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十九集▪P4

  ..续本文上一页他对你尊敬,所以读经的场地他尊敬,人他更尊敬。我相信有这种经验的人很多,这都可以证明这是事实。

  受持此经,这一步进一步,受持是依教奉行,真正去做。广为人说,遇到人都给他讲,当然讲的方式、技巧是要有变化的。学佛的人讲当然很方便,不学佛的人,甚至於排斥佛法的人,对佛法有反感的人,我们也有善巧方便来给他讲。还有学外教的人,有一些外教很执著,认为佛是魔鬼,沾都不可以沾的,我们也要以善巧方便来帮助他,把他这个错误的观念转过来。所以注意这个广,遇到人都说,喜欢听的人跟他说,不喜欢听的人也跟他说,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则持说者,便是亲近诸佛、菩萨等大善知识。】

  亲近诸佛菩萨、亲近善知识,很难得!这正是世间所谓可遇不可求者,但是用这种方法就容易、就不难,这也是我们常常劝勉同修们的。佛法、世法要想有真实的成就,都必须要有师承。可是在这个时代当中,老师没有了,到哪儿去找?没有师承,师承断绝。我们想成就怎么办?今人找不到,还可以找古人,这是个办法。找古人,这个例子历史很久了,在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是孟子,孟子以谁为老师?以孔老夫子为老师,但是在那个时候孔老夫子过世,不在了。不在怎么以他为老师?孔老夫子的著作在,他读孔老夫子的书,照孔老夫子书里面话去做,这就是孔子的学生,所以称为私淑弟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他真的学成了,学得很像孔夫子,所以后人尊称孔子为至圣,孟子是亚圣,跟他差不多。以古人为老师,那还有错吗?今人哪个是真有道德学问,哪个是假装的,我们分不清楚,古人没问题,大家公认的。这个路子就能走得通,而且非常安稳,也不怕老师不要我们,这世间有好老师,你去找他,他不收你,那很苦恼,找古人,他不会不收,问题是我们愿不愿意做他的学生,不会考虑他收不收你。学孟子这个情形,在中国历史是大有人在,很出名的,像汉朝,写《史记》的司马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大文豪。他的老师左丘明,诸位想想,左丘明是跟孔子同时代,司马迁是汉朝的,相差几百年,怎么拜他做老师?左丘明有一部著作《左传》,他就专念《左传》,专学《左传》。左丘明的手笔文章被他学去了,他学得很成功,唐宋八大家第一。以古人为老师。在我们佛门也有明显的例子,蕅益大师,这是我们净土宗的,蕅益大师的老师是谁?莲池大师。那个时候莲池大师也往生了,往生了怎么以他为师?莲池大师的著作在,莲池大师的全集现在还在,还是完整的。蕅益大师专门学莲池,学一家,依他为老师。不是老师的东西不读不看,看一个人的,他学成功了,莲池是净宗一代祖师,他也是一代祖师。学古人,今人不可靠。

  我过去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我们拜他做老师,他不错是接受我们拜师,拜完之后他给我们说:我不敢做你老师,我没有条件做你老师,我只可以做你学长,在旁边帮助帮助你。他劝我以印光法师为老师,他介绍我的,印光法师是他的老师。谦虚!不像一般人很自大自负,我不比人差,你拜我做老师就可以。那种贡高我慢的气焰,那就不是真善知识,真善知识一定是非常谦虚、非常恭敬,所以他叫我以印光法师为老师。印光法师也不在了,大师的《文钞》在,读《文钞》,依照《文钞》里面的教训来修行,这就是印光法师的学生了。这的确是真正善知识,为我们指出一条明路。我们学《弥陀经》,我们以莲池大师为老师,专学《疏钞》;要以蕅益大师为师父,就专学《要解》。这不会错,决定有成就。今天我们讲亲近善知识,一定要用这个方法。我们学《华严》,以清凉为老师,决定遵守清凉的《疏钞》。懂得这个原则,善知识太多了,随便我们挑选,哪一个跟我们有缘,我们都可以亲近,都能成就。

  【须知此经专明实相】

  实相就是诸法实相,我们常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么?佛在本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你要是明白,你才晓得佛为什么教你无住生心。佛说法的确是有事实做依据的,不是随便说。因为一切法的真相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教你无住,你住是错误的,因为相不可得,你怎么能住!相是怎么回事情?佛在经上讲,我想这个讲法还是比喻,与事实必定还有差距。佛给我们举例子,一弹指,大乘经上讲的,力士是非常健康、有力气的人弹指,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里面有九百生灭。我们弹得快的时候,应该一秒钟至少可以弹四次。四,就以这个数来算,我们可以办得到,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两个十万八千。所有现象是个生灭的相,一秒钟里面有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生灭。《楞严》上讲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所以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看的相,是这种生灭相的相续相而已,它不是真的。没有一样是真正的存在,不但这一切物质、色法不存在,心法也不存在。

