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真言念诵略法(20)
─────────────────────
傅味琴 讲于1998.11.17
装模作样装得再好,
心里有贪瞋痴,你的毒仍然没去掉
提要:
■ 装模作样装得再好,心里有贪瞋痴,你的毒仍然没去掉
■ 解脱戒本身就叫你解脱烦恼习气,可是某些人想出来的条条框框反而把人
绑住了
■ 听佛的话照佛的话去做,才算佛弟子
■ 文殊菩萨手执般若剑,表般若智慧坚固锋利,只有般若智慧才是佛的圆满智慧
■ 修性不修相,修相不修性,好比水牛两只角成了一只角,不大像样了
■ 学文殊法就以文殊菩萨为师,有些人帽子戴得高,可连佛法都没学通
装模作样装得再好,心里有贪瞋痴,
你的毒仍然没去掉
昨天你们要我洗澡,我真不想洗,一看水已经倒好了,冷了也浪费,就去洗了。匆匆忙忙门一关,糟了,洗脸布忘了,我总不见得穿上衣服再去拿。我照样拿洗澡布洗脸,我不相信我会因此不成就。(众笑)封建社会着相可厉害啦,洗上身的衣服是一个盆子,洗下身的衣服再一个盆子,女人的衣服不能放在丈夫的衣服上面。难道妻子睡着了,一翻身,把脚放在丈夫腿上,也有罪过?不肯好好学佛法的人,把封建的条条框框想出来当佛法,还规定进佛殿左边门要左脚先进去,还必须要穿长袍子。否则老太太就会说你闲话。她不知道长袖海青是古代的秀才衣服,佛可没这么规定!你心里有贪瞋痴才是罪过,没有贪瞋痴就没有毒,装模作样装得再好,心里有贪瞋痴,你的毒仍然没有去掉。
解脱戒本身就叫你解脱烦恼习气,
可是某些人想出来的条条框框反而把人绑住了
人也是活的,事情也是活的,活的东西都要变,哪能说得定呢?所以佛说法无定法。现在许多佛弟子,且不论他们修什么法,就看他们的样子,全被种种错见、条条框框压得死气沉沉的。比丘两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已经是具足戒了,何需你再添上这么多不依戒依法的条条框框?不懂佛法,还要乱说人家错,错在哪里呀?“我看不惯你,就是错。”一定要根据你的?佛法是解脱法门,戒律是智慧圆满的佛制定的,戒律本身就是叫你解脱烦恼习气,所以叫解脱戒。可是某些人想出来的条条框框,反而把人绑住了。
听佛的话照佛的话去做,才算佛弟子
有些佛门里的人还规定礼佛不能穿裙子,认为穿裙子不庄严,可是懂佛教的人来看,没有一尊佛像穿长袍子的。各个地方的风俗不同,气候不同,穿着的服装也不同,你为什么说人家错呢?只有封建意识的人,才会要人照封建时代的生活方式做。佛弟子听释迦佛的话,照释迦佛的话做,才算佛弟子。
文殊菩萨手执般若剑,表般若智慧坚固锋利,
只有般若智慧才是佛的圆满智慧
金刚上师就是文殊菩萨,如果人称上师,那必须具备文殊菩萨的金刚智,而且要有传承,不是自封的。金刚智最坚固最锋利,能断一切烦恼,而不被一切烦恼所败。文殊菩萨手拿宝剑,这可不是钢铁做的宝剑,这是般若宝剑,也是一个比喻,表般若智慧坚固锋利,能断一切烦恼。金刚智就是大般若,只有般若智慧才是佛的圆满智慧。
修性不修相,修相不修性,
好比水牛两只角成了一只角,不大像样了
如果没有修到般若智慧的程度,你还没进般若的门呢。只有修般若智慧的人,才能解如来真实义,你必须要有深广般若的智慧才圆满。深般若就是性宗,广般若就是相宗。佛教传到中国分了宗派,硬是把深广般若分开来,大都修性不修相,修相不修性,好比水牛两只角变了一只角,就不大像样了。
学文殊法就以文殊菩萨为师,
有些人帽子戴得高,可连佛法都没学通
我们学文殊法是以文殊菩萨为师,如果修观世音菩萨法,就以观世音菩萨为师;学阿弥陀佛法,以阿弥陀佛为师。真正讲起来,佛法僧的功德都集中在师身上,师能代表三宝。如果一个出家师父给居士们授三皈依,他是代表佛给你授戒皈依,是三宝的代表。假如连佛法都不懂,你能代表什么?比如《阿弥陀经》里五根五力七菩提分,怎么解释?“五棵树都生根,风吹不动。”(众笑)现在有人把自己的师抬得高,可他连佛法都讲错,大般若也不懂,经文都解释不出来的,因为戴了一顶高帽子,就使许多人盲目崇拜。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21)
─────────────────────
傅味琴 讲于1998.11.17
皈依去我执,礼拜去我慢,
发心修广大,赞叹莫说人闲话
提要:
■ 发心要大,修行要脚踏实地,发菩提心的人,还要劝导众生发菩提心
■ 皈依去我执,礼拜去我慢,发心修广大,赞叹莫说人闲话
■ 心乱与唸佛联在一起,就会造成唸佛时心也乱
■ 赞叹能消除妒忌与诽谤,乱说闲话以伤人,就不像修行人
■ 修慧要听经,修福可不是出钱就有功德
发心要大,修行要脚踏实地,
发菩提心的人,还要劝导众生发菩提心
