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P37

  ..續本文上一頁

  

答:阿羅漢與菩薩的慈悲平等心,有程度上的不同。我們從《金剛經》上可以得到證據,須陀洹已經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須陀洹他證得了,他絕不以爲我自己證得須陀洹果,如果自己以爲證得須陀洹果,他著相了,他沒有證得。須陀洹不著相,但是須陀洹的不著相與阿那含、阿羅漢的不著相有程度淺深不同,所以阿羅漢比不上菩薩。但是菩薩也有等級,我們講大乘圓教,阿羅漢斷證的功夫跟七信位的菩薩平等;換言之,他的清淨心、平等心比不上八信菩薩,所以有程度上之不同。《華嚴經》講圓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菩薩有這四十一個階級,他們統統都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只是程度上有淺深不同,是從這個地方分的。21-90-90

  

  

  

  

課誦篇

  

問:外出參加法會、佛七,日常功課不能完成,請問可以嗎?

  

答:可以的。你到念佛堂來念佛,這就是你的定課。我們出去參學,無論到哪個道場,一定要隨順道場;不隨順,你就把道場破壞了。譬如,這是念佛道場,你到這裏來打坐參禅,這是破壞別人的道場。你是修禅,到念佛堂來就照樣念佛,這是正確的,隨喜功德,無量無邊。

  

  佛法說:「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彼此互相贊歎,決不能互相破壞。念佛人到禅宗道場,也一定在禅堂裏打坐參禅,絕不破壞別人的道場。他請我們去講開示,我們一定要贊歎宗門,贊歎道場,贊歎他們的法師,贊歎同學,使他們的信心增長。而不能說:「現在末法時期,參禅不能成就,還是念佛好。」別人已經參禅幾十年,你豈能破壞別人的道場?所以,進入別人的道場,一定要懂得隨緣,這是佛門的規矩。21-90-51

  

問:用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修行。若有冤親債主要求誦《金剛經》或《地藏經》,請問是否夾雜?

  

答:這不算夾雜,因爲這不是長時間,而是短時間的。冤親債主要求你誦一部、誦叁部,你是特別爲他誦,這個可以。我們自己主修的功課,一天都不能間斷;替別人修的,能抽出一點時間幫助別人,這是好事情。記住!不能喧賓奪主,主修的功課要重視。21-90-54

  

問:現在學會裏的早晚課,由于學生人數漸多,空間不夠,所以取消繞佛,只采原地念佛。學會活動空間小,同學們課業也很緊湊,少有時間運動,長期如此,細胞含氧不足,容易造成昏沈。所以,學生建議是否將唱「彌陀贊」的部分改爲拜佛,「警衆偈」等附在第六品和叁十七品之後一同唱誦,這樣可以節省時間,也可以保有經文的熏習,又可兼顧到運動。身心兼修,法喜充滿,則道業必成。

  

答:這個建議很好。拜佛是很好的修學方式,拜佛時心地真誠,不起一個妄念,這是修心。同時拜佛的每一個動作都合乎威儀,又能達到全身的運動,所以古人非常重視拜佛。

  

  我出家之前,曾與忏雲法師在山上住茅蓬五個半月。他教導我拜佛,每天早課拜叁百拜,晚課拜叁百拜,午後繞佛、念佛,就是飯後經行半小時,然後繞到佛堂再拜兩百拜。當時我在山上修行的功課是每天拜佛八百拜,這樣拜了五個半月,對自己身心修養確實有很多好處。所以,我現在勸導一般大衆要拜佛,拜佛確實能消業障、開智慧。

  

  拜佛是以真誠恭敬心,以我們的頭頂禮佛足,稱作「接足禮」。若能將此修行方法落實到生活,面對一切人事物,如同面對佛祖一般的至誠恭敬,你就是普賢行裏的「禮敬諸佛」。你把修行層次提高了,這個受用、功德是無量無邊。希望真正有心者,當如是學,像《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一樣,凡夫只有我一人,除我之外都是諸佛菩薩,都是聖賢示現。無論是順境、逆境,善人、惡人,決定不生輕慢心,決定不生分別心,都是以真誠、平等、恭敬來對待,這種人念佛必定上上品往生。21-90-59

  

問:有人躺著休息,我們在旁邊誦經,請問那個人來世是否會變成蛇?或有其他影響?

