“举身投地”就是五体投地的顶礼,意思等于此地我们最虔诚的磕响头,我们现在都是屈身的五体投地,最虔诚的把头撞在地下,撞得卜通一下,不怕痛苦。五体投地的磕大头,是倒身下拜;倒身下拜平常不致于把身体举起来倒地,韦提希夫人这时奋不顾身,因为佛在虚空中坐着,要拜虚空中的佛,所以举起身来,投下地去,还是顶礼的意思,这叫做奋不顾身,摔死亦没有想到这个身体。此即地藏经上,那个婆罗门女,举身投地,肢节皆损,即是此意。那是最极虔诚,舍身忘命的礼拜。“号泣向佛”前面说雨泪,只是流泪没有出声,这个时候号泣是放声大哭,这叫做悲痛之极。她对着佛就说道:“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宿是前生前世,我宿是我前生前世,造了什么罪,生了这个恶儿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这世尊两字连贯下来,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为一句。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再想起来,我这个恶儿子是提婆达多所挑拨的,要害父亲,要害母亲。他提婆达多同时又要害佛。我不敢说世尊造了罪,世尊又是什么因缘,为什么和恶人提婆达多共为眷属?经文到此,这一段文,名为厌苦。韦提希夫人亲身感觉到痛苦了,欲厌离这个痛苦世界,这是一段厌苦的经文。

  “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这就是发起序说到发起净土法门的序文上了。韦提希夫人对佛说:唯愿世尊,为我广说,广说者多说。虚空之中,世界无边,一定有无忧恼的处所;若是哪一个世界,没有忧愁烦恼,我就要往生到那个世界去。乐者好乐,我再不好乐住在阎浮提五浊恶世。这个地方是五浊恶世,我今天可真知道这里是苦。“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盈满即充满。这都是听世尊说法,说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五浊恶世有三恶道,过去虽是听见了,没有彻底的相信。今天才真正相信,这个五浊恶世有三恶道。“多不善聚”,聚就是类,多不善众生之类。不但三恶道里充满了这些恶众生,就是人道里面亦多不善类——恶人很多,尤其我自己亲生的儿子,就要害父亲、害母亲。“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唯愿我来生来世,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我现在对着世尊,我请求往生到无忧恼处,并五体投地,“求哀”的哀字,是怜悯之意,不作悲哀讲。求世尊哀怜我,我要求忏悔,我前生前世造了罪,所以我要求忏悔。“唯愿佛日”佛日是说佛有大智慧,等于白天的太阳一样,故名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韦提希她要往生无忧恼处;欲生无忧恼处,当修清净业;欲修清净业,当先修观法。所以她对佛说:世尊!请你教我,教我怎样观于清净业之处所。前面那段经文,叫做厌苦,厌离这个苦世界。这里这段经文,叫做欣乐,欢欣求生极乐世界。这大段经文,就是发起十六观经的因缘,故名发起序。

