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作還是勉強的。祖國這樣需要你,你爲什麼不在祖國當主任醫師,甯願到美國去當一個護士小姐?
娑婆世界衆生盼你去度他,能留在娑婆世界,繼承釋迦佛的事業也夠光榮的,好比有的教師放棄大城市的生活,甘願到深山老林裏去給孩子上課一樣。所以供養十方佛,別忘了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也是十方佛土中的一個。學學普賢菩薩的樣,釋迦佛到娑婆世界成佛了,普賢菩薩還來幫釋迦佛度衆生咧。觀世音菩薩也來了,文殊菩薩也來了,地藏菩薩也來了,唯有釋迦佛的弟子不來,來了還要走。(衆笑)學菩薩學到哪裏去了?
有說娑婆世界不自在,
實際上進入他方世界蓮花的衆生,花不開,也見不到佛
佛講的法全是方便,說來說去全是爲度衆生,實質是一樣的。有說“娑婆世界不自在啊,”其實極樂世界花沒開以前,也沒得你的自在,你想見佛也見不到。
菩薩爲度衆生故,不出叁界
菩薩爲什麼不怕生死流轉的苦,因爲他發了心爲度衆生,所以不出叁界。被度的衆生,覺悟了,就不苦了,這就叫代衆生受苦。其實他心甘情願,他也不苦了。好比孩子病了,媽媽忙著照顧孩子,她的心都在孩子身上,即使忘了吃飯也不覺得餓。
“無量香莊嚴”是指戒定慧功德香,
只有修行的功德才能莊嚴佛土
“無量香莊嚴”,以無量的香,供養十方佛土。這是指戒定慧功德香。功德香不是丟錢的“功德箱”。(衆笑)鈔票是最肮髒的,應該改叫“垃圾箱”。衆生把垃圾供養你,你可不能去貪愛垃圾啊!只有以修行的功德才能莊嚴佛土。我們常說“莊嚴國土,利樂有情”,要看看你對祖國、對人民做了多少貢獻,做了多少功德。把祖國搞得幹幹淨淨的,使祖國人人都富起來,這在世間法上也是莊嚴國土,也是功德呀。修行人要以修行功德來莊嚴佛土。念佛就有功德,可是有人唸完佛跟衆生吵架,正好比服務員,看見有人來吃飯了,“歡迎,歡迎!”給他擦桌子,擦完桌子,一口痰吐在桌子上,叫人家怎能吃得下飯?只唸佛不聽法,弄得心不幹淨,行爲也不幹淨。只要佛,不要衆生這就不好。“僧皆如來子”,我們是僧團裏一分子,你不看衆生面也看看如來面,你吵什麼,鬧什麼呀?我們的學生守則裏有規定,同學之間不准有對立情緒。你去吵架的那個人是誰?他也是你的同學呀。所以要以種種修行的功德莊嚴佛土,主要是戒定慧的功德,斷智悲的功德,這才是真莊嚴。
修菩薩行要具足六波羅蜜,
不修禅定,般若波羅蜜無法圓滿
“具足菩薩道”,菩薩六波羅蜜,全要具足,一個都不能少。有人布施、持戒、精進都肯修,最關鍵的禅定波羅蜜他卻不要。六波羅蜜,修完禅定波羅蜜就全了,般若波羅蜜是自然出生的。最關鍵的禅定波羅蜜他不修,還說“用不著”,佛可沒有這麼說啊,跟佛說法相反的就是邪師邪說。
要以成佛的功德來供養佛、
供養一切衆生,才能滋養衆生的法身慧命
“成就如來香”,香表戒,持戒清淨就飄香,我們要成就如來的功德,四弘誓願的最後一願,“佛道無上誓願成”,到成佛才算圓滿。以上所解說的這幾句話,雖說是講供養,實際上把修行全講完了。最後以成佛的功德來供養十方如來,供養一切衆生。衆生靠如來的法乳,才能夠滋養法身慧命。今天講到這兒。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18)
─────────────────────
傅味琴 講于1998.11.17
佛法雖廣,但有方便,
佛弟子要修好慈悲喜舍
提要:
■ 佛法雖廣,但有方便,好比小鍾方便,可是一個零件也不能少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文字雖少,內容都全,這就是佛的大智慧
■ 佛弟子要修好慈悲喜舍,不能不學佛法去學儒教
■ 佛教的人天乘,修五戒十善就是叫你先學好做人
■ 四皈依是佛親口所說,末法時期依止善知識尤爲重要
佛法雖廣,但有方便,
好比小鍾方便,可是一個零件也不能少
今天繼續講《文殊略法》,上一次停了幾天,因爲我到莫幹山去了一下。
