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20
请看经 本第三十七面最后一行:
经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这一章是讲修证根本的原理。前面曾经 说过「永断无明,方成佛道」,无明是什么不能不认识清楚,因为你认识无明,你才能断无明,如果对无明一无所知,那怎么能断得了无明?就好比打仗一样,你必须晓得敌人在什么地方,你才能把他打败;如果敌人在什么地方都不晓得,吃亏的必定是自己。所以一切大乘经 里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想破无明,一定要依圆照清净觉相,这一句是讲的功夫;断无明是讲的效果。今天这段经 文,佛第一句话『云何无明』,这句话是徵起,也是提起我们的注意力,这四个字翻成白话文,无明是什么,什么叫做无明,就是这个意思。
『善男子,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是包括九法界的众生,连菩萨也包括在内,为什么?因为文殊菩萨所问的是成佛,菩萨还没成佛,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断尽,还带著一分无明,所以他也叫众生。
『从无始来』,无始有两个意思,它的本义,「无始」是没有开始,无始的本义是根本就没有个开始。如果有始有终,那就是真的,就不是假的。正因为它没有开始,才显示出它是虚妄的,它不是真实的,这是就事实真相上来说。如果是从已经 迷惑颠倒的众生来讲,「无始」就是找不到开端。你说过去,过去还有过去,确实找不到开端。为什么找不到开端?因为你愈迷愈深,你怎么能找到根源?只有一下醒过来,这个问题全都解决了,所以说悟了,无明就消灭。正如同明暗一般,明来了暗就消失,我们把明比喻作觉悟,把黑暗比喻作无明,明来暗就消失,暗来了那明当然就不在了。光明有了障碍,才显示有黑暗;光明没有障碍,这个黑暗立刻就消失。由此可知,无明是虚妄的,圆瑛法师注解里面也写得很详细。
讲义【下则释出,根本、枝末,二种无明,令众生觉悟。】
无明有二种:一种叫根本无明,一种叫枝末无明。
讲义【无明,为生死之因。圆照,是涅槃之本。】
这两句很重要。我们对无明势必要把它认识清楚,为什么?因为它是生死根本。一切众生之所以在六道轮回没有出期,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原因就是你没有办法离开无明。
讲义【无明者,无所明了。不明圆觉真心。】
这是不明本体,真如本性、常住真心这是体,不明体。第二:
讲义【不明诸法幻相。】
这是讲现相,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现相不明了。第三、第四:
讲义【不明生佛平等。不明我法皆空。】
这两句都是讲作用。十法界里面最高的是佛,最下面是讲众生,众生与佛平等了,还有什么不平等的?换句话说,我们在日常待人接物起心动念,一有高下、一有不平,无明就起来了。别的人起不起无明,你不要去管他,你要管别人那你就永远堕落,为什么?你的无明天天增长。要紧的是自己要清净,到自己清净,你才看到一切众生因缘果报就在眼前,你看到这个现象就跟诸佛菩萨一样,大悲心就生起来了,才看到一切众生真正是可怜悯者!如果你自己生无明,这个现象你就见不到。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什么叫当局?你卷到里面去了。换句话说,你也起了无明,你就迷了;你要不起无明,那你清净,你就是圆照。所以你不晓得平等,不知道我法皆空。如果这四句彻底明白,你的无明就断尽了。你们想想,说起来真简单!换句话说,佛与大菩萨就是圆照圆觉真心,明了诸法幻相,明了生佛平等,也明了我法皆空,他就没有无明了,那就是佛菩萨,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我们学佛学什么?就学这个,这四句都必须圆照才能解决得了,要用智慧去观照。
说到智慧观照,佛法里面讲「般若智慧」,最究竟、最彻底的是金刚般若智慧,般若智慧里面最高的称之为金刚般若智慧,也就是《金刚经 》所讲的。换句话说,《圆觉经 》里面所讲的「圆照清净觉相」,理论与方法就是《金刚经 》所说的。古大德说「开慧《楞严》,成佛《法华》」,古来大德讲的这两句话没错,开智慧的《楞严经 》,讲成佛道理那是《法华经 》,这两句话流传得很广,於是大家拼命去学《楞严》,学《法华》,智慧开了没有?我看没开,愈学愈迷惑,愈学愈颠倒,何以故?你听了这两句话你就执著这两句话,你就迷在那两句话里头,你死在这两句话里面,那叫增长无明,增长邪见!
