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P20

  ..續本文上一頁需要解釋?

  

答:視情形而定,有些誤會必須要解釋,有些誤會可以不必解釋。是否該解釋,判斷的原則就是在利益對方,有些解釋于對方有益,有些不解釋于對方有益,只要「不爲自己,專爲對方」,依此標准而定,就不會有錯誤。21-90-46

  

問:學習世間學問時,想到這是浪費時間,應該把時間用在佛學上。但學佛時又不放心世間學問,因爲它可以賺錢活命。因此,世間學問沒有學好,佛法亦無功夫,請問應如何是好?

  

答:你應該先把世間學問學好,有一技之長能幫助自己生活無有牽挂。但生活不必太富裕,日子能過就好,這樣就能全心全力來學佛。佛法言:「*輪未轉食輪先」,我們最低的生活若有問題,還有何心思學佛?所以,在家同修一定是過自己最低的生活沒有問題,一家人歡歡喜喜、快快樂樂,這樣學佛才能得力。

  

  古時候出家人道業成就多,現在出家人道業成就少,道理都在此。古時候居士供養出家人是用田地、山林,所以寺院庵堂都有産業。寺院將田地租給農夫,寺院的經濟就有固定收入,所以他不求信徒,沒有經忏佛事與應酬。因爲經濟沒有問題,所以心安,修道容易成就。現在困難了,寺廟沒有恒産、沒有收入,收入完全靠經忏佛事與法會,所以出家人修行道業很難成就。我們仔細觀察,在家信徒爲什麼有成就?在家人有事業,每個月有固定收入,因而他的心比出家人定、比出家人清淨。

  

  出家人即使在現今環境,要如理如法修行,還是可以做到的。但出家人缺乏信心,「這要靠什麼生活?」「泥塑木雕的佛菩薩能靠得住嗎?」自己沒有信心,這就難了。果然對佛菩薩有堅定的信心,一點疑慮都沒有,餓死也情願。佛菩薩一定會照顧你,真有苦難時會有人來幫助你,會有意想不到的緣分,這是叁寶加持。

  

  我們對經濟來源沒有把握,因爲我們不知道何人會來供養,但我們只有一個信念:念佛只爲求往生淨土。真正沒有經濟來源,我們的心更加堅定,老實念佛。一天沒得吃,念一天佛;兩天沒得吃,念兩天佛,叁、四天就往生了,我們要有如此的信念,不要貪生怕死。《淨土聖賢錄》的宋朝瑩珂法師,叁天不吃飯、不睡覺,一心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帶他往生了。有這個例子,我們怕什麼!《彌陀經》雲:「若一日到若七日」,我們相信,所以心永遠保持真誠、清淨,決定不向外攀緣。若有人送錢來供養,錢的數目太大,我們要問:「你錢從何而來?家人曉不曉得?」供佛的財是淨財,若家人不知,會破壞家庭和睦,或者來源不正、借貸,我們可以不接受供養。21-90-46

  

問:請問居家風水及祖先墳墓是否會影響在世的子孫?

  

答:「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不被境轉,能轉境界,你決定不會受風水、墳墓的影響。譬如我贊歎你,你歡喜;我罵你,你生氣,你的心會被境界轉,就會影響,你就有命運、有風水。我罵你,你不生氣;贊歎你,你不歡喜,你的心清淨不被外面境界動搖,風水對你就沒有影響。21-90-46

  

問:商場奸詐,困惑我的靈魂。窮人欠我債務無心追討,向富人舉債要全力償還,苦海無邊,回頭無岸。在家與出家雖一步之遙,卻是那般遙遠,我不能自拔,請開示。

  

答:你這種情形,最好讀誦《了凡四訓》,把《了凡四訓》多看幾遍,相信對你一定有很大的啓示。在世間無論從事哪個行業,回頭要從心上回,在沒有接受佛法之前,我們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現在學佛了,明白道理了,回過頭來不再爲自己,起心動念爲社會、爲衆生。

  

  別人欠你錢,若無能力償還,就布施修積功德,這也很好!自己欠別人錢一定要償還,這一生不能償還,來生還是要負債。世間償來生債的,我們冷靜觀察,有些人的小孩養得很可愛,沒養幾歲就死了,這是欠債少的。有的是小孩長大成人後,整個家産都給他,而他對父母的生活漠不關心,這是欠債多的。所以,一定要相信因果,欠債一定要償債。

  

