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尊师重道▪P3

  ..续本文上一页校长,还有几位教授,我说这八个字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写照,一部《华严经》就是讲这八个字。他们很惊讶,《华严经》讲这个?我说是!我当时也把它改了一个字,因为它身,「身为世范」,我把它改成「行」,行为的行,行比身范围要大,以后他们采取了,确实把它改过来了。我说宗教都是教育,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你的思想、言行要给社会大众做榜样。如果是负面的决定不能做,你要做正面的。今天这个社会混乱,你如何能够帮助社会能回头,这是老师,不但你要教你的学生,你还要得影响社会,这是真正的师道!所以师,老师必须把伦理、道德、因果,从自己本身做出来,学生就学会了。你光说,说了之后不做,学生对你打问号,怀疑,你这个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真的你一定会做到,靠不住的那你才是只教,你自己不肯这样做。所以学生年轻思想单纯,不过现在的学生比我们从前复杂多了,为什么?电视学坏了,电视、网路可不得了,真的把从前传统伦理、道德,包括孝道跟师道都摧毁了,这很可怕的一桩事情。所以说媒体能够救国,能够消灭一个国家民族。我第一次跟刘长乐见面的时候,我就告诉他,我说这个世间有两种人,可以救世界、也可以把世界毁灭。他说哪两种人?我说第一个人国家领导人,第二个就干你这一行的人。

  主持人:做电视的。我相信刘长乐先生主席听到这段话的时候,他心里面应该也是很复杂的。因为我们的确知道,比方说如果像师父这样,或者是一群有心人那样,就说你透过媒体来传播的是观念,正确的观念,传播的是善念,传播的是知识,传播的是各种专业的生活品味,它的影响就这一面。可是反过来讲,你如果传播的是膻、色、腥,传播的是那种仇恨,就可能挑起这个社会里面的这种不平,其实就是在你看要怎么做。所以我想我跟师父这样聊,我到目前为止我必须跟大家讲,我觉得最开心的一件事是说,师父其实是与时俱进,我觉得您是与时俱进,也就说您也非常清楚的知道,传统的观念、传统文化里面的精华,是应该保留的。可是到底怎么保留?绝对不是一个回到很传统的方式去。所以您也懂得知道说电视,你也会告诉我们说电视、媒体、网路,它是可以一定的效果出来。所以我觉得这几年,您自己做的工作就是在这样做,透过电视来讲经,透过电视来传您自己希望传达的道,做人之道或者人伦之道等等,这都是表示说你也知道科技的进步,做老师的、做传播观念的要跟这个做结合。师父,我现在就要请教您了,您现在自己在培养这些在中国大陆,你们培养你们自己这种师资的时候,您是用同样的也是把您所谈到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样的一个观念,整个放到您的师资培育上去要求他?你怎么去观察他、怎么去要求他?能不能帮我们做一点分析,也许能给大家做个参考。

  净空法师:我们现在就用儒的《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家教的集大成,所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五千年文化的传统,儒家代表了,所以儒是继承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人,大家都谈到儒家。儒家做学问它讲求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后头「笃行」。如果没有行,不能把你所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论、行为,你学的东西跟你生活不发生关系,那就变成学术。我称它作什么?儒学;如果你能够做到,学儒,所以笃行。我跟他们大家讲的,儒学跟学儒,我就用这五个标准来说,你们有前面四个没有笃行,这就儒学;有笃行没有前面四个,他还是真正在学儒。所以儒的根、基础就是家教。有很多学者专家问我,那就名教授,他说你提倡这个东西用意何在?为什么四书五经十三经,你不在这上来极力提倡,你怎么搞这个东西?我就告诉他,我说你不要小看这篇东西,我说我们如果拿个天平,这边放一本《弟子规》,那边四书五经十三经,甚至於《四库全书》,我说天平是平的,分量是相等的。他很惊讶,他说为什么?

  我说那些东西念了,你都做不到不等於零,还不如他;他做到的时候,他家庭和睦、他父子有亲、他兄弟有友爱,你能说他没有道吗?你能说他没有学吗?你学得再多东西,你做不到,等於没有学。这时他们渐渐才了解了,为什么要重视。所以佛教讲戒律,戒律跟《弟子规》一样,你没有戒就没有定、就没有慧。所以现在佛教,为什么衰到这种地步,大家把根丢掉了,只搞花叶枝果很好看,死的,两三天你不照顾它,它就枯了,没根,它没有生命的。如果你从根上著手的话,它有生命,它将来会开花、会茁壮,开花结果这才真正叫道,所以我们千万不能疏忽。我不是不讲四书五经十三经,你有这个东西,你再讲那些上它管用,它都有用的;如果说是你没有这个根的话,单讲这些会增长傲慢。以前王财贵就出这个毛病,他到香港来找我,说在中国大陆搞了将近十年,提倡儿童读经,结果儿童背得不少,后果怎么样?儿童瞧不起父母、瞧不起老师。

  主持人:他觉得他会背很多,他知道得很多。

  净空老和尚:对。他瞧不起老师,这个问题严重了,为什么?没有从伦理道德上扎根。所以我就告诉他,他那个时候是疏忽了,他不相信《弟子规》。我讲《弟子规》比什么都重要,你有这个东西,你再叫他读经,他很规矩、很谦虚,他能够尊重别人,这才叫实学;没有根的话,就有流弊。流弊对他自己是伤害,对社会也造成伤害,我说这个必须要认识清楚。现代是什么个时代,伦理道德全崩溃了,你要如何把它拯救起来,那就用这个方法,除这个方法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这个方法不但在中国能行得通,在全世界都能行得通。我们《弟子规》的讲座,在澳洲办了一次,好像是一个星期,很多澳洲当地人来看,看了之后很受感动,「做人应该要这样。」它人性的教育,这感动他们,因为他们现在也面临著儿女不孝、家庭不和。这个能够帮助你家庭,一家真正做到和睦相处。

