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要放棄自己的成見與煩惱習氣。
世尊在《華嚴經》教導善財童子隨順善知識的教誨,這很有道理。真正善知識對待一切人,決定是平等而無條件的,他的教學完全是看來學習的人。學生是不是真的想學,從態度上可以看出來;也就是印光大師說的,「一分誠敬有一分成就,十分誠敬有十分成就」。所以,要有真誠恭敬心,要尊師重道。
諸位要曉得,決定不是老師刻意要求你尊敬,若是如此,這決定不是好老師,不是真善知識。誠敬是我們的性德自然流露,決定沒有虛僞,而是謙虛、恭敬。學生只要有這樣的本質,就可以教導;在佛法講,這是「法器」,善知識不幫助他就有罪過。他不能接受,你可以不必幫助他,因爲幫助他也是白費功夫,他已經自滿了,填不進去了。以佛門來說,祖師大德一生得不到傳人的太多了,所以師生的緣是可遇不可求,遇到了是過去生中殊勝的因緣。學生肯學、好學,老師肯教、歡喜教,這當中有真樂,決定有成就。
李炳南老師是印光大師的傳人,他在臺中弘法叁十八年,聽他講經說法的有幾十萬人。我跟他學習的時候,當時「臺中蓮社」的蓮友有二十萬人,我概略的估計,學生超過五、六十萬人,而真正傳他的法只有叁人而已,哪有那麼容易!決不是老師吝法,老師的心清淨、平等、大慈大悲,問題在于學生肯不肯學?肯學,就是把自己的成見、煩惱、習氣完全放下,「老師怎麼教,我就怎麼做;老師不准的,我決定不能違犯」,這種人是法器,這種人能學到東西。
我到臺中第一次跟他老人家見面,說明自己的來意,我的目的就是跟他學講經說法。當時老師第一句話就說:「你想到我這裏來學,你得答應我叁個條件,這叁個條件你能接受,我收你,歡迎你來;叁個條件不能接受,你到別處去,另求高明。」
我說:「哪叁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你既然到我這裏來學,一切聽我的。你只可以聽我講經說法,除我之外,任何法師、大德講經說法不准聽。」
第二個條件:「從今天起,你無論看佛經或是看任何書籍,都要向我報告,要得到我的同意,我要是不同意就不准看。」
第叁個條件:「你過去所學的,我不承認,一律作廢,你到我這裏一切從頭學起。」
他提出來了,我想了兩、叁分鍾,我答應了。這叁個條件初聽之下很苛刻,好象老師很專製、很跋扈,目中無人。當時我想:「既來之,則安之,一切隨順老師的教誨。」大概叁個多月之後,我就感覺到他的方法有道理,因爲我的煩惱輕、智慧長。煩惱輕的原因,是他不准我看、不准我聽,只跟他一個人學,走一條路,不像從前路太多了,摸不到方向;現在統統都斷絕了,只跟著他走,一條路,心定下來了。叁、四個月看到效果了,半年之後覺得老師這個方法好。當時老師告訴我:「教導你的這叁個條件,決定要遵守五年。」五年之後,我深受利益,我再延續五年,我遵守老師的教法十年,我這個根是這樣紮下來的。
大概是八八年,我第一次到新加坡,遇到了演培法師。有一天,他請我到他的道場講開示,我勉勵同學要跟老法師學習,我說:「老法師在我們這一代是唯識專家,專攻唯識經論,非常難得!」我把我跟李老師求學的經過向大家報告。我講完下臺之後,到客廳與演培法師喝茶、閑話,演培法師告訴我,他作小沙彌時,在溫州「觀宗寺」谛閑老和尚會下,老和尚也是教導他這叁個條件。
我一聽之後恍然大悟,這叁條不是李炳南老師的專利,而是中國自古以來代代相傳,所謂的「師承」。谛閑老和尚也是教他這叁條,很可惜他沒有遵守。他在「觀宗寺」住了一年,偷偷的跑了,他跑到「南普陀寺」親近太虛法師,因爲當時太虛法師辦佛學院。我很替他惋惜,他若是繼續跟隨谛閑老和尚,他現在就是一代祖師,因爲太虛法師的佛學院是現代化的,谛閑老和尚是祖傳的。
我所學的也是祖祖相傳下來的,不是佛學院學來的。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我沒有念過佛學院,但我教過不少佛學院,最後佛學院也不教了,因爲佛學院的老師太多,科目也太多,學生不能成就,我對不起學生。真正能成就,就是中國古代師承的方法:「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我還是堅持這個辦法。
人必須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才能見到真理。最怕的是嚴重的成見,嚴重的執著,執迷不悟,真的東西你看不到,你被迷惑了。自己必須沒有一絲毫成見,對人對事謙虛、恭敬,才能見到真理,才能認識善知識,才會歡喜親近,這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21-90-61
問:學佛人的家庭很幸福,但是家中的成員有半信、有默認佛法,在這種情況之下,請問如何才能成爲家庭式的學佛道場?
