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和諧拯救危機(淨空法師訪談錄)▪P11

  ..續本文上一頁,但是《弟子規》裏有,那是不是以《弟子規》爲源頭,就一定能夠實現後面的“八榮八恥”?

   老法師:對,“八榮八恥”跟中國的“八德”沒有兩樣,但是所有一切倫理道德的根就是孝悌。所以孝是根,是根本。你想想看,你對于父母都不知道敬愛,你怎麼會愛別人?那你愛別人一定有企圖,一定有目的,不是出于真心的。所以中國曆代帝王,谥號裏面都有孝字,不管他孝不孝,谥號裏面一定有孝字,孝文帝,孝武帝,他前面都挂一個孝字。

  主持人:清朝還有孝莊皇太後,孝是第一個。

  老法師:孝是第一個,他不忘本。

   主持人:我們大家如果看《史記》的話,會發現,古代的君王像您提倡的傳統價值觀裏面,還強調一個“禮”,一個“樂”,那我們先來說這個禮,現在人理解禮貌可能就是握手,很少有人鞠躬了,那麼在古代的時候,禮節非常多。

  老法師:對。

   主持人:君王製定出來的禮節,比如其中包括喝酒,大家在一塊兒喝酒,有慶祝,有聚會,這個禮特別多,大家在那兒喝一天酒,喝不了多少,爲什麼?一直在行禮。

  老法師:對。

  主持人:後來孔子就注解,爲什麼?君王慈悲,怕天下人喝酒鬧事,所以讓你不停地行禮,少喝酒。

  老法師:不錯,是這樣的。

   主持人:在今天看起來,我們大家這個“禮”就是你好,握手,沒有別的。怎麼恢複這個“禮”,中國人現代人又能夠做得到,同時又能夠達到和諧。

   老法師:中國從前的酒杯有兩根豎起來的,古時候,兩根豎起來的叫止酒,你絕對不能一下喝多,到那就擋住了,所以只能喝那麼一點點,這個都是防止你的,所以那個叫止酒,酒杯上兩個豎起來的一到這兒擋住了,不能幹杯,你想多喝一點,不行,給你一定的份量,所以它通通都有研究的。

  主持人:禮節禮節這個“節”,您是不是認爲是節製。

   老法師:它有一定的限度,你不能超過,你也不能不及。不及是失禮,超過就是谄媚、巴結。比如行禮的時候,最敬的是叁鞠躬,你要四鞠躬,就像要巴結,兩鞠躬,你有點傲慢,所以一定有節度,大家都按照這個節度,社會秩序就會好。

  “禮”跟“樂”就是倫理道德的落實,所以它非常重要。如果沒有“禮樂”,你這個孝悌忠信怎麼落實?《弟子規》是最基本的禮節,“禮”調身,讓我們身的一舉一動都有規矩,這個規矩就是符合大自然的規律;“樂”是調心,人是個感情動物,他有喜、怒、哀、樂、愛、惡、欲,那麼喜怒哀樂也不能過分,過分就傷身體,所以也有一定的節度。

   所以從前中國的禮樂,它是屬于教育,它不是屬于娛樂的。就是包括所有一切文藝的表演,也都是教育。因爲國家幅員這麼大,沒有那麼多學校,怎麼讓人民接受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完全用文藝表演。年節、喜慶都是唱戲或者是雜耍這些東西,守住夫子一個最高的指導原則:思無邪。所以你看從前評劇、昆劇,你看那些內容,都是忠孝節義,這是標准,不能違背忠孝節義。提倡忠孝節義,所以鄉下人不認識字,沒讀過書,都懂得忠孝節義,都懂得做人,

  主持人:看戲看的

  老法師:看戲看出來的,他從哪裏學的?看戲說書說唱都從這兒學來的。

   主持人:我到安徽廬江湯池,就是您那個和諧社會的示範鎮去參觀學習,發現那個地方,大家講禮。禮節是什麼?是鞠躬。男女老少,夫婦之間有的時候還行禮,我在那兒鞠了很多次躬,有一個體會:給一個人鞠躬的時候,你心裏不會恨他,有怨恨,但是這個躬鞠下去之後就沒有怨恨了,

  老法師:對

  主持人:對于今天的現代中國人來說,從鞠躬做起,您認爲是不是比較好的禮節的教化。

  老法師:對。

  主持人:就像湯池的人那樣。

   老法師:不錯,我們過去跟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10年,老居士對任何一個人鞠躬都是90度,所以我們這批學生跟他就習以爲常,無論在哪個地方,我們都是深深地給人行禮,別人對我們不去管他,要問我如何對人,今年4月佛教論壇所提出來的“從心做起”,我是改了一個字,“從我心做起”,從我家做起,我在湯池是這樣教人,從我的村做起,從我這個鎮做起。而且我還做了背心,把字都繡上去,送給大家,每個人身上穿著,他要有爭就不好意思了。

  主持人:不鞠躬也不好意思了

  老法師:對,不好意思了。

  主持人:那我們再來說這個“樂”,過去就像剛才您講的,音樂是用來調服人的內心的。

  老法師:對。

   主持人:就是現代人,我們可以做一個實驗,邊上是黃鍾大呂,或者是編鍾奏出來的音樂,人們心裏邊會肅然起敬。但是現在人聽的是搖滾樂,我們有個片子可以給大家放一段。通過剛才的錄像能夠看到,家長看了之後會很害怕,會很恐怖,這個孩子怎麼像鬼一樣,可能沒有哪個國家的領導人喜歡流通這樣的音樂在自己的國民當中。

