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 第六集▪P3

  ..续本文上一页、太麻烦,所以把它归纳为二十五类,这里讲二十五轮,正如同在《楞严经 》里面讲的二十五圆通章,虽然名字都是二十五,可是二十五数字的来源不一样。《楞严经 》这个二十五是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七大,是从境界上来的,换句话说,就是从根尘上来的。这个地方二十五轮是从「奢摩他、三摩、禅那」,完全是从修行功夫上而说的。虽然都是二十五,里面的内容不相同。

   讲义【七、为示轮观随修故。圆觉清净,本无所修习,及能修习者。】

   『圆觉清净,本无所修习』,这句话就是《大乘起信论》所讲的本觉,「本觉本有」,当然不需要修习。

   讲义【依於未觉,幻力修习,便有二十五轮。】

   可见得我们讲到修学,讲修行,都是依本觉而有不觉,依不觉才有奢摩他、三摩、禅那的修学,修行理论的依据从这儿来的。把它分类,前面大类有三,再分则有二十五。这里面顶重要的是『幻力修习』,如幻三摩地。这就是说明你不要把它看作是真实的,你要是把这个东西看作是真实的,你错了,为什么?你有分别执著了,所以给你讲的是幻力修习。你也不能把它看成是假的,你要把它看成是假的,你也错了,为什么?还是起分别执著,这个东西难。所以幻力在此地不好讲,非真非假还错,亦真亦假也错,佛在大乘经 常说的「离四句,绝百非」,才是「幻力修习」,这四个字在这一段是关键。因此我们的修学,要不要认真?要认真、要用功,可是你又不能真的起个心,「我要用功、我要认真」,那又错了。这里头的意思确实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家要很细心的去体会,凡是遇到重要的,我总给诸位点醒。这就是经 要读,我们讲注解你多多来听,为什么?你要不听,你看过去之后,你不晓得哪个字重要,你不知道关键在什么地方,看了之后,你还是不得其门而入。

   「修」,这是讲修正,把我们很多错误的观念、思想、行为修正过来。「习」是实习,讲「习」就是生活教育,我们修正了,修正之后在日常生活当中统统要做到,这叫习。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说,「学而时习之」,那个「学」就是此地的「修」,就是修正,学有觉的意思,「时习」,可见得还是要把它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佛法的修学也是如此。有修没有习,改正了,但是在生活上用不上,那没用处。必须要在你日常生活当中完完全全都用上,这学问有价值,为什么?学以致用。如果我们学这个东西日常生活用不上,那学这个东西干什么?学它没用处,学了之后要有用处。至於怎么用法,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最好的模范,你看看善财童子怎么用,你看看那五十三位善知识怎么用法。所以我们看,读这个书,你才看到这个应用自在,事事无碍,不仅是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种学问,这样的教学,才被人尊敬,才为人所推崇。

   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对於佛法普遍的误会,由於误会,当然他就排斥,这是真正的错误,很大的错误。如果中国古圣先贤都像现在人这个眼光来看佛法,佛法在中国早就灭了。现在人,我们要问,他为什么误会?因为他不读佛书。为什么不读佛书?他读不懂,一看到文言文就不看,这是很大的障碍。现在有人发心要把《大藏经 》翻成白话文,诸位想想,能不能把这个意思翻出来?大藏经 翻成白话文佛教就灭亡了,许多意思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怎能翻得出来?佛在《华严经 》里面讲过,《大智度论》里也讲过,「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

   从前国王大臣,你们去看中国历史,哪一个皇帝不请法师到宫廷里面去讲经 !皇帝请法师到宫廷来讲经 ,底下大臣还不听吗?为了巴结讨好皇帝也得要去听。所以中国从前历代帝王将相、读书人没有不懂得佛法的,佛法他懂得、他认识,所以他尊重推崇,道理在此地。现在纵然讲经 ,他太忙了,没有时间来听。想不想听经 ?想听,没时间,所以现在我们用电视、用录影带这个方法来帮助那些人。但是你要这些人来买录影带,他不会要的,再要送他,人太多了,这个费用太大,我们也送不起,这个是实际上困难,我们想帮助他,力量做不到,不是不想帮助他。他真正能够听个一、二部经 ,他对佛法在基本上有所了解,也许他就有兴趣,他就会深入的去研究它,所以接引也非常重要。我们图书馆目前是以各大专院校为接引的对象,我们能力还是很有限。

   这「二十五轮」就是八万四千法门的总纲领,《楞严经 》里面二十五圆通也是总纲领,但是角度不相同,这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

   讲义【以能修之机不一,致所修之门亦多,故答辩音所问,或单修,或双修,或圆修,或先单后双,或先双后单,各随根器。】

   『以能修之机不一』,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方法?能修的人,每个人的根机不相同,『致所修之门亦多』,所以所修的法门也多。『故答辩音所问』,这是释迦牟尼佛答辩音菩萨所问。或者是『单修』,就是「奢摩他、三摩、禅那」单修一种,或者是『双修』,里面选两种,或是『圆修』,圆修就是三种同时修,或者『先单后双』,或者『先双后单』,『各随根器』。从这几句话,诸位就应该体会到修行方法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死呆板的。为什么?如果你说我单修,我只修奢摩他,一生当中都修奢摩他,你很难成就,为什么很难成就?因为你自己的根性,你自己的性情早晚就不一样,早晨心里很愉快、很清净,到晚上生烦恼了。清净的时候用一种方法,使你更清净,烦恼的时候再另外用一种方法,使我们烦恼平息下来,怎么能一样?不一样。因此二十五轮都要懂得,随时要调整自己身心平衡,随时要保持自己身心的清净,哪能用一个方法?好比害病,我们得这个病不单纯,太多种了,头也痛,脚也痛,到处都是毛病,一种药管一样,治一样,那个地方管不到,所以必须用很多种药,哪个地方发作,用什么药来对付那一样,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你要懂得对治自己,这就是自度,要懂得。

   如果你要教化众生,你要懂得这许多方法来救别人,单懂一门不行,绝对没有说是一种药医好一切病的。虽然经 典里面古大德常说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是阿伽陀药,无病不治,但是要知道一句阿弥陀佛里面就有二十五轮在里头,所以它才能治一切病。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别看这个音声没有错,可是念的心不相同,用意不相同,有人这一句阿弥陀佛,用意是在奢摩他,有人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意思在三摩,有人意思在禅那,不一样。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意思在哪里?你有意思才能对治病,对治自己毛病,才有修有习,你要是什么都不晓得那就跟三岁小孩唱国歌,「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他唱得很好,你问他什么叫三民主义?不晓得,什么叫吾党所宗他也不知道,那就变成这样了,一点用都没有,变成唱佛,唱佛歌,就不叫念佛。到辩音菩萨章,我们再详细的来研究。

   讲义【常持此轮,随顺修习,不久得证涅槃。佛为示轮观随修,故说此经 。】

   这是第七个别因缘。《圆觉经 》像我们这样讲法,给诸位说,很难得,这样的细讲很不容易。因为一般讲经 ,前面玄义顶多两个钟点就讲完,为什么?长讲没有人听了,把听众都讲跑掉。他来听,听了这么多次还没有听到经 文,算了,不听了,就跑掉。所以这样详细讲,这种因缘非常的殊胜,愈详细愈能帮助诸位开悟。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圆觉经 第六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