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宗教,但是他有信仰,他信仰祖宗愛祖宗,就是中國傳統的教育。也就是中國人信仰孝悌忠信,信仰“五倫八德”,維系這個國家。
那麼道教本來是道家,不是道教,他是學派,怎麼會變成道教呢?張道陵“五鬥米道”,就是叁國時代的,道教是從這兒來的,他們是以《老子》《老莊》,作爲他們主要的經典,傳“五鬥米道”。這個是中國道教的一個起源。
那麼佛教是從外國引進過來的,也是學術,也不是宗教,宗教這個名詞是從日本傳過來的,而日本是從西方傳過來的。
主持人:那豈不是說佛教不是宗教?
老法師:佛教不是宗教。
主持人:佛教是什麼呢?
老法師:我講的是佛陀的教育。我講孔子的教育、孟子的教育,佛陀的教育,我是從佛陀教育入門的,始終我遵守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宗教。
主持人:但是我聽您親口講過,您說我一開始是不相信佛法的?
老法師:對,不相信宗教。我年輕的時候,不相信宗教,更不相信佛教。
主持人:跟今天很多人一樣。
老法師:對,是不相信。佛教是奉祀鬼神的,爲死人服務的,爲鬼神服務的,那鬼神到底有還是沒有?這是值得懷疑的。所以方東美先生把佛教介紹給我,我感到很驚訝,我跟他學哲學,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他在學校講課也是,晚年的時候,在博士班裏面開的課程《大乘佛學》、《魏晉佛學》、《華嚴哲學》,他全是開的這個課程。所以我當時就去問他老人家了,說這個東西是迷信。他說你不懂,他說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裏面的精華,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是把我接引回來對佛教産生一個新的認識。所以在那個時候,當時機會也是很稀有的,就認識了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是在佛教上專門指導我的老師,這人有智慧,因爲他知道我是從哲學裏學過來的,而不是從一般信仰的,所以他第一個叫我讀的書是《釋迦方志》、《釋迦譜》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唐朝人寫的。他說你要跟釋迦牟尼佛學,你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了解釋迦牟尼佛,我們一看到這兩部書,這兩部書市面上沒有賣的,沒有流通本,只有《大藏經》,所以只有抄呀,我初學的時候抄書呀,抄了十幾部。
主持人:是哪一個環節讓您就相信了佛教?
老法師:我相信老師。
主持人:相信老師。
老法師:對,這個跟尊師重道有肯定的影響。如果對老師懷疑,那就沒有辦法了。所以中國這個師承,實在講在全世界是最優秀的,現在斷掉了。對老師是百分之百的信心,沒有一絲毫折扣;老師對學生一定要幫助他開悟,如果不能幫助他開悟,老師就沒有盡到責任。所以師徒如父子,那是真的,全心全意教你。我那個時候生活非常貧苦,我對老師一分錢的供養都沒有,而老師對我的照顧,比他學校的學生超過十倍百倍都不止,我對老師感激,終生地感激。
所以就認識了釋迦牟尼佛,世間人追求的王位、升官發財,他是到國王、到頂點了,他已經得到,他舍棄。妻子兒女、榮華富貴全部舍棄,他去學道。在我想來,這個道必定是比帝王高明,比榮華富貴是更有意義,更有價值。這對我有很大的啓發。所以我的老師告訴我,我這個行業是他替我選擇的,你一生不要搞別的,學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我們就認識了,他是什麼人?他是搞教育的,一生搞教育,30歲,這個在佛法上講大徹大悟,也就是說他明白了,他覺悟了。從覺悟這一天起,他去教學,一直到他老死,他79歲走的,所以教了49年,49年沒有一天空過,天天在教學。教學不一定要教室,兩個人談話也是教學,叁個人也是教學,從早到晚就沒有中斷。只要有人來找他,人多也好少也好,有大的場所也好,小的一兩個人也好,慈悲到極處。幫助人解決問題,任何疑難問題你去問他,都幫你解決。
主持人:佛祖就是教育家,那能不能說佛法最根本最大的原則就是教育?
老法師:是教育,一點都沒錯。所以他的學生也是繼承老師的事業,所以我們叫佛事,佛事就是佛陀的事業,佛陀的事業就是教化衆生,教化衆生的目標就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衆生苦,苦從哪裏來的?他不明了,他迷惑,迷惑他就做錯事情,做錯事情他就受錯誤的果報。所以要想他離苦得樂,一定要教他覺悟,他明白覺悟了,他思想純正,言行純正,沒有過失,他怎麼會造惡業呢?怎麼會受惡報呢?就不可能。
主持人:就像當年您對佛法也有疑問一樣,這個鬼神,當年您也不相信,哪來的鬼神?現在也有人向您提這個問題:尊敬的老法師,這個佛法裏講鬼神,那麼鬼神在哪裏?
老法師:鬼神就在我們面前。
主持人:就在我們面前?
老法師:對。鬼神跟人是同住在一起的。
主持人:現在有嗎?
老法師:現在有,你要是肯做的話,我教給你,你做上一年,然後你就可以見到了。
主持人:我們現在談話的地方?
