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圓覺經 (第二十集) 1981 臺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9-08-20
請看經 本第叁十七面最後一行:
經 【雲何無明?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爲自身相,六塵緣影,爲自心相。】
這一章是講修證根本的原理。前面曾經 說過「永斷無明,方成佛道」,無明是什麼不能不認識清楚,因爲你認識無明,你才能斷無明,如果對無明一無所知,那怎麼能斷得了無明?就好比打仗一樣,你必須曉得敵人在什麼地方,你才能把他打敗;如果敵人在什麼地方都不曉得,吃虧的必定是自己。所以一切大乘經 裏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要想破無明,一定要依圓照清淨覺相,這一句是講的功夫;斷無明是講的效果。今天這段經 文,佛第一句話『雲何無明』,這句話是徵起,也是提起我們的注意力,這四個字翻成白話文,無明是什麼,什麼叫做無明,就是這個意思。
『善男子,一切衆生』,一切衆生是包括九法界的衆生,連菩薩也包括在內,爲什麼?因爲文殊菩薩所問的是成佛,菩薩還沒成佛,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斷盡,還帶著一分無明,所以他也叫衆生。
『從無始來』,無始有兩個意思,它的本義,「無始」是沒有開始,無始的本義是根本就沒有個開始。如果有始有終,那就是真的,就不是假的。正因爲它沒有開始,才顯示出它是虛妄的,它不是真實的,這是就事實真相上來說。如果是從已經 迷惑顛倒的衆生來講,「無始」就是找不到開端。你說過去,過去還有過去,確實找不到開端。爲什麼找不到開端?因爲你愈迷愈深,你怎麼能找到根源?只有一下醒過來,這個問題全都解決了,所以說悟了,無明就消滅。正如同明暗一般,明來了暗就消失,我們把明比喻作覺悟,把黑暗比喻作無明,明來暗就消失,暗來了那明當然就不在了。光明有了障礙,才顯示有黑暗;光明沒有障礙,這個黑暗立刻就消失。由此可知,無明是虛妄的,圓瑛法師注解裏面也寫得很詳細。
講義【下則釋出,根本、枝末,二種無明,令衆生覺悟。】
無明有二種:一種叫根本無明,一種叫枝末無明。
講義【無明,爲生死之因。圓照,是涅槃之本。】
這兩句很重要。我們對無明勢必要把它認識清楚,爲什麼?因爲它是生死根本。一切衆生之所以在六道輪回沒有出期,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回,原因就是你沒有辦法離開無明。
講義【無明者,無所明了。不明圓覺真心。】
這是不明本體,真如本性、常住真心這是體,不明體。第二:
講義【不明諸法幻相。】
這是講現相,十法界依正莊嚴這些現相不明了。第叁、第四:
講義【不明生佛平等。不明我法皆空。】
這兩句都是講作用。十法界裏面最高的是佛,最下面是講衆生,衆生與佛平等了,還有什麼不平等的?換句話說,我們在日常待人接物起心動念,一有高下、一有不平,無明就起來了。別的人起不起無明,你不要去管他,你要管別人那你就永遠墮落,爲什麼?你的無明天天增長。要緊的是自己要清淨,到自己清淨,你才看到一切衆生因緣果報就在眼前,你看到這個現象就跟諸佛菩薩一樣,大悲心就生起來了,才看到一切衆生真正是可憐憫者!如果你自己生無明,這個現象你就見不到。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什麼叫當局?你卷到裏面去了。換句話說,你也起了無明,你就迷了;你要不起無明,那你清淨,你就是圓照。所以你不曉得平等,不知道我法皆空。如果這四句徹底明白,你的無明就斷盡了。你們想想,說起來真簡單!換句話說,佛與大菩薩就是圓照圓覺真心,明了諸法幻相,明了生佛平等,也明了我法皆空,他就沒有無明了,那就是佛菩薩,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我們學佛學什麼?就學這個,這四句都必須圓照才能解決得了,要用智慧去觀照。
說到智慧觀照,佛法裏面講「般若智慧」,最究竟、最徹底的是金剛般若智慧,般若智慧裏面最高的稱之爲金剛般若智慧,也就是《金剛經 》所講的。換句話說,《圓覺經 》裏面所講的「圓照清淨覺相」,理論與方法就是《金剛經 》所說的。古大德說「開慧《楞嚴》,成佛《法華》」,古來大德講的這兩句話沒錯,開智慧的《楞嚴經 》,講成佛道理那是《法華經 》,這兩句話流傳得很廣,於是大家拼命去學《楞嚴》,學《法華》,智慧開了沒有?我看沒開,愈學愈迷惑,愈學愈顛倒,何以故?你聽了這兩句話你就執著這兩句話,你就迷在那兩句話裏頭,你死在這兩句話裏面,那叫增長無明,增長邪見!
