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遺寄之意』。他教學也是如此,自己一定要開悟,一定要通達;若不悟,不通達,怎麼能把佛的意義翻出來。開經偈說得好,「願解如來真實義」。必須能解如來真實義,才能說得出來,才能介紹給別人。
反觀近代,有不少外國人翻譯佛經,把佛經譯成英文、或其他的外國文。然而譯經的人中文好,英文也好,但是對于佛法沒有開悟、沒有通達,翻譯的文稿就不能流通。我在美國參觀沈家桢老居士的圖書館,他非常熱心,不少年來,請了許多人譯經,也用了很多錢,現在這些譯稿堆積如山!他告訴我,沒有辦法出版流通。
我見到倓虛法師的《念佛論》英譯本,有一次在溫哥華講經,我將它附在《無量壽經》後面,有位周醫生英文很好,他看了之後告訴我,「法師,以後不要再印了,你花了冤枉錢!這翻譯的英文,中國人看不懂,外國人也看不懂。」我才曉得翻譯真是不容易!連倓虛法師的開示都翻譯得不能令人明白,何況經典?因此一定要『悟達爲先』。
『得佛遺寄』即得佛力加持。自己要不是真心學佛,不能契入佛境界,怎麼會得佛力加持。羅什大師就得佛力加持。現前在全世界,弘法人才非常缺乏,我也常常鼓勵大家要發心講經,發心弘法。這事亦難亦不難。如果得佛力加持就不難;不得佛力加持,太難了!怎樣才能得佛力加持?要發心願與佛相應,就能得佛力加持。若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恭敬心,就得佛力加持。假如摻雜一點點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就得不到佛力加持。
早年我在臺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習,李老師傳我四個字「至誠感通」。我們用真誠心來求,真誠到極處,與佛菩薩就有感應,感應就通達。這不是學來的,不是讀了很多經論、很多書,就會講。講得天花亂墬,也不是佛法。若是一百句佛法,九十九句講對了,還講一句錯的,就害死人。所以,不求叁寶加持、護念,凡夫確實沒有能力講經。講,要靠諸佛菩薩、叁寶加持;大家能聽得明白,聽了歡喜,也是叁寶加持。你們聽了很歡喜,不是我的能力,不是我會講,是佛光注照、叁寶加持;我不過作增上緣,就是一點誠意,真正發心續佛慧命、求願往生。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念念與佛相應,那有不往生的道理!
6、譯,易梵爲華語也。
『譯』是翻譯,將梵文原本翻譯成華文,中國的譯經事業自後漢至南宋,持續一千余年。
◎金剛經的旨趣(倓虛法師示此經大旨)
1、離相,成就解脫,消諸業。
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才能消業障,成就大自在,解除業系苦,永脫六道十法界。這是根據《金剛經》教義說的。
2、無住,成就般若,破諸惑。
「惑」是迷惑。破迷開悟的訣竅是「無住」。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而行布施」,如是生心布施落實于日常生活中,則自性般若智顯。
3、「無法」,成就法身,脫諸苦。
所有一切法相都是因緣所生,當體即空;當知虛空法界一切現象,原本是一個真心,一個自性,一個法身。故般若講緣起性空,一切法
了不可得。這才能成就法身,脫諸苦障。《般若心經》雲:「度一切苦厄」。『無法』,是將一切法都放下,心裏都無分別執著就成就清淨法身。故消業、破惑、脫苦是本經的旨趣。末後一條講得非常究竟徹底。
4、破叁心,除四相,爲發心之要務。
凡夫無始劫來莫不以爲我能執,我能得,而患得患失。一般人認爲身是我,聰明一點的人知道身不是我。什麼是我?能思惟、能想象、能感受苦樂的是我。西洋哲學家講「我思故我在」,這是認爲能思惟想象的心是我。佛在本經上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能執著的、能分別、能思惟、能得的心確實不存在,我是什麼?「叁心不可得」,這才是真的從根本上消業斷惑,不是從枝葉上用功夫。
妄想不可得,所得的不外乎「四相」,四相非實有。『我相、人相、由相對假立』的一種抽象概念,並非實有。「衆生」不是指衆多的人,它包括一切衆緣和合而生起的幻相;所謂動物、植物、礦物,以及一切自然現象(如下雨、刮風)都是『衆生相』。也是『由緣和合假立的』,夢幻泡影,了不可得,稱之爲衆生相。『壽者相』是指時間相續,如露亦如電,此是『由相續假而立』。絕非真實,全都是假的!
一切有情衆生所執著的事物是假的,能執著的心也是假的,果真明白此真相,還有什麼好執著,還有什麼放不下!宇宙人生萬事萬物真相大白,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心裏就得大自在。換言之,真心就現前,妄心沒有了,徹底了解一切現象皆是虛妄不可得。我們無知不明真相,因起堅固的執著,不肯放下。佛菩薩看此等芸芸衆生爲可憐愍者。如果諸法真有其事,佛不能說衆生是可憐愍者。因爲法相全是假的,怎麼打妄想,怎麼執著,都是一場空。不是人死了以後才一場空,現前就是一場空。若執著,現前就生無量煩惱,苦不堪言;將來輪回六道,永遠沒有出頭的日子。
《金剛經》幫助我們明了諸法事實真相,教導我們徹底放下,恢複自性。自性就是真心,即禅家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金剛經》的好處在此。
破處即是顯處,是同時,是一時。
破妄、真顯,『是同時,是一時』。不是先破妄再顯真,此處沒有先後次第。妄除一分,真就顯一分;妄除二分,真就顯二分。理可以頓悟;事要漸除。事上除一分,清淨心、般若智慧就顯一分。事上要真的放下,不要再執著,不要再分別,一定要依照經典的教訓,認真努力去做。這是將本經的綱要報告出來;學習掌握綱要,經文就不難領會。
(卷一完)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