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20~37)▪P2

  ..续本文上一页这点,现在差不多只剩形式了。一般香炉的托盘下面有面锦旗,绣了“戒定真香”。所以你们烧的香不算香,真香是戒定的香。佛法上的话还有人绣,如果没人懂法了,佛教就完了。真正的戒定不修,光是用火烧香,这种香还是少烧一点,不要一大把一大把地烧,佛菩萨的脸都被你薰黑了。(众笑)一切的供养都是表法,法供养为第一。香表戒,花表定,香有香味,花有花香,全是香。现在佛门尽主张烧香,偶然有个别几个老居士供供花。只知道供香,不知道法义,那不成了香火庙?一个修定持戒的人,何用烧香?以自己本身的戒定真香来供养佛,那是真供养。有人自己犯戒、不修定,还反对修定,只会磕头烧香,他不知持戒修定才是真香。

  要用修行功德来供养佛,

  否则怎么叫修行人呢?

  烧香供花在世俗法上仅仅是个礼节,在修行上是提醒你:你持戒清净吗?你有没有修禅定,你的禅定提高了没有?难道释迦佛要你这几根香棒棒?要你这几朵花啊?释迦佛是要弟子汇报成绩!看你戒跟定修得怎么样了,要你用修行功德来供养佛,否则怎么叫修行人呢?

  佛殿要庄严,心也要庄严

  “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只有戒和定才能庄严佛土。佛堂、大殿也要庄严,使人一看见就发欢喜心。从修行角度来说,处处提醒你,你的心庄严不庄严?你今天进佛堂,持戒持得怎么样?修定修得好不好?是不是还在打妄想?有人进佛堂还吵架呢!修行修成吵架,还不知道惭愧脸红!

  人有执着就修不到无量,断烦恼才能心无量

  “无量香庄严”,无量,无有限量,表示像虚空那样广大。你修无量,就不会有执着,无量了还执着什么呢?人有执着就修不到无量,人有执着就到不了无量寿佛的国土,即使你到了,也见不到无量寿佛,因为不相应。要花开才能见佛,进了莲花你还得从头修起。到底谁先往生到西方,谁稳当进莲花,谁先开花见佛?只有听佛法、懂佛法的人,因为断烦恼的人才心胸无量,佛法上就是这么说的。那些不懂法的人用错误的眼光来看我们,看不惯就说闲话。心量这么小,背后说闲话,怎么能修好无量寿佛的念佛法门?只有让他自己慢慢觉悟吧。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23)

  ─────────────────────

  傅味琴 讲于1998.11.17

  

    持戒能离垢,修忍能发光,

  修禅定能胜昏沉、掉举

  提要:

  ■ 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

  ■ 持戒能离垢,修忍能发光,修禅定能胜昏沉、掉举

  ■ 持戒是大布施,不肯放弃个人利益的人,这个戒怎么持得下去

  ■ 要持戒不犯,必须修忍,要在前面基础上修精进

  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

  “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菩萨法归纳起来就是六波罗蜜。初地菩萨主要修布施波罗蜜。别理解错了,以为其他法都可以不修。初地菩萨修的法内容很多,主要修十种法,在六波罗蜜上说主要是修布施波罗蜜,并不是说只修布施波罗蜜。一只螃蟹,八只脚都不要,只要一个身体,它能行动吗?“只要一句样样不要”,就是要你只有身体没有脚,叫你一步都走不动。初地十种法修圆满,还要再加一句“自性无所缘”。当这些法都修圆满的时候,布施波罗蜜也就圆满了,因为一切法都是围绕着它转的。

  持戒能离垢,修忍能发光,

  修禅定能胜昏沉、掉举

  二地离垢地,专门修断烦恼,垢就是烦恼习气,主要突出的就是修持戒波罗蜜。三地发光地,心能发光。心是一部发动机,毛孔是通道,佛菩萨发出光来极其广大!其实是每个毛孔里都出光,因为毛孔很细密,光光相映就成一大片。人怎么会发光?修好忍辱波罗蜜,不要消耗自己能量,能量聚起来就能发光。一冒火,能量就消耗了。冒火的时候火热火热的,冒完火,人像生了大病那样,冰冷冰冷的。有的人冒完火,冷得发抖。常冒火的人会早死的,因为能量都放出去了。

  用什么办法离垢?用戒离垢。戒律清净,不造恶业,能断烦恼,能量不从烦恼中消耗,就得修好忍辱,经得起考验,忍辱就成就了,就能发光。当然这个光,眼睛不一定看得见,但是某种情况下还是看得见。四地是焰慧地,主要修精进波罗蜜。五地是难胜地,主要修禅定波罗蜜。禅定中最难克服的就是昏沉和掉举。难胜能胜,所以叫难胜地。你打败了昏沉和掉举就进入第六地,般若智慧自然出生,开发无漏智慧。修好六波罗蜜,就没有生死流转,就登七地。七地菩萨断烦恼的水平就是阿罗汉的水平,阿罗汉回小向大,就成了七地菩萨。七地到十地成佛并不难,难就难在开头,凡事开头难嘛。要具足菩萨道修好六波罗蜜,才是真供养。

  持戒是大布施,不肯放弃个人利益的人,这个戒怎么持得下去

  为什么叫戒定真香?六波罗蜜中最关键的就是持戒波罗蜜和禅定波罗蜜,以戒生定,以定发慧嘛。布施波罗蜜是给持戒波罗蜜开路的。持戒是大布施,要大布施,你首先来个小布施。你小布施都不肯,身外之物抓得这么紧,你怎么能修大布施呢?所以一个人不修好布施波罗蜜,戒就稳不住。

