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经 (第一集)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01
诸位同修,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觉经 》,这部经 在过去我们也曾经 讲过许多遍,这是一部大乘了义经 典,言简意赅,是一部非常好的经 典。在大乘论当中,像《大乘起信论》一样,文字不多,把整个佛法的义理全都包括,本经 也是如此,里面有理论,有修行的方法。在当年,华严宗第五代祖师,就是宗密大师,宗密的老师就是清凉国师,宗密是把《华严》的经 义完全在《圆觉经 》里面发挥,所以替《圆觉经 》写了好几种的注解,最著名的像《大疏》、《略疏》、《大疏之钞》、《略疏之钞》,后来研究《圆觉经 》的人都是以宗密大师的注解为依据。宗密的注子在台湾也有流通,当然比较有一点深度。
我们今天在自己讲堂里面来研究这部经 典,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我们可以长讲,以往我们在其他地方,在讲座里面,都是受时间限制。这一次我们采取的本子,是圆瑛法师的《讲义》。前面圆瑛法师有一篇自序,诸位自己去细细的看,相当的重要,也等於把全经 做一个概要的介绍,这个我们不讲。我们从《讲义》第一页,玄义这个地方讲起:
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
这是本经 具足的经 题,我们简称为「圆觉经 」。
讲义【今讲此经 ,依贤首宗开启十门。贤宗十门,前八门是悬示,第九门总释名题,第十门讲解经 文。今为便利听众起见,移第九门,总释名题,而为第一,令人一听,即得领知总题名义。然后研究诸门,有所标准,不致茫然。】
注子里面圆瑛法师说得很清楚,他是依贤首宗的十门开启,虽然是依贤首宗,但是他的次序稍微颠倒一下,因为十门开启解释经 题是列在第九,他把第九移在第一,一开头就讲经 题,然后这才按照十门开启的顺序来说。科判就从总释名题来研究。
讲义【此经 共有五名,乃如来金口,亲自命名。一、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二、修多罗了义,三、秘密王三昧,四、如来决定境界,五、如来藏自性差别。】
本经 在经 文里面释迦牟尼佛说了五个名题,第一就是『大方广圆觉陀罗尼』,第二是『修多罗了义』,第三是『秘密王三昧』,第四是『如来决定境界』,第五是『如来藏自性差别』。你要是问这部经 的内容,你从五个题目就全部能了解,你也晓得这部经 的重要性。「大方广」是说的法性,法性的体相用,「圆觉」就是佛,佛这个字通常翻成觉,小乘人也有觉,小乘人叫正觉,菩萨称为正等正觉,佛称为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圆觉,圆满了。「陀罗尼」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总持,总持法门。所以在题目里面,我们就能看出这部经 说的是什么。翻经 的大师定题目选经 题,在这个题他就把前面五个字都选用。
「修多罗了义」,修多罗是经 ,这是印度话,翻成中文就是经 典,经 典是了义的经 典。佛在「四依法」里面告诉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部经 是大乘了义经 典,这是把这部经 在大乘经 里面的地位、分量给我们说出来了,它是多么的重要。在今天这个社会里面,我们要讲大乘了义经 ,的确应当是以《圆觉经 》最为殊胜,因为它文字少,大家很喜欢。《华严》、《法华》、《楞严》也是了义经 ,分量太大,人家一看到就害怕,就不敢修学。看到《圆觉经 》只有薄薄的两卷,纵然圆瑛法师有这样详细的注解,也不过就是这么一册,这个分量我还可以学。《楞严经 》比这个多五倍,人家拿到手上,「这么多,这个我要到什么时候才看得完!」他就不敢学了,看《华严经 疏钞》更不必说了。它的好处是在此地,这部经 也特别为大家所欢迎,所以应当细讲。
「秘密王三昧」,这个名称跟《楞严》里面所说的「首楞严大定」是一样的意思。所以读《楞严经 》之后,再看《圆觉经 》就很容易理解,经 里面的意思就不难体会得到。本经 是显教的经 典,其中并没有密咒,不像《楞严经 》里面有五会楞严神咒,那里头还能说一点秘密,有一点密的意思在。本经 全是显说,显说称之为「秘密王三昧」,这是指它的意思太深密,说都说出来了,可是意思确实是深,有很深的深度,因为它是大乘了义经 典。这样深的经 ,也许我们会怀疑自己,这样一乘了义的深经 ,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我们初学的人怎么能学得懂?怎么能入得进去?我不晓得诸位有没有读过《法华经 》,如果对《法华》有相当的深度,你就会觉悟到,《法华经 》里面讲信,只要你能够信得真,纵然是没有念过书的人,不识字的人,一乘了义的大法一听就明了,像六祖大师一样,这种信心在佛门里讲是最深的信根,正是《华严经 》所讲的「信为道元功德母」。
