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布施是有,不著相是沒有、是不有。怎麼是空而不空?不執著是空,但是不執著而行布施,行布施就不空了。這叫兩邊不著,這才真的背塵合覺,有體有用。體是空,相是有,空也不著,有也不著,空有二邊都不著,但是體相都能發揮它圓滿究竟的德用。它的大用大德,完全都明顯的顯示出來,這才是佛法,才是真正的大乘佛法,絕對不是消極,不是有體無用。一般人講積極,那個積極裏頭都有弊病,唯獨佛法是真實的積極。
【善男女,既發菩提心,故教以不住相布施。此處教之用功,必須達到真能無住,無一絲一毫之未盡方可。】
《金剛經》,江居士說這是極圓極頓的大教,他就是肯定這個意思。上半部是爲發菩提心人所說的,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他發了菩提心。什麼叫發菩提心?發學佛之心,以佛做榜樣,我向他看齊,我向他學習,我要學習得跟他一模一樣,這叫學佛。而不是我們現在講的學佛,學一點經典,學個念佛,甚至於學個法器,這不是《金剛經》上所說的發心學佛。本經釋迦牟尼佛做爲一切諸佛的代表,向釋迦牟尼佛學習就是向一切諸佛學習,是這個意思。我們修淨土的同修,是以阿彌陀佛爲代表,我們一切都要向阿彌陀佛學習,這才叫你是真的發菩提心。你一發菩提心,佛一定要教給你,怎樣能夠滿你的願,幫助你成佛,幫助你證得究竟的佛果,教你用功,教你不住相布施;一切諸佛如來都是用這個方法成就的,佛把這個方法教給我們,不住相布施。用功從哪裏下手?也教給我們,教給我們用功,必須這兩個字是全程肯定,一絲毫猶豫懷疑都沒有,也就是必定要這麼做法,要達到真能無住,真能無住就是真的不執著、不分別,要真正能達到。如果分別執著還有一絲一毫沒有幹淨的話,都不行,因爲你發心是要成佛,你不是成菩薩,不是成阿羅漢。成菩薩、成阿羅漢,你這個分別執著斷了很多,還有一點,那還講得過去。你是要成佛,成佛就是絲毫未盡都不可以,要斷得幹幹淨淨,像等覺菩薩那一品生相無明都不行,都不能夠存在的,都要把它斷幹淨。末後這一句是這一大段的總結。
經【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菩薩只要,『但』就是只要的意思,應當如佛所教的,你問雲何應住,這樣住就行了,這是歸結到住無住就對了,不可以有一個住處。
【歸結到無住乃是正住】
就像一切諸佛如來一樣。
【正指應無所住】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應無所住。你住什麼地方?住應無所住,那就對了。
【意謂(意思是說),但依我所教之二邊不住去修行。本以不住爲主,否則非大乘佛法。】
這一句話就肯定了,大乘佛法就是建立在無住的基礎上,如果你有住就不是大乘佛法,無住才是大乘佛法。我們再說得清楚一點,說得明白一點,住就是執著,大乘佛法不執著,不但世間一切法不執著,佛法也不執著,這叫大乘法,稍有執著就不是大乘佛法。從這個地方,我們也明白了,明白什麼?明白什麼叫做佛法,有分別、有執著的不是佛法,離一切分別執著,那叫做佛法。
《壇經》裏面記載著,六祖遇到印宗的時候,印宗法師難得、很不容易,不是普通人,印宗當年在廣東一帶是最有名的,最得大衆景仰的一位大法師。六祖在獵人隊裏頭住了十五年,離開獵人隊到廣州,碰到印宗法師在講《涅槃經》,這麼一個機緣碰了頭。以後印宗法師知道他是五祖忍和尚的傳人,就是禅宗第六代祖,對他立刻就加以恭敬,旁人做不到。聽六祖說法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問了一句:你在黃梅的時候,除了五祖傳法給你,五祖平常有沒有說,有沒有講這些禅定解脫?,六祖怎麼回答?「禅定、解脫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二法就有分別、有執著。跟這個經的意思,不就在此地嗎?有分別、有執著,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不二法是沒有分別執著。印宗給他剃度,所以六祖的剃度師是印宗,印宗把他剃度之後,再反過來拜他做老師,難得!希有!你說這個心量多大,你說他的心多清淨。在別人心量小的,我收你做徒弟,就很難得了,我再回過頭拜你做老師。他這一拜他做老師,諸位想想看,把六祖馬上就捧上去了,他本來是第一,現在六祖捧上去了,他在第一之第一。六祖的法緣那麼樣的殊勝,有那麼樣的成就,這個功德全是印宗的。六祖是非常人,印宗也是非常人,六祖遇不到印宗很難出頭。他要想在那邊弘法利生,達到相當的知名度能夠接引大衆,你要曉得要用多少年的時間,遇到印宗不費力了,印宗把他一下子擡起來了,等於說印宗幾十年都給他做基礎了,這是非常人。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六祖一生的成就,就是印宗的成就,實在講印宗比六祖還要高明,六祖成就還要一生度化衆生,還要一生教化;印宗的成就,等於說他是董事長,請一個總經理替他辦,他不要管事,他就成就了,你才曉得那叫真正高人。所以印宗,實在說應當是佛菩薩再來的,因爲凡夫沒有這麼大的度量,沒有這麼高的智慧。
又答「應無所住」,這是正式答覆他。說了這麼多,前面須菩提尊者問: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到這個地方才總結,才正式答覆他。意謂但依我所教之二邊不住去修行,這就是無所住。
【降伏及不住,兩事即一事。】
尊者請教兩個問題: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問了兩個問題,世尊答覆,把兩個問題合起來答覆,兩個問題實在講一個意思。降伏跟不住兩事,實在講就是一樁事情。
【修行下手,即是一舍字。舍,即破我執。究竟舍,我執方破盡。】
舍要舍得究竟,這是一句實話,所以到如來果地,真的無我了,「我」舍盡了。諸位想想,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誰沒破?「我」沒破,還有我!通常我們講,阿羅漢我執已經破了,已經不再有我了,不再把這個身當作我,不再把一切法當作我,微細的我念還是在,不過他不以身爲我,不以五蘊爲我,那就能出叁界,就脫離輪回。必須那個我的意念都沒有,那才行,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才能破得掉。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十四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