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校長,還有幾位教授,我說這八個字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寫照,一部《華嚴經》就是講這八個字。他們很驚訝,《華嚴經》講這個?我說是!我當時也把它改了一個字,因爲它身,「身爲世範」,我把它改成「行」,行爲的行,行比身範圍要大,以後他們采取了,確實把它改過來了。我說宗教都是教育,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你的思想、言行要給社會大衆做榜樣。如果是負面的決定不能做,你要做正面的。今天這個社會混亂,你如何能夠幫助社會能回頭,這是老師,不但你要教你的學生,你還要得影響社會,這是真正的師道!所以師,老師必須把倫理、道德、因果,從自己本身做出來,學生就學會了。你光說,說了之後不做,學生對你打問號,懷疑,你這個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真的你一定會做到,靠不住的那你才是只教,你自己不肯這樣做。所以學生年輕思想單純,不過現在的學生比我們從前複雜多了,爲什麼?電視學壞了,電視、網路可不得了,真的把從前傳統倫理、道德,包括孝道跟師道都摧毀了,這很可怕的一樁事情。所以說媒體能夠救國,能夠消滅一個國家民族。我第一次跟劉長樂見面的時候,我就告訴他,我說這個世間有兩種人,可以救世界、也可以把世界毀滅。他說哪兩種人?我說第一個人國家領導人,第二個就幹你這一行的人。
主持人:做電視的。我相信劉長樂先生主席聽到這段話的時候,他心裏面應該也是很複雜的。因爲我們的確知道,比方說如果像師父這樣,或者是一群有心人那樣,就說你透過媒體來傳播的是觀念,正確的觀念,傳播的是善念,傳播的是知識,傳播的是各種專業的生活品味,它的影響就這一面。可是反過來講,你如果傳播的是膻、色、腥,傳播的是那種仇恨,就可能挑起這個社會裏面的這種不平,其實就是在你看要怎麼做。所以我想我跟師父這樣聊,我到目前爲止我必須跟大家講,我覺得最開心的一件事是說,師父其實是與時俱進,我覺得您是與時俱進,也就說您也非常清楚的知道,傳統的觀念、傳統文化裏面的精華,是應該保留的。可是到底怎麼保留?絕對不是一個回到很傳統的方式去。所以您也懂得知道說電視,你也會告訴我們說電視、媒體、網路,它是可以一定的效果出來。所以我覺得這幾年,您自己做的工作就是在這樣做,透過電視來講經,透過電視來傳您自己希望傳達的道,做人之道或者人倫之道等等,這都是表示說你也知道科技的進步,做老師的、做傳播觀念的要跟這個做結合。師父,我現在就要請教您了,您現在自己在培養這些在中國大陸,你們培養你們自己這種師資的時候,您是用同樣的也是把您所談到的,「學爲人師,行爲世範」,這樣的一個觀念,整個放到您的師資培育上去要求他?你怎麼去觀察他、怎麼去要求他?能不能幫我們做一點分析,也許能給大家做個參考。
淨空法師:我們現在就用儒的《弟子規》,《弟子規》是中國傳統家教的集大成,所以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五千年文化的傳統,儒家代表了,所以儒是繼承中國文化的一個代表人,大家都談到儒家。儒家做學問它講求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後頭「笃行」。如果沒有行,不能把你所學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論、行爲,你學的東西跟你生活不發生關系,那就變成學術。我稱它作什麼?儒學;如果你能夠做到,學儒,所以笃行。我跟他們大家講的,儒學跟學儒,我就用這五個標准來說,你們有前面四個沒有笃行,這就儒學;有笃行沒有前面四個,他還是真正在學儒。所以儒的根、基礎就是家教。有很多學者專家問我,那就名教授,他說你提倡這個東西用意何在?爲什麼四書五經十叁經,你不在這上來極力提倡,你怎麼搞這個東西?我就告訴他,我說你不要小看這篇東西,我說我們如果拿個天平,這邊放一本《弟子規》,那邊四書五經十叁經,甚至於《四庫全書》,我說天平是平的,分量是相等的。他很驚訝,他說爲什麼?