  主持人:所以师父刚才举到《弟子规》,我想也就印证了一切所有的师道,或者是扩大到家庭的人伦,五伦之间的变化,到最后还是要回到一个基本面,其实也就是那个人的自己本性的善,然后他能够笃行,做出来。我们待会回来,再请师父来为我们今天的这一小时的讲堂,来下一个小结论。所以其实我们讲到最后,如果要谈到尊师重道的话,像师父刚刚所提的,到最后还是要回到一个尊敬、一个诚敬,这样的一个最终的心理上。我自己觉得说,跟师父今天这样谈下来,我有个很强烈感受是您自己是亲身力行,把您自己对於老师的尊敬,在当年展现在对方东美教授的尊敬,也表现在对章嘉大师的尊敬。然后这五十几年来,您从他们那边闻道,然后也授了他们的业,然后也解了自己人生的惑,知识的惑、智慧的惑。回过头来,您也不断的这样努力的去要求自己做到,而且最重要是,您一直都很客气,一直都说自己还是个学生,以一个学生的心理来面对。我想问题就在於说这样的一种谦卑的心理,我很好奇,师父您认为说,是可以在教育里面做得到的,还是说它需要一种信仰在后面来推动?比方说我们会注意到,有信仰的人,有宗教信仰的人会比别人谦卑一些,这是个事实对不对?我想您在澳洲可以看到多元的宗教。因为每个宗教里面它都教人家谦卑,所以说到宗教信仰的是有。可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我想这边最后一个问题请教师父,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里面,还是有很多人他并不一定有宗教信仰,对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我们用什么方式让他来体会谦卑、体会宗教的慈悲?

  净空法师:其实很多人对宗教产生误会,宗教确实也给社会大众不少误会的一些条件,这是现实的状况。其实宗教都是教育,每个宗教都是教育。

  主持人:新的观念,宗教就是教育。

  净空法师:所以现在我们极力提倡的,就是宗教固然不能够把形式丢掉。我说形式是宗教的外衣,最重要是宗教的灵魂,宗教的灵魂是什么?就是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的教育。你没有这个东西,那就变成迷信了,所以说这个比外衣还要重要。尤其是佛教讲求,佛家常讲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个最早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说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其次。我在新加坡住的时候,新加坡总统纳丹,他是印度教,他是印度人,有一天在一起吃饭,我们坐在一起,他也告诉我,他说我虽然是个印度教徒,我一生最尊敬的是佛教,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这是我第二次从他口里面听到的,我认为他很内行,这是确实的。但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人性的教育,所以这个谦卑要从小去培养,学问愈是深就愈会谦卑,中国古人有句话说「学问深时意气平」。他意气没有平和的时候;换句话说,他那个学问修养还不够,也就是说笃行的功夫不够。真正学术是一定变成自己的养分,我们讲精神的生活,变成精神生活的养分。夫子所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中国所讲的孔颜之乐,孔子、颜回之乐。孔子物质生活也很清贫,颜回是更苦了,他们一天到晚那么欢喜什么?精神生活太丰富。所以这个养分我们要能吸收到,吸收到就在谦卑。傲慢是烦恼,你看《论语》里头有句话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你有点骄慢的时候那就没有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时候,愈是有学术的人愈谦卑。你看孔子的谦卑,看释迦牟尼佛的谦卑,看圣母玛利亚的谦卑,都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任何人,比自己地位低,贫贱之人都没有轻慢,都是那么样真诚的恭敬,他才能感动人。

  主持人:也许我们用个通俗的一句话来形容的话,师父刚才讲的话答案就更清楚了,就是我们常说「半桶水」,只有半桶水才在那哗啦哗啦的到处响,对不对?您刚刚所举的这几个例子,不管是大学问家、大宗教家、大事业家,即使是做政治事业的人,我们说真正的大政治家也都是很谦虚的,他从来不会每天摆出一付傲慢、骄傲,很慢侮的那种心态。所以最后一个问题请教您,也就说在您的心目中,我们现在回头去从孔子的身上,从孔子跟学生的互动的身上,去寻找师道是可行之路吗?

  净空老和尚:可行。教学,首先老师他要懂得师道、要懂得孝道,他本身能做到,他才能教别人,才能产生效果,我们在汤池的实验成功就靠这个。第二个,我们感谢汤池的人民,真正能配合,就是能够接受传统教育,这是太难得了。我们老师教了他,他们真做,你说头一个最明显的,夫妻不和,这个问题解决了,夫妻能够和睦相处了;父子不和、婆媳不和,这个关系很短的时间都能解决。社会有些不好的这些风气,像商业界卖假东西,抬高价钱,这个没有了,他良心发现,我们要以诚信待人。所以这社会风气就很明显改过来。

  主持人:所以我们说万变不离其宗,到最后所有社会的乱源的源头,其实都要回到一个最简单的答案,就是我们诚心诚意的去面对自己,面对这个世界。今天非常谢谢净空和尚,师父为我们用一小时的时间,从他自己的受教育的过程里头,碰到的两位好老师,方东美教授、还有章嘉大师,一路谈下来,谈到了尊师重道的重要。非常谢谢师父,也谢谢你的收看。

  

《尊师重道》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五伦传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