先修好皈依师,以后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修好了,就要修发心。发心要大,修行则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你希望将来能上大学,这个发心好啊!可是你还得从小学一年级学起。发心不能小,发心一小,你会觉得:我念完小学够了。总想半路停止。一个发菩提心的人,非但自己发心要大,还要劝导众生发菩提心,一时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皈依去我执,礼拜去我慢,
发心修广大,赞叹莫说人闲话
然后再修礼拜,礼拜很要紧,断除自己的我慢。修行就是断烦恼,皈依是叫你断掉我执的烦恼,发心是要你修广大心,对治心量小的烦恼。心量太小,妒嫉、排挤、打击全会出来,这是在倒修了。修礼拜,对治我慢贡高。不要腰杆子铁硬,弯不下去,要学会虚心学会恭敬。修好礼拜再要修赞叹,对治总喜欢说人家闲话的烦恼。
心乱与唸佛联在一起,就会造成唸佛时心也乱
我到福鼎来,大家都喜欢听我讲法,但闲话也听了不少。例如我讲观世音菩萨发愿文,有人就怪我不讲阿弥陀佛。又有人说:“傅老师上课点名,下面怎么答“到”,不答“阿弥陀佛”?”(众笑)有的佛学苑还规定,拿起电话先要叫对方一声“阿弥陀佛”,对方听了也高兴,也回他一声“阿弥陀佛”,大家都成了阿弥陀佛,(众笑)其实这两个人都不是阿弥陀佛。不知道哪本经里有这种规定!乃至不论什么时候,也不管什么场所,随随便便开口就是“阿弥陀佛”,这样唸佛,心已经不恭敬了。
唸阿弥陀佛的目的是要一心不乱,要努力培养一心不乱的定力。不能利用唸阿弥陀佛来作为与人打招呼的方便。再说你在心乱的时候,开口闭口阿弥陀佛,那么心乱跟唸佛就联系起来,形成了条件反射,以后你唸佛也容易心乱,这点道理总要明白。
赞叹能消除妒忌与诽谤,
乱说闲话以伤人,就不像修行人
我热天进大殿,可能有一两次是赤脚走进去,又有人说我闲话:“怎么赤了脚走到大殿呢?”那你怎么不说释迦佛怎么赤了脚成佛的?天热,我穿了短袖衬衫说法,又有人说:“说法怎么不穿长袖子?”释迦佛说法连袖子都没有,难道更错了?我走路,又有人说:“走路像个道教。”我不说清楚,以后话可能还要多了,可能还会说:“真是怪,说他是和尚嘛,头上没剃光;说他是居士嘛,怎么没头发?”(众笑)要说闲话,什么都好说的。这种风气不阻止,还像什么佛门?佛门应该互相赞叹,只要说的不是虚妄语。赞叹就是除掉众生的妒嫉,也包括说闲话、诽谤。诽谤就是捕风捉影,说不符合事实、毁坏人家名誉的话,那样的人根本不像在修行,修行人就应该修好赞叹。
修慧要听经,修福可不是出钱就有功德
接下去修供养。修供养就是修掉我所,修掉贪心吝惜。我年轻时老一辈都说要福慧双修,修福就要供养,修慧就要听经,归纳起来是修福修慧。现在信佛的人既不听经,又不修供养。有的人说“我也供养。”并不是出钱就有功德,你供养到不应该供养的地方,仍然没有功德。人家利用你的钱去做坏事,败坏佛教,你还有功德吗?因为钱是你的呀。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22)
─────────────────────
傅味琴 讲于1998.11.17
戒定的香才是真香,
如果不持戒不修定,佛教就完了
提要:
■ 要依戒依法修行,才能做得到身口意供养
■ 普贤菩萨供养十方佛土,供香花遍虚空
■ 戒定的香才是真香,如果不持戒不修定,佛教就完了
■ 要用修行功德来供养佛,否则怎么叫修行人呢?
■ 佛殿要庄严,心也要庄严
■ 人有执着就修不到无量,断烦恼才能心无量
要依戒依法修行,才能做得到身口意供养
“嗡啊吽”表身口意,只有身口意供养才是无上供养。要做到身口意供养,你首先要懂得法,要依戒依法修行,你才能做得到身口意供养。
历史上革命的潮流都是为了救人民于苦难之中,都有牺牲的精神,佛门最主张救苦救难,你不肯牺牲,佛门的伟大体现在什么地方?佛弟子要做到尽我所有作供献。昨天有人说我好像胖了,今天有人又说我瘦了,我自己也不照镜子,自己的生命已经不属于自己了,管他瘦的胖的。要把你的时间、你的生命、你的精力、一切身外之物,为了佛法事业,弘扬正法,广度众生,不保留地作大供养,那样才叫身口意供养。
普贤菩萨供养十方佛土,供香花遍虚空
再讲香花供养。我们每位佛弟子都希望有大成就,都希望进步快一点,都希望佛教事业做得大一点,那你就要学普贤菩萨的大行。心量要大,心量大能做大事,心量小做不成大事。普贤菩萨供养香花云是遍虚空供养,十方佛土全在虚空中,普贤菩萨全部供养到。上次就讲到这儿。
戒定的香才是真香,
如果不持戒不修定,佛教就完了
今天继续讲香表戒,花表定,老一辈还知道…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20~37)》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