在中國的佛教,將近二千年來,諸宗祖師、大善知識幾乎沒有一個不提倡《金剛經 》,幾乎沒有人不讀《金剛經 》。換句話說,得有《金剛經 》的基礎,學《楞嚴》才能開得了智慧,學《法華》才能成得了佛道。可見得《金剛經 》非常重要。你學佛從哪裏學起?從《金剛經 》學起。過去我們大專講座在臺中開始辦的時候,同學們都在問,我們學佛法要從哪部經 學起?李老師就推薦從《金剛經 》江味農居士的注解學起,很有道理。《金剛經 》雖然五千言不好懂,但是有了江味農居士的《講義》就有入門之處,是教你研究《講義》,特別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
《金剛經 》教我們什麼?大家都曉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因爲這一句是六祖大師從這裏悟入的,於是每個人都牢牢記住這一句重要。其實,《金剛經 》句句都是悟入的地方,每個人悟入不一樣,六祖從這裏悟入,你不見得從這裏悟入,這是我們必須曉得的。總而言之,《金剛經 》教我們離相,全經 的總綱領就是《金剛經 》裏面所謂二句一偈,這兩句就是世尊告訴須菩提,爲人演說應該要怎樣,什麼樣的態度,「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兩句;後面一首偈是「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整個《金剛經 》的結論,是《金剛經 》的總結處。你要是會這二句一偈,你修學任何法門都會有成就,那就是不能取相,不能執著!
一切有爲法包括佛法,佛法也是有爲法,經 典白紙黑字怎麼不是有爲法?講經 說法的時候,六根六塵六識怎麼不是有爲法?有爲法不能執著,無爲法也不能執著。爲什麼不能執著?因爲你才有分別執著,你就四相具足,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四相具足。四相具足是凡夫,不是佛菩薩。四相是從「我見」生的。我見,是第七末那識裏面的,四大煩惱常相隨,四大煩惱裏面就有我見,那是凡夫,不是佛菩薩。
前面講「圓照清淨覺相」,我們講功夫是四個層次,第一個是觀照,第二個是照住,第叁個是照見,最後一個是圓照;圓教從初住到等覺是照見,如來果位上才稱爲圓照。怎麼照法?先講觀照,《金剛經 》那四句偈就是最好的觀照,「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六種比喻裏面以「夢」爲主,其他的「幻、泡、影、露、電」都是陪襯的話。我們每個人都會作夢,夢醒就曉得夢是虛妄的,完全是假的。睡著了作夢,你有沒有覺悟到,我們現在醒著又何嘗不是作夢!以《金剛經 》來說,西洋哲學家講「我思故我在」,《金剛經 》說「叁心不可得」,你在哪裏?沒有你!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在哪裏?一切法相是因緣所生,「因緣所生,當體即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不明我法皆空。這四句,你只要真正明白我與法都是空的,前面叁句是迎刃而解,就很好辦了,生佛平等、諸法幻相、圓覺真心,都不難證得。
所以第一關要看破,看破什麼?我法皆空。所以你不必起心動念,完全虛妄的!你仔細去想想佛講的話對不對,叁心不可得!你所有的念頭都叫妄念;真心裏面沒有念,無念則叫正念。正念是什麼?正念是無念。這個無念要記住,無有念也無無念,有念跟無念都沒有,這個才叫正念。如果有的念頭沒有了,還有個無念,什麼念頭都沒有了還有個無念,那是無想定,縱然修成功,外道天去了,還是迷惑顛倒,還是不究竟。
這四句,可以勘驗我們自己無明有沒有破。如果我們真正覺悟到無我、無法,我法皆空,那麼你自己就明白,你的無明已經 斷了,縱然沒有斷盡,也斷個一分二分。從這個地方去勘驗自己的功夫,在一切法裏面是不是平等性現前?在一切衆生是不是還有高下之心?如果有高下,你平等性沒現前。平等性是真心,不平等是妄心,轉第七識爲平等性智,真心是平等的。這些地方都是值得自己去勘驗的。這四句把無明的現象說出來,我們想想自己確實是有這四種現象,換句話說,我們自己是被無明蓋覆住本性。無明:
講義【亦名曰癡。】
這就是貪瞋癡叁毒煩惱之一,叁毒煩惱的『癡』就是根本無明。
講義【癡,即根本不覺心。最初一念妄動,爲獨頭生相無明。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從迷積迷,以曆塵劫。】
『最初一念妄動』,諸位要曉得,這個初相不可得,這是方便說,你要找這個初相找不到。《大乘起信論》裏面講得很清楚。『獨頭生相無明』,獨頭是沒有因緣的,拿現在的話講,沒有理由的,現了相,「生相無明」就是生起十法界依正莊嚴,叫生相。這個意思諸位要是不容易體會,我們舉比喻來說。譬如你晚上作夢,你本來沒有夢,你自己想想你剛剛睡覺的時候有沒有夢?沒有夢,睡到一個時候忽然作夢,作夢是什麼?作夢就是無明。這一作夢,夢當中那個境界相忽然現前,那個一現前就叫「生相無明」,生了相。「生相無明」是根本無明,它生起這個現相;雖然生起這個現相,你要找它的初相找不到。你不相信,你自己可以下苦功去研究,你昨天晚上作夢,到底是幾點幾分幾秒夢境忽然現前?生相你去找,能不能找到?你叫別人幫你找…
《大方廣圓覺經 第二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