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是要依戒依法修行
■ “勤修諸善根”是自利,“不舍菩薩業”是利他,修菩薩法的人,菩薩事業
可不能舍掉
■ 大乘也要斷煩惱,小乘也要斷煩惱;不管修小乘大乘,修行總要斷煩惱,
不斷煩惱不叫修行
■ 大乘有菩提心功德,有了菩提心的利他功德,你修的道就叫菩提大道
■ 沒有法,這種度衆生僅僅是哄哄熱鬧,度來度去衆生還是在生死流轉裏
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功德水都不修,
又說這個宗不好,那個宗不行,全是離開了佛經在盲修瞎煉
有人說“我是專門求生淨土的”,往生淨土難道不要自利利他啊?你是不是根據《佛說阿彌陀經》修淨土法門的?《佛說阿彌陀經》裏講得很清楚,“八功德水”是比喻八正道,這八種功德你修了沒有?“七菩提分”,即是七覺支,“五根五力”,這些全是叁十七道品裏的法,你修了沒有?
你什麼都不修,離開了《佛說阿彌陀經》,離開了《佛說無量壽經》,又天天在謗法,說這個宗不好,那個宗不好,也不修《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你這個修完全離開了佛經,成了盲修瞎練。
真正的修行人,要回到法上來,
才能做到自利利他,修行就是要依戒依法修行
整天唸一句,不要法、不求懂,離開了法,既沒有自利又沒有利他,這是魔在破壞。釋迦佛說過,離開佛經一個字就是魔說。天魔波旬跟釋迦佛說過:“如來在世,我沒有能力破壞你的法,如來涅槃我就要破壞你的法。”怎麼破壞啊?就是叫佛弟子把法搞亂、顛倒、篡改,最好完全不要,那麼佛弟子都變成魔子魔孫、魔的伴黨、魔的眷屬。所以有覺悟的佛弟子,作爲真正的修行人,要回到法上來,修行就是要依戒依法修行。
“勤修諸善根”是自利,“不舍菩薩業”是利他,
修菩薩法的人,菩薩事業可不能舍掉
自利就是“勤修諸善根”,利他就是菩薩法。大乘佛教要發菩提心,要修菩薩行,至少要學一學菩薩行。所以我們都應該有這樣的覺悟:我們勤修諸善根,不是只爲自己了脫生死,而是爲了將來能引導一切衆生成就佛道。有了這顆菩提心,就應該“不舍菩薩業”──利他的事業不能抛掉。
大乘也要斷煩惱,小乘也要斷煩惱;不管修小乘大乘,
修行總要斷煩惱,不斷煩惱不叫修行
大乘跟小乘自利的方法是一樣的,比如說小乘修到阿羅漢果,脫離生死輪回不再流轉;大乘修到成佛,也不再流轉;即使沒到成佛,有阿羅漢斷煩惱的功夫,也不會流轉。大乘也要斷煩惱,小乘也要斷煩惱;不管修小乘大乘,修行總要斷煩惱,不斷煩惱不叫修行。
大乘有菩提心功德,有了菩提心的利他功德,
你修的道就叫菩提大道
爲什麼大乘殊勝?區別就在大乘有菩提心功德、有度衆生利他功德,有了菩提心功德,你就是大乘;沒有菩提心功德,你就是小乘。有了菩提心的利他功德,你修的這條道就叫菩提大道,好比皇帝走的道路那麼寬廣、平坦,現在話叫康莊大道,又有句話叫光明的前程。這條路又大、又平坦、又筆直,又是亮堂堂的,好比古時候國王出巡走的都是大路,場面很大、很莊嚴、天氣晴朗、光明充滿。
沒有法,這種度衆生僅僅是哄哄熱鬧,
度來度去衆生還是在生死流轉裏
我年輕時學佛,經常聽到:中國是大乘佛教。可是大在什麼地方?看看佛弟子,心量大多不大,臉上也不開太陽,走的都並非大路,僅僅是口號喊得大,缺乏實際行動。有時候高興了,來湊一個熱鬧,也算是在發菩薩心度衆生了。其實沒有法,你這種度衆生僅僅是哄哄熱鬧。度衆生要以法去度,你沒有法咋度衆生?聽來聽去就是講講因果報應,要做好事,別做壞事,這叫人天道!如果不講四谛法、十二因緣、戒定慧,不講出離法,更不講怎麼修菩薩道,你這樣度來度去,衆生還是在生死流轉裏。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6-4)(總第36)
───────────────────────
傅味琴 講于1998.11.19
不能僅僅培福求福報,要在菩薩
事業上不畏難、不退舍,這才叫法供養
提要:
■ 如果一個人布施是爲了求福報,就不能叫菩薩
■ 不能僅僅培福求福報,要在菩薩事業上不畏難、不退舍,這才叫法供養
■ 口口聲聲“大乘佛教”的人,在動亂年代裏,毀佛像、燒經書,僅僅有少數
