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法、叁乘佛法,這是淺深次第。小乘裏面四果四向,大乘裏面五十一個階級,信、住、行、向,這都是世尊假設的淺深次第。在果證裏面有種種莊嚴,種種莊嚴是什麼?隨心所變。你心裏不相同,外面境界就生變化,依正都變化。正報是自己身體,身體起變化,相貌會變。人心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天比一天慈悲,他那個相慢慢變,就變成像菩薩一樣,別人一看生歡喜心。如果每天嫉妒瞋恨,他相也在變,慢慢就變成阿修羅、羅刹,人家看到恐怖,看到就害怕,相隨心轉。這個正報身在變,環境也在變,環境是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這個地方人心地都善良,都忠厚老成,這地方沒有天災人禍,居住的環境依報好。新加坡這個地方許多外國人都贊歎,爲什麼贊歎這個地方?這個地方的老百姓老實、守法,這是其他地區比不上,新加坡雖然小,可以說是世界上模範城市。這是真的,多少國家到此地來,想學新加坡,這正確的。人人能守法,這個社會安定,社會安定才能夠繁榮,老百姓才能夠安居樂業,過幸福快樂的日子。佛法爲我們講的,比這個更深入,佛法讓每一個衆生,自動自發改過遷善,斷惑證真,這又是世間法所不能比的。由此可知,佛法裏面講許許多多淺深次第,是假設的,經上常常有「是名」,是名是顯示這個意思。
【無有定法這四個字,通貫一切。會得此義,頭頭是道。薦得少許,活潑潑地。於深義趣,自能領會。】
這四個字義趣很深很廣,要緊的我們能夠體會得。貫通一切,不僅是佛法,佛無有定法可說,也貫通一切世間法,世間一切法也是無有定法。你要問爲什麼無有定法?這個原因就是一切衆生的念頭,哪一個衆生有一定的念頭!起心動念千變萬化,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不定,生的法哪有一定?世間衆生心想不定,佛說法也就無定。佛所說的一切法,無非是衆生有感,佛就有說,衆生什麼感?起心動念就是感,衆生要沒有感,佛就無法可說。就是因爲衆生動念,動的念又無有一定,又無有定法,這是事實真相。所以這四個字,貫通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明白這個義理,明了這個事實真相,你就會頭頭是道。
薦得少許,這地方是你能夠契入一點點,薦得跟我們平常講契入是一個意思,一般講證得也是這個意思,你能證得一點點。或者我們再說得清楚一點,你能夠享受到一點點,這個薦得也是享受到,佛所講的這些理論與方法、境界,你真正得到一點,真正享受到一點,你所表現的一定是活潑潑的。就是我剛才講的,你在生活當中法喜充滿,快樂自在,一定會表現出來,於佛所講的甚深義趣自然能夠領會。所以佛法最重要的還是要實行,要去做,要一門深入。
有許多同修真正發了好心,在這部經上聽到佛一而再、再而叁、叁而四,不斷的在勸我們要受持讀誦、爲人演說,遍數聽多了,自然就受到感動,發心想爲人說經。怎麼個說法?講經好難,怎麼個說法?其實諸位不了解,古時候寺院叢林培養講經的人才,用什麼方法?複小座。今天師父在這裏講這一座經,講這兩個小時,到明天早晨,你也上臺把這兩個小時講出來,有這個能力,老和尚一定把他提拔出來,專門學教,這是講經的材料。如果沒有這個能力,就當護法,爲常住工作,爲常住工作叫內護,信徒是外護,爲常住服務,擔任常住的職事。有這個能力,培養出來做講經的人才。自古以來,我們在佛教寺裏沒有看到哪一個法師辦佛學院、辦培訓班,沒有!諸位去查查,沒有這個事情,統統是小座裏頭培養出來的。所以你如果要學,不難!你們在此地聽的,明天你就給人家去講去,找到你的親戚朋友,哪一個人要跟你講話,你就請他坐下來,你給他講《金剛經》,就行了。能講多少就講多少,這經上講四句偈,講一句也行,講兩句也行,講四句也行,活潑潑的,一點都不呆板。你真肯發這個心,真肯天天講,你能講上叁年,你有這個恒心、有毅力,叁年以後不知不覺你就成了法師。法師,在家出家都可以當法師,都可以講經。你要真幹才行,要很熱心去幹,很努力的去幹,這就學成功。哪有什麼方法技巧?沒有。自古以來,就這麼成就的。方法技巧,那不過是經驗的累積而已,哪來的方法技巧。學的時間多,遇到奇奇怪怪的事情多,在這裏面産生經驗,吃多少苦頭,受多少教訓,得一點經驗而已。頂重要的,就是熱心去複講,把我們所聽到的轉告別人,把我們自己修持所得的好處利益轉告別人,這就是弘法利生,就是續佛慧命。所以要記住,無有定法,這是《金剛經》上,也是一句最高的指導原則。
【因爲無有定法,所以不可執有,不可執無。】
有無都不能執著。
【必須離相反照,庶幾證入也。】
這一條很要緊,教給我們怎樣去證入。你要想證入這個境界,首先要無住,不著有,不住法相;不可以執無,不住非法相。法相跟非法相都不執著,心就清淨,清淨心就能反照。怎麼個反法?這個字的意思很深,讀《楞嚴經》看到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怎麼個反聞?反照就是反視,我們眼睛看怎麼能回頭看自己?這地方難,就是這個反字。反的意思是不看他的相,要看他的性,是從相上反歸到自性,那就成功了,是這麼個意思。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菩薩爲什麼覺而不迷?就是他懂得反照,懂得反聞。反聞跟反照是一個意思,《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用一個字做代表,用聞字做代表,在眼就是反視。所以你要曉得這個反字怎麼個反法,你才會用得上功夫。如果你要是不懂這個字的意思,你怎麼反?你天天想這個字,看,回頭看自己,想久了得神經病,麻煩可大!反都反不過來,怎麼反聞?我們聽到外面音聲,怎麼能夠叫他回過頭來聞自己?你要這樣想法,叫依文解義,叁世佛都喊冤枉!你就搞錯了!這個反,告訴諸位,從相上去見性,反過來要見它的自性。性是什麼?性是了不可得。
其實這些方法我在前面給諸位透露過,如果你要是很留意聽的話,你在這上一聽就明了,你就能會入意思。我在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佛告訴我們十法界依正莊嚴,真相是什麼?是一刹那九百生滅的相續相。《楞嚴經》上講,「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十法界依正莊嚴現象之生,是隨衆生心,應所知量,所以這些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佛教你無住;因爲這個相相續不斷,所以佛教你生心。生心跟無住與事實真相完全相應,證明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你能夠明白這個道理,見色聞聲你去觀察,刹那九百生滅的相續相,這是反聞,這是反照,你的心馬上就平等,絕對不會執著。爲什麼?不可得。不但外面境界相不可得,我能見能想的這個心也不可得,內外統統不可得,這就證入,這就入實相。前面講的,「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就現前。這是諸佛菩薩、法身大士他們修行的方法。我們凡夫很可憐,見到相隨著相轉,聽到聲隨著聲轉,這好聽、不好聽,煩惱都起來。諸佛菩薩聽,聽而無聽,視而無視。什麼原因?統統歸到自性,反聞聞自性,統統歸到自性,自性裏不可得,萬法平等,當體即空,他歸到這地方,他心多幹淨,他多自在,得大自在!今天時間到。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叁十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