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經注解》和VCD,若一、兩人自修,應采取哪一種方法殊勝?
答:五年學戒不是戒律,而是老師的教誡,五年當中一定要聽老師的教誨,絕不違背。老師怎麼教,你就怎麼學,老師在五年當中把你修學的基礎奠定好。你果然能遵守不違背,修學基礎一定會打好。學生對老師要有堅定的信心,正如同《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說的「專信不犯,精進奉行,不失所受」,學生有這樣的態度,豈有不成功之理!在修學的期間,你可以看《無量壽經注解》或是聽VCD,這是幫助理解。讀誦是修定,修一心不亂,也是幫助記憶,熟記經典裏面的教訓。
一、兩個人自修,這兩種方法都可以采取,完全看自己的根性。如果覺得自己業障比較重,就從《了凡四訓》學起,《金剛經》是否要研究並沒有大關系。從《了凡四訓》、《十善業道經》和《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來奠定基礎,這些經典都是教導我們「深信因果,斷惡修善」,這是福德的根基。世出世法不能離開福德,沒有福,學佛的障礙多,有福報的人障礙少,助緣多,所以不能不認真修福。
然後再學《無量壽經》,首先背誦,差不多能背誦一半時,就可以同時開始求解。初開始的時候最好能完全背誦,背誦是修定;聽講經、看VCD、看錄相帶,這是求解。這是定慧等學,幫助你開智慧。然後你把所信的、所記憶的、所理解的,完全落實到生活當中,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成就。所以,你要問哪一種好,一定要看自己的根性,看自己的修學環境、生活環境,方法並無一定。21-90-85
問:我早年學習外道,後來遇到老法師,就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和《阿彌陀經》。我時常來聽經,鬼神也時常來口裏,要看老法師又看不到,要聽老法師講經也聽不到。那些影子、境界時常出現,想念佛也很辛苦。他時常來我口裏,帶我到天上去走走,使我沒法子修行。請問此種現象,是否我功夫不到,還是自然現象?
答:沒錯!是你的功夫不到,若功夫真正得力,不會有這種現象。功夫得力的時候,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21-90-86
問:早期我在外道時,鬼神一直來找我,早晚沒得休息。兒女說是外道弄把戲,說是魔道。請問我該如何?
答:你可以念《了凡四訓》,你就曉得如何應付這些外道的鬼神,一心求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你。外道折磨你的時候,你勸他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提醒他六道輪回苦,有智慧的人應當發心離苦得樂,勸導這些鬼神不要幹擾你,你往生淨土之後,將來倒駕慈航來度他們。21-90-86
問:爲了精進修行,誦經、念佛,除了白天以外,晚上也不浪費時間。因此,當我念到疲倦,我就躺在佛堂睡覺,請問是否如法?
答:睡在佛堂裏面不脫海青,略微休息是可以的。「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念佛堂共修,休息是在念佛堂旁邊的房間,這是專門提供大家休息,但休息時不脫海青,這樣比較好。在家裏雖然沒有大衆共修,也應該如此。你希望警策自己,你在房間睡覺的時候不脫衣服,這樣比較如法。21-90-86
問:有居士要求受叁皈五戒,不方便請到法師傳授時,請問可否用老法師兩千年在新加坡傳授叁皈五戒的光碟,以作證明?
答:可以,叁皈五戒可以在佛菩薩形像面前發願授受。21-90-86
問:我有兩張五臺山的照片,這兩張照片好象都有一些特殊的感應,心中不解。請開示。
答:凡是遇到這些事情,《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不把它放在心上,不要去理會它,這是好境界;如果執著,常常想著,這是魔境界,會給你帶來麻煩。是佛是魔,不在外面境界,而是你自己的反應,你反應正常就是佛境界,反應不正常就是魔境界,這是《楞嚴經》講的。21-90-88
問:世人造惡事,佛說他們也有佛性,但造作惡業危害他人性命,請問我們應如何處理?
