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 第六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太麻煩,所以把它歸納爲二十五類,這裏講二十五輪,正如同在《楞嚴經 》裏面講的二十五圓通章,雖然名字都是二十五,可是二十五數字的來源不一樣。《楞嚴經 》這個二十五是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七大,是從境界上來的,換句話說,就是從根塵上來的。這個地方二十五輪是從「奢摩他、叁摩、禅那」,完全是從修行功夫上而說的。雖然都是二十五,裏面的內容不相同。

   講義【七、爲示輪觀隨修故。圓覺清淨,本無所修習,及能修習者。】

   『圓覺清淨,本無所修習』,這句話就是《大乘起信論》所講的本覺,「本覺本有」,當然不需要修習。

   講義【依於未覺,幻力修習,便有二十五輪。】

   可見得我們講到修學,講修行,都是依本覺而有不覺,依不覺才有奢摩他、叁摩、禅那的修學,修行理論的依據從這兒來的。把它分類,前面大類有叁,再分則有二十五。這裏面頂重要的是『幻力修習』,如幻叁摩地。這就是說明你不要把它看作是真實的,你要是把這個東西看作是真實的,你錯了,爲什麼?你有分別執著了,所以給你講的是幻力修習。你也不能把它看成是假的,你要把它看成是假的,你也錯了,爲什麼?還是起分別執著,這個東西難。所以幻力在此地不好講,非真非假還錯,亦真亦假也錯,佛在大乘經 常說的「離四句,絕百非」,才是「幻力修習」,這四個字在這一段是關鍵。因此我們的修學,要不要認真?要認真、要用功,可是你又不能真的起個心,「我要用功、我要認真」,那又錯了。這裏頭的意思確實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大家要很細心的去體會,凡是遇到重要的,我總給諸位點醒。這就是經 要讀,我們講注解你多多來聽,爲什麼?你要不聽,你看過去之後,你不曉得哪個字重要,你不知道關鍵在什麼地方,看了之後,你還是不得其門而入。

   「修」,這是講修正,把我們很多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爲修正過來。「習」是實習,講「習」就是生活教育,我們修正了,修正之後在日常生活當中統統要做到,這叫習。孔老夫子在《論語》裏面說,「學而時習之」,那個「學」就是此地的「修」,就是修正,學有覺的意思,「時習」,可見得還是要把它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佛法的修學也是如此。有修沒有習,改正了,但是在生活上用不上,那沒用處。必須要在你日常生活當中完完全全都用上,這學問有價值,爲什麼?學以致用。如果我們學這個東西日常生活用不上,那學這個東西幹什麼?學它沒用處,學了之後要有用處。至於怎麼用法,善財童子五十叁參是最好的模範,你看看善財童子怎麼用,你看看那五十叁位善知識怎麼用法。所以我們看,讀這個書,你才看到這個應用自在,事事無礙,不僅是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種學問,這樣的教學,才被人尊敬,才爲人所推崇。

   我們今天這個社會上對於佛法普遍的誤會,由於誤會,當然他就排斥,這是真正的錯誤,很大的錯誤。如果中國古聖先賢都像現在人這個眼光來看佛法,佛法在中國早就滅了。現在人,我們要問,他爲什麼誤會?因爲他不讀佛書。爲什麼不讀佛書?他讀不懂,一看到文言文就不看,這是很大的障礙。現在有人發心要把《大藏經 》翻成白話文,諸位想想,能不能把這個意思翻出來?大藏經 翻成白話文佛教就滅亡了,許多意思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怎能翻得出來?佛在《華嚴經 》裏面講過,《大智度論》裏也講過,「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

