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遗寄之意』。他教学也是如此,自己一定要开悟,一定要通达;若不悟,不通达,怎么能把佛的意义翻出来。开经偈说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必须能解如来真实义,才能说得出来,才能介绍给别人。
反观近代,有不少外国人翻译佛经,把佛经译成英文、或其他的外国文。然而译经的人中文好,英文也好,但是对于佛法没有开悟、没有通达,翻译的文稿就不能流通。我在美国参观沉家桢老居士的图书馆,他非常热心,不少年来,请了许多人译经,也用了很多钱,现在这些译稿堆积如山!他告诉我,没有办法出版流通。
我见到倓虚法师的《念佛论》英译本,有一次在温哥华讲经,我将它附在《无量寿经》后面,有位周医生英文很好,他看了之后告诉我,「法师,以后不要再印了,你花了冤枉钱!这翻译的英文,中国人看不懂,外国人也看不懂。」我才晓得翻译真是不容易!连倓虚法师的开示都翻译得不能令人明白,何况经典?因此一定要『悟达为先』。
『得佛遗寄』即得佛力加持。自己要不是真心学佛,不能契入佛境界,怎么会得佛力加持。罗什大师就得佛力加持。现前在全世界,弘法人才非常缺乏,我也常常鼓励大家要发心讲经,发心弘法。这事亦难亦不难。如果得佛力加持就不难;不得佛力加持,太难了!怎样才能得佛力加持?要发心愿与佛相应,就能得佛力加持。若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恭敬心,就得佛力加持。假如掺杂一点点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就得不到佛力加持。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习,李老师传我四个字「至诚感通」。我们用真诚心来求,真诚到极处,与佛菩萨就有感应,感应就通达。这不是学来的,不是读了很多经论、很多书,就会讲。讲得天花乱墬,也不是佛法。若是一百句佛法,九十九句讲对了,还讲一句错的,就害死人。所以,不求三宝加持、护念,凡夫确实没有能力讲经。讲,要靠诸佛菩萨、三宝加持;大家能听得明白,听了欢喜,也是三宝加持。你们听了很欢喜,不是我的能力,不是我会讲,是佛光注照、三宝加持;我不过作增上缘,就是一点诚意,真正发心续佛慧命、求愿往生。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念念与佛相应,那有不往生的道理!
6、译,易梵为华语也。
『译』是翻译,将梵文原本翻译成华文,中国的译经事业自后汉至南宋,持续一千余年。
◎金刚经的旨趣(倓虚法师示此经大旨)
1、离相,成就解脱,消诸业。
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才能消业障,成就大自在,解除业系苦,永脱六道十法界。这是根据《金刚经》教义说的。
2、无住,成就般若,破诸惑。
「惑」是迷惑。破迷开悟的诀窍是「无住」。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行布施」,如是生心布施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则自性般若智显。
3、「无法」,成就法身,脱诸苦。
所有一切法相都是因缘所生,当体即空;当知虚空法界一切现象,原本是一个真心,一个自性,一个法身。故般若讲缘起性空,一切法
了不可得。这才能成就法身,脱诸苦障。《般若心经》云:「度一切苦厄」。『无法』,是将一切法都放下,心里都无分别执着就成就清净法身。故消业、破惑、脱苦是本经的旨趣。末后一条讲得非常究竟彻底。
4、破三心,除四相,为发心之要务。
凡夫无始劫来莫不以为我能执,我能得,而患得患失。一般人认为身是我,聪明一点的人知道身不是我。什么是我?能思惟、能想象、能感受苦乐的是我。西洋哲学家讲「我思故我在」,这是认为能思惟想象的心是我。佛在本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能执着的、能分别、能思惟、能得的心确实不存在,我是什么?「三心不可得」,这才是真的从根本上消业断惑,不是从枝叶上用功夫。
妄想不可得,所得的不外乎「四相」,四相非实有。『我相、人相、由相对假立』的一种抽象概念,并非实有。「众生」不是指众多的人,它包括一切众缘和合而生起的幻相;所谓动物、植物、矿物,以及一切自然现象(如下雨、刮风)都是『众生相』。也是『由缘和合假立的』,梦幻泡影,了不可得,称之为众生相。『寿者相』是指时间相续,如露亦如电,此是『由相续假而立』。绝非真实,全都是假的!
一切有情众生所执着的事物是假的,能执着的心也是假的,果真明白此真相,还有什么好执着,还有什么放不下!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真相大白,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心里就得大自在。换言之,真心就现前,妄心没有了,彻底了解一切现象皆是虚妄不可得。我们无知不明真相,因起坚固的执着,不肯放下。佛菩萨看此等芸芸众生为可怜愍者。如果诸法真有其事,佛不能说众生是可怜愍者。因为法相全是假的,怎么打妄想,怎么执着,都是一场空。不是人死了以后才一场空,现前就是一场空。若执着,现前就生无量烦恼,苦不堪言;将来轮回六道,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
《金刚经》帮助我们明了诸法事实真相,教导我们彻底放下,恢复自性。自性就是真心,即禅家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金刚经》的好处在此。
破处即是显处,是同时,是一时。
破妄、真显,『是同时,是一时』。不是先破妄再显真,此处没有先后次第。妄除一分,真就显一分;妄除二分,真就显二分。理可以顿悟;事要渐除。事上除一分,清净心、般若智慧就显一分。事上要真的放下,不要再执着,不要再分别,一定要依照经典的教训,认真努力去做。这是将本经的纲要报告出来;学习掌握纲要,经文就不难领会。
(卷一完)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