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放弃自己的成见与烦恼习气。
世尊在《华严经》教导善财童子随顺善知识的教诲,这很有道理。真正善知识对待一切人,决定是平等而无条件的,他的教学完全是看来学习的人。学生是不是真的想学,从态度上可以看出来;也就是印光大师说的,「一分诚敬有一分成就,十分诚敬有十分成就」。所以,要有真诚恭敬心,要尊师重道。
诸位要晓得,决定不是老师刻意要求你尊敬,若是如此,这决定不是好老师,不是真善知识。诚敬是我们的性德自然流露,决定没有虚伪,而是谦虚、恭敬。学生只要有这样的本质,就可以教导;在佛法讲,这是「法器」,善知识不帮助他就有罪过。他不能接受,你可以不必帮助他,因为帮助他也是白费功夫,他已经自满了,填不进去了。以佛门来说,祖师大德一生得不到传人的太多了,所以师生的缘是可遇不可求,遇到了是过去生中殊胜的因缘。学生肯学、好学,老师肯教、欢喜教,这当中有真乐,决定有成就。
李炳南老师是印光大师的传人,他在台中弘法三十八年,听他讲经说法的有几十万人。我跟他学习的时候,当时「台中莲社」的莲友有二十万人,我概略的估计,学生超过五、六十万人,而真正传他的法只有三人而已,哪有那么容易!决不是老师吝法,老师的心清净、平等、大慈大悲,问题在于学生肯不肯学?肯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烦恼、习气完全放下,「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做;老师不准的,我决定不能违犯」,这种人是法器,这种人能学到东西。
我到台中第一次跟他老人家见面,说明自己的来意,我的目的就是跟他学讲经说法。当时老师第一句话就说:「你想到我这里来学,你得答应我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你能接受,我收你,欢迎你来;三个条件不能接受,你到别处去,另求高明。」
我说:「哪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你既然到我这里来学,一切听我的。你只可以听我讲经说法,除我之外,任何法师、大德讲经说法不准听。」
第二个条件:「从今天起,你无论看佛经或是看任何书籍,都要向我报告,要得到我的同意,我要是不同意就不准看。」
第三个条件:「你过去所学的,我不承认,一律作废,你到我这里一切从头学起。」
他提出来了,我想了两、三分钟,我答应了。这三个条件初听之下很苛刻,好象老师很专制、很跋扈,目中无人。当时我想:「既来之,则安之,一切随顺老师的教诲。」大概三个多月之后,我就感觉到他的方法有道理,因为我的烦恼轻、智慧长。烦恼轻的原因,是他不准我看、不准我听,只跟他一个人学,走一条路,不像从前路太多了,摸不到方向;现在统统都断绝了,只跟着他走,一条路,心定下来了。三、四个月看到效果了,半年之后觉得老师这个方法好。当时老师告诉我:「教导你的这三个条件,决定要遵守五年。」五年之后,我深受利益,我再延续五年,我遵守老师的教法十年,我这个根是这样扎下来的。
大概是八八年,我第一次到新加坡,遇到了演培法师。有一天,他请我到他的道场讲开示,我勉励同学要跟老法师学习,我说:「老法师在我们这一代是唯识专家,专攻唯识经论,非常难得!」我把我跟李老师求学的经过向大家报告。我讲完下台之后,到客厅与演培法师喝茶、闲话,演培法师告诉我,他作小沙弥时,在温州「观宗寺」谛闲老和尚会下,老和尚也是教导他这三个条件。
我一听之后恍然大悟,这三条不是李炳南老师的专利,而是中国自古以来代代相传,所谓的「师承」。谛闲老和尚也是教他这三条,很可惜他没有遵守。他在「观宗寺」住了一年,偷偷的跑了,他跑到「南普陀寺」亲近太虚法师,因为当时太虚法师办佛学院。我很替他惋惜,他若是继续跟随谛闲老和尚,他现在就是一代祖师,因为太虚法师的佛学院是现代化的,谛闲老和尚是祖传的。
我所学的也是祖祖相传下来的,不是佛学院学来的。我一出家就教佛学院,我没有念过佛学院,但我教过不少佛学院,最后佛学院也不教了,因为佛学院的老师太多,科目也太多,学生不能成就,我对不起学生。真正能成就,就是中国古代师承的方法:「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还是坚持这个办法。
人必须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才能见到真理。最怕的是严重的成见,严重的执着,执迷不悟,真的东西你看不到,你被迷惑了。自己必须没有一丝毫成见,对人对事谦虚、恭敬,才能见到真理,才能认识善知识,才会欢喜亲近,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21-90-61
问:学佛人的家庭很幸福,但是家中的成员有半信、有默认佛法,在这种情况之下,请问如何才能成为家庭式的学佛道场?