  《百法》里面讲的有为法:有为法第一个是心法、心所法、不相应行法、色法,这统统叫有为法,九十四大类。有为就是有生有灭,就是刹那九百生灭,这是相续相。所以真的是了不可得,当体即空,你要住就错了!告诉你应无所住,那是真话,与事实真相就相应。为什么叫你生心?因为这个相是生灭相,它生灭,它不会断的,它会变化;它是生灭相,但是它不会断,它要继续不断的生灭,生灭当中它起变化,「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因为唯识所变,所以教你生心,你善心,它就变成善果;恶心,它就变成恶果,所以教你生心。虽然生心,又要无住,才跟真相相应,跟实相相应。生心有住不是真相,无住不生心也不是真相,一定是生心无住、无住生心,那是实相。如果你要是契入无住生心,二而不二,实相就现前,实相现前就是自性现前。宗门所讲的明心见性,你就见性;念佛人讲理一心不乱,你就证得理一心。无住跟生心是一不是二。如果说两边不能成为一桩事情,你没有见性,没得一心。能够把这个事情看出来,原来是一不是二,这就行了,这就见性了。这个经是,

  【专明实相,直指本心。】

  本心就是自性、真如自性。

  【受持之者,果能直下承当,依经起观,则生福灭罪,径证菩提,功德何可称量。】

  话说得很容易,我刚才把诸法实相给大家一分析,诸位总会有个概念。但是你还是放不下,还是要有住,你心里头还是有牵挂,还是有忧虑,你还是放不下。为什么你还放不下?你虽然听说,没搞清楚,果然真的搞清楚,你的忧虑牵挂决定没有了。那个没有了,就得大自在,那个生活真的是快乐幸福。心里有忧虑有牵挂,你怎么快乐得起来?你怎么不忧虑?没法子的。了解事实真相是看破,实在没有看破,《金刚经》多念念,没有时间念全经,就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多念念,念久了真的是虚妄,你就会放下。或者念末后这个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好。常常念的时候,能帮助你看破,能帮助你了解事实真相,真了解,你自然就放下。

  受持者,果能,果然能够直下承当,真的看破,真的放下,就是直下承当。依经起观,依照这部经上讲的道理、讲的事实真相,把错误的观念换过来;起观就是把从前错误的旧观念换过来。则生福灭罪,当然什么罪都灭掉。罪从心起将心忏,什么心有罪?妄想心就有罪。换句话说,你心里有念头就有罪,有念就有罪。无念也有罪,这事情就麻烦,为什么?有念,你住在有;无念,你住在空,住在空、住在有都有罪,都不能解决问题。空有两边都不住就灭罪了,这是《金刚经》上说的。所以那个无住,不但有不能住,空也不能住;不住法相,不住非法相。法相是现象、是有边,非法相是空边,空有两边都不能住。住在有边,你决定搞六道轮回,太苦了;住在空边,你就到四禅天、无想天里面去投胎去了,无想天是外道天,住空的人跑到那儿去。住空的功夫再更高一层,跑到四空天去了,出不了三界。四空天里头,迷迷糊糊、混混沌沌的,定功失掉了,还是要轮回,还是要堕落。所以空有两边都住不得。修行断了见思烦恼,还是空有两边不能住。见思烦恼断了要住空,变成小乘阿罗汉、辟支佛,住偏真涅槃,偏真涅槃是住空,佛在大乘经上说这些人堕无为坑,焦芽败种,大乘经上常常喝斥这些人。断了见思烦恼,空也不能住。空有两边不住,这叫行菩萨道,《金刚经》上是教我们这个方法。两边不住,灭罪,他又能够广行布施,那就生福。佛在经上说,应生无所住心而行布施,而行布施是生福,无所住心就灭罪,灭罪生福是最彻底的,彻底的灭罪,圆满的生福。

  彻底灭罪,圆满生福,再往上提升,那就证大菩提,功德不可称量。不但我们没有办法说,称是说,说不出来,无法思量,一切诸佛如来也说不出。为什么说不出?因为他称性,性德无量无边,真如本性里没有罪,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称性的灭罪生福。可见得这个经之殊胜,这部经能够在这个地方我们细讲一遍,这个因缘殊胜很不容易。一般讲《金刚经》,顶多三十天,三十天是草草率率的讲,没有法子细讲,这一次我们不限时间能够细讲,因缘非常殊胜,这大家都有福,那个福报正如经中所说。好,我们念佛回向。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十九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