出家人頂住了危險,保存了寺院
■ 佛弟子退菩提心,必然會舍菩薩業,乃至會造極大的罪過
■ 我膽子很小,神經很脆弱,即使在恐怖年代裏,我從未退菩提心,能堅持
菩薩業
如果一個人布施是爲了求福報,就不能叫菩薩
有人在佛門裏修布施,爲了求更大福報,這種想占大便宜,像釣魚那樣,能叫菩薩道嗎?菩薩是不考慮自己,不求回報,不求功德,也不求福德的。如果一個人布施是爲了求福報,就不能叫菩薩。
不能僅僅培福求福報,要在菩薩
事業上不畏難、不退舍,這才叫法供養
這些人口裏喊六度萬行,行動上都在搞人天福報,僅僅培培福報罷了,連生死輪回都跳不出來,遇到困難馬上往後一縮。常聽人家說:“這個人我了解的,你別看他現在說的話好聽,真正要他挺身站出來,他就後退了。”一遇到困難個個不吭聲,遇到順利個個興高采烈,那叫菩薩嗎?菩薩是不舍菩薩業啊,對菩薩的事業無論什麼困難也不舍掉,也不後退,這才叫法供養。
口口聲聲“大乘佛教”的人,在動亂年代裏,
毀佛像、燒經書,僅僅有少數出家人頂住了危險,保存了寺院
平時那些口口聲聲“大乘佛教,六度萬行”的人,十年動亂裏,打佛像的打佛像,燒經書的燒經書,只有少數幾個出家人還頂得住。聽說蘇州有個寺院,當年紅衛兵要沖,裏面的老和尚就頂住。他也知道硬頂沒用,說:“讓我們考慮考慮。”紅衛兵說:“等我煙抽完,你們必須考慮好。”老和尚馬上長途電話挂給周總理,周總理回答:“不能沖,要保護。”因爲這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算紅衛兵跑了,這真是冒生命危險才把寺院保了下來。
佛弟子退菩提心,必然會舍菩薩業,
乃至會造極大的罪過
當時很多的佛弟子退失菩提心,舍掉菩薩業,乃至造了極大的罪過,劈佛像、燒經書。毀壞佛像就是出佛身血,要下無間地獄的,他們照樣幹,有幾個人敢出來保護?問他:“你現在還信嗎?”“不信,不信,這是迷信!”說佛教迷信,承認自己迷信,口裏毀謗佛教,爲了保護自己,頭縮得快,這種事我是看不慣的。像我剛才說的那個老和尚,真是難得,這些寺院能保護下來,全靠他們這樣的人。
我膽子很小,神經很脆弱,即使在恐怖年代裏,
我從未退菩提心,能堅持菩薩業
我在文化大革命裏可沒有燒過一本經書,我平時膽子很小,神經很脆弱,可是保護佛教我膽子不小。造反隊來的時候, 我正在佛堂誦經,外面“咚咚咣,咚咚咣”,我一點也不怕。他們過來了,我想把經書佛像收一收也來不及了,我就挺出去,意思就是不讓他們進來。
造反隊看我出來,也不往裏邊走,問我:“外邊形勢你知道嗎?”我說“我知道。”“你有什麼打算?”我說:“我會處理的,毛主席說過知識分子改造是長期性的。”“好,你自己處理。”“咚咚咣,咚咚咣”走了。
我是處理了,我叫裏弄幹部來,把經書燒給他看,他到外面喊:“處理了,處理了。”其實他是幫我忙,因爲他的病是我給他看好的。(衆笑)其實我沒有燒佛教經書,我燒的是儒教的四書五經,也叫經書,佛經可一本都沒燒過。像我這樣,在這麼恐怖的運動裏,還敢保存經書,萬一給搜到,命都會保不住,但菩提心我不退,菩薩業也不舍的。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6-5)(總第37)
───────────────────────
傅味琴 講于1998.11.19
只要有衆生可度,我就千方百計去度,
這種勇氣是菩提心的勇氣
提要:
■ 只要有衆生可度,我就千方百計去度,這種勇氣是菩提心的勇氣
■ 修利他功德,靠的就是菩提心,要滿胸懷爲了衆生的利益,而念念不忘衆生
■ 待人好心以及修行爲求功德,都不叫菩提心,修行爲度衆生成佛,才叫菩提心
■ 把別人學法修行度衆生成佛的熱情打掉,這是在和菩提心唱反調
■ 能如法修行、念念不忘衆生利益,修好這些內容才叫法供養
只要有衆生可度,我就千方百計去度,
這種勇氣是菩提心的勇氣
在那麼恐怖的年代,我度衆生沒有停止過,我怎麼度的?從前我在老醫生那裏認得一個信佛的,我跟她約好了,什麼時間在什麼地點見面,見了面在路上邊走邊教她,旁人還以爲我們在逛馬路。我先教她一句“大慈大悲憫衆生”,等她背下來了,再教第二句“大喜大舍濟含識”,四句背完了,叫她把這四句一直背回家,“明天老地方見”,(衆笑)再教四句,就這樣一本經書教完。所以人家稱我在十年動亂裏邊,是提著骷髅頭度衆生。你們多多少少也要有我一點精神吧,爲什麼我能做到,因爲我不怕,只要衆生要我度,隨便你怎麼樣,我也不怕,這靠什麼?說是靠勇氣,也對,可是這個勇氣,不同于世間上人的勇氣,是菩提心的勇氣。
