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需要解释?
答:视情形而定,有些误会必须要解释,有些误会可以不必解释。是否该解释,判断的原则就是在利益对方,有些解释于对方有益,有些不解释于对方有益,只要「不为自己,专为对方」,依此标准而定,就不会有错误。21-90-46
问:学习世间学问时,想到这是浪费时间,应该把时间用在佛学上。但学佛时又不放心世间学问,因为它可以赚钱活命。因此,世间学问没有学好,佛法亦无功夫,请问应如何是好?
答:你应该先把世间学问学好,有一技之长能帮助自己生活无有牵挂。但生活不必太富裕,日子能过就好,这样就能全心全力来学佛。佛法言:「*轮未转食轮先」,我们最低的生活若有问题,还有何心思学佛?所以,在家同修一定是过自己最低的生活没有问题,一家人欢欢喜喜、快快乐乐,这样学佛才能得力。
古时候出家人道业成就多,现在出家人道业成就少,道理都在此。古时候居士供养出家人是用田地、山林,所以寺院庵堂都有产业。寺院将田地租给农夫,寺院的经济就有固定收入,所以他不求信徒,没有经忏佛事与应酬。因为经济没有问题,所以心安,修道容易成就。现在困难了,寺庙没有恒产、没有收入,收入完全靠经忏佛事与法会,所以出家人修行道业很难成就。我们仔细观察,在家信徒为什么有成就?在家人有事业,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因而他的心比出家人定、比出家人清净。
出家人即使在现今环境,要如理如法修行,还是可以做到的。但出家人缺乏信心,「这要靠什么生活?」「泥塑木雕的佛菩萨能靠得住吗?」自己没有信心,这就难了。果然对佛菩萨有坚定的信心,一点疑虑都没有,饿死也情愿。佛菩萨一定会照顾你,真有苦难时会有人来帮助你,会有意想不到的缘分,这是三宝加持。
我们对经济来源没有把握,因为我们不知道何人会来供养,但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念佛只为求往生净土。真正没有经济来源,我们的心更加坚定,老实念佛。一天没得吃,念一天佛;两天没得吃,念两天佛,三、四天就往生了,我们要有如此的信念,不要贪生怕死。《净土圣贤录》的宋朝莹珂法师,三天不吃饭、不睡觉,一心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带他往生了。有这个例子,我们怕什么!《弥陀经》云:「若一日到若七日」,我们相信,所以心永远保持真诚、清净,决定不向外攀缘。若有人送钱来供养,钱的数目太大,我们要问:「你钱从何而来?家人晓不晓得?」供佛的财是净财,若家人不知,会破坏家庭和睦,或者来源不正、借贷,我们可以不接受供养。21-90-46
问:请问居家风水及祖先坟墓是否会影响在世的子孙?
答:「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不被境转,能转境界,你决定不会受风水、坟墓的影响。譬如我赞叹你,你欢喜;我骂你,你生气,你的心会被境界转,就会影响,你就有命运、有风水。我骂你,你不生气;赞叹你,你不欢喜,你的心清净不被外面境界动摇,风水对你就没有影响。21-90-46
问:商场奸诈,困惑我的灵魂。穷人欠我债务无心追讨,向富人举债要全力偿还,苦海无边,回头无岸。在家与出家虽一步之遥,却是那般遥远,我不能自拔,请开示。
答:你这种情形,最好读诵《了凡四训》,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相信对你一定有很大的启示。在世间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回头要从心上回,在没有接受佛法之前,我们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现在学佛了,明白道理了,回过头来不再为自己,起心动念为社会、为众生。
别人欠你钱,若无能力偿还,就布施修积功德,这也很好!自己欠别人钱一定要偿还,这一生不能偿还,来生还是要负债。世间偿来生债的,我们冷静观察,有些人的小孩养得很可爱,没养几岁就死了,这是欠债少的。有的是小孩长大成人后,整个家产都给他,而他对父母的生活漠不关心,这是欠债多的。所以,一定要相信因果,欠债一定要偿债。