  老法師:對,不錯。

  主持人:那麼現在的問題就是政府來倡導禮製禮節,在音樂方面要怎麼約束和倡導?那可是現在很多人普遍認爲的是自己的自由。

  老法師:自由不能限製它,外面環境不重要,我們要轉環境,不要被環境所轉。

  主持人:您是說上行下效,從自己做起,在音樂的教化方面也是這樣。

   老法師:也是這樣,比如說,如果我們國家領導人喜歡聽評劇,喜歡聽古典音樂,如果被拍了幾個鏡頭,讓全國人民看到之後,這個古典的東西馬上就會興旺起來。不必要提倡,我喜歡。人們說領導人喜歡,那一定有道理,也去嘗試,人就多了。

  主持人:您說的這個領導人,應該包括各級領導人。

  老法師:各級領導人。

  主持人:尤其是父母官。

  老法師:首先是國家領導人,然後它會影響省縣市,這些領導也是看上面的,上面那麼做,他們就帶頭做,他們就會影響人民。

   主持人:您提出來,大家應該學習《弟子規》,應該按照傳統的儒家,我們老祖宗的教誨去做,現在就有人向您提出特別擔心的問題,我這樣做了,但是周圍的人都是功利主義,都是競爭,都很厲害,爪子和牙齒很鋒利,您讓我變成了綿羊,但周圍是狼。

  老法師:不是這樣想,他這是思想上錯誤。

  主持人:他錯在哪?

   老法師:他沒有認識真相。像我剛才講的,如果你要真正了解,人是不死的,我是照著規律去做的話,他就是把我吃掉了我很感謝他,爲什麼?我上升了。他怎麼樣?他往下墮落了。不一樣啊,你害怕幹什麼?你還沒有開始去做,你先就害怕,就怕死了,就把你自己毀掉了。正如同現在癌症一樣。癌症是很普通的病,癌症死掉的百分之九十是嚇死的!哪有那麼嚴重?

  600卷《大般若經》我讀了一遍,做了一個總結,12個字,這600卷,佛講22年,講什麼?“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那你就可以徹底放下了。放下之後生活呢?生活能夠隨緣,隨緣多快樂!有很好,沒有也好,沒有一樣不好!所以你一定要能夠用意念轉境界,不要被境界幹擾,那你就得大自在。

  主持人:向祖宗學習這些經典,也是要這個信心。

  老法師:要相信。

   主持人:要相信。你要相信他們的智慧,要相信他們的經驗。它能夠留下來,能夠傳幾千年,這幾千年當中難道沒有智慧的人?沒有發現他們的錯誤?那發現錯誤早就把它改掉了,爲什麼還要代代相傳把它留下來?一定有道理!

   主持人:關于教育這期節目,我們還有最後一個問題向您請教。在全國,或者在更廣大的社會範圍裏,來推行這種傳統的文化價值觀和道德的建設,就算力度特別大的話,它怎麼和非常非常強大的這些現代文明,現代物質去進行競爭呢?比如說作爲一個普通的家庭,他會問這樣的問題,這邊是溫良恭儉讓,那邊是名利酒肉色。傳統教給大家的是禮讓,現在要想生存,就得競爭;這邊傳統教給大家仁愛,那邊你要想生存,就必須自私;傳統教給大家要謙和,要想生存現在就得強硬。普通老百姓該作何選擇呢?

   老法師:你這個問題,在幾年前,香港何守信問過我,香港無線電視的,問過我。我就告訴他,我說現在人,他們是從錯誤觀念産生的,所以他講“人不爲己,天誅地滅”,這大家都相信的。

  主持人:還有人說這是孔子說的。

   老法師:我就告訴他,我說我不爲己,天沒有誅我,天也沒有滅我,我活得比誰都快樂;我說孔子沒有爲自己,天也沒有誅他,地也沒有;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爲自己,天也不誅他,地也不滅他。世間許許多多的善人,不是活得很好嗎?不是活得很快樂嗎?所以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我就告訴他,以後你少說,少挂在口頭上,不要提醒人家這個錯誤的概念。那麼從因果上講,人都有命。

  主持人:人都有命。

   老法師:對,不但是有命,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今天吃多少粒米,喝多少滴水,都是命裏注定的,你想少一粒,不可能,你想多一粒,也不可能。

  主持人:現在的人,很多人不相信算命,但是他相信因果。

  老法師:對。

  主持人:翻譯一下您的話,能不能這麼說,人的命運,確實有,只不過它是由以前所造作的因,累積起來的一個一個果,串聯起來,就是命。

  老法師:對,沒錯。

  主持人:是這樣嗎?

  老法師:對,而且這個命運也不是一定的。

  主持人:也不是一定的。

   老法師:命運有,不是一定的。爲什麼?你每天起的念頭有善惡,善就給你加一點,惡就給你減一點,天天都有加減乘除,但是這個加減乘除幅度不大,所以算得還是很准確。如同在命運的水平線上起伏不大。如果大惡大善,大善就大起,大惡就大落,那就有很大差別。

  主持人:命運就改了。

  老法師:就改了。所以命運是自己造的,你前世造的嘛,你這世受的嘛!所以你…

《和諧拯救危機(淨空法師訪談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