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五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23-005
請掀開經本第二卷,第二頁第五行,從第八小段看起:
昨天將「如是」兩個字簡單的介紹出來,雖然說得很簡單,但是這意思非常重要。不僅如是兩個字,我們要會歸自性,即使全部的《金剛經》,字字句句都要知道這樣去領會,受用就大了。
【我】
從相上來看,是阿難尊者升座複講時候的自稱。會歸到自性當中,就是:
【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常樂我淨之我。】
我們凡夫執著這個身是我;比較智慧高的,很聰明伶俐的,他曉得這個身不是我,於是誤會,把能思惟、能想像的稱之爲我;都是錯了,都是分別、執著。
「我」的定義,在佛法裏面說得很多,最要緊的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主宰的意思,一個是自在的意思。如果我們從這兩個意思來觀察,就知道身裏頭沒有我,能夠思惟、想像的這個裏面也沒有我。爲什麼?主宰是自己做得了主,我們這個身生老病死,刹那刹那在變化,做不了主,這裏頭沒有主宰。能夠思惟、想像的念頭,我們講心,那個念頭也在刹那變化。前念滅了,後念又生,生生滅滅不能叫它停住。由此可知,這裏頭也沒有主宰的意思,更沒有自在的意思,哪來的我?可是佛告訴我們,真的有我,也就是說真有主宰、真有自在,「真我」。
真我是什麼?真我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永恒不變;真正做得了主宰的,永恒不變的,這是我。所以「常樂我淨」,那個「我」是真的;這四個字都是真的,真常、真樂、真我、真淨。說實在的話,常樂我淨這四個字,在我們凡夫身上沒有,四個都沒有,凡夫的妄心裏面,那個心就是念頭,妄心裏頭也沒有,這四個字決定找不到的。到什麼時候有?佛告訴我們,法身有這四種德:常樂我淨,般若 裏面也有四淨德,解脫裏面也有四淨德。法身、般若 、解脫,佛門裏面稱爲叁德密藏,叁德密藏裏都具足這四德,所以有真我。「心佛衆生,叁無差別」,是一而叁,叁而一。心佛衆生,是相上有差別,性是一個,體性是一個。所以這個「我」,會歸到自性,是常樂我淨的真我。我們念佛人,從清淨心裏面去證得,清淨心裏面就有真我。「破空間障礙」,超越空間了。
【聞】
要像觀世音菩薩在楞嚴會上所說的:
【反聞聞自性】
凡夫耳根都向外攀緣,所以被外面塵境汙染了清淨心。佛菩薩比我們高明,他的聞向內,他不向外。反聞,向內聞自性。所以他們不但是明心見性,而且是究竟圓滿的證得自性,他會用功。我們讀這兩個字,不要想到阿難尊者升座念「如是我聞」;讀到這個字就想到,自己切實用功的訣竅,這才真正得利益。
【「一時」,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叁際心不可得,破時間障礙。】
初學佛的同修,往往在經典上看到「一時」,總是免不了有疑惑。阿難尊者記性那麼好,凡事經曆一次永遠不會忘記,爲什麼在結集經的時候,不把時間寫清楚,某年、某月、某日、某時,釋迦牟尼佛在哪裏講的。這不是叫我們一看就很清楚很明白嗎?它沒有記載年、月、日、時,含糊籠統說個一時,這是很不能叫人心服口服。殊不知阿難尊者說這兩個字是別有用意,這是佛門常講,它有密意在。
時間,實在說是個抽象的概念。尤其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印度並沒有統一,像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一樣,許許多多小國家。中國算是不錯了,在夏、商、周的時候,雖然每一個小國都是獨立的,但是它有一個盟主,有一個大國爲大衆所尊敬的,都用它的曆法,所以中國曆史上的紀元比較好辦。印度沒有這個情形,沒有一個在國際上得到大衆尊敬的領袖,因此每一個小國都有自己的曆法,曆法不統一。而世尊當時講經說法,可以說是周遊列國,每個地方的曆法都不一樣,縱然阿難尊者記出來,我們也無從考證,沒法子考證。像現在我們世間所用的曆法,我們現在是用陽曆,大概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采用。在中國有農曆,在亞洲的西面,阿拉伯國家有回教曆,曆法都不一樣,月份日期都不相同。現在我們要記載曆法,要記哪一種曆?幾月、幾日?不但是費事,後人真的無從考證。一時的意思,省了。一時是真的,給你講年、月、日、時,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一時才是真的。
「一時」是一心、一念之時。如果你能夠到一心,不但空間超越了,時間也超越了。由此可知,時分跟方分,我們在《百法明門》裏面講的,方分就是空間,時分就是時間,屬於不相應行法,分類的時候分在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就是:它不是心法,它也不是色法;於心於色都不相應,可是它的確是從心法、色法裏面産生出來的一種抽象的概念。沒有實體,抽象的概念。時間跟空間都是一個抽象概念,都不是事實。事實是一真法界,一才是真的,二就是假的。諸位一定要記住,一就是真的。所以到一心、到一念,時空統統突破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完全明了;就真相大白,完全明了了。