  出家與在家不在形式。佛說:「煩惱是家、生死是家、叁界是家」,你要出這個家就對了。能出這個家,出家、在家的身分無所謂。在家身分能出叁界家、生死家、煩惱家,就不是凡人是在家佛。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兩尊佛,釋迦牟尼佛是示現出家身分佛,維摩長者是示現在家身分佛。我們在《維摩诘經》裏面看到,世尊的弟子舍利弗、目犍連,這些大弟子見到維摩居士還頂禮叁拜、右繞叁匝,跟見佛禮節沒有兩樣。我們能比得上舍利弗、目犍連嗎?決不是說出家是第一大,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民國初年,佛學界歐陽竟無大德說:「佛法是師道」、「佛教不是宗教,不是哲學」。佛教是師道,師道中老師是第一大,所以要尊師重道。出家人對在家老師也要尊敬、要頂禮,我們觀察「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善財去參訪五十叁位善知識,善知識是老師,老師中出家身分只有五個人,其余全是在家身分,在家身分的還有在家女衆、在家童女。善財童子見他們,哪一個不是頂禮叁拜、右繞叁匝?我們一生不能成佛,是煩惱在作祟、傲慢的習氣太重,總覺得高人一等,所以把自己的道業障住了。

  

  現代人對于作學生的規矩,懂得的人少了。古時候從小就讀誦《弟子規》,教導你作學生的規矩與道理。我們作學生要懂得作學生的道理,這樣才能師資道合,老師肯真正教導你,你才能真正學到東西。我們這一生是否成就,關鍵在此。若你能將《弟子規》讀明白了,將來有緣才能參訪善知識,才能得到善友慈悲的教導。21-90-46

  

問:楞嚴咒不能念,因爲咒的原音已失傳。請問是否可佩帶楞嚴咒?進入洗手間或沖涼時是否要除下?

  

答:可以佩帶楞嚴咒,這是佛經說的。雖然不會念楞嚴咒,但佩帶在身上,鬼神也會尊敬。入洗手間或沖涼,一定要取下,這是對經咒的恭敬。21-90-46

  

問:請問老法師對佛教曆史上重男輕女的傳統傾向有何看法?

  

答:你有看法,我沒有看法。學佛的人應當要學佛的看法,佛的看法是平等的,不但男女平等,人跟畜生平等,人跟蚊蟲、螞蟻也平等。我們要學會這個看法,決定不可以有歧視,心才真正能平靜下來。心不平是障礙,就是「業障」。佛經告訴我們:世尊當年在世,印度四姓階級極不平等,世尊提倡剃度出家,四姓階級一律平等,這是我們要學習的。世間種種的不平等,是因爲衆生造作的業不同,業報造成了不平等的現象,不是原有的。21-90-47

  

問:弟子已到適婚的年齡,父母時常會去問神、算命來問蔔婚姻,請問應如何處理?

  

答:普賢菩薩教導我們「恒順衆生,隨喜功德」。這個問題,不能問別人要問你自己,你自己要拿定主意。人在一生中不能沒有工作,工作繁多,你選擇哪個行業、哪種身分?出家是許多行業裏面的一種行業,許多不同身分中的一種身分,你要認真去考慮,哪一種身分適合你。不選擇出家身分,結婚是可以的。結婚對于自己修行沒有妨礙,因爲在家修行證果的人很多,關鍵是在你修行如法不如法、功夫得力不得力,這些我們都可以從近代往生錄裏面得到證明。21-90-47

  

問:年輕時曾做見不得人之事,爲此尋死未遂。學佛後仍疑神疑鬼,總覺他人在背後指點,羞愧難當。思及此事,無法念佛,生活非常壓抑,請問該如何?

  

答:根據你的說法,這確實是魔障,必須有善知識開導,把情結解開。在外國遇到這種事情,可以看心理醫生,但在美國可用催眠術把症結解開。過去、今生我們遇到的緣不一樣,如果將前後事實都搞清楚,這個情結就能化解。當然佛法比這些心理醫生更高明,所說的更透徹,但是遇不到善知識就比較困難了。

  

  佛法講極重的五逆十惡罪都可以忏悔。《觀無量壽佛經》講的阿阇世王,殺父親、害母親,跟提婆達多合作破壞僧團,五逆十惡罪造全了。阿阇世王臨命終時至心忏悔,念佛求生淨土,結果往生了,品位是上品中生。我們透過這樣的學習,真正了解忏悔功德不可思議!21-90-48

  

問:有一位老板經常做壞事,只因爲他是老板,我們又不好開口,使他變本加厲。但我覺得不講出來,就等于給他機會讓他做壞事,但聽人說:講出來他會更恨你,會更傷害你,不知如何是好?

  

答:你還是不說的好。你可以把我們流通的《了凡四訓》光碟片給他看,讓他自己去反省、覺悟,這比什麼都好。用旁敲側擊的方法,不要直接說他,直接說恐怕他不太容易接受,會起反效果。21-90-48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