   從前國王大臣,你們去看中國曆史,哪一個皇帝不請法師到宮廷裏面去講經 !皇帝請法師到宮廷來講經 ,底下大臣還不聽嗎?爲了巴結討好皇帝也得要去聽。所以中國從前曆代帝王將相、讀書人沒有不懂得佛法的,佛法他懂得、他認識,所以他尊重推崇,道理在此地。現在縱然講經 ,他太忙了,沒有時間來聽。想不想聽經 ?想聽,沒時間,所以現在我們用電視、用錄影帶這個方法來幫助那些人。但是你要這些人來買錄影帶,他不會要的,再要送他,人太多了,這個費用太大,我們也送不起,這個是實際上困難,我們想幫助他,力量做不到,不是不想幫助他。他真正能夠聽個一、二部經 ,他對佛法在基本上有所了解,也許他就有興趣,他就會深入的去研究它,所以接引也非常重要。我們圖書館目前是以各大專院校爲接引的對象,我們能力還是很有限。

   這「二十五輪」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的總綱領,《楞嚴經 》裏面二十五圓通也是總綱領,但是角度不相同,這是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

   講義【以能修之機不一,致所修之門亦多,故答辯音所問,或單修,或雙修,或圓修,或先單後雙,或先雙後單,各隨根器。】

   『以能修之機不一』,爲什麼會有這麼多方法?能修的人,每個人的根機不相同,『致所修之門亦多』,所以所修的法門也多。『故答辯音所問』,這是釋迦牟尼佛答辯音菩薩所問。或者是『單修』,就是「奢摩他、叁摩、禅那」單修一種,或者是『雙修』,裏面選兩種,或是『圓修』,圓修就是叁種同時修,或者『先單後雙』,或者『先雙後單』,『各隨根器』。從這幾句話,諸位就應該體會到修行方法是活活潑潑的,不是死呆板的。爲什麼?如果你說我單修,我只修奢摩他,一生當中都修奢摩他,你很難成就,爲什麼很難成就?因爲你自己的根性,你自己的性情早晚就不一樣,早晨心裏很愉快、很清淨,到晚上生煩惱了。清淨的時候用一種方法,使你更清淨,煩惱的時候再另外用一種方法,使我們煩惱平息下來,怎麼能一樣?不一樣。因此二十五輪都要懂得,隨時要調整自己身心平衡,隨時要保持自己身心的清淨,哪能用一個方法?好比害病,我們得這個病不單純,太多種了,頭也痛,腳也痛,到處都是毛病,一種藥管一樣,治一樣,那個地方管不到,所以必須用很多種藥,哪個地方發作,用什麼藥來對付那一樣,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你要懂得對治自己,這就是自度,要懂得。

   如果你要教化衆生,你要懂得這許多方法來救別人,單懂一門不行,絕對沒有說是一種藥醫好一切病的。雖然經 典裏面古大德常說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是阿伽陀藥,無病不治,但是要知道一句阿彌陀佛裏面就有二十五輪在裏頭,所以它才能治一切病。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別看這個音聲沒有錯,可是念的心不相同,用意不相同,有人這一句阿彌陀佛,用意是在奢摩他,有人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意思在叁摩,有人意思在禅那,不一樣。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意思在哪裏?你有意思才能對治病,對治自己毛病,才有修有習,你要是什麼都不曉得那就跟叁歲小孩唱國歌,「叁民主義,吾黨所宗」,他唱得很好,你問他什麼叫叁民主義?不曉得,什麼叫吾黨所宗他也不知道,那就變成這樣了,一點用都沒有,變成唱佛,唱佛歌,就不叫念佛。到辯音菩薩章,我們再詳細的來研究。

   講義【常持此輪,隨順修習,不久得證涅槃。佛爲示輪觀隨修,故說此經 。】

   這是第七個別因緣。《圓覺經 》像我們這樣講法,給諸位說,很難得,這樣的細講很不容易。因爲一般講經 ,前面玄義頂多兩個鍾點就講完,爲什麼?長講沒有人聽了,把聽衆都講跑掉。他來聽,聽了這麼多次還沒有聽到經 文,算了,不聽了,就跑掉。所以這樣詳細講,這種因緣非常的殊勝,愈詳細愈能幫助諸位開悟。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圓覺經 第六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