我說那些東西念了,你都做不到不等於零,還不如他;他做到的時候,他家庭和睦、他父子有親、他兄弟有友愛,你能說他沒有道嗎?你能說他沒有學嗎?你學得再多東西,你做不到,等於沒有學。這時他們漸漸才了解了,爲什麼要重視。所以佛教講戒律,戒律跟《弟子規》一樣,你沒有戒就沒有定、就沒有慧。所以現在佛教,爲什麼衰到這種地步,大家把根丟掉了,只搞花葉枝果很好看,死的,兩叁天你不照顧它,它就枯了,沒根,它沒有生命的。如果你從根上著手的話,它有生命,它將來會開花、會茁壯,開花結果這才真正叫道,所以我們千萬不能疏忽。我不是不講四書五經十叁經,你有這個東西,你再講那些上它管用,它都有用的;如果說是你沒有這個根的話,單講這些會增長傲慢。以前王財貴就出這個毛病,他到香港來找我,說在中國大陸搞了將近十年,提倡兒童讀經,結果兒童背得不少,後果怎麼樣?兒童瞧不起父母、瞧不起老師。
主持人:他覺得他會背很多,他知道得很多。
淨空老和尚:對。他瞧不起老師,這個問題嚴重了,爲什麼?沒有從倫理道德上紮根。所以我就告訴他,他那個時候是疏忽了,他不相信《弟子規》。我講《弟子規》比什麼都重要,你有這個東西,你再叫他讀經,他很規矩、很謙虛,他能夠尊重別人,這才叫實學;沒有根的話,就有流弊。流弊對他自己是傷害,對社會也造成傷害,我說這個必須要認識清楚。現代是什麼個時代,倫理道德全崩潰了,你要如何把它拯救起來,那就用這個方法,除這個方法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這個方法不但在中國能行得通,在全世界都能行得通。我們《弟子規》的講座,在澳洲辦了一次,好像是一個星期,很多澳洲當地人來看,看了之後很受感動,「做人應該要這樣。」它人性的教育,這感動他們,因爲他們現在也面臨著兒女不孝、家庭不和。這個能夠幫助你家庭,一家真正做到和睦相處。
主持人:所以師父剛才舉到《弟子規》,我想也就印證了一切所有的師道,或者是擴大到家庭的人倫,五倫之間的變化,到最後還是要回到一個基本面,其實也就是那個人的自己本性的善,然後他能夠笃行,做出來。我們待會回來,再請師父來爲我們今天的這一小時的講堂,來下一個小結論。所以其實我們講到最後,如果要談到尊師重道的話,像師父剛剛所提的,到最後還是要回到一個尊敬、一個誠敬,這樣的一個最終的心理上。我自己覺得說,跟師父今天這樣談下來,我有個很強烈感受是您自己是親身力行,把您自己對於老師的尊敬,在當年展現在對方東美教授的尊敬,也表現在對章嘉大師的尊敬。然後這五十幾年來,您從他們那邊聞道,然後也授了他們的業,然後也解了自己人生的惑,知識的惑、智慧的惑。回過頭來,您也不斷的這樣努力的去要求自己做到,而且最重要是,您一直都很客氣,一直都說自己還是個學生,以一個學生的心理來面對。我想問題就在於說這樣的一種謙卑的心理,我很好奇,師父您認爲說,是可以在教育裏面做得到的,還是說它需要一種信仰在後面來推動?比方說我們會注意到,有信仰的人,有宗教信仰的人會比別人謙卑一些,這是個事實對不對?我想您在澳洲可以看到多元的宗教。因爲每個宗教裏面它都教人家謙卑,所以說到宗教信仰的是有。可是我們也必須承認,我想這邊最後一個問題請教師父,就是說我們這個社會裏面,還是有很多人他並不一定有宗教信仰,對那些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我們用什麼方式讓他來體會謙卑、體會宗教的慈悲?
