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70~79)▪P4

  ..續本文上一頁走到房門口,他們也進到了房門口,跟我說:“外面的形勢你知道嗎?”我說“我昨天看到了”,“你有什麼打算?”我說:“毛主席說過,知識分子的改造是長期的,我自己會處理。”“好,你自己處理噢。”就“咚咚咣”到別人家去了。

  裏邊有個也許是我前世冤家,他不服氣,就在門口貼了一張紙條:勒令24小時內交出。到了晚上我就把裏弄幹部請來,我說:“這些是經書,你看我當場燒掉。”裏弄幹部就到外面去說:“處理了,處理了。”我不打妄語,確實燒了。可是佛經我並沒有燒,我燒的是《四書》《五經》(衆笑),這也叫“經書”啦。

  這件事情雖然過去了,我想萬一他們重來怎麼辦?我就每天用很小的字抄在薄紙上,躲到一個平時沒人住,天天窗戶都關著的小房間裏抄,大熱天也不敢開一點窗,一點響聲都不敢出。整天地抄,這麼多的經書筆記都抄在裏邊。還做了一只小布袋,萬一紅衛兵來了,我就趕快把小布袋往頭頸裏一挂,衣服裏一塞,馬上跑掉。你把我家裏東西都打光,但是這個東西不能碰。我明明知道如果真的給紅衛兵抓住了,可能也要批鬥,但是我只想著保存。

  抄的時候一門心思只想完成,不起什麼念頭,抄完了又想到:萬一我沖出去的時候,被他們抓住呢?一摸,“是不是變天帳?”還不安全。最好抄在腦子裏,那樣誰也拿不走。所以從這時起我每天清早就出門,全上海繞一個圈,走到天黑才回到家。邊走邊四句四句地背,就這麼抄到腦子裏去。所以十年動亂也給了我很大好處,我的筆記都背得出,當然每天步行對我身體也有很大幫助。

  以後你們有機會能看到這套筆記,這個字小得真要用放大鏡來看。有人不信,哪有這麼細的鋼筆?我用的是工程繪畫筆,那是很細的!這也是我不顧生命危險,把法保護下去的一顆心,所以現在你們能夠聽到法。我這個老師其實並不聰明,講來講去都是能海上師的法,如果當年筆記都給抄走了,我可能也講不出什麼東西來。既然有法,護法神就會保護。

  今人頗于正法無知無解,

  凡棄舍如來正法者,實乃獅蟲,非實菩薩也

  “今人頗于正法無知無解,辄言我是大乘”,現在人連大乘小乘都沒搞清楚,就自命大乘。“而棄舍如來正法,實乃獅蟲,非實菩薩也”,聲聞乘的法全是如來的正法,怎麼可以不學,怎麼可以抛棄呢?抛棄聲聞乘的法就是抛棄法的根子。

  釋迦佛一開始就講苦集滅道。可我22歲進佛門,從沒有聽到哪位法師講過《阿含經》,也沒有聽到有講苦集滅道四谛法。因爲他們把《阿含經》、四谛法認作小乘,似乎不值得講。這樣豈不是把如來的正法抛掉了?如來會講不重要的法嗎?哪一種法是衆生不需要的?如果衆生不需要,如來講它幹什麼?

  現在東南亞國家對這些法研究得很好,他們出了很多書,確實好,人們稱之爲原始佛教。現在最不好的就是非但離開原始佛教,而且把佛教人爲地改變。佛教成了人教,佛教就不存在了。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78)

  ────────────────────────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盲目無知、自我龐大,

  促使了今天佛教正法衰落

  提要:

