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P9

  ..续本文上一页离轮回关系了。他只要超出欲界,任运自然证四果,任运自然悟无生。话说到此,可以知道,佛为什么要放五色光照频婆娑罗王顶,那是佛要加被他了脱生死之苦。他是个小乘根机,现在证三果,即是他已了脱生死也。

  讲经讲到这里,有几个疑问,须略加解释:频婆娑罗王是佛的大护法,他被他的恶儿子关闭起来,欲饿死他,他在七重监牢内,遥向灵山为佛作礼,请派目连尊者为他受八戒,佛照遣派目连尊者外,加派了一位说法第一的富楼那为他说法,佛为什么不在那个时候放光加被他了脱生死呢?当知佛光随时都可以放,只是众生能不能够得到灵感,是有它的时机因缘。当初大王被囚禁,请佛派目连尊者为授八戒之时,他有业障,佛纵然放光加被,亦加被不上,所以那时佛不放光。迄大王经过二十一天时间,天天蒙目连尊者授予八戒,又闻富楼那尊者开示佛法,经过三七时间的持戒闻法,道业精进,业障消除,智慧增长,佛在这时放光加被,才能加被得上。其次我们为佛弟子,亦都希望佛光加被我们,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看见佛光呢?因此对佛光发生疑问,以为那只是经书讲讲而已,你若是听了刚才那段业障障光的道理,自然会知道了。我们为什么没有看见佛放光呢?那是自己的业障障到了,你欲想看到佛光很容易,先发心持戒,并且多听经闻法。你若是持戒持得清净,听经听得佛理通彻,那时佛就会放光加被你了。若是你不先学持戒,先求智慧,而先求佛放光加被,不断诚心的求,那是很危险的,一定着魔。因为你被你自己的业障罩着了,佛光加被不上,魔光可照着你了,那些魔在生死道中折磨众生,他看见你通身业障,妄想要佛光加被,他觉得你可笑。他想佛光加被你不上,让我来放点光捉弄你罢!因为你不持戒,又没有智慧,一看到光就生欢喜,就要跟人夸说,把魔光当作佛光,增加我慢烦恼。因为你不闻法,正知见未开,又增加邪知见;因为你不持戒,旧业障未消,又增加新业障,结果变成魔眷属,而非佛眷属。

  再说,佛从灵鹫山来到王宫,就应当先放光加被频婆娑罗王,为什么先加被韦提希夫人?韦提希要求往生无忧恼处,佛已放光摄照诸佛净土给她看,韦提希已经决择好乐生极乐世界,请佛教他修行的方法。为什么佛不先教韦提希夫人修行方法,而放光加被频婆娑罗王?须知此十六观经是大乘经,而频婆娑罗王是个小乘根机,非十六观经的当机者,十六观经的当机者是韦提希夫人,为开净土法门修十六种观想,韦提希夫人够资格。她有大乘善根。她请问的就是教他思惟,教他正受。前面讲过,净土法门有二个门,就是欣厌二门——厌离娑婆之苦,欣取净土之乐。韦提希夫人此时此地,对娑婆世界的一切,已生厌离而能舍弃,试看她见到佛来,自己用手扯断庄严璎珞等,便可知道她已一切放下了,但是她还有一件事没有放下,就是她的丈夫老国王。须知韦提希夫人虽是大乘根机,但是她的本位还是个凡夫,若是她知道大王此时已死,她会通通放下;若是她知道大王此时还没有死,而且在那里挨饿,过去三七二十一天,是夫人每天给他送点蜜麨和葡萄浆维持生命,这时韦提希亦给她的儿子把她关闭起来,不能给国王送食的东西了。此时因为悲痛所感,便感到娑婆世界苦,又感激佛自动的到内宫来看她,以是要求离开娑婆世界,表示一切放下了。但是要她修行用功之时,她的妄想会翻起来。是什么妄想?是挂念老国王死了没有?我不能给她送食的东西了,他怎么办?这个念头一起来,障碍很大。她是个凡夫,这个障碍一起,教她思惟亦思惟不来,教她正受亦正受不了,所以世尊在将欲开讲十六观行法门之前,先放光加被频婆娑罗王,令得三果,了脱生死。亦令韦提希从佛光中看到老王已证三果,把挂念老王之心放下来,才能修行十六妙观。