「十世古今」,這是講時間,時間通常講叁世:過去、現在、未來。過去還有過去,有過去現在、過去未來,現在有現在過去、現在現在、現在未來,這樣就變成九世,加上根本的一世叫十世。「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就在這一念之間。一有分別執著就變成叁世、變成十世。如果離開一切分別、妄想,就是一真,一真是諸佛菩薩的境界。十法界是沒有見性衆生的境界,我們凡夫沒見性,聲聞沒見性、緣覺沒見性、權教菩薩沒見性,這些人住在十法界裏頭,因爲他有妄想、執著,離開妄想、執著,那就入一真法界。「叁際心不可得」,這是世尊在本經裏面告訴我們事實的真相。叁際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叁種心都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哪有過去、未來?沒有。有過去、未來這個念頭,你要警覺到你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
所以,突破了空間。現代的科學家,可以說相當的聰明,他們根據科學儀器觀測,依照數理來推論,知道空間是多維次的,也叫多因次。所謂是叁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科學家證明有十一度空間存在。從理論上來說,空間是無限的度數,理論上說。而佛法裏面告訴我們,確實是這樣的,空間確實是無限度數的。爲什麼會有這個現象?這個現象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裏面産生的。你看看我們的妄想多少?一切衆生的妄想加起來有多少?然後你才曉得,時空的維次是無量無邊,這麼來的。一念要是歸元,一切妄念斷了,再恢複成一念、一真,這個多維次的空間就不存在,恢複到一真。這個道理,大乘經上講得很多。
科學家能發現,不簡單!他雖然發現,他不知道如何突破空間,科學家說過,假如有能力突破空間,可以回到過去,也可以進入到未來,那就得大自在。佛法裏面有,佛教給我們用什麼方法突破?用禅定。就是說你心裏要知道,多維次的空間是怎麼來的,你了解它的原因,你把它的原因消除,問題就解決了。多維次空間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而來的,你要是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這問題就解決了。
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跟我們的世界,實在說是不同的空間。這個諸位要曉得,因爲我們常聽到古人所講,念佛法門往生,「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這話怎麼講法?你要是了解事實真相,你就會點頭,正確的,空間的突破。西方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是在不同維次的空間。所以生決定生、去沒去,空間轉變一下。就好像電視螢幕一樣,頻道換一換,螢幕沒有換,還是那個螢幕。生決定生,西方極樂世界現前,娑婆世界不見了,西方世界現前;還是這個一真法界裏面,沒有離開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像螢幕一樣,這就是事實的真相。因此一時才正確。
這在中國有很明顯的證明。學佛的同修大家都知道,隋朝,天臺山的智者大師,讀《法華經》讀到「藥王本事品」,他老人家入定了。定中他到靈鹫山,釋迦牟尼佛在那裏講《法華經》,他還進去聽了一座。出了定,回來告訴大家,世尊靈山一會現在還沒散!智者大師去釋迦牟尼佛一千多年,靈山一會還沒散,實際上他在定中突破時空,回到過去了,回到一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那個法會,他參加了。
「一時」,對我們來講,希望無窮。釋迦牟尼佛講《金剛經》那一會也沒散。只要我們能夠做到一時,你就可以參與這個法會。所以這個「一」是一心的時候。念佛堂裏面,老師父教導我們一心稱念。要一,不能二心念、叁心念,那不行,那個沒有感應,一心稱念就有感應。不但是世尊這一會沒散,一切諸佛的法會都沒有散過。底下一節:
【佛】
在事相上說,這是主講的人。六種成就,主講的人,就是指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見到佛像,聽到佛名,如何把它融歸自性?
【自性天真佛也】
「天」是天然,不是造作的,本來就是;「真」是不假。世尊在許多大乘經上說,一切衆生本來成佛。佛這個話是真話,不是妄語,也不是贊歎我們、誇獎我們,不是的,是事實真相,本來是佛,現在變成凡夫了。爲什麼變成凡夫?是你自己不敢承認你是佛,不敢當,不敢當,你太客氣了,你不敢當,不敢直下承當,這叫迷,這叫顛倒。「佛」是覺的意思,覺而不迷。見到佛像,聽到佛名,提醒自己,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都需要覺而不迷,這是佛的意思。覺,覺性是本有的,這個不是外來的。
我們念本師釋迦牟尼佛,本師是根本的老師,是第一個老師,我們叫他做本師,也就是說創教的這個老師,我們尊稱他爲本師。我們自稱爲弟子,這個關系很清楚,我們跟佛的關系是師生關系。佛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是他的學生。這樣的稱呼只有在學校裏有,只有在教育裏面有,宗教裏頭沒有。所以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宗教。我們用宗教的心態來學佛,你所得的很有限,你得的利益是宗教的,所以第一個觀念,我們一定要把它搞得清清楚楚。
佛的名號,就是他老人家教學的綱領。佛教導衆生…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