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真言念誦略法(20)
─────────────────────
傅味琴 講于1998.11.17
裝模作樣裝得再好,
心裏有貪瞋癡,你的毒仍然沒去掉
提要:
■ 裝模作樣裝得再好,心裏有貪瞋癡,你的毒仍然沒去掉
■ 解脫戒本身就叫你解脫煩惱習氣,可是某些人想出來的條條框框反而把人
綁住了
■ 聽佛的話照佛的話去做,才算佛弟子
■ 文殊菩薩手執般若劍,表般若智慧堅固鋒利,只有般若智慧才是佛的圓滿智慧
■ 修性不修相,修相不修性,好比水牛兩只角成了一只角,不大像樣了
■ 學文殊法就以文殊菩薩爲師,有些人帽子戴得高,可連佛法都沒學通
裝模作樣裝得再好,心裏有貪瞋癡,
你的毒仍然沒去掉
昨天你們要我洗澡,我真不想洗,一看水已經倒好了,冷了也浪費,就去洗了。匆匆忙忙門一關,糟了,洗臉布忘了,我總不見得穿上衣服再去拿。我照樣拿洗澡布洗臉,我不相信我會因此不成就。(衆笑)封建社會著相可厲害啦,洗上身的衣服是一個盆子,洗下身的衣服再一個盆子,女人的衣服不能放在丈夫的衣服上面。難道妻子睡著了,一翻身,把腳放在丈夫腿上,也有罪過?不肯好好學佛法的人,把封建的條條框框想出來當佛法,還規定進佛殿左邊門要左腳先進去,還必須要穿長袍子。否則老太太就會說你閑話。她不知道長袖海青是古代的秀才衣服,佛可沒這麼規定!你心裏有貪瞋癡才是罪過,沒有貪瞋癡就沒有毒,裝模作樣裝得再好,心裏有貪瞋癡,你的毒仍然沒有去掉。
解脫戒本身就叫你解脫煩惱習氣,
可是某些人想出來的條條框框反而把人綁住了
人也是活的,事情也是活的,活的東西都要變,哪能說得定呢?所以佛說法無定法。現在許多佛弟子,且不論他們修什麼法,就看他們的樣子,全被種種錯見、條條框框壓得死氣沈沈的。比丘兩百五十戒,比丘尼叁百四十八條戒,已經是具足戒了,何需你再添上這麼多不依戒依法的條條框框?不懂佛法,還要亂說人家錯,錯在哪裏呀?“我看不慣你,就是錯。”一定要根據你的?佛法是解脫法門,戒律是智慧圓滿的佛製定的,戒律本身就是叫你解脫煩惱習氣,所以叫解脫戒。可是某些人想出來的條條框框,反而把人綁住了。
聽佛的話照佛的話去做,才算佛弟子
有些佛門裏的人還規定禮佛不能穿裙子,認爲穿裙子不莊嚴,可是懂佛教的人來看,沒有一尊佛像穿長袍子的。各個地方的風俗不同,氣候不同,穿著的服裝也不同,你爲什麼說人家錯呢?只有封建意識的人,才會要人照封建時代的生活方式做。佛弟子聽釋迦佛的話,照釋迦佛的話做,才算佛弟子。
文殊菩薩手執般若劍,表般若智慧堅固鋒利,
只有般若智慧才是佛的圓滿智慧
金剛上師就是文殊菩薩,如果人稱上師,那必須具備文殊菩薩的金剛智,而且要有傳承,不是自封的。金剛智最堅固最鋒利,能斷一切煩惱,而不被一切煩惱所敗。文殊菩薩手拿寶劍,這可不是鋼鐵做的寶劍,這是般若寶劍,也是一個比喻,表般若智慧堅固鋒利,能斷一切煩惱。金剛智就是大般若,只有般若智慧才是佛的圓滿智慧。
修性不修相,修相不修性,
好比水牛兩只角成了一只角,不大像樣了
如果沒有修到般若智慧的程度,你還沒進般若的門呢。只有修般若智慧的人,才能解如來真實義,你必須要有深廣般若的智慧才圓滿。深般若就是性宗,廣般若就是相宗。佛教傳到中國分了宗派,硬是把深廣般若分開來,大都修性不修相,修相不修性,好比水牛兩只角變了一只角,就不大像樣了。
學文殊法就以文殊菩薩爲師,
有些人帽子戴得高,可連佛法都沒學通
我們學文殊法是以文殊菩薩爲師,如果修觀世音菩薩法,就以觀世音菩薩爲師;學阿彌陀佛法,以阿彌陀佛爲師。真正講起來,佛法僧的功德都集中在師身上,師能代表叁寶。如果一個出家師父給居士們授叁皈依,他是代表佛給你授戒皈依,是叁寶的代表。假如連佛法都不懂,你能代表什麼?比如《阿彌陀經》裏五根五力七菩提分,怎麼解釋?“五棵樹都生根,風吹不動。”(衆笑)現在有人把自己的師擡得高,可他連佛法都講錯,大般若也不懂,經文都解釋不出來的,因爲戴了一頂高帽子,就使許多人盲目崇拜。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21)
─────────────────────
傅味琴 講于1998.11.17
皈依去我執,禮拜去我慢,
發心修廣大,贊歎莫說人閑話
提要:
■ 發心要大,修行要腳踏實地,發菩提心的人,還要勸導衆生發菩提心
■ 皈依去我執,禮拜去我慢,發心修廣大,贊歎莫說人閑話
■ 心亂與唸佛聯在一起,就會造成唸佛時心也亂
■ 贊歎能消除妒忌與誹謗,亂說閑話以傷人,就不像修行人
■ 修慧要聽經,修福可不是出錢就有功德
發心要大,修行要腳踏實地,
發菩提心的人,還要勸導衆生發菩提心