在中国的佛教,将近二千年来,诸宗祖师、大善知识几乎没有一个不提倡《金刚经 》,几乎没有人不读《金刚经 》。换句话说,得有《金刚经 》的基础,学《楞严》才能开得了智慧,学《法华》才能成得了佛道。可见得《金刚经 》非常重要。你学佛从哪里学起?从《金刚经 》学起。过去我们大专讲座在台中开始办的时候,同学们都在问,我们学佛法要从哪部经 学起?李老师就推荐从《金刚经 》江味农居士的注解学起,很有道理。《金刚经 》虽然五千言不好懂,但是有了江味农居士的《讲义》就有入门之处,是教你研究《讲义》,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
《金刚经 》教我们什么?大家都晓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为这一句是六祖大师从这里悟入的,於是每个人都牢牢记住这一句重要。其实,《金刚经 》句句都是悟入的地方,每个人悟入不一样,六祖从这里悟入,你不见得从这里悟入,这是我们必须晓得的。总而言之,《金刚经 》教我们离相,全经 的总纲领就是《金刚经 》里面所谓二句一偈,这两句就是世尊告诉须菩提,为人演说应该要怎样,什么样的态度,「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两句;后面一首偈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整个《金刚经 》的结论,是《金刚经 》的总结处。你要是会这二句一偈,你修学任何法门都会有成就,那就是不能取相,不能执著!
一切有为法包括佛法,佛法也是有为法,经 典白纸黑字怎么不是有为法?讲经 说法的时候,六根六尘六识怎么不是有为法?有为法不能执著,无为法也不能执著。为什么不能执著?因为你才有分别执著,你就四相具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具足。四相具足是凡夫,不是佛菩萨。四相是从「我见」生的。我见,是第七末那识里面的,四大烦恼常相随,四大烦恼里面就有我见,那是凡夫,不是佛菩萨。
前面讲「圆照清净觉相」,我们讲功夫是四个层次,第一个是观照,第二个是照住,第三个是照见,最后一个是圆照;圆教从初住到等觉是照见,如来果位上才称为圆照。怎么照法?先讲观照,《金刚经 》那四句偈就是最好的观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六种比喻里面以「梦」为主,其他的「幻、泡、影、露、电」都是陪衬的话。我们每个人都会作梦,梦醒就晓得梦是虚妄的,完全是假的。睡著了作梦,你有没有觉悟到,我们现在醒著又何尝不是作梦!以《金刚经 》来说,西洋哲学家讲「我思故我在」,《金刚经 》说「三心不可得」,你在哪里?没有你!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在哪里?一切法相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当体即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不明我法皆空。这四句,你只要真正明白我与法都是空的,前面三句是迎刃而解,就很好办了,生佛平等、诸法幻相、圆觉真心,都不难证得。
所以第一关要看破,看破什么?我法皆空。所以你不必起心动念,完全虚妄的!你仔细去想想佛讲的话对不对,三心不可得!你所有的念头都叫妄念;真心里面没有念,无念则叫正念。正念是什么?正念是无念。这个无念要记住,无有念也无无念,有念跟无念都没有,这个才叫正念。如果有的念头没有了,还有个无念,什么念头都没有了还有个无念,那是无想定,纵然修成功,外道天去了,还是迷惑颠倒,还是不究竟。
这四句,可以勘验我们自己无明有没有破。如果我们真正觉悟到无我、无法,我法皆空,那么你自己就明白,你的无明已经 断了,纵然没有断尽,也断个一分二分。从这个地方去勘验自己的功夫,在一切法里面是不是平等性现前?在一切众生是不是还有高下之心?如果有高下,你平等性没现前。平等性是真心,不平等是妄心,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真心是平等的。这些地方都是值得自己去勘验的。这四句把无明的现象说出来,我们想想自己确实是有这四种现象,换句话说,我们自己是被无明盖覆住本性。无明:
讲义【亦名曰痴。】
这就是贪瞋痴三毒烦恼之一,三毒烦恼的『痴』就是根本无明。
讲义【痴,即根本不觉心。最初一念妄动,为独头生相无明。迷本圆明,是生虚妄,从迷积迷,以历尘劫。】
『最初一念妄动』,诸位要晓得,这个初相不可得,这是方便说,你要找这个初相找不到。《大乘起信论》里面讲得很清楚。『独头生相无明』,独头是没有因缘的,拿现在的话讲,没有理由的,现了相,「生相无明」就是生起十法界依正庄严,叫生相。这个意思诸位要是不容易体会,我们举比喻来说。譬如你晚上作梦,你本来没有梦,你自己想想你刚刚睡觉的时候有没有梦?没有梦,睡到一个时候忽然作梦,作梦是什么?作梦就是无明。这一作梦,梦当中那个境界相忽然现前,那个一现前就叫「生相无明」,生了相。「生相无明」是根本无明,它生起这个现相;虽然生起这个现相,你要找它的初相找不到。你不相信,你自己可以下苦功去研究,你昨天晚上作梦,到底是几点几分几秒梦境忽然现前?生相你去找,能不能找到?你叫别人帮你找…
《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