答:對于惡人惡事,中國古聖先賢都教給我們要「敬而遠之」。我們對于這些人要恭敬,但不跟他學習,因爲他造作惡事傷害衆生,我不親近他。如果對自己有了威脅,我們離開就好,古人說:「叁十六計走爲上策」。「走」就是移民,我們去找一個好的環境,到那裏去生活,到那裏去修行。
今天地球確實是濁惡到了極處,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說:「此地不能留戀,要統統放下,到極樂世界去。」我們念佛就是准備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安全,沒有鬥爭,所以我們要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對于這些惡人,他要的,我們都給他,他要名,我們給名,他要利,我們給利,我們遵守佛的教誨:「于人無爭,于世無求」。
我們果然能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不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們在《往生傳》和《淨土聖賢錄》看到,叁分之二的人大概都是叁年到五年就成功了。有人問:「這些念佛人是否壽命只剩叁年?」我說:「不太可能,哪會這麼巧!若是少數人,可能是巧合,那麼多人就不可能。」那是什麼原因?他的功夫成熟了,可以舍棄多余的壽命提前走,這才講得通。
我們看到新加坡的陳光別老居士往生,他老人家念佛是兩年就成功了。他真的放下了,念了兩年,就跟李木源居士說:「我想往生極樂世界。」李居士勸他:「現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人事還不穩定,你決定不能走,你還得多住一段時期。」他又多住了兩年。可見得這件事情不難,問題是我們是否真心想去?真的想去,確實隨時可以去得了。21-90-88
問:佛說「萬法皆空」,可是在日常事相上千變萬化,請問應如何處理?
答:「萬法皆空」說得很深,不是初學人的境界。如果你真的懂得萬法皆空,在日常生活當中,千變萬化與你都不相幹,你就沒事了。你還有事,你還想如何處理,可見得你沒有空。真正到萬法皆空的境界,你不是凡夫,而是法身菩薩,不但超越六道,也超越十法界。
我們今天明了萬法皆空之理,在事上我們還是空不了,還是要依照佛的教誨去做。佛的教誨何在?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非常希有難得,總綱領就是「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我們能用此綱領過生活,處事待人接物,與佛法就相應了。你要仔細去讀。21-90-88
問:請問佛法的精要是什麼?修行最重要的是什麼?
答:我學佛五十年,歸納佛法的精華就是二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真心本性;「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是我們的行爲。純善的行爲,純淨的真心,就是佛法的精要;換言之,就是「純淨純善」四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純淨,這是講「心」;「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是純善,這是講「行」。純淨的心,純善的行爲,不夾雜毫分不淨不善,就圓滿成佛。所以,學佛學什麼?就學這個,在日常生活當中學,在工作當中學,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學,沒有一絲毫虛僞,沒有一絲毫汙染,沒有放不下的,這就對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論不離此原則,我們掌握這個原則,就知道如何修行了。
對于初學,最重要的是什麼?「叁皈、五戒、十善」。真正想在這一生成就,想脫離六道輪回,想證得一真法界,就是《觀無量壽佛經》講的「淨業叁福」,要從此地下手。「淨業叁福」的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一條做不到,念佛不能往生;這一條做到了,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提高一層,想要往生方便有余土,你要修第一條,再加上第二條:「受持叁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
「不犯威儀」的意義,就是一定要保持佛教最好的形象;換言之,我們起心動念、一切行爲,都要給世間人做最好的榜樣。譬如,我們聽經時,精神不能振作,低著頭打瞌睡,這是不好的榜樣,這都在威儀裏面,所以一切都要守規矩。爲什麼要這樣做?做給別人看的,對自己不重要,這是佛教的形象。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裏面講「形像鮮明」,也就是做社會大衆的模範,不好的樣子不可以做。學佛人跟大家接觸,不可以愁眉苦臉,不然人家一看你這個樣子,會覺得佛還能學嗎?人家跟你一接觸就生歡喜心、生恭敬心,這是好樣子。所以,經典中每一句都含無量義。你能做到這一條,才能生方便有余土。
更高一層是往生實報莊嚴土,這就還要加上第叁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個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是淨宗法門講的深信因果;「勸」是教別人,自行化他。如此念佛才能生實報莊嚴土…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