  布施就是贡献自己所有一切,当个人利益跟众生利益发生矛盾时,你不肯牺牲了,你这个戒怎么持得下去?假如你觉得自己吃亏太多了,动个脑筋,来个方便妄语,多得一点好处。方便妄语发展下去还会方便杀、方便偷、方便喝酒。有人受了五戒,却吃酒酿丸子还说,“我没喝酒”。酒酿丸子里也有酒啊。说这是“方便”,佛门的善巧方便是叫你走向彼岸,了脱生死,你这么方便,犯了戒还得受苦,是进地狱方便。

  要持戒不犯,必须修忍,

  要在前面基础上修精进

  第三个忍辱波罗蜜,是考验你的戒,使你戒更加牢固。要通过考验,要把戒抓住绝对不犯,必须忍辱。你不能忍辱,你这个戒也靠不住。然后就是精进波罗蜜,在前面的基础上才能修精进。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24)

  ─────────────────────

  傅味琴 讲于1998.11.17

  

    要如佛所说的修行,

  修好菩萨法才是大乘的真供养

  提要:

  ■ 禅定修空,不空放不下执着

  ■ 不破诸相,达不到无有来去

  ■ 修好菩萨法才是大乘的真供养,菩萨圆满就是如来

  ■ 要如佛所说修行,师也必须根据佛的教导来教导你

  禅定修空,不空放不下执着

  禅定波罗蜜就叫你放下执着,主要修空。禅定的空观是基础观,修禅定一开始就是修空观,最高的成就也在空观里,成佛就是成就空。基础也是空,最高也是空,圆满也是空。空就叫你什么都不要执着。

  不破诸相,达不到无有来去

  修到七地菩萨,你还得要破除对三宝、对戒的执着,“执三宝及戒”也要放下。你不修好这一句,登不上七地。你修好《金刚经》就可以登七地了,因为什么执着都破掉了。《金刚经》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假如临终的时候,看见阿弥陀佛来了,阿弥陀佛会有来去吗?如果往生有所去,你水平还不到,《金刚经》你是白唸了。《金刚经》别说三十二相破掉,连来去都破光,对法都得破尽执着心,“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菩萨的名相也破掉,“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对三宝的执着全破光。还要破除你对戒的执着,你已经习惯成自然,还要什么戒啊?哪个人每天不吃饭?还需要你墙壁上贴条规矩“别忘了中午吃饭”?(众笑)这条戒就不必要了嘛!所以如来同意大迦叶可以不持戒,因为他无持无犯。他的行动都在戒里,还需要什么戒呢?你修到七地菩萨,不要说戒波罗蜜圆满了,六波罗蜜都圆满了,还需要什么戒啊?

  修好菩萨法才是大乘的真供养,

  菩萨圆满就是如来

  我们现在是凡夫,修行还是要拿,不要一开口“放下放下”,拿都没有拿,放下什么?等到有水平就不要拿了。病好了再吃药,也是病,那叫神经病。(众笑)何必去掉了一个绳索,再套一个绳索?佛法是一层又一层,一层深一层,非常广博渊深啊,哪有像你想得这么简单。可别不肯深入,“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现在有人佛法不懂,还自以为了不起。

  “具足菩萨道”,修好菩萨法的人才是大乘的真供养。“成就如来香”,菩萨圆满,就是如来。

  要如佛所说修行,

  师也必须根据佛的教导来教导你

  法供养一共八句,具体的指导是七个内容,这几句都要修。第一句:能如说修行,按照谁讲的话去修行啊?是如佛所说的话修行。现在佛已经涅槃了,佛法还在,你的师父用佛法来指导你,可不能离经一字啊。听从邪师邪说,都不叫修行人。

  前一个时期法师讲了一次经,有的人对法也不尊重,对法师也不尊重,这算啥个居士?竟然开口说闲话,说法师讲法是攻击某某人十八条。“如说”不是如某某人说的话修行,别弄错了!佛门平等,社会上都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人可以说各人的观点,这怎能说成攻击呢?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观点,谁对谁错,大家说大家的,是非自有公论,你何必这么气急败坏?那么有人在攻击释迦佛,你怎么不生气呢?所以这个“如说修行”,是如释迦佛说的话修行,不是如某一个人说的话修行。有人说:也可以理解成如师所说的修行,那么这个师必须要是对释迦佛的教导能依教奉行的真正佛弟子。

  真正佛弟子有个标准,至少要有戒定慧,对佛法不能有错见、邪见。我们这两天讲到为师的十种功德,这很重要,要够这样的标准,才能称为师。如果连佛法都讲错,佛法都不懂,你去听他的,那你也跟着错了。作师父的指导你的法,要全是释迦佛的法,离开释迦佛说的法一步,就叫不正道。释迦佛说过,离经一字,就是魔说。现在有的人讲法,用释迦佛的话来对比,大片大片都是反说,这么多的佛弟子竟然还盲目崇拜。跟释迦佛作对的,那就是魔呀!还称佛弟子啦?魔就是专门反对释迦佛,攻击释迦佛,排挤正法。你我是释迦佛的弟子,师父被欺负了,我们能不说…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20~37)》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念佛开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