老法師:對,沒有地方沒有。
主持人:您是否認爲有沒有鬼神?實際上是一個科學問題,我們不把它說成宗教問題。
老法師:不,鬼神這樁事情,我講過多次,這個就是科學家講的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這是科學家承認的,是決定有的,但是怎麼樣突破空間維次。
主持人:那孔老夫子講,敬鬼神而遠之,您贊成嗎?
老法師:贊成。鬼神因爲他是一類衆生,我們必須要尊敬他。遠是什麼?遠是不能夠學他。
主持人:不能夠學他。
老法師:對。他要跟你講什麼,你可不能隨便聽,你要聽你會上當。爲什麼?他不是佛菩薩。佛菩薩是善良的,但鬼神可能會害你,他們不見得像佛菩薩那樣慈悲。
主持人:我給您據個科學的例子,突破空間維次的例子,就是顯微鏡沒發明之前,3000多年前,佛陀說水中有8萬4千蟲,沒人相信,這個清水裏怎麼會有蟲呢?後來發明了顯微鏡,大家一看,全是小蟲,都是細菌,這個空間維次突破了。
老法師:沒有突破。
主持人:還是沒有突破?但是確實看見了。
老法師:對。空間維次突破是看到顯微鏡也看不到的空間。那顯微鏡裏面爲什麼看不到鬼神呢?這就是空間維次沒有突破。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看不到而已?
老法師:不,人的能力是無限的,就是因爲你有煩惱習氣障礙住了。佛講的妄想、分別、執著,這個講得好!佛在哪裏?佛就是你。鬼神在哪裏?鬼神也是你。你貪瞋癡慢,就是鬼神;你仁義道德,那你就是天神;你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舍掉,你就是佛;有妄想,妄想還有,分別、執著沒有了,你就是菩薩了;你有妄想,有分別,沒有執著了,你就是阿羅漢;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有你是六道凡夫。那六道凡夫爲什麼有六道呢?善惡不一樣。所以你的心地善良,你是天人;你的心地很惡,怨恨很深,那你就是地獄,是餓鬼,是畜生。通在哪裏?都是一個人。隨你的念頭、意念,隨你的行爲産生變化
主持人:今天的佛教離人太遠了,進寺廟的門,到裏面去看各種儀軌,燒香、磕頭,各種法會,又神秘,與自己的生活又沒有任何關系,但是您講佛教是教育,那他該在什麼地方接受佛法的教育?
老法師:經典。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告訴我,我那個時候剛剛接觸到佛教,他就告訴我,他說你不要去寺廟,你不要去找和尚,我說那怎麼個學法呢?他說你就找經典,佛教在經典裏面。在形式上它變質了,它真的是宗教,你可不能不承認它是宗教,確確實實是宗教。教育在經典裏面,經典不是宗教,是教科書。釋迦牟尼佛當年講學教化衆生,這些記錄下來的教材。當時他講的時候,跟孔子一樣,沒有教科書,沒有教材,也沒有記錄,而是他過世之後,學生們從記憶當中把它整理出來的,跟孔子一樣,是後人把他記錄下來的,流傳到現在。所以你要看到佛教本來的面目在哪裏?在經典裏頭。
主持人:真正的佛法在那裏。
老法師:在經典裏頭。但是從前寺廟的出家人天天研究經典,天天學習經典,自化化他,天天拿著經典交流,那行,但是現在他們不學了。
主持人:那麼湯恩比博士說:拯救21世紀人類,達到和諧狀態要靠大乘佛法,那麼要尋找這個大乘佛法,也要到佛教經典裏去找?
老法師:對,不錯。那今天佛教的這個形式,能救得了世界嗎?我相信你們也看過很多資料,也接觸過很多出家人,他們能救世嗎?再說儒家“四書五經”“十叁經”能救世界嗎?我就提過這個問題,不能啊!湯恩比的話有沒有說錯呢?我覺得沒有說錯。講大乘經典,像樹木一樣,是佛教的花果啊,講“四書五經”“十叁經”是儒家花果啊。那什麼才能救?根才能救,根是活的。你把這一枝果采下來,花采下來插在花瓶裏面,幾天就枯死了,沒根,這個要懂得,我說他的話沒說錯,要佛法的根,要儒家的根。
主持人:我請教您,孔孟之道的根是什麼?
老法師:孔孟的根就是孝悌。
主持人:孝悌?
老法師:對。那孝悌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弟子規》,它的精神就是孝悌。《弟子規》所說的一切沒有離開孝悌兩個字。孝是什麼?對父母。悌是什麼?對平輩。你能夠懂得怎樣對父母、對長輩,怎樣懂得對平輩,那種真誠的愛心,那還有什麼問題,那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那大乘佛法的根是“十善業道”。
主持人:《十善業道經》。
老法師:對,那是大乘的根。所以你不要去搞那些高深的經典,那些你做不到,只是玄學,談談而已。你沒有根,所以一定要從根做起,從根救起,然後才有枝葉花果。
主持人:我發現您提出的這兩個根,儒家和大乘佛法的根,都是直接指導人們最細微的生活,
老法師:對,沒錯。
主持人:它不是意識形態。
老法師:不是不是,就是實際的生活。
主持人:就是人的每一個細微的念頭,甚至打個招呼,它裏面…
《和諧拯救危機(淨空法師訪談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