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對你尊敬,所以讀經的場地他尊敬,人他更尊敬。我相信有這種經驗的人很多,這都可以證明這是事實。
受持此經,這一步進一步,受持是依教奉行,真正去做。廣爲人說,遇到人都給他講,當然講的方式、技巧是要有變化的。學佛的人講當然很方便,不學佛的人,甚至於排斥佛法的人,對佛法有反感的人,我們也有善巧方便來給他講。還有學外教的人,有一些外教很執著,認爲佛是魔鬼,沾都不可以沾的,我們也要以善巧方便來幫助他,把他這個錯誤的觀念轉過來。所以注意這個廣,遇到人都說,喜歡聽的人跟他說,不喜歡聽的人也跟他說,一曆耳根,永爲道種。
【則持說者,便是親近諸佛、菩薩等大善知識。】
親近諸佛菩薩、親近善知識,很難得!這正是世間所謂可遇不可求者,但是用這種方法就容易、就不難,這也是我們常常勸勉同修們的。佛法、世法要想有真實的成就,都必須要有師承。可是在這個時代當中,老師沒有了,到哪兒去找?沒有師承,師承斷絕。我們想成就怎麼辦?今人找不到,還可以找古人,這是個辦法。找古人,這個例子曆史很久了,在中國曆史上記載的,第一個是孟子,孟子以誰爲老師?以孔老夫子爲老師,但是在那個時候孔老夫子過世,不在了。不在怎麼以他爲老師?孔老夫子的著作在,他讀孔老夫子的書,照孔老夫子書裏面話去做,這就是孔子的學生,所以稱爲私淑弟子,在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他真的學成了,學得很像孔夫子,所以後人尊稱孔子爲至聖,孟子是亞聖,跟他差不多。以古人爲老師,那還有錯嗎?今人哪個是真有道德學問,哪個是假裝的,我們分不清楚,古人沒問題,大家公認的。這個路子就能走得通,而且非常安穩,也不怕老師不要我們,這世間有好老師,你去找他,他不收你,那很苦惱,找古人,他不會不收,問題是我們願不願意做他的學生,不會考慮他收不收你。學孟子這個情形,在中國曆史是大有人在,很出名的,像漢朝,寫《史記》的司馬遷,這在中國曆史上是大文豪。他的老師左丘明,諸位想想,左丘明是跟孔子同時代,司馬遷是漢朝的,相差幾百年,怎麼拜他做老師?左丘明有一部著作《左傳》,他就專念《左傳》,專學《左傳》。左丘明的手筆文章被他學去了,他學得很成功,唐宋八大家第一。以古人爲老師。在我們佛門也有明顯的例子,蕅益大師,這是我們淨土宗的,蕅益大師的老師是誰?蓮池大師。那個時候蓮池大師也往生了,往生了怎麼以他爲師?蓮池大師的著作在,蓮池大師的全集現在還在,還是完整的。蕅益大師專門學蓮池,學一家,依他爲老師。不是老師的東西不讀不看,看一個人的,他學成功了,蓮池是淨宗一代祖師,他也是一代祖師。學古人,今人不可靠。
我過去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我們拜他做老師,他不錯是接受我們拜師,拜完之後他給我們說:我不敢做你老師,我沒有條件做你老師,我只可以做你學長,在旁邊幫助幫助你。他勸我以印光法師爲老師,他介紹我的,印光法師是他的老師。謙虛!不像一般人很自大自負,我不比人差,你拜我做老師就可以。那種貢高我慢的氣焰,那就不是真善知識,真善知識一定是非常謙虛、非常恭敬,所以他叫我以印光法師爲老師。印光法師也不在了,大師的《文鈔》在,讀《文鈔》,依照《文鈔》裏面的教訓來修行,這就是印光法師的學生了。這的確是真正善知識,爲我們指出一條明路。我們學《彌陀經》,我們以蓮池大師爲老師,專學《疏鈔》;要以蕅益大師爲師父,就專學《要解》。這不會錯,決定有成就。今天我們講親近善知識,一定要用這個方法。我們學《華嚴》,以清涼爲老師,決定遵守清涼的《疏鈔》。懂得這個原則,善知識太多了,隨便我們挑選,哪一個跟我們有緣,我們都可以親近,都能成就。
【須知此經專明實相】
實相就是諸法實相,我們常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麼?佛在本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是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你要是明白,你才曉得佛爲什麼教你無住生心。佛說法的確是有事實做依據的,不是隨便說。因爲一切法的真相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教你無住,你住是錯誤的,因爲相不可得,你怎麼能住!相是怎麼回事情?佛在經上講,我想這個講法還是比喻,與事實必定還有差距。佛給我們舉例子,一彈指,大乘經上講的,力士是非常健康、有力氣的人彈指,一彈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彈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裏面有九百生滅。我們彈得快的時候,應該一秒鍾至少可以彈四次。四,就以這個數來算,我們可以辦得到,一秒鍾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兩個十萬八千。所有現象是個生滅的相,一秒鍾裏面有兩個十萬八千次的生滅。《楞嚴》上講得好,「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所以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看的相,是這種生滅相的相續相而已,它不是真的。沒有一樣是真正的存在,不但這一切物質、色法不存在,心法也不存在。