  ·摸彩領獎哄人多,不提倡弘法的人話也多

  ·盲目無知、自我龐大,促使了今天佛教正法衰落

  ·什麼叫“獅蟲”,它的罪過多大,背什麼因果,就勿用提了

  ·出家不忙學法弘法,卻忙與佛法修行無關的事,這種錯誤年青一代就不必繼承。

  摸彩領獎哄人多,不提倡弘法的人話也多

  今天我從報紙上看到有人搞免費摸彩,有人一摸,中的是叁等獎,當場給他八十元。其實這人是他們自己人,叫托兒,旁邊看的人被貪心所迷,他也不想一想,天下有這麼多好事嗎?他一摸是五等獎,那就必須要用二十元錢來買他一瓶洗發水,據說這瓶洗發水也值十元,足夠一半的本錢。結果花掉兩叁百元,帶了十幾瓶洗發水回家(衆笑)等真正要用了,打開一看,這個洗發水只值兩叁元錢。

  如今佛門有人說:只要一句就圓滿;後來越說越輕巧了,唸佛叁個月就能往生。還有人對佛經斷章取義、曲解佛法,篡改經文。還有人不依佛經,自說一套,給人的印象,好像講經說法不是在真修行,而不講經說法的地方,倒是真正修行。再這樣搞下去,佛法就消滅了。

  盲目無知、自我龐大,

  促使了今天佛教正法衰落

  有人從不講經說法,法都沒有,卻被稱爲法師,法都搞不清楚,開口就稱“大乘”,話說得越來越大,好比繡花枕頭一肚草包。盲目無知、自我龐大,這種現象就促使了今天佛教正法衰落。而真正的善知識拼著命也要護持正法,爲的是法不能滅!

  什麼叫“獅蟲”,它的罪過多大,

  背什麼因果,就勿用提了

  什麼叫“獅蟲”?獅子身上的蟲靠吸獅子的血過日子,它們對獅子是嚴重的擾亂。佛稱那些住釋迦佛的寺院、吃釋迦佛的飯,可是敗壞正法,使正法很快消滅的出家人,是獅子身上的蟲。已經講得這麼嚴重了,至于有多大罪過,背什麼因果,那就勿用提了。

  出家不忙學法弘法,卻忙與佛法修行無關的事,

  這種錯誤年青一代就不必繼承。

  我年輕時,成都有個老居士,邀請我一起去九寨溝看望某位師父,這位老居士有一次面對著對面的山峰,跟我說:“你就在這兒住個叁年十年,你可以從這個山頭飛到那個山頭。”當然是說說笑笑,結果還是下山。

  下山時有個小和尚與我們同路,他一路上很忙啊!佛在世時,佛弟子邊走路,邊背誦佛說的偈子。當年舍利弗在路上,聽到馬勝尊者在背緣起偈,舍利弗聽了就皈依佛門。這個小和尚卻是忙著把沿路有字的紙撿起來,裝入口袋。

  出家人撿廢紙幹什麼?我問他,他說:“是師父叫我做的。”我忽然想起來,舊社會有種風氣,叫“珍惜字紙”,撿回來就用火燒掉。師父傳徒弟,將來徒弟再傳徒弟,這不是傳燈,這是傳撿廢紙。出家弟子不忙學法、弘法,卻忙撿廢紙!

  所以我常說:老一輩的錯誤,年輕一代不必繼承。這不是看不起老一輩,是非好壞總要弄弄清楚,說到底咱們是佛的弟子啊!搞迷信、幹壞事、做毫無意義的事情全是愚,愚人幹愚事,還談什麼開智慧?這種人住釋迦佛的廟,吃釋迦佛的飯,穿釋迦佛的衣,抛棄如來正法,並不是實實在在的菩薩。

  一、攝取于僧 二、令僧歡喜

  叁、令僧安樂 四、未信者信

  五、信已增長 六、難調者調

  七、慚愧者安 八、斷現有漏

  九、斷當有漏 十、正法久住

  清定上師說~僧團中應令大衆歡喜,一念隨衆,衆人功德都有,一念不隨衆,衆人功德不得(皆失)

  七衆弟子合起來稱僧團,是正規的總的團體,未皈依者令其皈依,繼而令其安住八戒五戒學修,出家人人都趣向這一總的道路,正法久住。

  結戒義有十 遍通二百五

  (凡此二百五十戒每一戒皆含有此十種義故)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79)