有人說:“叁藏十二部這麼多,我們怎麼修?”佛法有方便,無論自己修,引導衆生修,有了方便就容易了。比如在課堂裏挂一只大鍾很莊嚴,可是你出門能把大鍾帶在身邊嗎?帶只小鍾就很方便。別看鍾小,裏面的零件跟大鍾一模一樣,少了一樣,這個鍾就不會走,這就是善巧方便。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文字雖少,
內容都全,這就是佛的大智慧
科學是通過善巧方便發展的,修行人有了善巧方便就能巧幹。佛教傳到中國分成了宗派,其實每個宗派都有方便,你這個法門有方便,別的法門也有方便,所以在佛門裏起分別,很罪過。《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文字已經縮得很少了,可是內容都全的,《心經》是《金剛經》的縮本,《金剛經》又是《大般若經》的心要。六百卷《大般若經》你整天念,要念叁個月,《心經》念得快一點,一分鍾就念完了,叁個月縮到一分鍾,你說方便不方便?內容卻一點沒少,這就是佛的大智慧!
現在的修行人懶惰、貪簡單,他們想出的方便可不是真方便,而是自搞一套,把佛法搞成片面,使衆生受到損失。好比發明不出小鍾,竟然把大鍾一個零件拆下來,放在口袋裏當小鍾,有用嗎?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所以它能活。少了一個器官,它就要死亡。所以只有依照佛法才能給衆生以方便,雖然方便,佛法內容又不少,這才是真方便。
佛弟子要修好慈悲喜舍,不能不學佛法去學儒教
這麼多佛經怎麼修啊?《文殊略法》裏全有講,這就是方便。例如皈依之前,教你要修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修好慈悲喜舍才像一個佛弟子。從前有句話:“要學佛先學好做人”,也許這位善知識沒講清楚,結果後世的人理解錯誤,以爲先學好做人就是先學儒教,學了儒教再學佛教。聽起來好像佛教比儒教高,實際上是叫人家不學佛法去學儒教。
佛教的人天乘修五戒十善,
就是叫你先學好做人
佛弟子學做人也要照佛的教導去學才對呀,《文殊略法》第一段叫你發四無量心,就是叫你學佛前先做好人——做好佛要求下的好人。爲什麼現在佛弟子人際關系搞不好,被社會上人看不起,甚至遭到歧視、誹謗,就是沒有修好慈悲喜舍。所以對“學佛前先學好做人”,真正地理解應該是你修出離乘、菩薩乘、金剛乘之前,你必須先修好怎麼做人的人天乘:止惡修善、皈依、發心、五戒十善,這都是在教你怎麼做好人。佛教完全提倡做好人,何必在佛門裏再把儒教推出來?難道還要用儒教來彌補佛教的“漏洞”啊?
四皈依是佛親口所說,
末法時期依止善知識尤爲重要
在慈悲喜舍基礎上再修好皈依。這兒講的是四皈依。四皈依是佛親口說的,用佛的原話唸就是“南無古 ,南無布達雅,南無達摩雅,南無桑耶”,一個對佛法有全面了解的佛弟子,就應該懂得四皈依。“南無古 ”,就是皈依師;如今佛已經涅槃了,要皈依佛,你哪兒去找佛?雖然西方淨土有阿彌陀佛,東方淨土有藥師佛,可是阿彌陀佛、藥師佛並沒有到娑婆世界來給你授皈依。你的皈依師就是代表釋迦佛給你授皈依。如來涅槃以後衆生當然是跟最有智慧的善知識學。所以末法時期四皈依尤爲重要,因爲要靠善知識爲你說法、引導你修行。
不過末法時期魚龍混雜,很多“師”是自己擡出來的,所以你在拜師前,要按“擇師”法的標准觀察清楚。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19)
─────────────────────
傅味琴 講于1998.11.17
諸菩薩中文殊菩薩居上首,
所以佛涅槃後首先要皈依文殊菩薩
提要:
■ 要找依戒依法的賢聖僧作皈依,因爲他法緣具足,智慧殊勝
■ 諸菩薩中文殊菩薩居上首,是真正法王子,所以佛涅槃後首先要皈依文殊菩薩
■ 文殊菩薩是諸佛之師,他來娑婆世界化現菩薩度衆生,所以是一位無上大寶師
■ 在佛門裏搞出許多條條框框,執著封建意識的人能解脫嗎?