《百法》裏面講的有爲法:有爲法第一個是心法、心所法、不相應行法、色法,這統統叫有爲法,九十四大類。有爲就是有生有滅,就是刹那九百生滅,這是相續相。所以真的是了不可得,當體即空,你要住就錯了!告訴你應無所住,那是真話,與事實真相就相應。爲什麼叫你生心?因爲這個相是生滅相,它生滅,它不會斷的,它會變化;它是生滅相,但是它不會斷,它要繼續不斷的生滅,生滅當中它起變化,「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因爲唯識所變,所以教你生心,你善心,它就變成善果;惡心,它就變成惡果,所以教你生心。雖然生心,又要無住,才跟真相相應,跟實相相應。生心有住不是真相,無住不生心也不是真相,一定是生心無住、無住生心,那是實相。如果你要是契入無住生心,二而不二,實相就現前,實相現前就是自性現前。宗門所講的明心見性,你就見性;念佛人講理一心不亂,你就證得理一心。無住跟生心是一不是二。如果說兩邊不能成爲一樁事情,你沒有見性,沒得一心。能夠把這個事情看出來,原來是一不是二,這就行了,這就見性了。這個經是,
【專明實相,直指本心。】
本心就是自性、真如自性。
【受持之者,果能直下承當,依經起觀,則生福滅罪,徑證菩提,功德何可稱量。】
話說得很容易,我剛才把諸法實相給大家一分析,諸位總會有個概念。但是你還是放不下,還是要有住,你心裏頭還是有牽挂,還是有憂慮,你還是放不下。爲什麼你還放不下?你雖然聽說,沒搞清楚,果然真的搞清楚,你的憂慮牽挂決定沒有了。那個沒有了,就得大自在,那個生活真的是快樂幸福。心裏有憂慮有牽挂,你怎麼快樂得起來?你怎麼不憂慮?沒法子的。了解事實真相是看破,實在沒有看破,《金剛經》多念念,沒有時間念全經,就念「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多念念,念久了真的是虛妄,你就會放下。或者念末後這個四句偈,「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也好。常常念的時候,能幫助你看破,能幫助你了解事實真相,真了解,你自然就放下。
受持者,果能,果然能夠直下承當,真的看破,真的放下,就是直下承當。依經起觀,依照這部經上講的道理、講的事實真相,把錯誤的觀念換過來;起觀就是把從前錯誤的舊觀念換過來。則生福滅罪,當然什麼罪都滅掉。罪從心起將心忏,什麼心有罪?妄想心就有罪。換句話說,你心裏有念頭就有罪,有念就有罪。無念也有罪,這事情就麻煩,爲什麼?有念,你住在有;無念,你住在空,住在空、住在有都有罪,都不能解決問題。空有兩邊都不住就滅罪了,這是《金剛經》上說的。所以那個無住,不但有不能住,空也不能住;不住法相,不住非法相。法相是現象、是有邊,非法相是空邊,空有兩邊都不能住。住在有邊,你決定搞六道輪回,太苦了;住在空邊,你就到四禅天、無想天裏面去投胎去了,無想天是外道天,住空的人跑到那兒去。住空的功夫再更高一層,跑到四空天去了,出不了叁界。四空天裏頭,迷迷糊糊、混混沌沌的,定功失掉了,還是要輪回,還是要墮落。所以空有兩邊都住不得。修行斷了見思煩惱,還是空有兩邊不能住。見思煩惱斷了要住空,變成小乘阿羅漢、辟支佛,住偏真涅槃,偏真涅槃是住空,佛在大乘經上說這些人墮無爲坑,焦芽敗種,大乘經上常常喝斥這些人。斷了見思煩惱,空也不能住。空有兩邊不住,這叫行菩薩道,《金剛經》上是教我們這個方法。兩邊不住,滅罪,他又能夠廣行布施,那就生福。佛在經上說,應生無所住心而行布施,而行布施是生福,無所住心就滅罪,滅罪生福是最徹底的,徹底的滅罪,圓滿的生福。
徹底滅罪,圓滿生福,再往上提升,那就證大菩提,功德不可稱量。不但我們沒有辦法說,稱是說,說不出來,無法思量,一切諸佛如來也說不出。爲什麼說不出?因爲他稱性,性德無量無邊,真如本性裏沒有罪,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稱性的滅罪生福。可見得這個經之殊勝,這部經能夠在這個地方我們細講一遍,這個因緣殊勝很不容易。一般講《金剛經》,頂多叁十天,叁十天是草草率率的講,沒有法子細講,這一次我們不限時間能夠細講,因緣非常殊勝,這大家都有福,那個福報正如經中所說。好,我們念佛回向。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二十九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