答:度化一家人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家人不反对总算是有缘。我相信只要你多下一点功夫,不难度化你的家人。21-90-67
问:在悟道法师领导下,纽约净宗学会成立三周年,请问可否恭请老法师到纽约为信徒们传授三皈五戒?
答:如果单为传授三皈五戒跑一趟纽约,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传授三皈五戒,这是任何一个出家人都可以做的,不要执着。最重要的,是要把三皈五戒讲清楚。我们已经有三、四种三皈五戒的录相带及光碟,可以多听。一定要懂得「三皈依」的意思,要如何皈依才如法,听懂了再举行仪式。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一点很重要,不要执着某一个人,任何法师在我们心目中都是平等的。21-90-67
问:我想做一个对人事物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学佛人,请问如何才能做到?
答:这要读经,要把佛陀的教训变成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你就做到了。现在许多同修都读《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非常好,一部经就可以了。常常读,常常听,明白经里面所说的道理,把经中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境界,把经里面的教训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你的愿望就能达到。21-90-67
问:每天大部分时间用在佛学上勇猛精进,有人认为这是学佛不自在。他说,学佛是活活泼泼的,应该是生活丰富,多采多姿。请开示。
答:学佛确实是非常活泼,真的是多采多姿,你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晓得了。「勇猛精进」这句话,你会念,你不懂意思。我们看到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那些人都勇猛精进,分秒必争,他们精进什么?精进在赚钱。佛教我们勇猛精进,是要断除烦恼、习气,也就是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要在这上面勇猛精进,你就得大自在了。
真的放下了,就如《华严经》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就是活活泼泼、多采多姿,不会有障碍了。障碍从何而来?从妄想、分别、执着来的。你能把这个放下,就是把所有一切障碍的根拔除了;如果这三样还在,无论你怎么放,你放的是枝叶,根还在,所以要从根本放下。21-90-68
问:导师常住台湾时,我在学佛过程中感觉很安稳。现在导师不在台湾,我修行当中感觉失去依靠。请问如何让自己有安稳依靠?
答:世间凡夫都要找个依靠,其实佛看得很清楚,所以就为你做三皈依,你就有了依靠。所以,不要依靠人,要依靠佛、依靠法、依靠僧。
佛是觉,我们要天天求觉悟,天天求破迷开悟,这就是依靠佛。天天读诵经典,依教奉行,就是依靠法。与一切大众和睦相处,清净无染,就是依靠僧。僧的意思是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在顺境、善缘里面不生贪爱,在逆境、恶缘里面不生瞋恚,就是依靠僧。所以,僧不是指某一个人,要懂得它的精神,不要着重形相,形相是虚妄的,都是会坏的,决定靠不住。三宝是我们的依靠,你的心就安稳了。世界不管如何动乱,你的心不动,你的身心都平安,绝不受外境影响,这样学佛就有了功夫。21-90-68
问:一位女居士在一次大风后,有一棵二十多年的大桐树被刮倒了,她用手轻轻一提就放到一边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情?
答:这是古人讲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因为这个时候她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轻轻的就把树提走了,等到她一起心动念,就拿不动了。鸠摩罗什大师七岁的时候,在寺庙里玩,有一个很大的钟,他一下子就举起来了。放下之后想:「我才七岁,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气?」再举的时候,就举不动了。这就证明人在没有妄念时有本能,那种能力是没有限量的。
中国古书记载汉朝李广飞将军,他行军的时候,看到草里面有一块大石头,以为是老虎,就拿起弓箭射下去,他用的力很大很猛,几乎整枝箭头都射透了石头。他下来一看是一块石头,「我有这么大的力气?」再射一…
《净空法师答疑解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