  ────────────────────────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僧團裏要令大衆歡喜,

  令大衆安樂,依戒修,即能正法久住

  提要:

  ·攝取于僧即組成僧團,在僧團裏要令大衆歡喜,令大衆安樂

  ·戒能使未信者信,信者信心增長,難調伏者得以戒調伏,慚愧的人依戒忏悔,  亦能心安

  ·戒能斷現有的煩惱,能斷未來的煩惱,依戒修,即能正法久住

  ·沒有戒,沒有修持,沒有僧團,寫書的人也不能使正法久住

  攝取于僧即組成僧團,

  在僧團裏要令大衆歡喜,令大衆安樂

  製戒有十個意義。“一攝取于僧”,度衆生不僅僅是要把他引進佛門,應該是跟他作伴侶,一直引上去。沒有皈依的,要跟他講皈依道理,皈依了還沒有受戒的,要給他講受戒的好處,引導他受八戒五戒,乃至于出家。如果人人都趣向這條道路,就能夠正法久住,因爲這是修行的總路線。可現在都只是引進佛門就算了,最多引進來初一月半燒燒香磕磕頭,那是遠遠不夠的。

  “二令僧歡喜”,在僧團裏邊最重要是使大衆歡喜,那你必須要隨衆。大衆怎樣你也怎樣,大衆對你就歡喜。假如你來一個特別,還以暴露怪樣子爲得意,那樣大衆對你就不歡喜了。一念隨衆,大衆的功德也有你一份;一念不隨衆,大衆的功德你就得不到了,因爲你脫離群衆。

  雁尚且知道隨衆,天上的雁總是排著隊飛,如果飛到外邊去了,成了孤雁,那是很可憐的。有時候群雁裏也有菩薩,一般菩薩到六道度衆生,如果他投到雁裏,他就是這一群雁裏的王。西安有座大雁塔,這是玄奘法師同皇帝講起印度大雁的事情,皇帝受感動而建造的。這只雁就是菩薩化身!

  “叁令僧安樂”,僧團首先要有組織,然後使來的人歡歡喜喜,然後使大家和合,那樣才能安樂。

  戒能使未信者信,信者信心增長,難調伏者

  以戒調伏,慚愧的人依戒忏悔,亦能心安

  “未信者信”使信心不足的人,生起信心。在戒上來說,要信戒的功德。“信已增長”,已生起信心的人還要不斷提高他的信心,增長他的功德。“難調者調”,對難以調伏的人,你拿出戒律來,有法可據,他就沒話說了。“慚愧者安”,許多人心裏老是不安,總覺得很慚愧,因爲以前做錯了事,如果能夠根據戒去做,就不會做錯事了。還能忏悔自己的錯誤,提高自己的一切,也就心安了。

  戒能斷現有的煩惱,能斷未來的煩惱,

  依戒修,即能正法久住

  “斷現有漏”,現世就能斷你的煩惱。“斷當有漏”,未來的、後世的煩惱,今世也能斷得掉,這樣一來,當然現世就能證阿羅漢果。最後歸納到“正法久住”,僧團組織得好,能夠弘揚正法,能夠清清淨淨,就能使正法久住,否則的話正法是很難久住。這是講戒的威力。

  沒有戒,沒有修持,沒有僧團,

  寫書的人也不能使正法久住

  現在社會上有文化的人也在研究佛教,也出了一些書,但他們不能使正法久住,因爲他們沒有組織,沒有僧團,也沒有修持。他們往往一面看佛經,一面又看了很多其他的書,這些書裏的錯誤觀點,他也接受下來。連現在佛門裏的人看了他們的書,也說錯了話。例如稱釋迦佛爲“佛祖”,佛是佛陀,祖是祖師,怎麼可以並在一起?釋迦佛可不是一切佛的祖先。《法音》月刊第一頁是“佛言祖語”,把佛跟祖分開來說,這就對了。

  

  [轉載自-佛教菩提心網]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70~79)》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