  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

  世尊自到王宫以来,直到这时候,方才开口说话,以前只是放光而已,没有开过口。“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这个时候,世尊开口告韦提希,汝今知不?佛经中的不字常常借用作否字解,在不字的右上角加个圈,就读作否字音,后来才在下面加个口的。此处汝今知不的不字,即应读作否字。解作汝今知不知道?“阿弥陀佛,去此不远。”你看见了佛顶光明台上所现的十方诸佛净土,你已选择要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那么,你知不知道,阿弥陀佛去此不远,即离我们此地并不远。“去此不远”者,如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都说,距离我们这个世界有十万亿佛刹,一个佛刹就有三千大千世界,距离我们有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说“不远”呢?解释此说有三义,故云不远:一、佛力加被故不远,刚才看到的,佛一放光摄照过来,就看见了,欲见则见,故说不远。二、按众生心法说,心外无法,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都在我们心内,不在心外,十万亿佛土,并没有超出我的心外,怎能算远呢!三、按三昧力说不远,念佛三昧修成,弹指之间即生到彼国,故言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这是告诉韦提希修思惟的方法,“系念”者,专心想念一处、一刹,不想其他世界。“谛观”是详详细细,实实在在的观想,就叫谛观。“彼国净业成者”,彼西方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因地作法藏比丘时,在其师世自在王佛座前,发下四十八大愿,欲成就一个极乐世界,普度十方众生。发愿之后,依愿修行,这就叫清净业。经于无量无数阿僧祇劫,才把极乐世界庄严成功。那个西方极乐世界,是由阿弥陀佛的清净业成就的,故名净业成者。西方极乐世界除了阿弥陀佛之外,还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等,他们统统以清净业来庄严极乐世界,还有十方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亦是由清净业才能生去的,生去就是净业成者之一份子,故统统是清净业成者。能成者是教主及化伴,所成者为极乐净土。

  “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这是和韦提希夫人说法,教她怎样思惟,怎样正受。说法怕她听不懂,故要广说众多的譬喻。这虽是利益当机者——韦提希夫人,但是佛说法,是普利一切众生的,所以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净土法门的加被,不光是加被当时的韦提希夫人,亦要加被未来世的众生,即加被未来世的一切凡夫,我们都是凡夫,在佛那个时候,我们都是未来世的一切凡夫。我们都发愿生西方,我们就得修净业,修净业就统统得生西方极乐国土。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这是告诉当机大士求生西方的下手用功之法,虽是告诉韦提希夫人,亦就是告诉未来世的一切众生,亦就是告诉你我大家。“欲”就是愿意,发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者,“当修三福”。最初下手的修行方法,应当修三种福。这是总标,标出三种福;下面别明,一桩一桩的说明。三种福是哪三种?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第一先修世间凡夫之福,就是说,你欲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是生到极乐世界,就可一生成佛了。既是生到极乐世界一生成办,故今应先修成一个好人,若不先修成一个好人,那就成恶人,恶人造罪业,罪业会起障碍,怎能生到西方去呢?所以应先修人间凡夫的福报。修世间凡夫什么福报?第一、孝顺父母,第二、奉事师长,因为父母师长对我们有大恩。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没有父亲母亲,根本没有我们这个人;没有父母抚育,纵然生出来了,亦不会长大成人,所以父母的恩最重。第二、奉事师长。师长有教育之恩,没有师长,我们为人的知识、技术、一切做人的本领,统统没有。这统统是师长教给我们的,所以师长对我们有大恩。故应该报父母恩、报师长恩,应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尤其现在这个时代,在佛法说,这是个末法时代,这时代邪法横行,有谓:对父母用不着孝道,对师长用不着报答他的恩。父母对我有什么恩?父母他们男女要结婚,结了婚应该生小孩,他对我有什么恩要报答他呢?师长教书,他拿了薪水,他为生活来教书,教书是他应尽的义务,他对我有什么恩德?这么一说此世间凡夫分上,最大的恩尚不知报,其他的恩还用说吗!似此世界上既没有恩,便尽是些冤仇,以致小孩子会杀父母,学生会杀老师,社会上你杀我,我杀你,成了家常便饭,这样的社会,这样的世界还能不乱吗?这叫“邪说流毒”,是故一定要报恩。报恩最重的莫过于父母,其次即是师长,能知道报父母师长恩,其他亲戚朋友,任何人只要对你有好处、有恩惠,都要报答。这样社会上就安定,就和乐,世界自然就太平,这关系世间的治乱很重大。

  “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不修,即为十恶业。十恶业不犯,是为十善业。修十善业是佛法的基础工夫,你们诸位听讲过大乘起信论修真如三昧,真如三昧如何修?修真如三昧,要一念不生,则真如现前,但是以修十善业为基础,因为若不修十善业,则造十恶业,若是天天在造罪造恶业,怎么能够证得真如三昧?此经叫我们修十六种观想,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若是天天在那里作恶造罪,怎么能观想成功?所以十善业,是修行的基础工夫。不修十善,便造十恶业,无论哪一次讲经,都讲到这里,十恶业就是身口意三业造出来的,身恶业有三种:杀、盗、淫;口恶业有四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意即心意所造之恶业,亦有三种:贪心、瞋心、愚痴心。此上句慈心不杀,即身业第一种,亦即十恶业的第一种,因为十恶业中杀业最重。故特别提出一句不杀,怎么会不杀呢?要发慈心呀!对上面父母师长要发恭敬…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