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 第叁集▪P3

  ..續本文上一頁道不是修覺道。無明道在佛法裏頭有一個總名詞,叫做魔道,魔就是無明,所以不覺則迷。這個在第一章裏面,第一章文字不多,就是文殊菩薩這一章。

   本經 一共十二章,也可以稱之爲十二會,都行。這部經 的好處,每一章都可以獨立,換句話說,十二部小經 ,合起來稱一部《圓覺經 》,章章都獨立,章章都有一個宗旨。諸位要是受持背誦的確不難,你一章一章的去背,經 文長的也只一千字的樣子,短的像文殊菩薩這一章只有四百多字,很適合於背誦。這部經 等於是課本一樣,它有十二課,所以很好背誦。

   因地發心對我們修「理一心」的人來講非常重要,你要想一生當中成佛,你用這種方法來修行,你這一生一定可以得到,如果你的用心與這個相違背,你這一生沒有法子達到,在念佛法門裏面你得功夫成片,成就事一心不亂,或有可能,理一心是決定不可能的。如果諸位用這個方法,我們俗話說「取法乎上」,我們用這個最高明的方法,如果理一心要是達不到,事一心非常可能,換句話說,縱然事一心做不到,你這一生帶業往生可以保證,西方極樂世界保證你有分,決定不落空,爲什麼?因地心太可貴了。第二個因緣:

   講義【二、爲示離幻即覺故。】

   什麼叫覺?什麼叫迷?迷就是不覺,換句話說,何謂覺?何謂無明?無明就是不覺。第二章是普賢菩薩章,第二個因緣是普賢菩薩的因緣。前面一章著重在信,著重在理解,就是信解,正確的信解。這一段講修行,講稱性起修,這在一切修行法裏面是最高明的修行方法。

   本經 最重要的就是這兩章,文殊菩薩代表智、代表開悟,普賢菩薩代表證入,文殊菩薩代表悟佛知見,普賢代表入佛知見,他講的是行,行成證入。往後愈講愈淺,精華、最重要的是這兩章,這兩章是究竟了義,這兩章就像六祖大師一樣是接引上上乘人,不是接引大乘人;這兩章以下是接引大乘人。這兩章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一切經 的解行兩門的總綱領,我們能把總綱領把握到,諸位將來看一切經 ,總離不開這個總綱領,的確是不難理解。我們在講堂裏面多費一點時間跟大家來研究討論,我覺得這是值得的。這個玄義我們要有耐心的在一起研究。

   我過去在鳳山,煮雲法師有一次請我吃飯,辦了一桌很好的菜請我吃,真是難得,吃了一半他就告訴我,「這餐飯,法師,不好吃」,我說怎麼?「吃了之後,請你給我們講一部《楞嚴經 》」,把我嚇了一跳,真不好吃。《楞嚴經 》要很長的時間去講,我雖然沒有給他講這部經 ,我講了玄義,采取的本子就是圓瑛法師的《講義》,就是前面的玄義,用了七十多個小時,不講經 只講玄義。七十多個小時講《楞嚴經 》玄義,是我在講《楞嚴經 》玄義裏面講得最詳細的。玄義就是全經 的大意,大意給他講完了。

   『離幻即覺』,首先你要曉得什麼是幻?怎樣離幻?這是問題之所在。

   講義【佛告普賢:一切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這個『如來』是自己,諸位先要明白,不是釋迦牟尼佛,不是阿彌陀佛,這個「如來」就是自己的清淨法身,也是自己的理一心。理一心有,你自己沒有證得,雖沒有證得,你的確有理一心,爲什麼?『一切幻化』,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你的理一心裏頭變現之物。

   講義【不了如幻,是名不覺。】

   這是很重要的話。『了』是明了,你自己不明了這個事實,不明了一切萬法之所以然,這就叫『不覺』,這就叫無明。

   講義【若知幻化,即已離幻。】

   『知』就是覺悟,我們平常講的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就是此地「知」的意思。悟什麼?悟這一切法都是自己圓照清淨覺相裏面的東西,或者說原來就是自家理一心之物,這就叫『離幻』,可見得離幻不是把這一切境界舍離。你能離得掉嗎?離不掉,怎麼離你也離不掉。你離開這個都市跑到深山,鑽到洞裏去,那個洞還是一個境界。你放一把火把自己身體燒成微塵,微塵還在,你怎麼能離得掉?離不掉,而且你的神識過不了幾天又投胎了。《地藏經 》說得很清楚,人死了,神識七七四十九天之內他就投胎,中陰身時間不長,一般都不會超過四十九天。他在六道裏頭又投胎去了,他怎麼能離得開?離不開。所以這個離不是身離,也不是心離,身心都不離,而是什麼?悟就離了,離什麼?離不覺;離什麼?離迷。諸位要知道這麼一樁事情,你才曉得怎麼叫做離,否則的話,你念《華嚴經 》愈念就愈疑惑,你就念不通,爲什麼?你展開《四十華嚴》,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就是「離幻即覺」。人家怎麼離法?每一段經 文後面有「戀德禮辭」,禮辭就是離,樣樣事情他都參與,這世間各行各業,逆境、順境,無有一法他不參與,禮辭,辭是不著相,佛在《金剛經 》裏面教給須菩提尊者「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就是此地所講的離幻即覺。

   講義【既已離幻,即名爲覺。】

   就是這麼個意思。可見得不是離開這一切事,一切事、一切理你統統離不開的。底下舉一個比喻:

   講義【如人處夢,不知是夢。】

   一個人在作夢,在夢境當中。作夢的時候不知是夢,夢就是幻。

   講義【一知是夢,即已離夢。】

   知道自己作夢,夢境就離開了,你可以繼續不斷的作,自己清清楚楚,我在作夢,夢中的境界也很有趣味,那是什麼?遊戲神通,你在夢中就遊戲了,一切無礙,夢!你就得解脫,就得大自在,就是這麼回事情。

   講義【離夢即名醒覺。佛爲示離幻即覺,故說此經 。】

   這是講修行最高的方法。諸位讀《四十華嚴》,後面幾乎有一半的經 文,十地菩薩以上全都是講「如幻叁昧」,叁昧的名稱盡管不同,一定有如幻兩個字,他知道如幻就離幻了。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大方廣圓覺經 第叁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