淨空法師:其實很多人對宗教産生誤會,宗教確實也給社會大衆不少誤會的一些條件,這是現實的狀況。其實宗教都是教育,每個宗教都是教育。
主持人:新的觀念,宗教就是教育。
淨空法師:所以現在我們極力提倡的,就是宗教固然不能夠把形式丟掉。我說形式是宗教的外衣,最重要是宗教的靈魂,宗教的靈魂是什麼?就是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的教育。你沒有這個東西,那就變成迷信了,所以說這個比外衣還要重要。尤其是佛教講求,佛家常講重實質不重形式,這個最早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說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是其次。我在新加坡住的時候,新加坡總統納丹,他是印度教,他是印度人,有一天在一起吃飯,我們坐在一起,他也告訴我,他說我雖然是個印度教徒,我一生最尊敬的是佛教,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這是我第二次從他口裏面聽到的,我認爲他很內行,這是確實的。但是中國的傳統教育是人性的教育,所以這個謙卑要從小去培養,學問愈是深就愈會謙卑,中國古人有句話說「學問深時意氣平」。他意氣沒有平和的時候;換句話說,他那個學問修養還不夠,也就是說笃行的功夫不夠。真正學術是一定變成自己的養分,我們講精神的生活,變成精神生活的養分。夫子所講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中國所講的孔顔之樂,孔子、顔回之樂。孔子物質生活也很清貧,顔回是更苦了,他們一天到晚那麼歡喜什麼?精神生活太豐富。所以這個養分我們要能吸收到,吸收到就在謙卑。傲慢是煩惱,你看《論語》裏頭有句話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你有點驕慢的時候那就沒有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時候,愈是有學術的人愈謙卑。你看孔子的謙卑,看釋迦牟尼佛的謙卑,看聖母瑪利亞的謙卑,都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任何人,比自己地位低,貧賤之人都沒有輕慢,都是那麼樣真誠的恭敬,他才能感動人。
主持人:也許我們用個通俗的一句話來形容的話,師父剛才講的話答案就更清楚了,就是我們常說「半桶水」,只有半桶水才在那嘩啦嘩啦的到處響,對不對?您剛剛所舉的這幾個例子,不管是大學問家、大宗教家、大事業家,即使是做政治事業的人,我們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都是很謙虛的,他從來不會每天擺出一付傲慢、驕傲,很慢侮的那種心態。所以最後一個問題請教您,也就說在您的心目中,我們現在回頭去從孔子的身上,從孔子跟學生的互動的身上,去尋找師道是可行之路嗎?
淨空老和尚:可行。教學,首先老師他要懂得師道、要懂得孝道,他本身能做到,他才能教別人,才能産生效果,我們在湯池的實驗成功就靠這個。第二個,我們感謝湯池的人民,真正能配合,就是能夠接受傳統教育,這是太難得了。我們老師教了他,他們真做,你說頭一個最明顯的,夫妻不和,這個問題解決了,夫妻能夠和睦相處了;父子不和、婆媳不和,這個關系很短的時間都能解決。社會有些不好的這些風氣,像商業界賣假東西,擡高價錢,這個沒有了,他良心發現,我們要以誠信待人。所以這社會風氣就很明顯改過來。
主持人:所以我們說萬變不離其宗,到最後所有社會的亂源的源頭,其實都要回到一個最簡單的答案,就是我們誠心誠意的去面對自己,面對這個世界。今天非常謝謝淨空和尚,師父爲我們用一小時的時間,從他自己的受教育的過程裏頭,碰到的兩位好老師,方東美教授、還有章嘉大師,一路談下來,談到了尊師重道的重要。非常謝謝師父,也謝謝你的收看。
《尊師重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