要找依戒依法的賢聖僧作皈依,
因爲他法緣具足,智慧殊勝
皈依了以後,如果學不到法,這個皈依也不頂事。比如一個學生辦了入學手續,拿到了學生證,沒有老師上課,或者老師不會教課,你這個學生證能給你什麼利益?所以佛就說了四皈依,也就是說如來涅槃以後,後世衆生就該找一位依戒依法的賢聖僧作皈依,因爲他法緣具足智慧殊勝,這是修行人最要緊的一件事情。
諸菩薩中文殊菩薩居上首,是真正法王子,
所以佛涅槃後首先要皈依文殊菩薩
修文殊法的佛弟子,皈依的師是如來的第一位大弟子,如來在世,凡是法會他居上首,就是文殊菩薩。從廣義上來講,咱們皈依叁寶了,就算佛弟子了;從修行成就上來講,菩薩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每部佛經裏全是文殊師利菩薩爲上首,就好比僧團裏的上座長老。你不跟上座學,難道去跟下座學?下座還要跟上座學呢。真正法王子就是文殊師利菩薩,所以釋迦佛說在如來涅槃後要跟文殊菩薩學。好比爲師的不在了,當然跟他的大弟子學了。
文殊菩薩是諸佛之師,他來娑婆世界
化現菩薩度衆生,所以是一位無上大寶師
而且文殊菩薩是諸佛之師,本來就是佛。釋迦佛成佛了,因爲一個世界只能有一尊佛,所以文殊菩薩就化現爲菩薩,來娑婆世界幫助釋迦佛度衆生。稱他大菩薩都說得不夠,實在說是一位無上菩薩,所以稱爲“無上師”,簡稱“上師”。文殊菩薩的法就叫無上法,所以稱無上乘。修文殊法的人將來個個登金剛寶座,你自己不修已經可惜了,你再小看,就要背罪過了。
四皈依首先要皈依文殊菩薩,然後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如果現在末法時期的佛弟子,連文殊菩薩都抛棄不要了,這個佛弟子還像話嗎?
有的人想:菩薩是佛弟子,應該先皈依佛、法、僧。如來說過法無定法,在某種場合下,菩薩是佛的弟子,可是在某種場合下,菩薩卻占首位,因爲衆生成佛還得受菩薩教化。好比在某種場合下,你的兒子是你的兒子,在某種場合下,你的兒子也是你爸爸,因爲往世做過你爸爸,你怎能說定?一切有相如果說定,成爲定相,就沒有平等可言。高的總是高的,矮的永遠是矮的,那是外道的觀點。所以佛說:無有定法。法無定法,就是平等。你把大小、高低、長短都否定掉,沒有高低,沒有長短,沒有方圓,什麼都沒有,不是平等了嗎?“見相非相,即見如來”,說來說去就是叫你見相非相,法亦性空,所以說沒有定法。
在佛門裏搞出許多條條框框,
執著封建意識的人能解脫嗎?
去掉了邪法,去掉了顛倒法,去掉了惡法,留下來的全是佛法,法法圓融就是法法相通。好比每件衣服都有不同,女式的、男式的、上衣、褲子,洗幹淨了都是一樣,稱爲幹淨。執著封建意識的人能解脫嗎?封建社會靠執相來安定一切,造成男尊女卑、種種不平等。現在很多年輕人也成了封建意識的受害者,因爲他們接受的,都是那些進了佛門還不肯放棄封建意識的老頭子、老太太的影響。那些不肯丟掉封建意識的人,還訂出條條框框來。這些條條框框佛經裏一條也找不到,戒律裏我相信也不會有。因爲釋迦佛本身就是反封建,他推翻了印度的階級種姓製度,提倡四姓平等,階級就是人壓迫人。只有不懂佛法,不肯往裏邊學的人才會抓住這些條條框框不肯放,反而把這些錯見當作佛法。
[轉載自-佛教菩提心網]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10~1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