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 第十二集▪P3

  ..续本文上一页空来的,这个确实有,不是没有,的确讲得通。从外太空来的,从其他星球上来的,虽然是其他星球,依然是佛的教化区。

   讲义【此举同体法众。皆证法身理体,故名同体。】

   科判里说『同体法众』,同体法众,都是菩萨,都证得清净法身,这才叫同体,换句话说,里面没有一个是凡夫俗子,没有一个人还有邪见,无明还没破,没有这种人。

   此地我们先要解释菩萨与摩诃萨这两个名词。「菩萨」是梵语音译,它的意思是「觉有情」,玄奘大师翻的。「有情众生」就是情识还没有断干净,还是有情,虽然有情他已经 不迷了。所谓「情」,严格的来讲,无明就是情。他虽然还有无明,但是他觉悟了,不迷了。觉悟了,无明并没有断尽,所以叫觉悟的有情众生。凡是觉悟都称之为菩萨。在大乘佛法里面一般有两种讲法,第一种比较严格一点,像《金刚经 》所说的,必须离四相才叫菩萨,经 里说得很清楚,「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就不是菩萨,这是大乘一般的标准。大乘菩萨一定要断四相,换句话说,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这个标准合乎《华严经 》也合乎本经 。另外一种说法,我们现在只要发大心就是菩萨,这个尺度就宽得多,这也是为诸佛如来之所赞叹。

   不但是菩萨,你的心要是发得大也称之为「大菩萨」,像《金刚经 》里面佛所称的「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都可称为大菩萨。这句话里头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劝大家直下承当,真正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证法性,劝我们证法性。第二个意思是鼓励我们的作用,这种鼓励就是叫我们不能退转。我们这一退转怎能对得起释迦牟尼佛?他对我们的期望有这样的殷切,我们对不起佛。所以有两重含义在里面。

   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我们可以发得起来,但是首先要明了大乘的义理,这个心才能发得很正很纯,真正发心了。在《华严经 》里面有「初发心功德品」,那个初发心就是指我们。真正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佛讲过,十方诸佛如来都赞叹不尽,我们信不信?相信,为什么?这个心太难得了。我们今天看看全世界有四十多亿的人,几个人发这个心?你就晓得多么的可贵,亿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真正发心的人,这是从空间上来说。要是从时间上来说,我们过去生生世世从无量劫以来,什么时候曾经 发过这个心?所以这个心不说是发多,发的时间长,就是一刹那,你发一秒钟就难能可贵,好像几千年来的黑暗忽然闪了一下光,这个光虽然只有一秒钟那么长,就很可贵了。几千年来从来看不到光,突然闪了一下,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这已经 可贵得不得了。就是在你的无明黑暗当中,你曾经 放这么一道光,这是不容易,虽然非常短暂,这就很难得,你总算是有一刹那时间的觉悟、觉醒,虽然这一觉醒马上又迷了,但是这一点点的觉醒很可贵,不能说它这个没有用处,不能这样说,为什么?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有第二次就会有第三次。所以真发心不容易,如果这个真发心能够保持不失去,那你这一生决定成佛。

   像六祖到黄梅,五祖问他,你来干什么?我们常常到道场,法师问你到这儿做什么?想学什么?你一定说想来学《圆觉经 》。六祖他不学经 ,他不学这个,来干什么?我来成佛,这还得了!你们不相信可以到处去打听调查,有几个人敢到一个道场说「我来作佛的。我什么都不求,我来只求作佛」?多难得!这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他连菩萨都不求,等觉菩萨他都不求,都不希罕,他要作佛!唯求作佛,这是发大心之相。

   此地跟我们讲大菩萨具有七个意思:

   讲义【一、有大根:已於无量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

   第一个,『有大根』,大根就是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我们要问我们有没有?我跟诸位说,你们各个具足,这个话不是我在这里随便说的,佛在《金刚经 》里面讲过,你们不相信我相信。在座学佛的同修,你们哪一位在过去生中不是「已於无量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所以你们每个人都是善根深厚,你自己不敢承当那有什么办法?你要是问「我已於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我为什么还不成佛?我为什么还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要是提出这个问题,我的答覆很简单,就像你现在一样,你不相信,那有什么办法?你不敢当,你生生世世都太客气,「这个我不敢当」,那就坏了,这样才误了你自己。

   讲义【二、具大智:以真智了空,俗智照有,中智不著空有二边。】

   第一个条件,人人具足。第二个条件就有问题了,虽有问题,这个要训练。这是什么智慧?根本智与后得智。『真智』就是根本智,『俗智』就是后得智。根本智是无分别智,就是《般若经 》讲的「般若无知」,那是根本智。「无所不知」是后得智,是「俗智」,照有。但是这一点在目前的确就难了,因为目前的教育跟这个理论完全相违背。中国过去这些祖师大德,无论在家出家的,开悟见性证果的人有那么多,因为中国古代的教育,无论是佛门或者是世俗都是注重根本智,小学的教育就是训练根本智,佛门里面这一出家,五年学戒训练根本智,所以他有根底。现在把这个废弃,麻烦就来了,没有根本智,后得智就没有了,后得智就不叫智慧,刚才讲了,邪知邪见。如果你有根本智,这些邪知邪见统统变成后得智,就变成无量智慧,所以这一点要训练,要懂得。修禅定、读诵大乘经 典都是训练根本智。

   训练根本智就是训练在境界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不但是训练定,而且是训练根本智,为什么?你一切明了就是根本智,起作用是为别人解说,那是后得智,一切明了里面又没有分别执著,又不起心动念。从明了上讲,叫做根本智,叫真智;从不起心、不动念上来说,这叫禅定,定慧等学,意思在此地。这是我们学佛,在中国古时候的教育,世间教育,也都是从这里下手,所以我们历代修学成就的有那么多。现在虽然佛学很普遍,没有一个成就,原因在哪个地方?本末倒置,这一倒置,本末都没有了,全都失掉了,纵然对佛法通达,你能够讲解,甚至於能著书,都不出邪知见的范围,原因就是没有根本智,没有能够转八识成四智,转八识成四智要靠这两种智慧,没有这两种智慧转不过来的。这是第二个条件,这个条件我们可以训练。

   讲义【三、信大法:深信圆觉,即心即佛之法,一切众生,本成佛道。】

   第三个条件,『信大法』,就是佛法里面这一切大乘了义经 典你要能深信不疑。这个地方讲得也很有道理,就本经 来说,『深信圆觉,即心即佛之法,一切众生,本成佛道』,这是《圆觉经 》上说的,除《圆觉经 》之外,佛在《华严经 》上讲过,「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你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问题是你现在迷了,虽迷了,不要紧,你善根深厚,你要想这一生恢复、成就确实能做得到,怕的是你没有信心,怕的是不肯依照理论方法来修学,所以决定是在自己不在外境,不在佛菩萨也不在别人,成功与否统统是自家决定。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圆觉经 第十二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