你看世間上的人吵起架來很凶,胸挺起來,好像他天不怕,地不怕,其實當對方也挺起胸時,他就彎下去了。危險真正到自己頭上,個個害怕。那些當強盜、作流氓的,平時無法無天,什麼也不怕,等到要槍斃了,非但臉色灰白,大小便都會自己漏出來,所以幹脆把他褲腳管紮起來,世間上這種勇氣頂什麼用啊?有的人即使前面蠻像一個英雄,可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變掉了,後面看看真像一個狗熊。爲什麼他會變,當然有各種各樣原因,一個是他害怕了,一個是遇到“美人計”,他就腐化了,那些都靠不住。
修利他功德,靠的就是菩提心,
要滿胸懷爲了衆生的利益,而念念不忘衆生
修利他功德,靠的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才是真正靠得住的。菩提心是滿胸懷爲了衆生的利益,而念念不忘衆生,對衆生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你要完成度衆生的菩薩事業,就要靠“不離菩提心”,如果退了菩提心,你這個菩薩的事業就垮掉了。所以你們沒有發菩提心的人趕快要發菩提心,發了菩提心要培養菩提心,使菩提心力量、菩提心功德不斷增長,能越來越堅定,越來越廣大。
待人好心以及修行爲求功德,都不叫菩提心,
修行爲度衆生成佛,才叫菩提心
有人說:某某人是發菩提心的,其實真正說起來,他並沒有發菩提心,他經都不聽,菩提心也不懂,發什麼菩提心啊?可別看見這個人表現得好一點就說:“你發菩提心喽。”有人看你沒有蘋果,“我這只給你。”那麼也說他發菩提心了。一個蘋果也算發菩提心了?(衆笑)那只能算一個好心。什麼叫菩提心啊?我決定要成佛,我爲什麼修行?我爲了要廣度衆生成佛才修行。
有的人一天到晚像茅山道士那樣打坐,想到呂洞賓那裏去,或者“打坐有功德”,或者“想修出神通來”,這都不叫菩提心。從前修行人常說,坐蒲團有功德,修定有殊勝的利益,可是要發菩提心修禅定;你們今天來聽經,要發菩提心來聽經;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要發菩提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切的一切,佛弟子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爲了成佛,你就是到了阿彌陀佛那裏,阿彌陀佛還是叫你成佛。
把別人學法修行度衆生成佛的熱情打掉,
這是在和菩提心唱反調
還有人在我這兒聽了法,他倒是真懂菩提心,結果回去一開口,人家就聽不進去,“衆生無邊誓願度”,人家說:“你能度幾個衆生啊?末法時期衆生度得了嗎?別糊塗了!趕快關起門來修。”不度衆生,哪叫菩提心?“煩惱無盡誓願斷”,“你想斷煩惱啊?末法時期煩惱斷不了的,你別斷了,白費勁。”“法門無量誓願學”,“我們用不著,學戒定慧的都是糊塗蟲,可憐!”“佛道無上誓願成”,“你想成佛啊,我都不敢想成佛,別打妄想了。”把人家成佛的熱情打掉,這是在和菩提心唱反調。
能如法修行、念念不忘衆生利益,
修好這些內容才叫法供養
發菩提心的人,修行是爲了成佛,成佛是爲了快快度衆生,那麼你不度衆生怎麼能成佛?所以首先要行菩薩道、度衆生,功德圓滿就成佛,成了佛以後,有更大的力量、更大的方便,能度更多的衆生。前面也是度衆生,後面也是度衆生,全是爲了度衆生。
衆生怎麼度啊?不是給他吃糖吃蘋果,那只是叫結個緣。要以法去度衆生,就是說要用法來供養衆生。自己在法裏要依教奉行,行動處處都是依照法爲衆生謀利益,像這樣才叫法供養,所以叫“法供養如是”。並不是光是念念經就叫法供養,是要修好這些內容才叫法供養。今天因爲晚上7點鍾要講經,有的居士還得回去煮飯,我們現在就回向。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20~37)》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