  发起序中厌苦与欣乐二段经文,亦就是净土法门中两大法门——一个净土法门开为两个大法门,欣厌二门,亦叫取舍二门。欣者欣喜,欢喜极乐世界之乐;厌者厌离,厌离娑婆之苦。因为欣喜,故欲取——取得极乐世界。因为厌离,故欲舍——舍弃这个娑婆世界。所以欣厌二门,又叫取舍二门。有人反驳净土法门,略谓:学佛之目的,在求证实相妙理,(实相之理不可思议,叫做实相妙理)实相妙理之体,不垢不净;以不垢不净故,无取无舍。净土法门,有欣厌取舍,怎能求证实相妙理,因为下手用功就错了。妙宗钞答覆此问题云:“取舍之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净土法门下手用功要取要舍,取舍到最极峰之处,与不取不舍之理。并不是“异辙”——并非两条路。这叫殊途同归,即经云“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也。今以王舍大城为例,我们要进去城里,虽有很多城门可通入,但是进城的目的只是一个。因此若是东方来人,可就东门而入,不必绕到西门去;若是城南的人,应从南门进入,不必再绕道从北门进。修行亦如是,各就各人的根机,你是禅宗的根机,下手就不取不舍,那就对了。你若是净土宗根机,下手是一定要取要舍。但是到结果,还是“归元无二路”。以上是驳正净土法门有欣厌取舍不能求证实相妙理之谬论。又圆觉经有“不取不舍”之句,宗密大师疏钞,即谓西方净土法门有取有舍,为权巧方便法门。这有贬低净土法门的价值,今亦可用上面说的大段话,驳正他的疏钞。取舍之极,与不取不舍,并非两条路,已如上说:今再就净土宗本身的工夫来解释:净土宗下手要用欣厌二门的工夫,一定要欣极乐世界之乐,一定要厌娑婆世界之苦。净土宗往生三资粮信愿行,其第二资粮“愿”即是愿生西方,“愿生西方”,只讲到一边,同时应当愿离娑婆,若是只发愿愿生西方,而不愿离娑婆,西方决定生不去。何以故?娑婆世界是我们去熟了的路子,求生西方的人,是博地凡夫,带业往生,并没有把烦恼断了才生西方,凡夫生西方,还有娑婆世界的业带着,故应发厌离心,厌离娑婆世界,是个苦海。韦提希夫人的话,即是替我们现身说法。这个娑婆世界,真是苦海,你要厌离。既生厌离心,这边不拉扯,愿生西方才可以生到那边去。若是只发愿愿生西方,不发愿愿离娑婆,结果这个路子是个死路。到临命终时,种种牵缠挂碍的境界都现前,把你扯着拉着生不去了!所以一定要用智慧剑把这一头切断——娑婆世界是个苦海,丝毫没有留恋。这边不牵掣你,你要生西方,即可于弹指之间往生西方。既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到什么目的呢?“花开见佛,悟无生忍。”极乐世界的众生是莲华化生,莲华一开,就见到阿弥陀佛,为你说法,一闻佛法,即悟无生法忍。无生法者,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于此理而不动,谓之无生法忍。娑婆世界有生有灭,是个生灭法世界;极乐世界是个妙有世界,虽有种种清净庄严,那种有是不可思议的有,是妙有。那个妙有即是真空,看起来有生有灭,却本是不生不灭。所以生到西方,既证得无生法忍。即证得无生法忍,还有什么垢?还有什么净?还用得着再取再舍吗?所以证得无生法忍之时,与不取不舍的工夫,一样一样,无有高下。

  我们信仰净土法门的人,只是念一句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就够了。其中有不够的地方,乃是娑婆世界打闲岔的地方太多,打闲岔的非是世间五欲之乐,世间五欲之乐打不了闲岔,因为我决定要求生西方,决定不贪世间五欲之乐;外道的理论亦打不了闲岔,我相信净土法门,我相信佛的道理,我不相信外道的胡说八道。所以外道亦打不了闲岔。最打闲岔的就是佛门里面各宗各派的道理。他们这么一说,那么一说,他们所说的道理,超过了你的知识,将你对净土的信心动摇了。往生净土三资粮,头一个就是信心,信心不坚固,还能发愿,还能求生吗?所以念佛念了几十年,结果西方没有生得去,只为信心动摇了,所以要明白这些道理。把高深的道理都明白了,信心就坚固了。净土法门是大乘法门,是要教化众生的。自己念佛求生西方,还要教化众生念佛求生西方,若不懂得道理,怎么教化众生?再进一步解释:大乘经典上就讲的实相妙理,不取不舍。不是现在学禅宗的人要这样讲,乃是经典上说的。历代祖师所说,亦是依据经典说的。既懂得不取不舍之理与实相理体相应,又何必念佛求生西方,证得无生法忍,再求证实相妙理?所以过去有个禅宗祖师,说念佛生西方如打着绕——绕个大弯子。为什么要绕个大弯子,直接了当不取不舍,就证得实相妙理,何必生到西方,再去证无生法忍?须知不取不舍之理,不是依文解义,解得这个道理就能了生死,必得依照文义的道理求得开悟,大彻大悟,悟到不取不舍的道理。悟了以后再去修行,真正把烦恼断了,这个生死才能了脱。不是依文解义,看点祖师所说高明的话,你亦学着说,你认为你的境界很高,错了!我们看古人注解…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