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 第十五集▪P3

  ..續本文上一頁信的,我們曉得這個道理,這是根本!非常重要。你對老師如果沒有恭敬心,你就不能入門,已經 入了門,差一點的善知識來教,沒有關系,爲什麼?他講得對你也曉得,哪個地方講錯你也知道。最初入門是不識貨,必須頂好的善知識來領導他,世出世間法都一樣,凡是講到初學的都是一等老師。《華嚴》會上善財童子初學,文殊菩薩做他的老師,以後參訪像德雲比丘這些,哪裏有文殊菩薩的名氣大!像這些表法的地方,我們要注意。初學要求最好的善知識。

   講義【佛說建立道場,分上、中、下期,以令叁根得益。】

   本經 確實是爲上上根人說的,但是大根性、中根性、一般根性也能得利益,這就是有圓覺這一章,這個法門也是克期取證。末後一章可以算得上是本經 的流通分:

   講義【賢善首菩薩等,而爲上首者:既賢且善,而爲上首也宜矣。】

   這十二位菩薩是既賢又善,在大衆當中他們做首領,他們來做班長,領導這些同修,是適宜的,很適合。

   講義【經 中請名流通,利益今後,厥功甚偉。】

   他是屬於本經 的流通分,他來請教世尊,這一次法會講的經 ,應當建立什麼名稱,如何流通後世?佛一一爲他開示。這些人是:

   講義【十萬菩薩眷屬之上首。】

   到這個地方,把上首十二位菩薩給諸位介紹過了。再看底下經 文:

   經 【與諸眷屬,皆入叁昧,同住如來,平等法會。】

   這四句經 文表現甚深的境界,與《華嚴經 》簡直沒有兩樣,與《華嚴》媲美。因爲這些人全是法身大士,像《華嚴經 》裏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要不是法身大士,決定不能有『同住如來平等法會』這個境界。你只要看到有這樣的字樣,他就是破無明證法身,就到這個境界了。平等心是菩提心裏面的直心,大經 裏面常講「直心是道場」。平常我解釋菩提心,我都是用平等心、清淨心、慈悲心來解釋,大家一聽好懂。直心就是平等心,我們自己如果也想能參與圓覺法會,參與華嚴法會,首先要修的就是平等心。

   平等心現前,諸位要曉得,必得破我執,有「我」就不平等,爲什麼?「我」總比別人要高一點,有我慢。《唯識》裏面講「四大煩惱常相隨」,有我見、我愛(愛就是貪)、我慢,怎麼能平等得了!轉末那識爲平等性智,你這個心才平等。小乘人不平等,小乘人「人我執」破了還不平等,爲什麼?他有「法我執」。由此可知,人我、法我都要斷掉才能參與平等法會。這個事情看起來好像容易,做起來是要真正下功夫,不但不執著我,同時也不執著法。

   『與諸眷屬』,十二位菩薩與在會的十萬菩薩。『皆入叁昧』,所入叁昧即神通大光明藏,就是《楞嚴經 》講的首楞嚴大定;如果在念佛法門裏面講就是理一心不亂,都是得理一心不亂的人。「皆入」有兩個意思,第一、「佛力加被」,我們有沒有得到佛力加持?佛力加持,給諸位說,是相對的,你自己什麼都沒有,佛的力量加不上。你自己有一分定力,佛可以加持一分,有一分神力的加持;你有十分的定力,佛也有十分力量的加持,與你自己的定慧成正比例,一絲毫勉強都沒有。爲什麼?佛心平等,決定沒有偏愛,沒有偏見,這種加持那是感應道交,這裏面一點勉強都沒有,佛是無心而應。像磬一樣,它有沒有心?沒有心,你敲一下它就響一下,你敲得重它響的聲音大,時間長久;你敲得輕,它響的聲音小一點,時間短一點。它有心嗎?沒有心,這叫真正平等。如果有心就不平等,有心是什麼?是妄心,就不平等了。無心是無妄心,無妄心則完全是真心,真心是平等的,真心裏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本來無一物那是講的真心。

   第二、「智同於師」,真正智慧,老師的智慧圓滿,學生的智慧不圓滿,雖不圓滿,但是這個智慧跟老師的智慧是一樣的。譬如月光,十五的月亮圓的,光是圓滿的,初叁、初四那個月牙跟十五的月光完全相同,只是一個圓滿,一個不圓滿。法身大士他透露出來的智慧跟如來圓滿的智慧完全相同,只是有大小不一樣。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把這個智慧區分爲四十一等,初住菩薩智慧剛剛開,只有一分,四十一分之一;算如來果地上四十二個位次,四十二分之一,但是他跟圓滿的是一樣的,真智慧,可以說那個智慧是無上正等正覺,可以稱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不圓滿的無上正等正覺,如來果地上是圓滿的無上正等正覺,就這麼回事情。

   這個智慧現前,就是轉識成智,轉第六意識爲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爲平等性智,這兩個識一轉,阿賴耶自然就轉爲大圓鏡智。這個時候大圓鏡智裏面透了一分光芒,就是般若智光,這是圓教初住菩薩。從此以後,無明一品一品的斷,智慧一分一分的往外透,所以智同於師。這樣,十方如來、諸大菩薩,像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些大菩薩,他們的智光、他們的威德才能加持得上。這種加持,對你自己本身來說,有感覺得到,也有感覺不到,所以有顯加、有冥加。自己能感覺得到,佛的光明、佛的威德加持自己。皆入叁昧,這個叁昧是首楞嚴大定,叁昧就是定,可不是盤腿面壁這個定,這個定是什麼?沒有出入的,「性定」,行住坐臥都在定中。也就是《金剛經 》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那就是神通大光明藏,就是首楞嚴大定。一天到晚都在活動,從來沒有休息,但是都在定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取相是「禅」,不起心動念是「定」。他們皆入叁昧,統統入這個叁昧,所以才同住如來平等法會。

   到這個地方把六種證信序說完,下面是本經 的發起序,今天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圓覺經 第十五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