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空來的,這個確實有,不是沒有,的確講得通。從外太空來的,從其他星球上來的,雖然是其他星球,依然是佛的教化區。
講義【此舉同體法衆。皆證法身理體,故名同體。】
科判裏說『同體法衆』,同體法衆,都是菩薩,都證得清淨法身,這才叫同體,換句話說,裏面沒有一個是凡夫俗子,沒有一個人還有邪見,無明還沒破,沒有這種人。
此地我們先要解釋菩薩與摩诃薩這兩個名詞。「菩薩」是梵語音譯,它的意思是「覺有情」,玄奘大師翻的。「有情衆生」就是情識還沒有斷幹淨,還是有情,雖然有情他已經 不迷了。所謂「情」,嚴格的來講,無明就是情。他雖然還有無明,但是他覺悟了,不迷了。覺悟了,無明並沒有斷盡,所以叫覺悟的有情衆生。凡是覺悟都稱之爲菩薩。在大乘佛法裏面一般有兩種講法,第一種比較嚴格一點,像《金剛經 》所說的,必須離四相才叫菩薩,經 裏說得很清楚,「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就不是菩薩,這是大乘一般的標准。大乘菩薩一定要斷四相,換句話說,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這個標准合乎《華嚴經 》也合乎本經 。另外一種說法,我們現在只要發大心就是菩薩,這個尺度就寬得多,這也是爲諸佛如來之所贊歎。
不但是菩薩,你的心要是發得大也稱之爲「大菩薩」,像《金剛經 》裏面佛所稱的「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都可稱爲大菩薩。這句話裏頭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勸大家直下承當,真正發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證法性,勸我們證法性。第二個意思是鼓勵我們的作用,這種鼓勵就是叫我們不能退轉。我們這一退轉怎能對得起釋迦牟尼佛?他對我們的期望有這樣的殷切,我們對不起佛。所以有兩重含義在裏面。
無上正等正覺的心我們可以發得起來,但是首先要明了大乘的義理,這個心才能發得很正很純,真正發心了。在《華嚴經 》裏面有「初發心功德品」,那個初發心就是指我們。真正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佛講過,十方諸佛如來都贊歎不盡,我們信不信?相信,爲什麼?這個心太難得了。我們今天看看全世界有四十多億的人,幾個人發這個心?你就曉得多麼的可貴,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真正發心的人,這是從空間上來說。要是從時間上來說,我們過去生生世世從無量劫以來,什麼時候曾經 發過這個心?所以這個心不說是發多,發的時間長,就是一刹那,你發一秒鍾就難能可貴,好像幾千年來的黑暗忽然閃了一下光,這個光雖然只有一秒鍾那麼長,就很可貴了。幾千年來從來看不到光,突然閃了一下,雖然時間不長,但是這已經 可貴得不得了。就是在你的無明黑暗當中,你曾經 放這麼一道光,這是不容易,雖然非常短暫,這就很難得,你總算是有一刹那時間的覺悟、覺醒,雖然這一覺醒馬上又迷了,但是這一點點的覺醒很可貴,不能說它這個沒有用處,不能這樣說,爲什麼?有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有第二次就會有第叁次。所以真發心不容易,如果這個真發心能夠保持不失去,那你這一生決定成佛。
像六祖到黃梅,五祖問他,你來幹什麼?我們常常到道場,法師問你到這兒做什麼?想學什麼?你一定說想來學《圓覺經 》。六祖他不學經 ,他不學這個,來幹什麼?我來成佛,這還得了!你們不相信可以到處去打聽調查,有幾個人敢到一個道場說「我來作佛的。我什麼都不求,我來只求作佛」?多難得!這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他連菩薩都不求,等覺菩薩他都不求,都不希罕,他要作佛!唯求作佛,這是發大心之相。
此地跟我們講大菩薩具有七個意思:
講義【一、有大根:已於無量千萬億佛所,種諸善根。】
第一個,『有大根』,大根就是善根,『已於無量千萬億佛所,種諸善根』,我們要問我們有沒有?我跟諸位說,你們各個具足,這個話不是我在這裏隨便說的,佛在《金剛經 》裏面講過,你們不相信我相信。在座學佛的同修,你們哪一位在過去生中不是「已於無量千萬億佛所種諸善根」?所以你們每個人都是善根深厚,你自己不敢承當那有什麼辦法?你要是問「我已於千萬億佛所種諸善根,我爲什麼還不成佛?我爲什麼還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要是提出這個問題,我的答覆很簡單,就像你現在一樣,你不相信,那有什麼辦法?你不敢當,你生生世世都太客氣,「這個我不敢當」,那就壞了,這樣才誤了你自己。
講義【二、具大智:以真智了空,俗智照有,中智不著空有二邊。】
第一個條件,人人具足。第二個條件就有問題了,雖有問題,這個要訓練。這是什麼智慧?根本智與後得智。『真智』就是根本智,『俗智』就是後得智。根本智是無分別智,就是《般若經 》講的「般若無知」,那是根本智。「無所不知」是後得智,是「俗智」,照有。但是這一點在目前的確就難了,因爲目前的教育跟這個理論完全相違背。中國過去這些祖師大德,無論在家出家的,開悟見性證果的人有那麼多,因爲中國古代的教育,無論是佛門或者是世俗都是注重根本智,小學的教育就是訓練根本智,佛門裏面這一出家,五年學戒訓練根本智,所以他有根底。現在把這個廢棄,麻煩就來了,沒有根本智,後得智就沒有了,後得智就不叫智慧,剛才講了,邪知邪見。如果你有根本智,這些邪知邪見統統變成後得智,就變成無量智慧,所以這一點要訓練,要懂得。修禅定、讀誦大乘經 典都是訓練根本智。
訓練根本智就是訓練在境界裏面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不但是訓練定,而且是訓練根本智,爲什麼?你一切明了就是根本智,起作用是爲別人解說,那是後得智,一切明了裏面又沒有分別執著,又不起心動念。從明了上講,叫做根本智,叫真智;從不起心、不動念上來說,這叫禅定,定慧等學,意思在此地。這是我們學佛,在中國古時候的教育,世間教育,也都是從這裏下手,所以我們曆代修學成就的有那麼多。現在雖然佛學很普遍,沒有一個成就,原因在哪個地方?本末倒置,這一倒置,本末都沒有了,全都失掉了,縱然對佛法通達,你能夠講解,甚至於能著書,都不出邪知見的範圍,原因就是沒有根本智,沒有能夠轉八識成四智,轉八識成四智要靠這兩種智慧,沒有這兩種智慧轉不過來的。這是第二個條件,這個條件我們可以訓練。
講義【叁、信大法:深信圓覺,即心即佛之法,一切衆生,本成佛道。】
第叁個條件,『信大法』,就是佛法裏面這一切大乘了義經 典你要能深信不疑。這個地方講得也很有道理,就本經 來說,『深信圓覺,即心即佛之法,一切衆生,本成佛道』,這是《圓覺經 》上說的,除《圓覺經 》之外,佛在《華嚴經 》上講過,「一切衆生本來成佛」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你與十方諸佛無二無別,問題是你現在迷了,雖迷了,不要緊,你善根深厚,你要想這一生恢複、成就確實能做得到,怕的是你沒有信心,怕的是不肯依照理論方法來修學,所以決定是在自己不在外境,不在佛菩薩也不在別人,成功與否統統是自家決定。今天時間到了。
《大方廣圓覺經 第十二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