因此一乘了义的经 典,诸佛菩萨也交代我们后人,不为不信者说,你跟不信的人讲没有用处。什么叫信?对於佛所讲的道理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清净信心,字字句句都能信受奉行,他就能悟入。信什么?本经 里头有最要紧的一句话,所以它称为修多罗了义经 ,那是有它的道理,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信不信?这句话,佛说法四十九年,讲这么多经 ,只有两部经 里头有,一个就是本经 《圆觉经 》,另外一部就是《华严经 》,这句话其他经 里面找不到。换句话说,你相不相信你自己本来是佛?我们今天讲信心就是讲这个信心,你要不相信我自己本来是佛,这个了义经 听了就没有受用。你相不相信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叫做了义,这叫「秘密王三昧」。信就能入,入,我们俗话讲证得,佛法里面常讲入,契入,你就入这个境界。
「如来决定境界」,决定里面没有一丝毫的疑惑,是诸佛果地上的境界。这些多半都是从法性理体上说的,「如来藏自性差别」,这是从相用上说的。果人自受用的境界是一真法界,他受用的法界是十法界,一真法界与十法界都是如来藏自性差别而显现的,著重在自性差别,差别即是无差别,不是真正有差别。
从这个题目里面就已经 把意思显示得清清楚楚,我们也能看出这部经 对於我们修学大乘佛法的重要性。特别是我们希望在很短的时间,能够把一乘了义大法的纲领掌握住,你能掌握住这个纲领,将来看一切大乘经 就容易,因为一切经 都超不出这个原理原则。所以我劝同修们,既然我们今天开始研究这部经 ,要特别重视,重视的程度要超过《楞严》,超过《华严》,《楞严》与《华严》跟它是一样的意思,但是那个经 文太长,不容易摄受,同时我们自己的根性以及现在生活的环境,对於摄受大经 有障碍,这个也是一样的大经 ,但是它文字少,受持文字多的不容易,受持文字少的比较方便多了。大论,像《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这都是一百卷的大论,的确不如受持《大乘起信论》,为什么?一部《大乘起信论》,把这两百卷的性相两大部论统统包括了。《起信论》只有两卷,所以会学的人要在这上下功夫。《起信论》我们在此地是细讲,《圆觉经 》在这里我们也采取细讲,我相信我们老同修应该不会感觉到困难,因为图书馆这些年来都是以大经 大论给诸位奠基础,现在是讲到真正精华的部分,也就是最重要的部分。
下面我们解释经 题,诸位翻开第二页,注解里面我们拣重要的来讲,不太重要的诸位看看就可以。
讲义【大方广三字是义,圆觉二字是法。】
『大方广三字是义』,义是义理,『圆觉二字是法』。法与义,是根据《大乘起信论》里面说的。宗密大师对於《起信论》有很深的研究。诸位要记住,《起信论》注解的祖师是华严宗第三代的贤首国师,贤首国师的《疏》。贤首以后,《起信论》的注解太多了。我们图书馆选的两种,一个是慈舟法师的,一个是一个日本人的,丰子恺翻译的这个本子,你们打开来看看,你会发现他们的科判完全用贤首国师的,不但他们不敢脱离贤首大师注释的范围,几乎所有注《起信论》的人都不敢违背贤首大师的这个范围。《起信论》在华严宗里面是一部重要的论典,宗密大师是华严宗的人,这种承受当然不例外。清凉疏钞《华严经 》,宗密疏钞《圆觉经 》,引用《起信论》的地方很多。
讲义【如《大乘起信论》所云,摩诃衍者,当有二种:一者法,二者义。所言法者,即众生心;所言义者,即体、相、用,三大之义也。】
『法』就是『众生心』。「圆觉在缠,即是众生如来藏心」,这句话我们要记住。圆觉哪个没有?人人都有,正因为是人人都有,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人人都有,你说「我现在没有了」,那是你迷惑颠倒。如果你果然没有了,释迦牟尼佛在经 上讲这句话,「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某某人例外」,要把你挑出去才行。你们在经 上有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把你挑出去,说你是例外的?没有,可见得你的圆觉并没有失掉。「在缠」,被什么缠住?被烦恼缠住,被知见缠住。因为你有烦恼,你有知见,所以你虽有圆觉,自己不晓得,佛菩萨看得清清楚楚,所谓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如是,各个都是放光动地。
《起信论》说得很好,「本觉本有」,本觉就是圆觉,「不觉本无」,不觉就是缠缚你本觉的,不觉是什么?无明,邪知邪见,这是本来没有的。我们今天迷在什么地方?本有的迷了,不知道它有,没有感觉到它存在,没有感觉到它在起作用;本来无的,认为它有,认为它存在,认为它很有用处,这就叫颠倒。本来有的你以为没有,本来没有的你以为它存在,这是颠倒。不觉本无,那就是无明本无,无明是烦恼障的根源,也是所知障的根源,换句话说,二障本无。你信不信?不相信,很难相信,那就是你善根不够。如果你相信,你就是圆觉会上的当机者,这部经 对你就很有受用,你听…
《大方广圆觉经 第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