出家与在家不在形式。佛说:「烦恼是家、生死是家、三界是家」,你要出这个家就对了。能出这个家,出家、在家的身分无所谓。在家身分能出三界家、生死家、烦恼家,就不是凡人是在家佛。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两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示现出家身分佛,维摩长者是示现在家身分佛。我们在《维摩诘经》里面看到,世尊的弟子舍利弗、目犍连,这些大弟子见到维摩居士还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跟见佛礼节没有两样。我们能比得上舍利弗、目犍连吗?决不是说出家是第一大,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民国初年,佛学界欧阳竟无大德说:「佛法是师道」、「佛教不是宗教,不是哲学」。佛教是师道,师道中老师是第一大,所以要尊师重道。出家人对在家老师也要尊敬、要顶礼,我们观察「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去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善知识是老师,老师中出家身分只有五个人,其余全是在家身分,在家身分的还有在家女众、在家童女。善财童子见他们,哪一个不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我们一生不能成佛,是烦恼在作祟、傲慢的习气太重,总觉得高人一等,所以把自己的道业障住了。
现代人对于作学生的规矩,懂得的人少了。古时候从小就读诵《弟子规》,教导你作学生的规矩与道理。我们作学生要懂得作学生的道理,这样才能师资道合,老师肯真正教导你,你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我们这一生是否成就,关键在此。若你能将《弟子规》读明白了,将来有缘才能参访善知识,才能得到善友慈悲的教导。21-90-46
问:楞严咒不能念,因为咒的原音已失传。请问是否可佩带楞严咒?进入洗手间或冲凉时是否要除下?
答:可以佩带楞严咒,这是佛经说的。虽然不会念楞严咒,但佩带在身上,鬼神也会尊敬。入洗手间或冲凉,一定要取下,这是对经咒的恭敬。21-90-46
问:请问老法师对佛教历史上重男轻女的传统倾向有何看法?
答:你有看法,我没有看法。学佛的人应当要学佛的看法,佛的看法是平等的,不但男女平等,人跟畜生平等,人跟蚊虫、蚂蚁也平等。我们要学会这个看法,决定不可以有歧视,心才真正能平静下来。心不平是障碍,就是「业障」。佛经告诉我们:世尊当年在世,印度四姓阶级极不平等,世尊提倡剃度出家,四姓阶级一律平等,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世间种种的不平等,是因为众生造作的业不同,业报造成了不平等的现象,不是原有的。21-90-47
问:弟子已到适婚的年龄,父母时常会去问神、算命来问卜婚姻,请问应如何处理?
答:普贤菩萨教导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问题,不能问别人要问你自己,你自己要拿定主意。人在一生中不能没有工作,工作繁多,你选择哪个行业、哪种身分?出家是许多行业里面的一种行业,许多不同身分中的一种身分,你要认真去考虑,哪一种身分适合你。不选择出家身分,结婚是可以的。结婚对于自己修行没有妨碍,因为在家修行证果的人很多,关键是在你修行如法不如法、功夫得力不得力,这些我们都可以从近代往生录里面得到证明。21-90-47
问:年轻时曾做见不得人之事,为此寻死未遂。学佛后仍疑神疑鬼,总觉他人在背后指点,羞愧难当。思及此事,无法念佛,生活非常压抑,请问该如何?
答:根据你的说法,这确实是魔障,必须有善知识开导,把情结解开。在外国遇到这种事情,可以看心理医生,但在美国可用催眠术把症结解开。过去、今生我们遇到的缘不一样,如果将前后事实都搞清楚,这个情结就能化解。当然佛法比这些心理医生更高明,所说的更透彻,但是遇不到善知识就比较困难了。
佛法讲极重的五逆十恶罪都可以忏悔。《观无量寿佛经》讲的阿阇世王,杀父亲、害母亲,跟提婆达多合作破坏僧团,五逆十恶罪造全了。阿阇世王临命终时至心忏悔,念佛求生净土,结果往生了,品位是上品中生。我们透过这样的学习,真正了解忏悔功德不可思议!21-90-48
问:有一位老板经常做坏事,只因为他是老板,我们又不好开口,使他变本加厉。但我觉得不讲出来,就等于给他机会让他做坏事,但听人说:讲出来他会更恨你,会更伤害你,不知如何是好?
答:你还是不说的好。你可以把我们流通的《了凡四训》光碟片给他看,让他自己去反省、觉悟,这比什么都好。用旁敲侧击的方法,不要直接说他,直接说恐怕他不太容易接受,会起反效果。21-90-48
《净空法师答疑解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