  

答:不見得會變蛇。而這個影響是他不恭敬,破壞佛教的形象。遇到這種情形,就不在這裏誦經,或者請那個人到別處去躺,不要在誦經的場合躺著。

  

  佛法是師道,我們要尊師重道,無論出家、在家四衆弟子,念念當中都要想著「我要爲大衆做好模範」。所以,我們在這裏恭恭敬敬的誦經,這個人躺在那裏睡大覺,或者躺著聽,這是破壞了佛教形象。特別是讓初學者看到,對佛法不會生恭敬心,這就不得佛法利益。這不但他自己得不到利益,也影響許多人對佛法不能生恭敬心,道理在此地。21-90-64

  

問:我的早晚課念《無量壽經》及佛號,各需一小時。現在我想多念佛號,請問可否改誦《阿彌陀經》?

  

答:可以改誦《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比較短,你念佛號的時間就會比較長。諸位必需要了解念經的用意何在,對初學人來講,念經比念佛號重要。爲什麼?先明理爲何要念佛號,先把道理搞清楚,經就可以不要念了。念經是幫助「信解」,念佛號是幫助「行」,行很重要!但是行要是不解,還有懷疑,就非讀經不可,必須在經典裏破迷開悟,建立信心。

  

  我們看到一些不認識字的老太婆、老阿公,他從來沒有聽過經,教他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他念了幾年,居然能預知時至,站著往生。這是什麼道理?他相信,沒有, 懷疑。這樣就可以不要讀經了;如果有懷疑,信心還不堅固,不讀經不行。21-90-68

  

問:專修的寺院道場,早晨誦《無量壽經》四十八願,晚課誦叁十二到叁十七品及忏悔,其余時間都是念佛,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初一、十五,念供時不念「天女神咒」、「大悲咒」、「准提咒」等。請問晚課放蒙山是否可以不念咒?

  

答:如果寺院裏面有常規,就要懂得隨衆。自己做功課可以,但與大衆在一起時,一定要隨衆,不要讓大衆生煩惱。21-90-72

  

問:有的法師經常爲人講課,勸人多念佛少誦經,並說吃肉的人不可以誦經,非常忙的人不可以誦經,請問是否正確?

  

答:不正確。學佛一定要以佛的經教爲准,佛教導我們「依法不依人」。佛沒有說過「吃肉的人不能誦經」,我們也沒有聽過祖師大德講過,這些都是以訛傳訛的錯誤觀念。工作繁忙的人一樣可以誦經,一部經不能一次誦完,可以分做幾次。像《無量壽經》雖然不長,但初學的人念一遍要兩小時,如果沒有這麼長的時間,一天念幾品,一個星期誦一部,或一個月誦一部也可以,不能不讀經。21-90-72

  

問:家中有一個炕,有人睡覺時,我做早晚課念經,請問對別人是否有影響、有過失?

  

答:現在大陸北方,冬天是睡炕,都是許多人一起睡。北方確實有這個習慣,因爲炕下面燒火很溫暖,所以讀書、工作都在炕上。而你的早晚課不能不做,經不能不念,所以只要不出聲念就好了。這些地方要善巧方便,家裏沒有人,你可以出聲念;家裏人多又不信佛,你可以不出聲念,默默的做早晚課,不妨礙別人。21-90-72

  

問:忏摩或是聽經拜佛時,就會傷心流淚,請問是否業障重?

  

答:這個答案在《無量壽經》裏。佛說這是你的善根發現,不是業障重。你聽經、忏悔會傷心流淚,是你過去生中曾經學過這個法門,但是沒有成就,這一生又遇到,就感覺得難過。既然如是,你就要更加用功,世間不值得留戀,不要錯過機會,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成就。

  

  《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萬萬不可執著實有。佛講,世出世間一切法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換言之,就是「心性幻化虛空法界」,虛空法界就是我們心性幻化的。「色身影現國土衆生」,我們的色身、國土(星球)是一切衆生影現。影現就是《金剛經》講的夢幻泡影。虛空、法界、國土、衆生都不是真實的,就像作夢一樣,夢中的境界是事有理無,所以我們可以受用,不可執著,執著就錯了。

  

  我們住在這個世間,把世間看作旅館,沒有一樣是自己的,我們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有人說這個房子是他所有,那是假的,那是迷惑顛倒。「只有使用權,決定沒有所有權」,你把這兩句話參透了,就得自在,常生歡喜心。佛家所謂是「理得心安」,道理清楚、明白了,心就安了。心安是什麼?再不會有妄想、分別、執著。若有妄想、分別、執著,你的心不安。心不安,身也不安,對自己的健康、壽命都有很大的傷害。理得心安最明顯的是健康長壽,所以理要明白,事相要清楚!21-90-73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