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四集▪P4

  ..续本文上一页布施是有,不著相是没有、是不有。怎么是空而不空?不执著是空,但是不执著而行布施,行布施就不空了。这叫两边不著,这才真的背尘合觉,有体有用。体是空,相是有,空也不著,有也不著,空有二边都不著,但是体相都能发挥它圆满究竟的德用。它的大用大德,完全都明显的显示出来,这才是佛法,才是真正的大乘佛法,绝对不是消极,不是有体无用。一般人讲积极,那个积极里头都有弊病,唯独佛法是真实的积极。

  【善男女,既发菩提心,故教以不住相布施。此处教之用功,必须达到真能无住,无一丝一毫之未尽方可。】

  《金刚经》,江居士说这是极圆极顿的大教,他就是肯定这个意思。上半部是为发菩提心人所说的,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他发了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发学佛之心,以佛做榜样,我向他看齐,我向他学习,我要学习得跟他一模一样,这叫学佛。而不是我们现在讲的学佛,学一点经典,学个念佛,甚至於学个法器,这不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发心学佛。本经释迦牟尼佛做为一切诸佛的代表,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就是向一切诸佛学习,是这个意思。我们修净土的同修,是以阿弥陀佛为代表,我们一切都要向阿弥陀佛学习,这才叫你是真的发菩提心。你一发菩提心,佛一定要教给你,怎样能够满你的愿,帮助你成佛,帮助你证得究竟的佛果,教你用功,教你不住相布施;一切诸佛如来都是用这个方法成就的,佛把这个方法教给我们,不住相布施。用功从哪里下手?也教给我们,教给我们用功,必须这两个字是全程肯定,一丝毫犹豫怀疑都没有,也就是必定要这么做法,要达到真能无住,真能无住就是真的不执著、不分别,要真正能达到。如果分别执著还有一丝一毫没有干净的话,都不行,因为你发心是要成佛,你不是成菩萨,不是成阿罗汉。成菩萨、成阿罗汉,你这个分别执著断了很多,还有一点,那还讲得过去。你是要成佛,成佛就是丝毫未尽都不可以,要断得干干净净,像等觉菩萨那一品生相无明都不行,都不能够存在的,都要把它断干净。末后这一句是这一大段的总结。

  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菩萨只要,『但』就是只要的意思,应当如佛所教的,你问云何应住,这样住就行了,这是归结到住无住就对了,不可以有一个住处。

  【归结到无住乃是正住】

  就像一切诸佛如来一样。

  【正指应无所住】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应无所住。你住什么地方?住应无所住,那就对了。

  【意谓(意思是说),但依我所教之二边不住去修行。本以不住为主,否则非大乘佛法。】

  这一句话就肯定了,大乘佛法就是建立在无住的基础上,如果你有住就不是大乘佛法,无住才是大乘佛法。我们再说得清楚一点,说得明白一点,住就是执著,大乘佛法不执著,不但世间一切法不执著,佛法也不执著,这叫大乘法,稍有执著就不是大乘佛法。从这个地方,我们也明白了,明白什么?明白什么叫做佛法,有分别、有执著的不是佛法,离一切分别执著,那叫做佛法。

  《坛经》里面记载著,六祖遇到印宗的时候,印宗法师难得、很不容易,不是普通人,印宗当年在广东一带是最有名的,最得大众景仰的一位大法师。六祖在猎人队里头住了十五年,离开猎人队到广州,碰到印宗法师在讲《涅槃经》,这么一个机缘碰了头。以后印宗法师知道他是五祖忍和尚的传人,就是禅宗第六代祖,对他立刻就加以恭敬,旁人做不到。听六祖说法佩服得五体投地,他问了一句:你在黄梅的时候,除了五祖传法给你,五祖平常有没有说,有没有讲这些禅定解脱?,六祖怎么回答?「禅定、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二法就有分别、有执著。跟这个经的意思,不就在此地吗?有分别、有执著,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不二法是没有分别执著。印宗给他剃度,所以六祖的剃度师是印宗,印宗把他剃度之后,再反过来拜他做老师,难得!希有!你说这个心量多大,你说他的心多清净。在别人心量小的,我收你做徒弟,就很难得了,我再回过头拜你做老师。他这一拜他做老师,诸位想想看,把六祖马上就捧上去了,他本来是第一,现在六祖捧上去了,他在第一之第一。六祖的法缘那么样的殊胜,有那么样的成就,这个功德全是印宗的。六祖是非常人,印宗也是非常人,六祖遇不到印宗很难出头。他要想在那边弘法利生,达到相当的知名度能够接引大众,你要晓得要用多少年的时间,遇到印宗不费力了,印宗把他一下子抬起来了,等於说印宗几十年都给他做基础了,这是非常人。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六祖一生的成就,就是印宗的成就,实在讲印宗比六祖还要高明,六祖成就还要一生度化众生,还要一生教化;印宗的成就,等於说他是董事长,请一个总经理替他办,他不要管事,他就成就了,你才晓得那叫真正高人。所以印宗,实在说应当是佛菩萨再来的,因为凡夫没有这么大的度量,没有这么高的智慧。

  又答「应无所住」,这是正式答覆他。说了这么多,前面须菩提尊者问: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到这个地方才总结,才正式答覆他。意谓但依我所教之二边不住去修行,这就是无所住。

  【降伏及不住,两事即一事。】

  尊者请教两个问题: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问了两个问题,世尊答覆,把两个问题合起来答覆,两个问题实在讲一个意思。降伏跟不住两事,实在讲就是一桩事情。

  【修行下手,即是一舍字。舍,即破我执。究竟舍,我执方破尽。】

  舍要舍得究竟,这是一句实话,所以到如来果地,真的无我了,「我」舍尽了。诸位想想,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谁没破?「我」没破,还有我!通常我们讲,阿罗汉我执已经破了,已经不再有我了,不再把这个身当作我,不再把一切法当作我,微细的我念还是在,不过他不以身为我,不以五蕴为我,那就能出三界,就脱离轮回。必须那个我的意念都没有,那才行,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才能破得掉。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四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