先修好皈依師,以後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修好了,就要修發心。發心要大,修行則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你希望將來能上大學,這個發心好啊!可是你還得從小學一年級學起。發心不能小,發心一小,你會覺得:我念完小學夠了。總想半路停止。一個發菩提心的人,非但自己發心要大,還要勸導衆生發菩提心,一時同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皈依去我執,禮拜去我慢,
發心修廣大,贊歎莫說人閑話
然後再修禮拜,禮拜很要緊,斷除自己的我慢。修行就是斷煩惱,皈依是叫你斷掉我執的煩惱,發心是要你修廣大心,對治心量小的煩惱。心量太小,妒嫉、排擠、打擊全會出來,這是在倒修了。修禮拜,對治我慢貢高。不要腰杆子鐵硬,彎不下去,要學會虛心學會恭敬。修好禮拜再要修贊歎,對治總喜歡說人家閑話的煩惱。
心亂與唸佛聯在一起,就會造成唸佛時心也亂
我到福鼎來,大家都喜歡聽我講法,但閑話也聽了不少。例如我講觀世音菩薩發願文,有人就怪我不講阿彌陀佛。又有人說:“傅老師上課點名,下面怎麼答“到”,不答“阿彌陀佛”?”(衆笑)有的佛學苑還規定,拿起電話先要叫對方一聲“阿彌陀佛”,對方聽了也高興,也回他一聲“阿彌陀佛”,大家都成了阿彌陀佛,(衆笑)其實這兩個人都不是阿彌陀佛。不知道哪本經裏有這種規定!乃至不論什麼時候,也不管什麼場所,隨隨便便開口就是“阿彌陀佛”,這樣唸佛,心已經不恭敬了。
唸阿彌陀佛的目的是要一心不亂,要努力培養一心不亂的定力。不能利用唸阿彌陀佛來作爲與人打招呼的方便。再說你在心亂的時候,開口閉口阿彌陀佛,那麼心亂跟唸佛就聯系起來,形成了條件反射,以後你唸佛也容易心亂,這點道理總要明白。
贊歎能消除妒忌與誹謗,
亂說閑話以傷人,就不像修行人
我熱天進大殿,可能有一兩次是赤腳走進去,又有人說我閑話:“怎麼赤了腳走到大殿呢?”那你怎麼不說釋迦佛怎麼赤了腳成佛的?天熱,我穿了短袖襯衫說法,又有人說:“說法怎麼不穿長袖子?”釋迦佛說法連袖子都沒有,難道更錯了?我走路,又有人說:“走路像個道教。”我不說清楚,以後話可能還要多了,可能還會說:“真是怪,說他是和尚嘛,頭上沒剃光;說他是居士嘛,怎麼沒頭發?”(衆笑)要說閑話,什麼都好說的。這種風氣不阻止,還像什麼佛門?佛門應該互相贊歎,只要說的不是虛妄語。贊歎就是除掉衆生的妒嫉,也包括說閑話、誹謗。誹謗就是捕風捉影,說不符合事實、毀壞人家名譽的話,那樣的人根本不像在修行,修行人就應該修好贊歎。
修慧要聽經,修福可不是出錢就有功德
接下去修供養。修供養就是修掉我所,修掉貪心吝惜。我年輕時老一輩都說要福慧雙修,修福就要供養,修慧就要聽經,歸納起來是修福修慧。現在信佛的人既不聽經,又不修供養。有的人說“我也供養。”並不是出錢就有功德,你供養到不應該供養的地方,仍然沒有功德。人家利用你的錢去做壞事,敗壞佛教,你還有功德嗎?因爲錢是你的呀。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22)
─────────────────────
傅味琴 講于1998.11.17
戒定的香才是真香,
如果不持戒不修定,佛教就完了
提要:
■ 要依戒依法修行,才能做得到身口意供養
■ 普賢菩薩供養十方佛土,供香花遍虛空
■ 戒定的香才是真香,如果不持戒不修定,佛教就完了
■ 要用修行功德來供養佛,否則怎麼叫修行人呢?
■ 佛殿要莊嚴,心也要莊嚴
■ 人有執著就修不到無量,斷煩惱才能心無量
要依戒依法修行,才能做得到身口意供養
“嗡啊吽”表身口意,只有身口意供養才是無上供養。要做到身口意供養,你首先要懂得法,要依戒依法修行,你才能做得到身口意供養。
曆史上革命的潮流都是爲了救人民于苦難之中,都有犧牲的精神,佛門最主張救苦救難,你不肯犧牲,佛門的偉大體現在什麼地方?佛弟子要做到盡我所有作供獻。昨天有人說我好像胖了,今天有人又說我瘦了,我自己也不照鏡子,自己的生命已經不屬于自己了,管他瘦的胖的。要把你的時間、你的生命、你的精力、一切身外之物,爲了佛法事業,弘揚正法,廣度衆生,不保留地作大供養,那樣才叫身口意供養。
普賢菩薩供養十方佛土,供香花遍虛空
再講香花供養。我們每位佛弟子都希望有大成就,都希望進步快一點,都希望佛教事業做得大一點,那你就要學普賢菩薩的大行。心量要大,心量大能做大事,心量小做不成大事。普賢菩薩供養香花雲是遍虛空供養,十方佛土全在虛空中,普賢菩薩全部供養到。上次就講到這兒。
戒定的香才是真香,
如果不持戒不修定,佛教就完了
今天繼續講香表戒,花表定,老一輩還知道…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20~3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