答:度化一家人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家人不反對總算是有緣。我相信只要你多下一點功夫,不難度化你的家人。21-90-67
問:在悟道法師領導下,紐約淨宗學會成立叁周年,請問可否恭請老法師到紐約爲信徒們傳授叁皈五戒?
答:如果單爲傳授叁皈五戒跑一趟紐約,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傳授叁皈五戒,這是任何一個出家人都可以做的,不要執著。最重要的,是要把叁皈五戒講清楚。我們已經有叁、四種叁皈五戒的錄相帶及光碟,可以多聽。一定要懂得「叁皈依」的意思,要如何皈依才如法,聽懂了再舉行儀式。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一點很重要,不要執著某一個人,任何法師在我們心目中都是平等的。21-90-67
問:我想做一個對人事物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學佛人,請問如何才能做到?
答:這要讀經,要把佛陀的教訓變成自己的思想與行爲,你就做到了。現在許多同修都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非常好,一部經就可以了。常常讀,常常聽,明白經裏面所說的道理,把經中的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境界,把經裏面的教訓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爲,你的願望就能達到。21-90-67
問:每天大部分時間用在佛學上勇猛精進,有人認爲這是學佛不自在。他說,學佛是活活潑潑的,應該是生活豐富,多采多姿。請開示。
答:學佛確實是非常活潑,真的是多采多姿,你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曉得了。「勇猛精進」這句話,你會念,你不懂意思。我們看到馬路上來來往往的人,那些人都勇猛精進,分秒必爭,他們精進什麼?精進在賺錢。佛教我們勇猛精進,是要斷除煩惱、習氣,也就是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要在這上面勇猛精進,你就得大自在了。
真的放下了,就如《華嚴經》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就是活活潑潑、多采多姿,不會有障礙了。障礙從何而來?從妄想、分別、執著來的。你能把這個放下,就是把所有一切障礙的根拔除了;如果這叁樣還在,無論你怎麼放,你放的是枝葉,根還在,所以要從根本放下。21-90-68
問:導師常住臺灣時,我在學佛過程中感覺很安穩。現在導師不在臺灣,我修行當中感覺失去依靠。請問如何讓自己有安穩依靠?
答:世間凡夫都要找個依靠,其實佛看得很清楚,所以就爲你做叁皈依,你就有了依靠。所以,不要依靠人,要依靠佛、依靠法、依靠僧。
佛是覺,我們要天天求覺悟,天天求破迷開悟,這就是依靠佛。天天讀誦經典,依教奉行,就是依靠法。與一切大衆和睦相處,清淨無染,就是依靠僧。僧的意思是清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在順境、善緣裏面不生貪愛,在逆境、惡緣裏面不生瞋恚,就是依靠僧。所以,僧不是指某一個人,要懂得它的精神,不要著重形相,形相是虛妄的,都是會壞的,決定靠不住。叁寶是我們的依靠,你的心就安穩了。世界不管如何動亂,你的心不動,你的身心都平安,絕不受外境影響,這樣學佛就有了功夫。21-90-68
問:一位女居士在一次大風後,有一棵二十多年的大桐樹被刮倒了,她用手輕輕一提就放到一邊了,請問這是怎麼回事情?
答:這是古人講的「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因爲這個時候她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輕輕的就把樹提走了,等到她一起心動念,就拿不動了。鸠摩羅什大師七歲的時候,在寺廟裏玩,有一個很大的鍾,他一下子就舉起來了。放下之後想:「我才七歲,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力氣?」再舉的時候,就舉不動了。這就證明人在沒有妄念時有本能,那種能力是沒有限量的。
中國古書記載漢朝李廣飛將軍,他行軍的時候,看到草裏面有一塊大石頭,以爲是老虎,就拿起弓箭射下去,他用的力很大很猛,幾乎整枝箭頭都射透了石頭。他下來一看是一塊石頭,「我有這麼大的力氣?」再射一…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